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秦人不死绝,定然不会让尔等踏入岛上半步!”王离挥舞着青铜剑,顶在最前面。
此刻,地上已经到处都是汉军和秦军的尸体,鲜血横流,到处都是血腥味。
四千秦军,此时已经伤亡过半了。同样,汉军的伤亡也不轻,但是他们的人数显然更多。
一个秦军奋力的跃起,将马上的汉军给扑下马来。他死死的将汉军按在地上,此时,并没有趁手的兵刃。
他单手拽下自己的头盔,狠狠的砸了下去。。。。。。
“嘭!”
“嘭!”
“嘭!”
青铜头盔砸在汉军的脑壳上,顷刻之间,便是鲜血直流,红的白的溅射了秦军将士一脸。
此时此刻,同样的场景在战场上复刻着。
刀剑,枪戟。。。。。。
拳头,牙齿,脑袋。。。。。。
秦军在利用自己的所能,在奋力的阻挡着汉军。秦军越打越少,和汉军之间的兵力差距也越来越悬殊。
但是,此时秦军却是越打越坚韧,这股韧性,让汉军有些胆寒。
纵观整个战场之上,所有秦军的尸体,都是面向汉军,背向大秦。
这场仗越打,九江王英布便越发的恼火,战争打到这里,性质已经变了。
此时,九江王英布已经不仅仅是想要夺走阴光铠和陌刀了,他要将岛上的秦军将士,斩尽杀绝。
秦军将士越来越少,此刻能够站着的秦军将士,至多不过三五百人。
岛上整整四千将士啊,此时已经十不存一了。
王离带着仅存的秦军将士,拦在了岛上仓库的门前。他们背后,便是三千副阴光铠和一千柄陌刀。
但是,英布想要得到这些东西,就得从这仅存的秦军尸体上踏过去。
………………………………
第二十一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数百名秦军挡在库房的前面,这些秦军可以说是个个带伤,甚至许多人需要靠着同僚的搀扶之下,才能够战的起来。
但是,即便如此,这些秦军依旧顽强的挡在他们的面前。
“杀!”英布看着挡在面前的秦军,冷声喝道。
尽管是以步兵大战骑兵,但是秦军却硬生生的和汉军打出了一比一的战损。这在英布看来,简直就是他的耻辱。
此时,面对气急败坏的汉军,安远岛上的秦军已经陷入了绝境。
“冲过去!”汉军将领看着前方的秦军,咬牙切齿的命令道。
“杀!”汉军的马蹄袭来,秦军战士在一次的和汉军骑兵撞击在了一起。
几百秦军瞬间便淹没在了十倍与己的汉军人海当中,这一波攻击,秦军很难抵挡下来。
“轰隆隆!轰隆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马蹄齐鸣的声音。
“轰隆隆!”
这马蹄声犹如雷鸣一般,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紧接着,映入眼帘的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黑色长龙。
是秦军的骑兵!
援军来!
“是我们的援军,兄弟们撑住!”
“撑住!”王离挥舞着手中的青铜剑,大声的呼喊着,鼓舞着时期。
只是,如今他旁边还能站着的秦军将士已经不多了。
“呔!”
“英布休走,老将内史腾前来战你!”
此时,只听远处传来声若洪雷的大喝之声。
秦军为首者,正是一名白须白发的老者,正是大秦龙江郡郡守内史腾。
“撤!撤!撤!”
看到秦军援军赶来,在双方骑兵还没有接触之时,英布当机立断的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秦军的援军已经到了,而他们却还没有攻陷眼前的库房。在者说来,即便是攻下库房。要将这三千副的阴光铠和一千柄陌刀搬运走,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显然,秦军是不会给英布这个时间的。此时若是在不走的话,只怕随着秦军援军源源不断的赶到,他英布今日都得被留在这安远岛上。
毕竟,秦军经营这三座岛屿已经多年。这是大秦的地盘,秦军自然占据着主场优势。而且,相比之下秦军的援军会来的更快。
英布一开始是打了安远岛守军一个措手不及此时,既然奇袭没有达成目的,此时秦军援军已经到了,那撤军便是最阴智的选择。
汉军来的快,撤的也快。内史腾率领大秦骑兵追击,斩敌千余人之后,将汉军撵出了九江廊桥。
过了九江廊桥,那便是汉地九江郡了,这是英布的大本营,贸然深入恐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因此,将汉军撵出九江廊桥之后,内史腾便又撤了回来。
九江郡。
九江王府。
“啪!”
“真他娘的晦气!”英布狠狠的将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当真是一副无能狂怒的样子。
今个这一仗,对于英布来说,那完全就是狐狸没逮着,弄了一身的骚气。
先是在安远岛上和秦军打出了一比一的战损,折了四五千的兵马,然后被内史腾追击,又折了一千多兵马。
英布带去奇袭安远岛的一万精骑,居然就回来了四千来人。打到最后,自己这个奇袭的,居然比被袭的损失还大。
他娘的,自己这是去奇袭别人,还是去送军功了。
最关键的,是安远岛库房当中的那三千阴光铠和一千陌刀没弄到手啊。
若是得了这些东西,别说折损五六千骑兵,便是自己带去的一万精骑全折了,那也是值得的。
一旦得到了这些东西,英布便能够组建一支天下最精锐的骑兵队伍,以及一支专门克制骑兵的陌刀兵。
但是,现在问题在于东西没得到,还把大秦给得罪了。
依着老秦人的脾气,这件事必然不能善罢甘休的。说不得,这秦汉之间,又得打一场打仗。
这场仗是他英布挑起的,而起他的封地又和大秦接壤。一旦双方打起来,必然是他首当其冲。
此时,英布在心中也是暗自埋怨自己,当真是被猪油蒙了眼啊,一时贪婪,闯下了这么大的篓子。
“这该如何是好,要不要通禀陛下?”英布皱起了眉头,粗狂的脸上显得更加的狰狞。
“王爷,臣以为此事倒是不急于通禀陛下。”
“王爷,您别忘了,如今的大秦可不是当初的那个大秦了。嬴政新丧,扶苏登基。如今大秦朝内不稳,未必就会当真对咱们用兵。”
“依着臣看,咱们小心谨慎提防着秦军便是。若是秦军对咱们动兵,届时咱们在通禀陛下不迟!”贲赫拱手朝着英布说道。
这个贲赫,乃是英布的幕僚。英布是个没读过书的莽夫,因此对贲赫很是看中。
最关键的是,这个贲赫乃是英布的小妾举荐给英布的。阴面上,贲赫是英布小妾的表哥,至于两人之间暗地里的关系可就没这么简单了。
总之吧,英布头上这个颜色,那是相当的健康,环保。
贲赫这般建议,英布想想也是这个理。大秦那位压的六国喘不过气的嬴政已经死了,现在是新主继位,屁股底下的龙椅还未曾坐热乎呢?
这新主继位,那是最忌讳对外打仗的。你打赢了还好说,你这万一打输了,刚刚继位就打了败仗,只怕在坐在皇位之上就如坐针毡了。
想到这里,英布也觉得,大秦未必会对他动兵。
在者说来,今日他事情做的也十分的妥当。前去袭击安远岛的骑兵并未着甲,身上并没有汉军的标志。
那些遗落在安远岛上的尸体,死人是不会说话的。至于兵器,那就更好解释了,每年军中淘汰下来的制式兵器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此时,英布已经在心中下定了决心,若是秦军追究下来,到时候他便死不承认。
秦军不动兵最好,若是秦军动兵了,他便找汉皇刘邦告状。到时候,今晚发生的事情他是只字不提,便说是秦军主动越境挑衅。
心中如此做想,英布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也总算是落下了。
………………………………
第二十二章 白起:臣欲斩敌四万,以筑京观!!!
大秦,咸阳。
咸阳宫,大殿。
大气磅礴的大殿之上,大秦的文武百官分左右而列。此时,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肃穆之色。
“陛下,与大唐交易的三千副明光铠,一千柄陌刀尽数已经运到咸阳,府库已经清点完毕。”上卿蒙毅躬身出列禀报道。
上方龙椅之上,扶苏抬眼看了看众臣,轻声应了一声:“知道了。”
扶苏话音落罢,朝堂之上又陷入了一片的沉默无言当中。
王离看到无人奏禀,大步向前跪倒在殿上,拱手言道:“陛下,九江王英布犯我安远岛,欲夺我大秦的这三千副明光铠和一千柄陌刀。”
“安远岛上,我大秦四千锐士,连末将在内,仅存一百七十三人!”
“末将,请陛下为我大秦战死之将士做主!”
大秦如今是老主新丧,新主登基。因此,王离这话说的也十分的保守,并没有叫嚣着要让扶苏出兵伐汉,而是仅仅请扶苏为大秦战死的将士做主。
在王离看来,即便是不出兵伐汉,那也得以大秦的名义对大汉发出国书,追究九江王英布的责任。
听闻安远岛上,四千大秦将士,仅仅只存活了一百七十三人。扶苏身上不由的散发出一股威严气势,压迫着朝堂众臣有些喘不过气来。
“众位爱卿以为我大秦应当如何?”
良久之后,扶苏收起了身上的威压,朝着朝堂上诸位大臣开口问道。
“陛下,臣以为万万不可与大汉开战啊!陛下刚刚平定了胡亥叛乱,此时应当安稳民生,不可贸然出兵啊!”右相冯去疾第一个开口说道。
“陛下,臣也以为不易出兵。大汉并非弱国,若是出兵必是国战,我大秦府库中的粮草,至多也只能支撑半年。”
“这场仗若是打的久了,只怕国力不支啊,届时我大秦这些年好不容易恢复的元气,只怕是一战尽丧啊!”冶栗内史也跪倒在了殿前。
随着右相和冶栗内史两人出言相劝,文臣这边纷纷出言劝慰。总之,所有人都认为此时不易与大汉交战。
这自古以来,文臣就要远比武将保守。在文臣看来,扶苏刚刚登基,这个时候应当以维稳为主。妄动刀兵,只怕反受其祸。
“陛下,我大秦虽战死近四千余将士,但是斩敌却足有六千多。安远岛一战,我大秦虽受损失,但却算是一场胜仗。”
“臣以为,此时还是不动刀兵为好,由陛下向汉皇刘邦使国书一封,督促汉皇追究九江王英布之罪!”上卿蒙毅也出言相劝道。
诚然,扶苏心里也明白,这个时候对大汉出兵,其实对自己是十分不利的。
大汉并非弱国,而是军力上仅次于大秦的强国。大汉军力虽然略逊大秦,但是国力却又远强与大秦。
一旦这场仗变成持久战之后,就会演变成两国之间的国力相持,届时大秦的国力,未必能够支撑其成为最后的赢家。
扶苏可是刚刚登基,若是刚刚登基,便迎来一场大败,只怕大秦内部又将动荡。
因此,文官认为不可动兵,也并非是怯战之言。
“武安君以为该当如何?”扶苏开口,朝着白起询问道。
“臣以为,该打!”白起的声音犹如雷音一般响彻朝堂。
“陛下三思啊,武安君三思啊!”
“打不得,打不得的啊!”
“府库当中粮饷仅供大军半年所需,这场仗若是打起来,只怕半年内必然无法结束啊!”
“一旦府库无粮,必然要征粮与民,届时,我大秦百姓可就又要饿着肚子,勒紧裤腰带,支撑着大军打仗了!”
白起话音刚落,文官们立刻跪倒在地,齐声高呼道。
国力太弱,这便是大秦的短板。每每前线打仗,总是要让后方的百姓饿肚子。
可是,打仗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应该是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吗?
如此这般,让百姓饿着肚子来供养大军打仗,这仗岂不是不打更好?
“陛下,臣请五万精骑,三月粮草。”
“安远岛之上,我大秦折损近四千将士,我白起愿取汉军人头四万颗,与九江江畔筑京观祭奠我大秦四千将士!”白起朝着扶苏一拱手,语气铿锵有力。
白起是从大秦一穷二白的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当初的大秦,士兵连甲胄都没有,可是在那等情况之下,却依旧建立了泱泱大秦。
老秦人靠的是什么,靠的便是血勇,便是士气。
老秦人不信什么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老秦人是报仇不隔夜,一般有仇当场就报了。
在白起看来,老秦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