《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什么。
    为什么不管自己的死活?
    不救我也就算了。
    还要放箭?
    管亥在这一刻充满了绝望。
    哪怕在被关羽打败的时候,他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拖延时间等待城门关上。
    但看到族人的绝情那一刻,依旧让他感到哀伤,愤怒痛苦不甘等等情绪涌上心头。
    这种被信任的人抛弃,被族人出卖的滋味,令人内心充满了煎熬。
    但管亥不知道,管氏族长早就巴不得他死。
    广县的人马组成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管氏宗族以及他们笼络的民众,约有三四千人,数量并不多。另外一部分,则是管亥带来的黄巾部曲,总数达到三万,人数最多。
    管亥是乐安人,与齐国管氏虽然祖上确实是一脉,而且还是管仲后代。但二族分家一百多年,早就没有了来往。
    原来管氏宗族首领笼络管亥,是看中了他的人马,试图将这些黄巾士兵划在他自己名下。
    毕竟当管亥带着人马过来投奔的时候,城里的力量就已经出现了失衡,管氏首领怎么可能安心得起来?
    兵权自然要握在自己手里才放心。
    然而管亥在黄巾士卒中素有威望,士兵皆服他,很难夺他的权,使得管氏首领不得不巴结着管亥,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现在看到管亥陷在城外,管氏首领当时差点没笑出声,立即下令放箭,而且都是往管亥身上招呼。
    城楼上的人都是管事首领的亲信,自然听命于他,纷纷向管亥与关羽方向射箭。
    “叮叮当当!”
    关羽挥舞长刀,将射来的箭支格挡。
    身后大军中立即有盾牌手一拥而上,形成坚实的盾牌墙,将主将护住。
    “绑上,带走。”
    关羽翻身下马,在盾牌手的掩护下,缓缓撤退。
    众人将管亥也带走。
    管亥此时哀莫大于心死,没有任何反抗就被士兵们抓起来。
    关羽带着大军撤退二里,安营扎寨。
    其实回来之后他就有点后悔,光顾着完成四弟交代的任务,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冲进城。
    如果当时候他就趁着敌人没有防备,全军出击,现在没准已经占领广县了。
    只是管亥来后,关羽觉得手痒难耐,又想起陈暮说看能不能尝试收服管亥,忍不住上去打了一场,错过了攻城最佳时间。
    这样一来,再攻打县城的话,要么就旷日持久地围城,要么就得牺牲不少士兵生命来强攻,似乎有点不划算。
    算了。
    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还是看能不能想想其它办法吧。
    关羽不像张飞那么莽,有自己的考量。
    营地扎好后已经是傍晚。
    军中生火做饭,除了放哨和巡逻的士兵以外,大部分士兵要么躲在帐篷里,要么架上火堆取暖。
    隆冬十二月,虽未下雪,北风却汹涌澎湃地呼啸而来,冷得令人发抖。
    关羽在自己营帐中看了一会儿书,一灯如豆,点亮了昏暗的帐篷。白色的布料上,映照出一个高大的身影。
    天色稍晚一些,大约是人定时刻,也就是晚上9点钟左右,关羽准备放下书本去睡觉。
    今日得养精蓄锐,明天还得攻城。
    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帐篷外忽然有人说道:“将军,管亥求见。”
    “哦?带进来。”
    关羽没有劝降别人的经验,他原本是想抓了管亥,让陈暮去处理,没想到管亥自己找上门来。
    管亥被五花大绑地带进营帐中,士兵本来想让他跪下,被关羽制止。
    “管亥是条汉子,莫要轻辱,给他松绑吧。”
    “这。。。。。。唯。”
    士兵本来想说这人力气很大,万一在账内行凶怎么办,忽然想起自家主将的武力值,顿时就放心地给管亥松绑。
    等管亥被解开,关羽才坐在位置上问道:“管亥,你要求见我是有何事啊?”
    管亥苦笑道:“你既然说莫要轻辱,白天在城下又为何辱我?”
    关羽一头雾水道:“我何事辱你了?”
    管亥握紧了拳头:“你说给某一条生路,难道你认为某的命就一定掌控在你之手吗?”
    关羽一愣,仔细回味着这句话,如果别人跟自己这么说的话。。。。。.
    好吧。
    确实有点轻视人家的意思。
    关羽诚恳说道:“是我说错话了,抱歉。”
    他是个傲上而不轻下之人,管亥要是个豪强出身,肯定不值得他废口舌。
    但人家是贫农,造反也是迫不得已。加上陈暮有过吩咐,所以关羽的态度还是相当不错。
    见他道歉,管亥惨颜笑道:“罢了,我都已经是阶下之囚,还能说什么呢?”
    关羽摆摆手道:“非也,我之前就已经说过,你是条好汉子,不为国效力可惜了,不如随我加入官军,投身军伍,报效国家。”
    “这。。。。。。”
    管亥迟疑。
    其实他今天来找关羽,就证明了他的态度已经出现了摇摆,现在欠缺的,只是一番说辞而已。
    关羽想了想,说道:“莫非你还惦记着你那什么宗族不成?还想让他们再放一次箭?”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管亥脸上露出愤怒的表情,喝骂道:“管包那老贼,枉我平日待他如亲叔父。没想到我落难时不救助也就算了,反而。。。。。。。这该死的老贼,我必生啖此贼肉!”
    待他谩骂过后,关羽才叹道:“我以前听我四弟说过一句话,世人皆为利,为了利益,手足可以相残,父子可以反目。只有真正的仁义之师,才能被世人敬佩。我兄长刘玄德素有仁义之名,你何不投入我军帐下呢?”
    管亥毫不犹豫地单膝下跪,拱手说道:“我已见识到所谓宗族嘴脸,再不愿为他们效力。刘玄德之名,我亦听说过。从今天开始,我便跟随将军,愿做帐下小吏,从此不离不弃,生死相随。”
    “好。”
    关羽大喜,上前扶起管亥道:“我得管亥,取广县易如反掌矣。”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关羽会希望管亥投降的原因。
    之前陈暮就调查过广县的情况,广县名义上是管氏宗贼为首,实际上主力人马依旧是管亥的黄巾士兵。
    管亥在这些士兵当中威望很高,如果能够收服管亥,那广县就非常容易攻破了。
    而且陈暮的算计不止于此。
    管亥不仅在广县威望高,在整个青州黄巾当中,都有名气。
    后来他能够拉起数万人马攻打北海,就是因为管亥曾经是黄巾第一猛将,被士兵拥戴。
    如果能够利用管亥,谋略昌国的徐和跟高苑的司马俱,就要轻松许多。
    第二天,关羽开始下令攻城。
    管氏宗贼的首领很快为自己的目光短浅付出了代价。
    管亥亲自上阵,身先士卒,登城先入,众乃蚁附,杀上了城头。
    事实上当管亥变成官军攻城的时候,城内的黄巾士兵就彻底没有了战力,纷纷给他让路,只有管氏宗贼在负隅顽抗。
    但管氏宗贼人少,没有了黄巾士兵的帮助后,如何守得住四面八方攻上城头的两万官军?
    很快广县城池大破,关羽率军杀入城内,管亥大声命令黄巾士兵投降,城内几乎没有任何反抗,整个管氏宗族被屠戮一空,关羽收降黄巾士卒三万人。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汉朝人只要是个丁似乎就很能打。
    英雄人物随随便便招募数千人,就能搞起一番大事,攻城略地,士兵个个强悍。
    这其实是因为汉朝百姓每人都要服兵役,除了有钱人家的公子哥以外,贫民百姓几乎人人都有当兵的专业素养。
    所以关羽收降了这三万黄巾士卒,加在一起就有五万人。
    这五万人在齐国境内,堪称无敌。
    除了在般阳昌国的徐和以外,再也没有第二股势力能聚拢起这样一支大军。
    到中平三年,也就是186年一月份的时候,齐国境内不服从官府政令,割据县城乡野称霸的豪强宗贼就为之一清。
    其中大部分在广县被攻破之后,见势头不对,立即派人来临淄请降。
    对于这部分人,陈暮虽然没有赶尽杀绝,但也绝不会就这么轻飘飘地放过,勒令他们将窝藏的罪犯交出去,霸占的田地还回去,上交一笔钱财赎罪。
    等齐国境内只有般阳昌国两地还未收复的时候,陈暮派典韦带两万人驻扎在临淄西面的西安县。
    没错。
    齐国的确有个叫西安县的地方,是西汉时所设,位置在临淄以西,昌国以北。
    典韦驻扎在西安,配合济南梁邹、于陵的刘备军,乐安临济的陆康军,那么就是三路将徐和司马俱包围了起来,这样陈暮就能放心大胆地处理北海东莱二郡。
    东汉末年的时候,青州有六郡,东莱、北海、齐国、乐安、济南以及后来刘备担任的平原国,平原国的地理位置是在济南国西北方,如果从地图上看的话,你会发现它处于清河渤海包夹当中,更像是冀州的一块地方。
    事实上后来的曹魏时期,的确被划到了冀州,不过目前还是属于青州范畴。只是平原国听名字就知道,黄河下游主要流经区域,地貌是广阔的平原,也就是后世的鲁西北地区,物产丰富,十分富饶。
    由于这里是平原地区,几乎无险可守,因此黄巾再傻也不可能待在这地方,所以平原国陈暮就暂时没有去考虑,他下一步是打算先肃清了东莱和北海二郡,再处理徐和跟司马俱。
    不过比较有意思的是,如今的平原相是陈纪,就是陈群的老爹。乐安太守是陆逊的从祖父陆康,再加上隔壁琅琊国还有个诸葛家,这小小的青徐二州,真是藏龙卧虎。
    陈暮这个时候在心里已经盘算着,差不多也是该开设一个书院,看能不能尝试一下邀请这些人的子嗣过来进学读书。
    嗯。
    陈平留下来的家学经典,就是一个很好的噱头。
    这个年代家学经典可都是珍藏起来的好东西,非自己家人和亲传弟子不能教。
    而且自己又是杨赐的学生,在士人中已经小有名气,有资格教授弟子。
    今年开春,就可以正式开设书院了。
    名字都想好了,泰山书院!


第五十三章 务政
    中平三年二月,望日。
    乐安治所临济县。
    青州六郡中,只有乐安和东莱是郡,地方长官为太守。
    以前乐安也是国,到汉质帝的时候,乐安王死后没有子嗣,于是国除为郡,延续到了今日。
    陆康就是如今乐安郡的郡守,在原本历史上,中平二年,也就是185年,汉灵帝受张让赵忠怂恿,要铸造铜人,于是下令天下每亩收税10钱。
    陆康上书劝谏汉灵帝,被宦官诬陷他大不敬,本来应该下狱论罪。是当时的御史刘岱帮了他一把,只是罢官处理,没有获罪。
    所以正常的历史轨迹下,此时的陆康应该已经被罢官。
    不过现在汉灵帝不仅没有要铸铜人,而且减免天下不少苛捐杂税,只在荆扬益三州收取田税,救济各地灾民。陆康自然也没就没有上书劝谏,所以现在还是乐安太守。
    乐安太守府中,已经六十岁的陆康看完了手中的竹简,将信件放置到桌案上,忍不住夸赞了一句:“英雄出少年,这个陈子归,当真是厉害。”
    乐安郡丞,同时也是陆康的好友尹恒好奇道:“那陈刺史在信中说了什么?”
    陆康答道:“他在短短两月之内,就扫清了齐国境内的黄巾宗贼与豪强势力,如今齐国政治清名,恢复了朝廷王道,齐国各地也安稳下来。”
    “哦?”
    尹恒惊讶道:“齐国形势如此错综复杂,他居然只在短短的两月之内就肃清了所有不服王命的势力?”
    陆康笑道:“是啊,连我都不知该如何处理齐国,也不知道他到底用了什么手段。”
    “那确实是厉害,不过他给我们来信,就是为了向我们炫耀?”
    尹恒有点不解。
    陆康摇摇头:“不止,他在信中还跟我说,希望我下个月屯兵济水,给予司马俱压力。”
    尹恒想了想,脑中快速构思了一遍如今济南齐国乐安三角上的黄巾势力分布,皱眉说道:“他莫非是想对般阳昌国的徐和黄巾势力动手?”
    陆康点头道:“他虽然没在信中说明他的意图,但我估计也是这样,不然让我们给司马俱压力做什么。”
    “徐和有十多万人,而且背靠泰山,若有不对,立即可以遁入山中。”
    尹恒思索道:“要想击溃徐和,恐怕没那么容易。这新来的刺史还是太年轻,过于急功近利。却是不知哪怕我们打得过徐和,也是万般难以全歼。泰山易守难攻,贼入山中,则如黑山军去了五行山,反反复复,难以根除呀。”
    五行山就是太行山,这个名字出自《淮南子》,不过倒不是说现在的太行山就叫这个名,而是太行山有太多叫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