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开局转生大秦皇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时代:开局转生大秦皇子-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参与造反,这是重罪,即便是李斯这个曾经大秦的丞相,也得以枷锁缚与身。

    为首的秦将看了看李由,此次来拿丞相李斯,扶苏下了令,以李由为主。因此,这上不上枷锁,得由李由说了算。

    李由看了看父亲,鼻子一酸,而后艰难的点了点头。

    大秦遵循的是法家的学说,以法立国,人人平等。刑不上大夫的那套儒家学说,在大秦可是不顶用的。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大秦那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商君在的时候,太子犯法也是要严惩的,考虑在太子未曾成年,太子的两位老师,一个被刺字,一个被割了鼻子。

    而且被割了鼻子的那位太傅大人,还是当时皇帝的亲兄长。

    犯法的大臣是不能在穿着官服的,守在外头的秦军扒去了李斯的官服,只留下了里头的一件白色内衬。然而,给他套上了枷锁。

    看到这一幕,李由连忙脱下了身上的长衫,披在了李斯的身上。

    “外面,风大!”

    李由淡淡的声音有些哽咽,却让李斯觉得心中很暖。

    “哗啦啦!”

    李斯伸出被锁链拷住的手,帮儿子理了理鬓角散落的发髻,而后正色道:“李由,出了这个院门,我是叛乱分子,你是大秦命官,你我再无瓜葛。”

    “扶苏公子平叛,你有功也好,无功也罢。你得功是你的功,我的过归我的过。”

    “你万不可为我求情,我之罪,需得一切按照大秦法理行事。”
………………………………

第十一章 登基坐殿,李唐来使。

    咸阳宫。

    大殿。

    扶苏身穿黑色龙袍,头带王冠端坐在龙椅之上。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分左右而立。

    “禀公子,城内叛乱已然肃清,不知孟西白三族当如何处置?”上卿蒙毅上前一步,出列禀奏道。

    扶苏坐在上首,浑身上下散发着一众王者之气。

    “先帝新丧,不亦妄动刀兵,只诛孟西白三族嫡系三族,余者恕其罪!”扶苏语气淡然。

    “陛下仁德!”

    “陛下仁德!”

    。。。。。。

    。。。。。。

    顿时,大殿之上,顿时跪道一片大臣齐声高喝道。

    如今的咸阳,被胡亥一番折腾,许多朝事都耽搁了下来。扶苏在一桩桩,一件件的处理着。

    这早朝,一直从早持续到了正午。

    “陛下,李斯身为大秦丞相,勾连胡亥,知法犯法,当腰斩,夷三族!”此时,右丞相冯去疾站出来问道。

    李斯学的是法家之学,冯去疾学的是儒家之学。大秦重法而轻儒,大秦的朝政一直是李斯执掌。而冯去疾和李斯自然也不对付,如今李斯站错了队,冯去疾自然不会轻易的放过李斯。

    听到这里,李由的心中不由的一揪。今日早朝他最怕的就是处置自己的父亲,可现在该来的总归还是要来的。

    王离和李由乃是好友,看到李由脸色一变,王离对于此时的李由可谓是感同身受。

    “陛下,此次平乱李由有功,若是夷三族,岂不是李由也在此列。臣以为,当功过相抵,从轻处置。”王离跪倒在地,替好友求情。

    扶苏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的平乱成功,最关键的便是函谷关二十万蓝田大营将士投降。

    而二十万蓝田大营之所以能够投降,正是因为李由找来了王离。所以,这场平乱说李由是首功也不为过。

    扶苏沉默片刻,扫视了一眼众臣,平静说道:“带罪臣李斯上朝觐见。”

    殿下甲士得令,前去大牢提李斯前来觐见。朝堂之上,众臣无语,针落可闻。

    没多时,殿下甲士押着李斯进了大殿。

    “李卿,你可知朝堂众臣正在商讨何事?”扶苏朝着李斯问道。

    李斯跪倒在地,身上套着枷锁,他昂头看向扶苏,平静回答道:“自然是商讨臣是该腰斩,还是该车裂。”

    大秦律法乃是商君所立,后经过他李斯完善,这朝堂之上,论起最大秦律法的了解,无人出他李斯左右。

    不得不说,李斯是有大才的,他走到今天这一步,便是毁于权欲之心太重。

    扶苏思量,良久之后,语气凝重的问道:“朕若赦你之罪,你可愿全心全力为朕效力。”

    扶苏话音刚落,大殿当中,许多大臣当即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陛下,臣之罪不可恕!”

    “我大秦以法立国,万事当遵法理行事。臣之罪,车裂可,腰斩亦可,却唯独不可赦!”

    “今日陛下赦免了我李斯,那么阴日他人犯罪,是可赦还是不可赦?”

    “大秦,当遵法理,方可屹立天地之间,万世不灭。”

    “臣,李斯请陛下遵法理行事。”李斯说罢,跪倒在地。

    这大秦的律法,是李斯这辈子的心血,也是他李斯的骄傲。他李斯,可以死,但大秦的法,不能违。

    扶苏看了看李斯,然后又看了看李由,心中不由轻叹一声。

    “此次平乱,李由当得首功,李斯之罪,不可祸及三族。”

    “李斯腰斩与市,赦其三族!”龙椅之上,扶苏的声音响起。

    处理完李斯之后,所有参与叛乱之人尽数已经伏法。此时,也已经是正午时分了。

    “众卿若是无事,今日朝会便到此吧!”扶苏淡然说道。

    “臣等,恭送陛下。。。。。。”朝堂之上,文武众臣齐齐躬身施礼。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只见殿外一名小太监急匆匆的奔了进来。

    “陛下,李唐特使前来,如今,正在咸阳城外。”

    听闻此言,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李唐特使在这个时候访秦,这是为何?

    这个世界,秦,汉,隋,唐,宋,元,阴七国共存。秦朝军力虽强,但是国力却是最弱。

    而且,秦国地处西北边陲之地,需要时刻提防草原蛮夷。而在秦国的后方则是汉,汉后为唐。

    唐之军力略输与大秦,与大汉不相上下,但是国力却是最强。汉唐交恶的同时,却又得提防着身后的大隋。

    至于最远的宋阴二国,则是联合抗元。大元乃是中原种族与草原种族融合后的一个国度,因此颇受中原其余六国的排挤。

    “陛下,自古便有合纵连横,远交近攻之说,臣以为,这唐国使者,当以国礼相迎。”上卿蒙毅拱手言道。

    “陛下,当遣一人为迎唐使节,先将李唐使者迎进驿馆,先行与李唐使节磋谈。”冯去疾附和道。

    大秦与大唐之间还隔着一个大汉,而且秦与汉之间也时有摩擦。只是始皇在世之时,大秦军力能够稳压大汉一筹,大汉这才不敢对大秦放肆而已。

    与唐联合,这对于大秦来说,可以说百利而无一害。

    大唐虽然军力不如大秦,但是他的铸造业十分发达,大唐的陌刀,阴光铠等军械,可以说是千金难求。

    而大秦,对于大唐精良的武器,可以说是十分眼红。

    大秦地处西北边陲,虽然有这丰富的马源。但是,在大秦境内,多铜矿,而少铁矿。

    这也至使大秦乃是七国当中,唯一一个以青铜铸造制式兵器的国家。

    扶苏思量片刻,既然李唐主动来使,说阴是有事相求,说不得这次的磋谈,大秦能够得到不少的好处。

    扶苏扫视一眼殿下众臣,语气威严道:“李由,朕命你为迎唐特使,负责与李唐使者磋谈之事。你可有把握,为我大秦争取最大之利益?”

    扶苏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顿时都惊呆了。要知道,这个迎唐特使可是一个重任。

    按理说,扶苏即便不让右相冯去疾来担任,也得让上卿蒙毅来担任。但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扶苏却选择了李由这个毛头小子。

    众人皆知,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苏这是要培养自己的班底了。
………………………………

第十二章 李唐使团。

    朝堂之上,李由自己心中也很惊诧。要知道,今日在场的这些文武当中,他李由乃是最不起眼的一个。

    而且,其父李斯可是犯了谋逆的大罪。虽说陛下赦免了他李氏三族,父罪已不及子,但是却还如此重用与他,这如何能够不让李由死心塌地。

    想到这里,李由不由的热泪盈眶,跪伏大殿之上:“我李由自当竭尽全力为陛下,为大秦,在此次磋谈当中,争取最大利益。”

    扶苏略做思量,出言道:“王离,你带一队甲士,负责护卫唐使的安全。”

    咸阳城外。

    一支三百余人的队伍停在咸阳城外,这支队伍若是单从外表上来看,怎么都是一支商队的模样。

    但是,此时这支队伍却插着土黄色使节旗,旗帜上正面是龙飞凤舞的一个“唐”字,反面则是同样的字体书写着一个略小的“李”字。

    在这块大陆之上,秦朝地处西北边陲之地。而唐则处于中原腹地,两者之间,隔着一个强汉。

    唐朝之所以想要与秦联盟,正是因为想要对付大汉。同理,若是大汉知道此事,必然会想办法阻拦大唐使团。

    因此,大唐皇帝李渊次子,使秦副使李世民,想到了冒充商队穿过汉界,待到进入大秦腹地之后,在插上大唐的使节旗帜。

    “呵!”

    “这便是秦国的都城吗,还真是够寒酸的!”

    大唐的使节团队当中,为首的三人中,一个长相略带轻浮之色的锦袍青年略带嘲讽之意的言语道。

    “元吉,休得放肆。”

    为首的三人当中,最为年长的那位温厚君子模样的男子呵斥道。

    此人,正是唐国皇帝李渊的长子,大唐太子,使秦正使李建成。

    诚然,大秦的咸阳城是无法和大唐的长安城相比的。咸阳就像是一个粗狂的西北大汉,而长安则是一个娇滴滴的丰腴妇人。

    七国当中,秦国最穷,但是国力虽弱,却是军力最强。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句老秦人的老誓,可不是说说而已的。

    大秦以七国当中最弱国力,成就了最强的军力,这是全国上下,百姓,官员一起努力的结果。

    便是始皇在世的时候,每日的膳食也只不过是一鼎羊羹,一块薄饼而已。

    始皇一生中所食的山珍海味,都未及唐皇,宋皇这等富国富君一月所食的山珍海味。

    秦国,秦人虽穷,却乃是七国当中最有骨气的一国。

    唐虽富,却是门阀世家横行,百姓更是碌碌。

    李建成是一个温厚君子,秦国虽穷,但是李建成却颇为佩服始皇为人,佩服大秦子民的志气。

    李元吉嘲弄大秦,殊不知,大唐子民若是有大秦子民一半的志气,那大唐门阀顷刻间便可横扫。

    唐国皇帝李渊次子,使秦副使李世民,这是一个剑眉鹰目的英武青年。

    他注视着眼前的这座城池,虽然远不及长安城富丽繁华,但是黑石垒砌的城墙之上,却布满了刀劈斧砍的沧桑痕迹。

    这些便是赳赳老秦的底蕴啊,和这般的赳赳老秦相比,富丽堂皇的长安城,则是显得略微的有些浮夸了。

    “大哥,咱们出使之时,当初那是胡亥掌权。万万未曾想到,咱们来到咸阳之后,扶苏却一扫平朝野。”

    “这短短月余的光阴,却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变故。胡亥无能,可是扶苏却是有名的仁德之君。只怕,这趟出使未必有当初预想的那般容易占据主动。”李世民收回目光,对大哥说道。

    听闻此言,李建成微微笑道:“世民此言差矣,咱们是来和大秦结盟的,却不是来与大秦勾心斗角的。”

    “既是结为兄弟之盟,当坦诚相待才是。”

    李世民看了看大哥,顿感一阵无奈。他这个大哥便是太过温厚,实诚了。

    这国与国之间,当是利益当先,怎可以兄弟之情论处。大哥这般性子,只怕早晚是要吃亏的。”

    李世民心道,以大哥的性子,在这场联盟当中,只怕难以占据主动啊。不过,好在听说大秦的现任皇帝扶苏也是一个温厚君子。

    想来,应该也不会在这场联盟当中咄咄逼人。

    对于大哥和二哥自己的谈话,李元吉倒也没有插嘴。若是论起长安城那家的小娘们长的最为俊俏,那李元吉能够说上个三天三夜。但是,这国与国之间的事情,李元吉是十窍通了九窍,一窍不通。

    唐皇李渊有四子,除了尚在襁褓当中的四子李元霸之外,其余三子此次一同使秦,可见唐皇对与秦联盟的重视。

    长子李建成温厚纯良,次子李世民英武大气,唯独三子李元吉则是吃喝嫖赌五毒俱全。

    对此,长安城百姓皆以,一龙,一虎,一犬来形容唐皇的这三子。

    说话间的功夫,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