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是刘备如今住惯了这小宅子,太守府虽然赎回来,反倒不太喜欢。
    因为经常有平民百姓到他家里来拜访,刘备愿意与百姓交谈,同席而坐,同簋而食,倾听民意,太守府弄得高门大院,森然威严,让百姓有些畏惧,反倒这种小房子就亲民许多,更容易亲近百姓。
    听到刘备在济南的经历,陈暮也只能无语,好好的两千石高官混成这幅德行,全大汉估计也就刘备了。
    只是联系到刘备当平原相时候的情况,大抵也能释然。
    毕竟这种事情是特么写在《三国志》里的事,做不得假。无非换个地方当国相而已,跟五六年后在平原国做国相的时候,没什么区别。
    进了“太守府”,第一件事情当然是拜访刘备的母亲和妻子。
    刘备的母亲不到五十岁,头发却花白。
    这个时代对于百姓的摧残是显而易见的,普通人从事大量体力劳动更容易显老。
    特别是刘备早年丧父,母亲一个人把他拉扯大,四十多岁的年纪,就佝偻着身躯像个七老八十的老太太。
    早听闻陈暮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刘备能有今天,陈暮功不可没,老太太握着他的手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感谢,同时诉说着自己带刘备长大有多么不容易,讲着他小时候的糗事。
    陈暮笑吟吟地看向刘备,原来自己老大哥小时候那么调皮,曾经差点放火烧了别人的屋子。
    刘备在一旁尴尬不已,急忙劝说众人进屋。
    这个时候刘备的老婆李氏已经在里面等着,长得大家闺秀,确实不错。
    据说还是李家先下的聘礼,原因是在去年某次集会上,姑娘一眼相中了面如冠玉的刘备。
    没办法,刘备相貌堂堂,长得很帅,受女孩子追捧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氏怀中还抱着个小孩,上个月刚刚出生,名叫刘封,看这样子,估摸着以后怕是没刘禅什么事了。
    见过了刘备家人,又见了关羽的家人,嫂夫人胡氏长相虽然一般,却落落大方,举止得体,旁边站着一个小男孩,应该就是关平。
    “关平见过叔父大人。”
    小关平长得白白嫩嫩,今年七岁,身材却随他父亲,已经有一米四,体态壮硕。
    看着他腰间佩戴的一柄三尺三存长的环首小刀,陈暮嘴角微微抽搐,看来以后连揍小学生的单都不能接了。
    “好孩子,读书了没有?成绩怎么样?。”
    陈暮摸了摸关平的脑袋,满怀恶趣味地说道。
    嗯,才十八岁的自己,就已经体会到了当长辈的快乐,这种感觉还真不错。
    难怪在穿越前,自己那些亲戚长辈每年都得折磨自己一遍,光是关心有没有对象这个问题就得把人烦死,原来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是这么爽。
    关平吱吱唔唔道:“读书了,成绩。。。。。。尚可。。。。。”
    关羽在旁边叹气道:“念了快一年的书,字却只认得十数个,看来这小子不是读书的料。”
    被自己的老爸无情揭穿,关平满脸写着尴尬。
    陈暮笑了笑:“无妨,不过字还是得认。就算以后要上战场为将,也得学会兵法韬略才行,可不能只做一个只会舞刀弄棒的莽夫。”
    张飞警觉,隐隐感觉自己老弟似乎话里有话,意有所指。
    见完大哥二哥的家人,四兄弟来厅堂议事。
    四人坐下,刘备好整以暇道:“四弟,如今你来青州做刺史,有何规划没有?”
    陈暮点点头:“三件事,第一是将青州的官场肃清一下,贪官污吏就不要了,哪些不称职,我会上书弹劾。第二是治理地方,要先把青州的黄巾贼处理掉,让青州境内的治安环境好一些。第三就是民生问题,这些是我目前要做的,也是我职权之内。”
    刺史的官职品秩确实比太守低,而且这个职务是一个监察性质的官,并没有实际插手地方的权力。
    但如果地方官吏不作为,或者有什么违法的行为,刺史就可以上书朝廷,对太守及以下的官员进行弹劾,罢黜他们的职位。
    很多人以为督邮是刺史的属吏,实际上督邮是太守的曹掾史,虽然跟刺史一样,督邮也是负责督查地方官吏。
    不过刺史可以弹劾上到太守,下到县令,而督邮则只能督查县令以下官职,如县尉县吏等。
    原本历史上刘备以黄巾起义加上镇压张纯叛乱的功劳当上安喜县尉,就是被督邮罢黜。然后刘备一怒之下,将督邮痛打一顿,扬长而去。
    这其实是汉灵帝不希望有那么多军功上位的官员,因为这些官职他要拿来卖,跟之前的张纯造反没什么关系。
    听闻陈暮要做的这三件事,刘备摇头说道:“话是这样,四弟要做的事情,也确实是刺史职责。只是如今青州官场十分复杂,很多官员都有背景,怕是不好处理。”
    陈暮笑道:“我初来乍到,不知道这里情况,当然不会那么快对官场下手,等我摸清楚了青州官场的路数再说。”
    “原来四弟早就有自己的考量,看来是我想多了。”
    刘备赞赏了一句,又说道:“不过青州黄巾贼。。。。。。这些人啸聚山林,分散于各地,若是聚集在一起,甚至多达百万,亦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
    陈暮点头道:“所以目前当务之急,还是得了解一下青州黄巾具体细节,一来立威,二来这些都是劳动力,不能放过。”
    一旁的关羽插嘴道:“四弟想要知道哪个地方的黄巾贼?”
    “先从济南开始吧。”
    陈暮沉吟道:“饭要一口一口吃,步要一步一步迈。”
    刘关张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陈暮看他们笑,心里就猜到了原因,笑道:“莫不是济南黄巾已经被兄长们肃清了?”
    张飞乐道:“在沮授的建议下,大哥打了数仗,击溃了济南黄巾,受降数万人,如今全都抓起来开垦田地,现在济南已经没有黄巾贼了。”
    陈暮欣慰道:“那就好,既然济南已经没有了黄巾贼,就说说其它地方的黄巾贼吧。”
    刘关张三人便把青州黄巾的分布情况跟他说了一下。
    当年曹操怎么起的家?还不是收降了百万青州黄巾,屯田致富,这才有了官渡之战的底子。
    要不然以他占据兖州的实力,几乎不可能跟袁绍在河北的势力抗衡那么久。
    现在陈暮到了青州,这些百万劳动力当然不能资敌。
    要知道青州就是后世的山东,农业大省,对于农作物来说,自然条件相当不错,如果能够在青州掌权,大规模屯田,养活百万人并不是什么问题。
    将青州黄巾的情况说明了之后,刘备说道:“四弟向来都有谋略,有自己的打算。既然要先收服黄巾,你要为兄做什么,尽管开口。”
    陈暮想了想道:“马上就要十一月了,天也该冷了吧。”
    “是啊,最近天气确实越来越冷。”
    刘备点点头。
    陈暮眼中闪烁,地暖经济效应在洛阳风生水起,就是不知道在青州怎么样。
    古代就这一点好,什么都没有,只要搞发明创造,提供新鲜事物给那些有钱人,很快就能将富豪们的钱掏出来。
    经济的意义就在于货币流通,对于那些富豪来说,钱埋在地里,就跟废铜没什么区别。
    盘活了市场,就等于盘活了经济,市场和经济繁荣,国力才能富强。
    当然。
    这一切的前提是生产力达标。
    宋朝之所以能商业发达,人口最多的时候能到一亿多,就是靠着改良农具,修缮水利,又从越南进口的占城稻提供足够的粮食,保证了足够的生产力。
    汉朝亩产极低,想要让经济到达繁荣的地步,是不可能的事情。肚子都填不饱,更别说促进经济。
    所以陈暮要想打开局面,首先就得在青州弄到足够的农田,让劳动力有田种。
    其次才能考虑劳动力的问题,不然就算把百万青州黄巾贼打服了,没有田地给他们种,一样没法屯田,最后坐吃山空。
    当天夜里,四兄弟抵足而眠,又聊了很多事情,这才睡去。


第四十六章 小细节
    第二天,陈暮又去见了刘备手下帮他治理地方的几位名士。
    如乐安人周世,北海人熊敬等等,都是在历史上没有被写入史书的人,智力估计不会超过50,顶多是一县县令之才,见个面就行。
    主要还是沮授和简雍,等与众人打了个照面之后,刘关张带着那群名士出去处理今天的政务去了,陈暮就把沮授简雍留下来,三个人开了一个谋士小班子会议。
    值得一提的是,荀攸现在也在济南。原本在刘备帐下做小吏,因为才能出众,被刘备向朝廷举荐为县令,目前在东朝阳县,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
    今天荀攸也来了,但陈暮却没有留下他,只留了沮授和简雍。原因很简单,荀攸背景复杂,身后有党人的影子,远远还谈不上自己人。
    而沮授因为之前就与刘关张陈交好,目前也是全心全意在刘备帐下做事,所以是可以信任的心腹,当然能参加高级会议。
    这次会议也是刘备帐下的谋士第一次会议,如今谋士的规模还小,但小有小的好处,那就是意见容易统一。
    “公与兄,宪和兄。”
    陈暮跪坐在桌案后,毫不客气地占据了主位。
    沮授简雍分列两边,沮授正经许多,简雍仗着和陈暮相熟,躺在席子上,毫无风度。
    “子归,你此次来青州,有何打算?”
    沮授问了跟刘备一样的问题。
    面对沮授,陈暮的回答也不一样,说道:“三件事,第一,建立一个情报机构。第二,开谋士扫盲班。第三,开一个书院。”
    沮授迷茫道:“我。。。。。。听不懂。”
    情报机构是什么,谋士扫盲班又是什么?书院的话倒是明白,是像太学一样的教育机构吗?
    “情报机构者,邦汋之道也。行贿赂、刺杀、伺察、暗间之事。”
    陈暮解释了一句,邦汋一词出自《周礼·秋官·士师》,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刺探敌方军情之类的间谍就已经存在,只是一直不受统治者重视,没有系统性大规模训练。
    这种情况要持续到唐朝武则天时代才会出现,后来宋朝的皇城司,明代的锦衣卫东厂西厂,清朝的粘杆处,都是用来做维护统治者权力的工具。
    情报的重要性现代人应该都很清楚,陈暮要创立这样一个情报机构,在心中其实早就有腹稿,为的是刺探一些有用的情报。
    毕竟不可能一辈子拿史书当饭吃,历史已经因为他而改变,未来会发生什么,谁也料想不到。
    听了他的解释,简雍和沮授互相对视一眼,都能看出对方眼里的茫然。
    邦汋之道他们也懂,但系统训练专业人员,鬼知道怎么弄。
    陈暮笑了笑:“为你们介绍一个人。”
    说着拍了拍手掌。
    厅堂后面,一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
    男子缓缓来到厅中,拱手道:“在下侯栩,字伯杼,见过二位。”
    侯栩已经对张让构不成威胁,张让也就不再关注他。
    洛阳监狱关的虽是重犯,一般来说,哪怕大赦天下也不会赦免造反的反贼。
    但一来侯栩已经变成了无关痛痒的小人物,没人会记得他是谁。
    二来上行下效,加上王钧帮忙,花了些钱就把人赎出来。
    这是陈暮早就定下的一步棋,现在终于发挥了用处。
    沮授和简雍站起来回礼。
    等侯栩坐下后,陈暮才说道:“从今日开始,侯栩先生就是我的青州别驾,而暗地里,则是军情司麾下间曹史,我为军情司司命,公与为主记室史,宪和为参谋曹掾。”
    沮授和简雍面面相觑,就这么莫名其妙设立一个官方机构了?
    各地官员部门都有制式规定,私设机构是违法行为,哪怕陈暮是青州刺史,刘备是济南太守,也不能这么无法无天吧。
    沮授迟疑道:“这。。。。。。算不算私设机构?”
    陈暮点点头:“算,不过你们要知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军情司的作用就是打探各地情报,传递过来让我们做内部参考,如各地豪强有没有欺压百姓,官员有没有贪污成风,民心有没有得到治理,这是维护地方稳定的秘密机构,所以你们不要对此有什么抵触情绪。”
    “好吧。”
    沮授不说话了,算是默认了这个机构的设立。
    简雍自然也不会说什么。
    他是刘备的亲信,一切都会为了刘备考虑,才不会去想私设机构会不会违法的问题。
    陈暮也当然不会跟他们说东汉朝廷已经维持不了多久,沮授聪明是聪明,也是智商有90以上的精英人物。
    但再聪明的人,也不可能看出十年后二十年后是什么局势。
    随着陈暮献策,收取了荆扬益三州田税,如今的天下还算稳定,就算是诸葛亮一夜长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