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第1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不是什么大事,微臣只是想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
    “准备出版教科类的书籍而已。”
    “出版书籍?”
    李二和长孙皇后齐刷刷的捂住了嘴巴。
    这样的事情,他竟然说不是什么大事?
    简直是拿事不当事啊。
    这个年代的书籍多么的珍贵,众所周知。
    除了他们皇家以外。
    也只有那些底蕴深厚的世家贵族府里,才有些许藏书。
    “是啊,出版书籍啊。”
    林然见李二和皇后一脸震惊的样子。
    淡定的开口回答道。
    “爱卿准备出多少书?”
    李二陛下试探性的开口询问道。
    “诗赋,算术,地理,物理,化学等等每样最少五百本吧。”
    “学院孩子们人手一本是标配。”
    听到林然的回答,李二和长孙皇后都是一脸懵逼状态。
    “这诗赋和算术地理,朕都是知道的,这物理和化学都是什么学问?”
    李二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
    “青雀施展的制冰之法,便属于化学科目。”
    “物理顾名思义就是万物之原理,微臣也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之中。”
    长乐公主一副崇拜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小郎君。
    自己的男子真的是太厉害了。
    简直是无所不能。
    让父皇和母后都震惊成这般模样。
    “可是这书籍出版起来何止是一般的困难啊?”
    “爱卿这几样书籍加起来几千本,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完成?”
    李二陛下关切的询问道。
    “很快的,微臣只要将那些字刻制出来之后,排版之后便可以拓印出来了。”
    “如今青雀正在学习刻字,不出月余,一切便可准备就绪。”
    “届时微臣一定赠与陛下和皇后娘娘几本书籍。”
    听到林然的回答,李二欣喜万分。
    “这么说这些技术,青雀也懂得了?”
    “青雀好学上进,微臣自然不能拒之门外。”
    “再则说,青雀以后和微臣也算上的是一家人吗···”
    林然扭捏的回答道。
    “对,对,以后就是一家人。”
    “长乐,还不给然儿倒茶。”
    长孙皇后立即连称呼都改了,直呼然儿。
    确实让林然猝不及防。
    长乐幸福的红着小脸。
    脸上的笑容,像朵花儿一般绽放。
    “对,让长乐给朕的尚书郎倒茶。”
    李二陛下也高兴的说道。
    他可是白白捡到一个举世无双的好女婿啊。
    此时此刻,他是越看越满意,越看越欣喜。
    一个月后,长乐学院的学子们都收到了一份厚重的礼物。
    很多百姓们的孩子都开心的哭了起来。
    崭新的书籍被逐一的分发到孩子们的手中。
    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奢望的东西。
    如今却活生生的变成了现实。
    一本书便可成为传家之宝啊。
    更何况是一发就是五本。
    孩子们学习的劲头更大了起来。
    他们不能辜负院长对他们所付出的一切。
    在这次书籍制作过程中。
    李泰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对于林然教导的一切,他都深深入迷。
    连续一个月他都没有回宫。
    当然李二陛下和皇后,得知青雀在做一件及其重要的事情后,都应允李泰留宿学院的要求。
    “父皇,母后。青雀回来了。”
    一月未见,李泰明显消瘦了许多。
    长孙皇后看到心疼的只抹眼泪。
    “青雀,是学院的饭菜不好吗?”
    “看你都瘦成什么样子了?”
    “母后,才不是呢。学院的饭菜可好了。”
    “老师说男孩子不能太胖,儿臣每日早起就跟着锻炼身体。”
    “好不容易才瘦下来的。”
    “这是儿臣和老师一起完成的书籍。”
    “老师说让儿臣送与父皇和母后。”
    李泰将一摞崭新的书籍放在了桌子上面。
    李二和长孙皇后激动的打开书籍。
    一股墨香传来。
    雪白的宣纸上是一个个规整的字迹。
    段落有序,排版整齐。
    让李二激动的手都在颤抖。
    这可是可以传世的墨宝啊。
    “青雀,这些真的是你亲自参与制作的书籍?”
    “父皇,儿臣怎敢欺瞒父皇,这些书籍的制作过程。”
    “而今老师都已授予了儿臣。”
    “以后父皇想出书的话,交于儿臣便可了。”
    李泰双眼发光,不无骄傲的开口回答道。
    “好,真好。朕的青雀也长大了。”
    “观音婢,朕的青雀也真正的长大了啊。”
    李二陛下欢喜的模样。
    深深的刻印在李泰的脑海里。
    自己只有更加努力的在知识的道路上,探索和求知。
    才能让父皇和母后更加开心。
    第二天的显德殿。
    李二陛下将几本书籍。
    让宰相房玄龄逐一传阅下去。
    当群臣得知这样的书籍是魏王李泰和尚书郎,一起完成的时候。
    一个个震惊的无以复加。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群臣齐声恭贺道。
    有了这样的制作书籍的技术,而且魏王李泰还掌握其精髓。
    对大唐的未来是多么及其的重要啊。
    那些原本有意扶持魏王争储的大臣们。
    见魏王一心向学,也逐步开始打消对李泰的靠拢和蛊惑。
    对整个大唐的未来和稳定。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待玉米和花生到了收获的季节。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也要来临了。
    在长乐的心里是无比期待今年的中秋佳节的。
    当然还有一个无比期待之人。
    那就是林然。
    因为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
    他们将缔结婚约。
    如今长乐都是在眼巴巴的数日子。
    恨不得日出和日落能够快一点,再快一点。
    小女孩的心思显露无疑。
    就在长乐盼星星盼月亮的期盼之中。
    中秋佳节如约而至。
    这一日。
    在李二和长孙皇后的见证下。
    在果果和厚厚高兴的欢呼声中。
    一对有情人缔结了婚约。
    李二陛下大喜之下,布告天下。
    就连长安城的宵禁都取消了三天。
    所有的百姓们都对这对有情人献上了真挚的祝福。
    只有两个人郁郁寡欢。
    一个是长孙家的长孙冲。
    一个是王氏家族的七娘王芳。
    长孙冲感叹世事无常,自己梦中的女子即将成为小十弟的新娘。
    七娘伤感,自己终究没能得到他的喜欢。
    自己还有机会与心仪的郎君在一起吗?
    七娘一遍又一遍在心里问着自己!

第一九零章那个臭小子,没有欺负长乐吧(精彩大章求订阅)
    李二和长孙皇后,宣布在长乐的豆蔻年华。
    将为长乐公主和尚书郎举行大婚。
    消息一出,举城庆贺。
    当然郁郁寡欢的长孙冲。
    和伤心欲绝的七娘不在此列。
    今年的仲秋明月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圆润。
    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皎洁。
    月亮之下,林然许下了对长乐的一世承诺。
    长乐欣喜的面容,让月亮都黯然失色。
    第二日,林然便再次面见李二陛下。
    说出了自己打算举办蹴鞠联赛的想法。
    这个主意让李二陛下欣喜若狂。
    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名非常喜欢蹴鞠运动的人。
    两个臭味相投的男人,一拍即合。
    李二当即表示一切按照林然的意思来办。
    对这个未来的乘龙快婿。
    李二是一百个一万个的满意和放心。
    当林然将学院组办蹴鞠队,参加大唐蹴鞠联赛的时候。
    学生们瞬间便沸腾了。
    他们嗷嗷直叫争抢着报名。
    太子李承乾和汉王李恪,当然不甘示弱。
    这俩自小就受父皇的影响。
    对蹴鞠运动,情有独钟。
    而且也有一定的基础功底。
    于是经过学生们自愿报名。
    经过海选,初选和复选之后。
    长乐学院蹴鞠队正式成立。
    二十五人光荣的成为了蹴鞠队的一员。
    太子李承乾和汉王李恪赫然在列。
    而且太子李承乾还被林然任命为蹴鞠队的队长。
    与此同时李二陛下,也将举办蹴鞠联赛的事情在朝堂之上,进行了宣布。
    不曾想,一干文臣武将竟然纷纷磨拳擦掌。
    大有一种向天再借五百年的风采。
    “朕知道,众为爱卿对蹴鞠都情有独钟。”
    “但是,咱们也得考虑一次自己的年龄和身体不是。”
    “朕以为,年过半百的就不要再去凑热闹了。”
    “万一有个磕磕碰碰的,对朝堂可是一个损失。”
    群臣对此深以为然,于是符合条件的文武百官,纷纷磨拳擦掌,勇跃报名。
    朝堂之上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如今的朝堂,已经和李二初登基时不一样了。
    那时候的李二穷的叮当响。
    国库里比他的脸都要干净。
    为此长孙皇后,一年都未曾做一件新衣裳。
    百官的俸禄和将士们的军饷,每天都让李二陛下脑壳疼。
    而且世家权贵们一直对他是阴奉阳违。
    很多时候,他不得不憋屈的做出让步。
    这一切在林然横空出世以后,全部彻底改变了。
    从第一单绿豆芽生意开始。
    李二陛下便开始,美滋滋的收起了保护费。
    到最近没收的林然押注的一千万金。
    李二陛下现在都不知道他自己多有钱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林然借此机会帮助他搬到了庞大的崔家。
    有了钱的李二,底气也是十足的。
    再加上,林然推广的土豆和红薯的量产。
    几年下来。
    让整个大唐的百姓,都解决了饥不果腹的痛苦。
    而今更是在长安城开办了学院。
    完成了他一直以来的夙愿。
    让每一个大唐的百姓能吃饱肚子。
    让每一个大唐的孩子能读书上学。
    这是一直以来他作为一国之君的梦想和心愿。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改变了。
    这个人就是林然,就是他未来的驸马爷!
    一想到这里,李二晚上做梦都能笑醒。
    如今百官都在学院开办以后,感觉到了压力。
    因为林然一手带出来的学生。简直是太过惊艳了。
    他们如果再不努力的话。
    几年以后,真的要早早的回家养老了。
    待到学院的学生们参加科举之时,就是他们退休之日。
    现实不允许他们再混天度日。
    更不允许他们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按照林然的意思,秉承与民同乐的原则。
    李二陛下,下旨。
    让长安城的百姓们,也自发组织一只蹴鞠队伍。
    来参加此次蹴鞠联赛。
    百姓们看到布告,高兴的欢呼雀跃。
    这件事情对百姓们来说,意义极其重大。
    因为布告上,清清楚楚的写着其他几只队伍对名字。
    他们分别是。
    长乐学院蹴鞠队,皇家蹴鞠队,国子监蹴鞠队,长安军队蹴鞠队。
    加上长安百姓蹴鞠队,整整齐齐的涵盖了,军民和学生以及文武百官们。
    林然的用意不言而喻。
    以此次蹴鞠联赛为契机,推动整个长安的和谐共生。
    更是通过蹴鞠联赛,来激发学子们的团队和拼搏精神。
    着重培养大家的集体荣誉感。
    这个时代的蹴鞠比赛实际上类似与后世的排球比赛。
    蹴鞠是不允许落地的。
    而且中间悬挂着一个风眼。
    相当于后世的球门一般。
    一方的蹴鞠穿过风眼便算得一分。
    林然当然不能举办这样的蹴鞠比赛。
    要玩就玩正式一些的。
    既然汉代的蹴鞠比赛,已经有了后世足球比赛的雏形。
    那就按照汉代蹴鞠比赛的方式来举办也无妨。
    只要是有利于国民精神文明建设的事情。
    都是他这个礼部尚书责无旁贷的事情。
    学院的操场上,几十个孩子在热火朝天的训练着。
    林然和李二陛下。最终决定比赛采用汉代流行的双球门,对抗比赛方式。
    这样的蹴鞠比赛更加的精彩激烈,观赏性也强。
    容易让观众看的过瘾,队员踢的也带劲。
    最重要的是,这种蹴鞠比赛类似于,来自于后世的足球比赛。
    只不过双方上场比赛的人员,分别为十二人而已。
    而且规矩也略有不同,比赛时间也不像后世时间这么长。
    不过这些对于林然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毕竟在大学期间就酷爱世界杯和五大联赛的一个足球迷,对于一流的足球技战术还是颇有心得的。
    于是,学院的操场上,队员们聚精会神的聆听林然的战术讲解。
    一开始孩子们似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