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陛下,刚刚陛下可从猪肉中吃出传言中的异味?”
    房玄龄恭敬的施礼开口说道。
    “没有。”李二陛下如实回答。
    “陛下是否觉得能称之为美味?”
    房玄龄追问道。
    “美味啊!不然朕怎么会一口气吃完?”
    “既然陛下一未吃出传言中的异味,二也觉得算得上美味。怎么会如此生气呢?陛下应该高兴才对啊!”
    房玄龄恭敬的开口说道。
    “玄龄,你都把朕绕迷糊了,朕应该怎么高兴啊?”
    李二陛下不解的问道,不过心里的怨气已经散去大半。
    “陛下,有人将所谓的贱肉经过人工圈养和改良后,变成了如今美味可口的盘中餐,难道陛下不应该高兴吗?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足以流芳千古,被世人敬仰!”
    房玄龄声调也高昂了起来,大声开口说道。
    李二陛下呆呆的看着激动的房玄龄,突然发现自己好像真的错怪了他了。
    “玄龄所言甚合朕心啊!朕心甚慰!如果当真入玄龄所言,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李二陛下自己也激动了起来,毕竟他可是一国之君,如果能让百姓们都吃上这美味的肉食,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玄龄,是谁将猪肉改良成如此鲜美的味道?快告诉朕?”
    李二陛下急切的开口说道。
    “陛下,正是您封赏的武骑尉啊,前几日他还用草药治愈了微臣夫人的顽疾,夫人感激不尽所以前去登门拜访,才偶然品尝到如此美味,得知乃是少年郎经过人工圈养和改良后的猪肉,夫人震惊之下给微臣带来些许,臣品尝后不敢怠慢所以前来告知陛下此乃大唐之幸事,可喜可贺啊!”
    房玄龄一口气激动的全部说了出来。
    李二陛下闻言,震惊的良久没有开口说话。
    “陛下,您没事吧?”
    房玄龄见李二陛下一直呆坐着,不由得开口询问道。
    “没事,朕很高兴啊!玄龄你说这少年郎到底还有多少惊喜带给朕?朕实在是琢磨不透啊?”
    李二陛下不无感慨的开口说道。
    “臣也不知道这少年郎会成长道何种地步?但是少年郎的心智是纯朴善良的,是为国家为社稷着想的,这点尤为重要。”
    宰相房玄龄据实回答道。
    “玄龄所言极是,朕准备着户部推广此养猪技术,不知玄龄意下如何?”
    李二陛下沉思片刻后开口说道。
    “陛下圣明,只需户部派司农司过去几位官员将饲养技术掌握即可,然后便可以让全国各州县的司农前来学习,进而在整个大唐推广开来,实乃百姓之福,大唐之幸事。”
    “好,此事便交与玄龄全权处理,朕等着你的好消息,一旦养殖成功,朕定重赏你与林家小子。”
    李二陛下高兴的开口说道。
    “臣,领旨谢恩。臣不求封赏,但求百姓能吃上可口美味的猪肉,感念陛下的恩德。”房玄龄带着李二陛下的旨意,施礼告退而去。
    宰相房玄龄立即将李二陛下的旨意传达到了户部,户部不敢怠慢,立即派司农司安排人员去林家村学习饲养技术。
    以便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
    林然对于户部派遣下来的官员自然不敢怠慢,将养猪的技术详细的告知了对方,并且让其品尝了美味可口的猪肉。
    两名委派下来的官员品尝过后,当场震惊失色,表示一定要将养猪推广下去。
    林然听后心里非常欢喜,毕竟自己也算是为大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也即将开始到来了。
    送走了前来学习的户部官员,林然迈步在自己的田地里深深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希望已经种下,也在发芽开花,马上就到了收获的季节了。
    对于第一批水稻和土豆以及花生,红薯的收获,林然心里也充满了无尽的期待。
    水稻的稻穗已经开始成穗,偌大的稻穗预示着必定是丰收的喜悦。
    林然每天都像看护宝贝似的看护着他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他都耗在了农田里。
    闲暇的时间去池塘边读书,学习不失为一种乐趣。
    林然一直牢记老师的嘱托和李乐姑娘的交代,没有把学业放下,没有几位义结金兰哥哥的家庭出身,科举是获取功名的最佳途径。
    想起几位义结金兰的哥哥,林然不由得嘴角挂满了微笑。
    自己也不曾想到会有这么一天,能在这个时代与这些人相遇相似,而且成为八拜之交。
    立政殿里今日装扮得特别喜庆,因为今天是皇后娘娘长孙无垢的生日。
    众皇子和公主们,无论是嫡出还是庶出都纷纷前来道贺,并送上代表自己心意的小礼物。
    李二陛下当然也会在这一天陪伴在皇后娘娘的身侧。
    “母后,看儿臣给您送来了什么?”
    长乐公主和太子李承乾一起欢快的走进了立政殿,引来众皇子和公主的侧目。
    长乐公主开口说道,随即拿出了手中的羽毛扇子献给了长孙皇后。
    “好漂亮的羽扇,长乐真是有心了,是长乐自己动手做的吗?”
    长孙皇后爱不释手的拿在手中不停的端详着。
    “母后过生日,长乐当然要自己动手为母后做礼物了。”长乐公主扑闪着美丽的大眼睛开口回答道。
    “真是母后的好孩子,这是今天母后收到的最好的最贴心的礼物。”
    长孙皇后拉着长乐的小手微笑着开口说道。

第七十一章灵光一现,鹅毛制笔(求推荐,求收藏)
    林然眼看到了中午时分,便迈步向家中走去。
    远远的就听到鹅叫的声音。
    林然嘴角不由得露出笑意,前几日孙氏不知道听那位乡亲所言,说是吃鹅蛋比鸡蛋还补身子。
    于是萌发了去集市上买鹅的念头,不曾想今日便被买了回来。
    “娘亲,您还真买了鹅啊?”林然回家后笑着开口问道。
    “让你家七婶在集市上捎来的,老娘摸摸它们什么时候下蛋。好下蛋给你吃。”
    林然闻言扑哧一下笑出了声。
    “臭小子,傻笑什么。快进屋洗手准备开饭了,荷花今天炖了猪头肉。”
    孙氏笑着说道。
    自从林然炖过一次猪头肉后,全家都对那滋味开始念念不忘,现在几乎每顿饭都离不开猪肉了。
    就连还在病床上恢复之中的张正也对猪肉情有独钟。
    “知道了,娘亲。谢谢娘亲的美意。”
    林然微笑着回答道。
    “连点下蛋的影子都没有,气死老娘了。”
    孙氏说完生气的把手里的鹅丢进了栏舍里,带掉了几根鹅毛,疼得鹅是嘎嘎直叫。
    看着在半空中飘荡的鹅毛,林然突然灵光一现。
    一个主意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
    林然快步走到栏舍旁边,将几根洒落的鹅毛捡起来。
    “傻小子,你捡这东西干嘛?不能吃又不能喝的。”
    孙氏不解的看着林然开口询问道。
    “娘亲,别看它不能吃不能喝的,也许比能吃能喝的还有用。”
    林然说完拿起鹅毛快步跑回了屋里。
    “荷花,中午锅底的火不要灭,等下我要用。”林然对丫环荷花开口说道。
    “好的,公子。荷花记住了。”
    吃过午饭后,林然即刻去了厨房,将手里的鹅毛放在了蒸笼里蒸制起来。
    林然在锅里加了大半锅的水,直到滚水听不到声音,也就是干锅的时候,林然才将鹅毛从蒸笼里取了出来。
    林然拿在手里仔细端详,一丝微笑在脸上荡漾起来,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此时的鹅毛管经过蒸煮已经变得坚硬而且透明。
    下一步只需销制笔尖,就可以蘸着墨汁写字了。
    销制笔尖得美工刀林然得包裹里就有一把,作为一位农业工作者这东西都是必备之工具。
    林然仔细得将鹅毛的底端削成一个前世钢笔笔尖的形状,他销制的小心翼翼,聚精会神,将全身的精气神都投入了进去。
    一个笔尖而已却让林然削得是满头大汗,看着手里成功的第一个鹅毛笔,林然差点欢喜的叫出声来。
    急忙跑到自己的房间里面,蘸了墨汁试用一番。
    当娟秀细小的字体,跃然纸上的时候,林然终于放声大笑起来。
    别看这小小鹅毛笔,将极大的推动学子们的学习效率。
    不仅写作时省时省力,而且节省资源。
    如果能普及下去一年可以为不少寒门子弟减少不小的开支。
    林然将第一只鹅毛笔仔细的珍藏了起来,然后又继续销制笔尖。
    看着手里的五只鹅毛笔,林然觉得怎么分都不够分的。
    光结拜兄弟加上他自己就九人。
    还打算给李乐姑娘一支,还准备给老师送去一支,省的老师每日用毛笔写字那么辛苦。
    于是林然理所当然的又按住母亲孙氏刚买回来的鹅,一顿拔毛。
    折腾的两只大鹅嘎嘎叫个不停,被母亲孙氏出来又把林然臭骂一顿,林然才不得不住手,才算罢休。
    将刚从鹅身上拔下来的鹅毛,按照同样的方法逐一制作成鹅毛笔后,一个下午也就过去了。
    林然直接来到营舍里面,找到了刘磊。
    现在刘磊负责跟长安城里的所有商铺生意对接。
    “明天去长安城,将这几只鹅毛笔,分别给马周,刘鹏和刘腾送去,方便他们记账。”
    “好的,公子。属下一定送到。”
    刘磊爽快的答应道。
    “告诉他们只需要将此笔尖吸取墨汁便可,握在手里即可写字。”
    林然进一步交代道。
    “公子,属下记下了。”刘磊点头答应下来。
    第二日一早,林然吃过早饭,便告别了父母前往万年县。
    老师吴普光见到林然自然是高兴万分,师娘王燕也是亲切的不得了。
    “老师,学生近日突发奇想,研究出了这种鹅毛笔,特来送与老师一支,已减轻老师写字的劳累。”
    林然恭敬的将手里的鹅毛笔送上。
    吴普光闻言激动的接过鹅毛笔,仔细端详一番。
    小巧的鹅毛笔在阳光的照耀下,愈发的艳丽好看。
    “林然,此笔当真可用来写字?”
    吴普光略显激动的开口询问道。
    如果这笔可以写字的话,毫无疑问的此举将改变大唐文人墨客,老师学子的书写负担,省时省力还省纸。
    简直是一举多得的便利之事,而且这鹅毛笔肯定造价极低,主要的原料不过是鹅毛而已。
    “老师,何不进屋去一试便知?”
    林然微笑着开口回答道。
    “亏你还是,林然的老师,竟然不相信自己的学生?”
    王燕略显不高兴的对着吴普光开口说道。
    “哈哈~哈哈。好,进屋试试去,夫人,我可没有不相信自己的学生啊!只是太过惊叹而已!”
    吴普光说完,兴冲冲的向书房里走去。
    林然和师娘王燕亦紧紧跟随。
    只见吴普光按照林然的提示,用鹅毛笔的笔尖轻轻蘸取少于墨汁。
    吴普光握笔疾书!
    一行字迹便跃然纸上。
    “妙啊,实在是妙啊!明日为师便前往长安将此等天下人学子的大好事,告知你师公。让你师公在整个大唐推广开来,林然,师公定然对你赞叹万分啊!”
    吴普光红光满面的开口说道。
    “老师,我师公是何等人物?以前怎么从未听老师提起过?”
    林然眨巴着小眼睛开口说道。
    “你师公可是天下有名的儒家大师,现如今乃是国子监祭酒兼礼部尚书一职的孔颖达孔祭酒,也可以称之为孔尚书。”
    师娘王燕开口回答道。
    林然闻言内心一震,难怪老师能轻易的为自己寻来历届科举考试的试题?
    原来老师还有个来头更大的老师在背后!

第七十二章国子祭酒,礼部尚书(求推荐,求收藏)
    国子监祭酒兼礼部尚书孔颖达可是如今天下赫赫有名的儒家大师。
    在李二陛下还是秦王殿下的时候,便在打败王世充后将孔颖达恭敬的请入秦王府,教导长子李承乾儒家思想,也就是后来的太子殿下。
    李二陛下登基后便论功行赏,封孔颖达为国子监祭酒兼礼部尚书一职,可谓是实至名归,众望所归。
    “老师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吴普光恭敬的施礼说道。
    “普光啊!好久不见,还记得我这把老骨头啊?”
    孔颖达略显不悦的开口说道。
    “老师,学生终生不敢忘记老师恩德。”
    “既然如此,为何多年未来看望老师?就连跟为师索要前朝试卷都是委托他人代劳?”
    “老师,学生深感愧对老师教诲啊,这么多学子,老师是对学生期望最高的,可是学生却是让老师失望最大的,只落得个万年县令的官职,实在有愧老师厚望,学生无颜面对老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