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他的母亲,他的奶奶,作为他的家人,作为他的亲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他感到骄傲,为他感到自豪”
长乐安静的,就像是一个不悲不喜的局外人似的。
可是没人知道在她平静的外表下面,是一颗几乎裂开的心。
长乐接过林然手里平健的遗物。
这身衣裳,是长乐亲手为平健缝制的。
有了缝纫机,长乐自然也不愿意无所事事。
所以在平健临走之间,自己连夜为儿子缝制了一套崭新的衣裳。
长乐捧起衣服,试图闻闻自己儿子身上的气息。
一块坚硬的物件,让长乐立即抓在了手里。
平健的玉佩呈现在长乐的面前。
耀眼的健字,仿佛是平健的笑脸,在对着长乐微笑。
“母亲,这就是儿子的吉祥物吗?”
“怎么大哥和二哥还有三哥,跟孩儿的字迹不一样呢?”
“傻孩子,这是你的健字,你大哥是安字”
“你们弟兄四个就是安顺康健,虽然寓意一样,可是玉佩上的字都是以你们的名字命名的”
多年前母子对话的一幕,在长乐眼前浮现。
“长乐,咱们小四,就是要证明给咱们看,他已经是个男子汉了。”
“长乐,咱们的儿子做到了”
“他做到了”
第二日的林家村。
整个村的村民都出动了。
尽管李二和李治,都想让林然将平健的衣冠冢埋葬在长安城。
可是,林然坚持要把儿子的衣冠冢埋葬在林家村。
因为,那里才是自己的家。
叶落归根的道理,终究是无法改变的。
自己以后也会埋葬在这里。
不管以后自己是何等身份,何等功名。
都无法掩盖自己是林家村的一员的事实。
在林然的爷爷坟墓,一个新的坟墓被乡亲们给合力挖了出来。
乡亲们看着林然和长乐,捧着林平健的遗物一路走来。
身后是林府一大家子人。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难掩悲伤之色。
林家村几个晚辈,也是林然五服以内的晚辈。
俺辈分来说,都要喊平健四叔的孩子。
一起披麻戴孝,在平健的坟墓前跪拜行礼。
这些都是老村长林正良一手安排的。
孩子虽然走的早,但是也要让他风风光光的走。
一个经过精心打造的棺木,被打开而来。
长乐和林然,亲手将平健的遗物,还有他房间里的东西。
所有平健生前喜欢的物件,都放进了棺木里。
每放一件物件,长乐都要抹一把眼泪。
最后抚摸着平健的玉佩,长乐是多么的想要留下来做个纪念啊!
可是他一咬牙,含泪放进了棺木里。
“小四,母亲本想留下这块玉佩,作为念想。”
“可是,母亲知道。没有这块玉佩”
“母亲,害怕你在那边,忘记了父亲,忘记了母亲”
“忘记了你是谁”
“小四,昨日你父亲告诉母亲。”
“如果有来生,他还要做你的父亲。”
“孩子,母亲也是一样的心思,如果有来生,母亲还要做你的母亲。”
“下辈子,父亲和母亲,绝不会再让你离开我们身边,我们一定会弥补这一世的亏欠和遗憾”
“”
林府众人闻听长乐的话,一个个的哭的泪流满面。
“爷爷,这是您的重孙子,平健”
“爷爷,您和列祖列宗们,一定要好好的照顾他,他还是个孩子,可是已经做了许多大人,都未曾做到的事情。”
“他是咱们林家的骄傲,是咱们林家村的骄傲。”
“”
林然,在爷爷的坟墓前,连磕三个响头。
震天的爆竹在坟墓前响起。
为的是阻挠荒郊野外的孤魂野鬼,趁机侵占平健的墓穴。
同时也是告诉列祖列宗,来迎接自己的子孙了!
不管这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如此。
可是,多少年来留下来的传统和风俗。
不是轻易那么容易而改变的。
更何况,是人总要留下点念想不是!
在阵阵爆竹声中,平健的棺木被林家村的乡亲们,平稳的抬进了坟墓里。
看着黄土慢慢的将棺木逐渐掩埋。
长乐终于再也忍不住的放声大哭起来。
“孩子,我的孩子啊”
若是没有笑笑和胜男,使劲的架住长乐。
长乐真有一种想要跳下坟墓的信念!
纸钱和香火点燃了起来!
让这个场景更加显得让人心酸不已。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是世间最痛苦的事情!
让林然和林府一家都没有想到的是,苏定方和长孙冲,以及房遗爱,李淳风他们都带着家人前来了。
他们带来了鲜花和纸钱,让自己的孩子们,也在平健的坟墓前祭奠了一番。
这样的举动,让林然和长乐心里非常感动。
平健的葬礼结束以后,在林家大院,全村人聚集在一起。
乡亲们从各自家中拿来最好的肉菜,做了只有丧事才做的大锅菜。
晚上的时候,林家村的几个晚辈为平健守灵整整一个晚上。
林府众人也第一次全员到齐,在林家村的林家大院,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第二日一大早,林然便带着长乐和家人,返回长安城去了。
头七的时候,他们还会再次回来。
虽然平健的头七早已过去多日。
可是,既然重新在林家村安葬了,自然要按照林家的规矩,再重新来过一次。
此次洪水灾害终于算是,平安的度过。
大唐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胜利。
可是最大的功臣,我们的天下王和兵马大元帅,却永远的失去了一个最亲的儿子!
第二八六章新的征程王者归来
痛定思痛!
林然决定还是要从根本上,加强大唐的基础建设。
真正的国富民强,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衣食无忧这么简单。
而且还能应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于是一封长长的奏折呈现在李治陛下的面前。
这是林然耗时三日时间,仔细推敲,认真思索后的全部心血。
奏折之长,宛若一本书籍。
让李治看的是神情专注,激动不已。
他知道,若是这一切都付诸实施,自己这帝王的功劳,将会远超父皇。
将大唐重新带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林然回到了设计院。
得到的是李泰和袁天罡和墨守仁等人的微笑和安慰。
“老师,我们好担心您······”
看着老师瘦弱的模样和满头的白发。
几个人都是非常的伤心和难过。
“今日起,咱们开始重新开始。”
林然微笑着拍打了一下李泰的肩膀。
“重新开始?”
“老师,难道我们以前的设计都错了吗?”
李泰疑惑不解的开口询问道。
“青雀,以前我们的每一份设计和努力,都没有错。”
“不过,老师决定,还是从利国利民的根本做起吧。”
“所有的设计,从国家的基础建设做起。”
“防洪,防涝,防灾,防疫······”
“一个国家想要富强,必须要有抵抗所有自然灾害和意外灾害的,基础设施和反应能力。”
“而我们就要做这个时代的领路人,将整个大唐的基础设施开始改变起来。”
林然的话,给了李泰等人无尽的信心和希望。
“老师,我们知道了。”
“是不是,这样我们也就是大唐的英雄了···”
几个人异口同声的开口说道。
“自然是英雄,而且是有不世之功的英雄。”
听到林然的话,几个人都欢呼雀跃起来。
“哦哦,我们要当英雄了···”
“我们要当英雄了······”
与此同时,在太极宫显德殿里。
李治陛下正在和文武百官们,商议着林然的奏折。
与其说是商议。
不如说是聆听。
因为每个人都被天下王的建议给惊呆了。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计划和改革啊。
即便是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么多的注意和点子。
从生活到建筑,从道路到城市规划。
从水利设施到农田规划。
·········
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被林然规划到了改革之中。
这是要大变的节奏。
这是要重新建国的节奏。
可是没有人反对。
因为百官们都在这份提议里面,看到了未来。
看到了希望。
看到了无比灿烂和美好的明天。
“众位爱卿,对于王爷的这份奏折,众位爱卿有何异议?”
此时已经是正午时分。
早就过了午膳的时间。
可是百官们没有一个感觉到肚子饿的。
林然所提的每一项建议,都好像是给他们补充了无尽的能量。
让群臣一个个的神情激昂。
“陛下,大善,大善啊······”
“臣等,绝无异议。”
宰相房玄龄率先出班,开口启奏道。
“臣等,绝无异议。”
“如此,惊天之神作,定能护佑我大唐,护佑陛下千古基业。”
李治看着朝堂上的文武百官。
多少日来,第一次露出开心的笑脸。
是啊,自从天降洪水,李治已经好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
虽然洪水已退,可是将士们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沉重的。
这一点他心知肚明。
若是没有林然带队前往。
整个江南,如今肯定已经是一片狼藉。
灾民也将会遍布大半个大唐。
这样的结果,对于登基不足三年的他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李治陛下趁热打铁,当即连下三道圣旨。
一是,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
但凡是有大江大河之地,立即开始清沟挖渠。
修筑堤坝。
而且这项工作要长期不懈的抓下去。
按照林然的建议,堤坝的高度始终要高于水位十米以上,方为安全水位。
而且当场决定设立治水部。
直接任命房遗直为治水部尚书。
大唐一个新的部门成立了,而且还增加了一个部门尚书。
这样的意义何其之大。
因为这打破了历朝历代对于朝廷制度的设置和规划。
若是以往,这样的事情,没有个十天半个月的商议,是很难最终决定下来的。
可是,如今李治当场拍板,群臣立即便齐声附和称赞。
由此可见,这次洪灾对于百官们的感触也是非常巨大的。
治水部尚书房遗直,当场领命。
郑重承诺,绝不辜负陛下的隆恩和厚望,一定加强巡视各地水系,保证安全,杜绝水患。
房玄龄和房遗爱,对于此次任命都是非常高兴。
特别是房玄龄,内心真是惊喜交加啊。
他知道房遗直能被陛下委以重任,自然离不开自己亲家的影响。
同时他也深知,这是一把双刃剑。
因为毕竟这是一个新兴的部门。
若是做的好,功劳无限。
若是做不好,再出现今年这样的大洪和大涝。
责任也是非常大的。
“房尚书,治水部不仅仅是防洪治水这么简单。”
“而且还身兼二职,因为抗旱也是你们部门的重要任务。”
“王爷所提的河水引流,井水灌溉,这些爱卿都要好好的学习和领悟。”
“这方面的问题,相信王爷会亲自指导爱卿的。”
李治微笑着对出班施礼的房遗直开口说道。
“陛下,臣等一定好好学习,不负陛下圣恩和王爷的教导。”
第二道圣旨,第三道圣旨,依然是下发全国各地的。
无一例外,都是针对城市基础建设而下发的。
改革迫在眉睫。
而且今年年底,将会派出调查组,专门实地考察各地的具体落实情况。
房遗直得到陛下的圣旨。
立即在年轻的官员之中,挑选了十几人的新鲜力量。
自己新官上任,总不能是光杆司令一人吧。
林然带领设计院苦心专研一个多月以后。
让整个长安城震惊的事情出现了。
而且是震惊了所有人一地的眼球。
当一个个粗大的钢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
所有人当场就吓坏了。
这得需要多少钢材才能做出这样的东西啊。
而且是又粗又长。
当然有了炼钢厂,这些对林然来说都不是问题。
可是,问题是文武百官和百姓们,都没有见过这东西啊。
上百米一根的粗大钢管,被一根根的运送到了太极宫外。
在太极宫外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而这一切,竟然是为了铺设地下水道而铸造的。
“驸马,这成本有点太大了吧。”
就连李二都看着肉疼起来。
毕竟他老人家可是知道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