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大唐贞观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忆昔大唐贞观世-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学子起身道:“谢先生教诲”
    李方晨再次示意众人做下,继续讲课。
    从除草开始,到播种、灌溉、施肥、以及最后的秋收。
    李方晨讲的很慢,几乎每一句话都会停顿一次。
    他所求,不外乎将农事的基础先行教给众人。
    学生们听得很认真,远比学堂中摇头晃脑,更容易被他们理解和学会。
    虽然一开始的除草,真的很累。
    李纲与孔颖达对视一眼,眼中有些惊叹,似乎在惊讶李方晨的教学方式。
    随后两人也和学子一样,一旁认真听讲。
    这种前所未有的教书方式,还真是世间少有。
    讲到兴起时,李方晨往往会让人起身,与自己一同来到田间,亲身做例,好让旁人看的更清楚。
    一堂课两个时辰,很快就过去,李方晨似乎并不着急。
    拖堂嘛,该拖就拖,好在大唐学子求学心切,不像后世那般浮躁。
    第一课,讲农事,倒也算开了先河。
    口干舌燥的李方晨,接过十六送来的水壶,给自己大口灌下。
    这时天下暗淡,估摸着再过不久,就该着天黑了。
    忙安排人,准备回学府去。
    而秦王殿下这堂课,也成了学子们津津乐道的“稀罕事儿”。
    “孔夫子讲课,感觉完全没有殿下讲课更让人喜欢”
    “谁说不是呢殿下讲的我全部记在了脑中,哪里像论语一样,过段时间就淡忘了。”
    “农课确实比儒课有趣,要是其他课也是如此就好了。”
    第二天,是李泰的阴阳课与李纲的法课。
    李泰的课因为第一次的缘故,根本没有半分经验。
    李泰便打算效仿李方晨,多有问答,少见读书。
    其实,他压根不希望这群学子读书,因为书上的内容,大多是他从古籍中整理,很多地方连他都不懂。
    若是有人问他其中问题,李泰说自己不会,那岂不是闹出了笑话
    实际上不仅如此,李泰还有很多办法,比如,把李方晨抓过来当苦力。
    李方晨苦笑道:“阴阳家,又不是让你真的去研究阴阳,借用阴阳之理念,解读天地,这才是你该去交给学生的”
    李泰急的直挠头,“二哥你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我自己都搞不懂阴阳家,又怎么去教授学子”
    “罢了,我先替你上一堂课吧”
    李方晨也看过李泰准备的书籍,一开始还以为李泰对这方面真有研究呢
    再怎么说,李泰也是皇家有名的才子,通晓不少名著。
    可李方晨是万万没有想到,李泰竟然会选择撂挑子。
    理由倒也十分充分,病了,魏王殿下病了,秦王殿下代课
    学生们对此很高兴,又能看到秦王殿下了,难道这还不够吗
    李方晨依旧没有遵循守旧,第一堂课,先讲的十二天干,二十四星宿。
    阴阳家可不仅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五行之言、阴阳学说、更带有对于天地本身的探讨。
    四时因何划分,阴阳和五行又为何相生相克。
    在此基础上,李方晨给学子们留下了一个“作业”。
    万恶之源,终于出现在大唐。
    作业内容十分简单,下节课每人交出一份观察报告。
    选题,便是城中的其他“小型生物”。
    不如飞蛾、走蚁、又或是蚊蝇都可以。
    这也让众学子下课后四散分开,慌慌张张抓虫子去了。
    下课后,李方晨找到李泰。
    不仅要给学生上课,还得给李泰这个“先生”也上课才行。
    第一堂课你躲了,没问题
    那么接下来你总不能一直告病吧
    对此李泰心知理亏,乖乖听从李方晨的教诲。
    教李泰的,并不是书本中的某一个观点,而是一种讲课时的理念。
    “借阴阳,喻万物,以日月,成人心。”
    在李方晨看来,阴阳家的阴阳五行之论十分好用,甚至可以借此来暗喻世间万物。
    对此,他希望的是,借阴阳家之论,引发这批学子面对一切事物时的好奇心。
    别看李方晨只讲了两堂课,可人家比李泰这位“零经验者”,要可靠的多。
    李泰听后,忍不住点头认同,“二哥你要是早这么说,也不至于让我如此难堪了。”
    李方晨笑骂道:“你这臭小子,之前不问我,事到临头你才来寻我,我哪里知道你心里怎么想”

第四百零九章 学府中的闲情逸事
    纵横学课的先生是魏叔瑜,从他总结出来的教材看,完全如同孔颖达等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完全一副儒家的教学方式。
    不是他不想学李方晨,而是他实在没有那个本事。
    纠结了许久,也是没招,只好按照传统教书方式来做。
    医学课反倒简单,孙思邈教的都是基础知识。
    比如判断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又或者有人受伤之后,最好的处理办法。
    作为课时最少,每两周一次的医家课,孙思邈完全当做是李方晨给他安排的养老生活。
    自打住进教师公寓后,孙思邈第一件事,就安排人给他找寻药草,用来装饰屋子。
    嗯,药草装饰屋子!
    李方晨听完都惊了,这算是沉迷医道无法自拔吗?
    还有!李淳风,咱们好好说话可以不?
    能不能别在你的屋子里炼丹,万一炸了怎么办?
    自打看到他们,李方晨总感觉精神恍惚,因为他另类的授课方式,在孙思邈和李淳风面前,根本算不上什么。
    一个带着众学子解刨鸡鸭,另一个带着学子炼丹,怕不怕?
    唯一能让他心安的,或许就是新来的墨家代表人,燕真。
    墨家被人挖了出来,紧罗密布的搜寻之下,根本无处可逃。
    当代墨家巨子,面见十一,确定秦王殿下有心重振墨风时,很是惊讶。
    可由不得他怀疑,已经被逼上梁山,若不从,秦王会不会除之以绝后患?
    李方晨要的可不是墨家守旧的思想,他想要的是让墨家思想大唐化,融入大唐之中,融入民族之中,更融入骨肉之中。
    对待唐人时,非攻兼爱,对待敌酋时,杀伐果断!
    燕真奉了巨子之令,来到岭南。
    一开始心中还有些担心,可随后与秦王殿下的一次对话,彻底打消了燕真的顾虑。
    秦王殿下不愧是被天下传唱的英才,字里行间对燕真都透漏着爱才之意。
    经过秦王殿下详细解说,燕真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任务”。
    教书育人!
    这座学府之中,共有八十名学子,其中多半都是勋贵世家。
    燕真哪里想得到,第一天上课时还有些忐忑,可当他看到这些学子眼中满是对于知识的渴望时,心中触动很深。
    墨家的没落,其实明眼人都很清楚,因为他的思想,不适用于当权者。
    燕真就此事和李方晨商议过,毕竟真要让他教,总不能掏心掏肺吧?
    那可都是墨家的东西,哪里能随便就交出来。
    李方晨意思也十分简单,我要的是你们墨家名声,至于教什么我不干涉,只要别毁了你们墨家的名声就好。
    思虑再三,燕真脸上挂满了苦笑,名声这个东西,有时候真能要人命。
    一周时间过去,学子们心中列出了一张名单。
    名单第一名,就是秦王殿下所授的农课。
    其下为兵家课,这八十人中,绝大多数都渴望着上战场杀敌。
    而最不受欢迎的课,众人共同认为是儒!
    虽然儒家兴学,可学起来最为繁琐,整日里除了死记硬背,毫无道理可言。
    就是孙道长的医课,都比儒课有趣的多。
    平日里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或许就是点上一份鸡公煲,三五好友聚在一处共同享用,然后探讨课堂上,先生们所授的知识。
    嗯,鸡公煲。
    考虑到如今行情,猪肉实在是太贵了,李方晨只好让人重新选择主菜,红烧肉变成鸡公煲。
    一天吃三次,连着吃了半个月。
    连李方晨都佩服这些家伙,上到夫子先生,下到学生杂役,似乎都吃不够。
    “二哥,走!我请你吃饭去!”
    窗前,李泰不知何时冒了出来。
    李方晨放下教案,叹声道:“不会又是鸡公煲吧?”
    李泰嘿嘿一笑,跟李方晨比了个大拇指。
    “不去,番薯苗送到了,我得去观察一下。”
    从找寻到番薯苗,到学府建成,众学子入学,过去已有六个多月的时间。
    入冬之前,李方晨就安排人搭建了暖棚,这十五缸完全是贵宾待遇。
    不仅享受着二十人巡逻队的日夜照看,到得冬日,还有人给他们升火炉保持暖意。
    乘马车从渔村送到学府,本来并不算太麻烦,可为了避免番薯冻死,李方晨安排人给它们围了少说五六层被子。
    单独寻了个屋子,学府中的暖棚还没盖好。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算算时间,番薯也该长成,所以李方晨才派人将其送到学府来。
    免得自己错过“收获”之时,毕竟学府好进不好出啊!
    屋内,王萱儿给李方晨煮好了姜茶,为他驱寒。
    这鬼天气,还未转入春日,实在是冷的刺骨。
    “二嫂!”
    李泰一路跟过来,随手抢了李方晨的姜茶,也不见脸上有愧疚之色。
    王萱儿未曾出现不喜之色,毕竟魏王和秦王的关系在这摆着,她这二嫂已经给李泰当做了自家兄弟,赶忙又命人准备了一杯。
    “别忙了,我不喜欢喝这玩意。”
    对于李方晨的抱怨,王萱儿脸上看不到任何失望之色,反而劝道:“天凉喝些姜茶,暖暖身子有何不好?”
    “好是好,可问题是我喝不惯那姜味儿!”
    王萱儿赶忙派人重煮,千叮万嘱不让放姜。
    “嘿嘿,正好便宜了我。”
    李方晨不喜欢,可李泰喜欢啊!
    如今三人住在一栋别墅里,有下人侍奉,每人一间房,也不必担心产生什么误会。
    王萱儿因为是未来王妃,所以住进来并不算过分。
    至于李泰?自己有住处也不去,就憋在李方晨身边,蹭吃蹭喝还蹭屋子住。
    李方晨并不太介意,自家人住在一处,难道不对?
    来到那些番薯缸面前时,李方晨心中略有紧张,拉着李泰问道:“你说,这玩意我们怎么挖出来?”
    李泰顿时傻眼,“二哥,你问我?”
    这事儿从一开始不都是你在张罗吗?怎么还问起我来了?
    李方晨也知自己白问了一句,可这紧张又不是说没就没的。
    双手揪住番薯苗根茎,使劲往上一拔,对方纹丝不动。
    李方晨忍不住惊道:“看样子还真不少啊!”
    “什么不少?”李泰和王萱儿至今都没有搞懂,李方晨做这些到底是要做什么。
    这海岛上的植物,难道有什么不同吗?

第四百一十章 祥瑞番薯
    再次使劲,土层松动,一连串粘着黑土的根茎被李方晨拽了出来。
    放在一旁,掸去表面土,还真给了李方晨一个惊喜。
    “好家伙,真就不少啊!”
    种下去的时候,只有一颗小番薯,如今六个多月过去,这玩意生根发芽了不说,还长出了一连串“果实”。
    共有六个,最小的都有一个手掌大,最大的那个都快有三斤了。
    为了这玩意,李方晨当初又是施肥,又是灭虫,费尽了心思。
    如今看到成果,忍不住放声大笑。
    “哈哈,成了,真的成了!”
    李泰和王萱儿何其聪慧,当初李方晨就告诉他们,这玩意要能成,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以前只是看不懂,如今看到根部的那些个硕大的果实后,哪还会不明白。
    李泰一把抓住李方晨问道:“二哥,你实话跟我说,这玩意是不是能吃?”
    李方晨重重点头,“要不然你以为我这么辛苦的做什么?”
    李泰双目瞪大,很是震惊,当初种下时,不过一小个儿而已,如今却是收货“惊人”!
    双眼充血,目光放在了第二个大缸上面,跑过去奋力往上一拔,也有四五个。
    李泰那叫一个高兴啊,整个身子都有些轻微颤抖。
    李方晨对一旁跟着自己的十六道:“去取个锤子过来!”
    十六控制住情绪,忙去给李方晨拿锤子。
    重锤到手,李方晨对着大缸砸了下去,土撒了一地。
    随手拨动,又找出了两个番薯。
    “快!快!快!给我锤子,我也要砸!”
    李泰迫不及待,刚开始他还有些可惜,二哥那缸比自己这边出来的多,如今他可算是明白了,指不定这缸里就有“隐藏”的没出现。
    王萱儿一旁看的也是惊讶,捂着嘴,害怕自己此刻失礼。
    十五缸全部砸开,李方晨得到了七十六斤番薯,平均到个数,也就是五十三个。
    从中挑出三个最大的,准备待会吃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