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迢曼帝国参与,只是由梁夏帝国牵头,这个国际组织的价值,以及在战后国际社会的影响力都将大打折扣。
此外,甚至存在在战后跟迢曼帝国发生军事对抗的可能。
总而言之,薛远征在努力争取获得更加全面的胜利,也就得在军事行动上,继续坚持原先的战略方针。
直接进军纽兰本土。
在战前拟定的所有战略计划当中,都格外强调,必须在掌握战略优势之后集中全部力量进军纽兰本土。
绝对不能在此之外浪费兵力!
要说的话,出兵梵炎洋,攻占波沙湾,以及杀入陆心海,其实都是在为围攻纽兰联邦做准备。
之前已经提到,迢曼帝国将承担从夕落洋进军孤大陆的重任。
任何分兵行动,都将导致错失全面胜利的结果。
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不止薛远征,还有王开元。
这或许是在他身上,唯一让白止战比较欣赏的特点。
这么多年,白止战并没有因为王开元的特殊身份而对其产生偏见,就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那么一丝理想的光芒。
正是如此,王开元跟其他的情报人员不大一样。
毫无疑问,白止战同样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像白止战这些,参与过上次大战,而且在战后主导帝国军事建设的少壮派将领,几乎全都有理想主义情怀。
在海军中,特别的突出。
不止是白止战,还有刘向东与刘向真,以及桂伯勇。哪怕在刘长勋与贺永兴的身上,同样能够看到理想主义的光芒。
其实,这跟在上次大战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用廉旭升的话来说,任何参加与经历过那场残酷的战争,在战斗中活了下来的军人,都会萌生永久结束战争的念头。
哪怕,这个念头是那么的不现实。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问题。
像白止战这些,能够在上次大战中幸存下来的,而且成为高级将领的,全都有着杰出的个人才干。
因为有强大的个人能力,所以他们才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朝理想奋斗。
只是,在现实面前,理想主义光芒终究会消散,然后就会变得更加的现实。
其实,也直到这个时候,白止战才想明白,在20多年之前,帝国的统帅为什么要坐下来跟敌人谈判。
理想是奋勇前进的主要动力,可是并没有强大到能够战胜所有的艰难险阻。
到了最后,即便是始武大帝这般伟大的统帅都得向现实低头,要不然当年也不会在叶堡调转马头。
薛远征会向现实低头吗?
或者说会在什么时候向现实低头?
不管怎样,在王开元这,白止战获得了最为关键的信息,也对当前局面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3天之后,跟赵禹吃了最后一顿晚饭之后,白止战搭乘运输机离开了浦州,直接前往那球港。
按照他下达的电令,李铭博已经率领更名之后的第二十一特混舰队前往那球港。
至于远征霍瓦依群岛的行动,还需要等上一段时间。
第612章 出征
进军霍瓦依群岛是势在必行,只是前期的准备工作依然费时费力。
最主要的麻烦,仍然是战舰。
官兵可以鼓舞、嘉奖与鞭策,而战舰到了时候就必须进行维护与保养,出了故障更加得进行维修。
虽然“秦岭”号在春节之前就到了那球港,还在当地临时设置特混舰队司令部,但是到春节过后,其他战舰才陆续到达。
至于2艘大型航母,在清明节过后才来到了那球港。
如此拖沓,并非白止战本意,而是受客观条件限制。
要说的话,就是因为2艘大型航母需要返回造船厂,进行服役之后的首次全面检修,并且做必要改造。
最重要的,同样是最醒目的改造,用12座双联装80毫米高射炮代替了8座双联装130毫米高射炮与4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虽然这会让远程防空火力降低,对敌机的拦截距离缩短到10千米以内,但是在实战当中,等航母上的高射炮发挥作用的时候,敌机往往已经飞到跟前了。
远程防空,那是护航战舰的任务。
此外就是,防空战舰与航母的距离一般都在5千米左右。
如此一来,航母需要的其实是中近距离的防空火力,而这恰好是中等口径高射炮的理想作战区间。
按照海军做的统计,在过去的战斗中,航母上的大口径高射炮在防空作战中的贡献还不到百分之二十,而且拦截敌机的交战距离往往都在10千米以内,这恰好跟80毫米高射炮的作战区间重合。
除了航母,2艘“南珠海”级快速战列舰也要在返回造船厂,接受服役后的第一次全面检修。
2艘快速战列舰也借此机会进行了改装。
不同的是,没有用80毫米高射炮取代130毫米高射炮,只对高射炮做了改进,使其能发射新式炮弹。
此外,取消了设置在舰尾的2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换成了2座水上飞机机库。
如此一来,水上飞机的搭载数量由之前的4架增加到了8架。
其实,这也是针对新的舰队编制做的变动。
第二十一特混舰队新增2艘“淮河”级大型巡洋舰,协助2艘快速战列舰,为航母掩护。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抽调快速战列舰组建土机编队。
这样一来,就需要具备更强的搜索与侦查能力。
显然,关键就是新编入的大型巡洋舰。
虽然第一批“淮河”级只有4艘,但是第二批达到8艘,并且在建造后期提速,入役时间只比第一批晚了约2个月,能与第一批同步编入战斗序列。关键是,12艘大型巡洋舰全都留在东望洋。
做为替换,修复后的“北河”号与“南江”号被派往陆心海,编入刘向真指挥的夕落洋舰队。
因为大型巡洋舰能够为航母防空掩护,所以在实战当中,舰队指挥官有了更多、也更灵活的选择。
只是,海军司令部没有对特混舰队的编制做出调整。
要不要组建单独的突击编队,由舰队指挥官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人事变动。
春节过后,白止战收到了刘长勋签署的晋升令,正式晋升为海军上将,任帝国海军东望洋舰队总司令。
至于第二十一特混舰队,由李铭博担任司令官。
在正常情况下,白止战依然跟随第二十一特混舰队活动,并且以“秦岭”号为旗舰。
做这个调整的主要原因,不是说白止战立下了赫赫战功,理应获得晋升与嘉奖,而是跟舰队规模有关。
在白止战回归之后,东望洋这边就有3支特混舰队。
年前,海军司令部做了调整,把“龙江”号从战斗序列当中除名,去取代因为舰体结构严重受损,早已经不堪重负的“横江”号,充当航空训练舰。因此由卫军指挥的特混舰队就只剩下2艘“帝都”级。
随后,海军司令部把由4艘小型航母为主的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派往梵炎洋,负责进军南玄地区的作战行动。
只是,东望洋舰队的规模并没有因此减少。
春节过后,第二批“行省”级航母的前4艘正式交付给海军。
在完成必要的测试之后,在3月底就正式编入战斗序列,组建第二十三与第二十四特混舰队,司令官分别是李杰与金洪。
到此,东望洋舰队拥有4支主力特混舰队,总共6艘大型航母与2艘舰队航母。
此外,还有2支各自拥有4艘小型航母的特混舰队。
如果需要,可以征用在西东望洋上活动的快速护航航母,最多可以达到22艘。
把这些航母都算上,总共能搭载1600余架舰载机!
此外,随行的护航战舰能搭载大约400架水上飞机。
在中转岛那边,有岸基航空兵的几百架远程战斗机,以及大约500架隶属于陆军战略航空兵的重型轰炸机。
也就是说,帝国海军能够投入的作战飞机超过3000架!
即便不考虑官兵的素质,特别是飞行员的能力,只是几千架作战飞机,就足以压垮霍瓦依群岛的纽兰军队。
按六局的情报,纽兰军队部署在霍瓦依群岛的作战飞机,总共还不到3000架。
在这些作战飞机中,一大半是纽兰海军的战术飞机。那些属于纽兰陆军的作战飞机,同样以战术飞机为主。
不是说纽兰陆航缺少轰炸机,而是在霍瓦依群岛上,能够部署重型轰炸机的大型机场全都遭到了重点照顾。
此外,纽兰航空兵的战斗力也差得多。
差的不仅仅是飞机,还有飞行员。
帝国海军的优势还不止于此。
如果再等上2个月,到6月,还能获得4艘大型航母与4艘小型航母,以及至少20艘快速护航航母。
到时,能投入的作战飞机将超过4000架。
在白止战看来,完全没那个必要。
不是说不需要更多兵力,而是继续拖下去,帝国海军的相对优势还会缩小。
如果让白止战决定,他会选择在春节之前发起进攻,而不是拖到清明节后,因为就在3月份,纽兰海军的首艘大型航母,“埃塞”号正式服役。到了4月份,除了数艘“独立”级小型航母之外,还需要加上3艘“奋进”级准舰队航母。如果拖到6月份,就会面对更多的纽兰航母。
可惜的是,帝国海军无论如何都无法在春节之前做好发动进攻的准备。
就算能够调集到足够的战舰,也没办法在年前获得足够多的物资,特别是每艘战舰都需要的燃油。
正是如此,清明节过后,在2艘大型航母回归,其他几支特混舰队做好准备后,白止战下达了出征令。
第613章 强攻的局面
这次远征,跟以往不同的是,白止战没有在“浦”号上,而是以“秦岭”号为旗舰。
其实,这是在给李铭博面子。
虽然第二十一特混舰队的官兵知道李铭博是谁,但是大家都把他当参谋长看待,没几个人觉得他是司令官。
如果白止战仍然留在“浦”号上,会显得非常尴尬。
在很多老兵的眼里,白止战才是他们的司令官,而且只有白止战才有资格担任他们的司令官。
要说的话,第二十一特混舰队现在的这班队伍就是白止战的嫡系。
很多军官,特别是舰长这个级别的中高级军官,为了能够追随白止战,已经多次放弃晋升的机会。
白止战留在“浦”号上,就只会让李铭博的司令官头衔成为摆设。
当然,“秦岭”号上的空间更加宽敞,更适合充当舰队旗舰。
最为重要的是,此次的作战行动基本没有秘密可言,肯定是一场硬仗,对保密的要求不太高。
这是拖上几个月的必然结果。
帝国海军铆足了劲的做准备,别说尼兹与斯普,哪怕是白痴都能想到,接下来遭到攻击的就是霍瓦依群岛。
不过,耽搁的几个月没有白白浪费掉。
在此期间,白止战召集卫军、李杰与金洪等特混舰队司令官,还有周涌涛等一批年轻有为的参谋军官,就攻打霍瓦依群岛的行动反复磋商,并拟定了一整套,准确说是好几套作战方案。
这些作战方案,全都着重提到“强攻”的局面。
当然,要怎么强攻,那就是门艺术了。
在着手拟定作战计划的时候,白止战就已发现,攻打霍瓦依群岛的难度其实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这是卫军与理解的功劳,尤其是卫军。
在白止战带着舰队远征陆心海的时候,卫军与李杰没有偷闲,抓住有限的时间,在中转岛那边做足了功夫。
当时,提出抢攻莱桑岛与加德纳岛的就是卫军。
要说的话,这也是白止战比较喜欢卫军的关键所在。
这家伙从来不会放过建功立业的机会。只要到了战场上,他就表现得非常积极。
用刘长勋的话来说,简直是一条放出去的猎犬。
在中转岛站稳脚跟之后,卫军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调动陆战队,赶在纽兰军队做出调整前,强攻东边的莱桑岛与加德纳岛。
这次行动非常充分的体现出了卫军的指挥风格。
简单的说,也就是粗总有细。
在发动进攻前,卫军给当时在中转岛上苦战的陆战队安排了一项任务,动用巡逻机,在夜间向莱桑岛与加德纳岛各运送一支侦查小队,搞清楚两座岛屿上的情况,从而确定是否能够通过突袭拿下这两座岛屿。
正是这个安排,让卫军发现,这两座岛屿的守备兵力并不多,而且战斗力极弱。
关键就是,纽兰军队只是利用这两座岛屿为夜间行动的部队支持,并没有想过要在这两座岛屿上部署防御部队。
当时,纽兰军队的防卫重点是中转岛,并认为,在守不住中转岛的情况下,也守不住东边的小岛。
纽兰海军已被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