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大唐贞观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忆昔大唐贞观世- 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阴阳家完全就是天文观测者,生物学的集大成者。这个可以有,或者说必须有!
    名家善辩论之术,汉史中有人曾言,百家皆有名学,倒也不必自成一院。
    还有家,就像是当时的“自媒体”工作者,因为那时并不为世人看重,被视作不入流。如今少有书籍留下,名存实亡。
    李方晨仔细思考过后,暂时没有线索的四家,已经排除了三家。
    如此一想,李方晨突然觉得,如今自己做的准备完全足够了。
    百家流传至今,实际上很多思想都已经相互重复。
    李方晨便亲笔定下了大唐第一学府的九大学院,儒、兵、农、墨、法、道、医、纵横、阴阳。
    并以此为基,设立九套教材。
    虽然心中很想把墨改成工,把道改成化学、把阴阳改成自然生物
    这么一算,除了外语,后世大部分学科还真就给他凑齐了。
    缺人,实在是缺人。
    脑海中有了全部计划之后,李方晨发现,他需要人才,大批量的人才!
    第一批学子并不会多,可能不到百人,而教师各科目最少得配备一人才行。
    李方晨不愿派人去长安求情,便将目光放在了身边。
    李泰本来很是得意,督造新城之事。
    突然听到李方晨派人寻他,赶去后李方晨交给他一张纸。
    纸上内容十分简单,《纵横学院组建方案》。
    李泰看完后,惊异道:“二哥,你要让我在新城筑好之前,学会纵横之术?然后去教学生?”
    李方晨点头。
    李泰急的直跺脚,“这哪行,我可当不得先生。”
    李方晨又拿出好三张纸,墨、阴阳、农三处学院的组建计划摆在李泰面前。
    “你不喜欢纵横,那么这三个随你挑。”
    李泰咽了口唾沫,扭头就走,某一瞬间,他突然觉得纵横挺好。
    其实说白了,纵横更多还得靠讲义,只要把古籍中和纵横家有关的事例讲给学生们,余下的时间,让他们自行发挥就好。
    李方晨又把《阴阳学院组建方案》交给了魏叔瑜,不顾后者吃惊的目光。
    李方晨笑道:“莫要让本王失望!”
    这也就导致,魏叔瑜房中多出十数本古籍,整日研究阴阳家学说,整个人都快魔怔了。
    还有两个学院,交给谁呢?
    李方晨开始四处打量,魏征肯定是不行,这老头已经被自己预定成了法学院的院长。而且李泰那边,还得靠他帮忙,李方晨可不敢给他太多担子,万一给这黑老头累倒了怎么办?
    愁的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脸上出现了好多个痘痘。
    用手轻轻触碰,瘙痒微痛的感觉难以用言语表达。
    几日后,有消息传到李方晨耳中。
    被派出去的十一有消息,他在淮南道苏杭之地打听到了墨家的消息。
    李方晨心中很是惊喜,忙回信,让他千万将人带回岭南。
    好了,如今就剩下一门学科,农家。
    没人!找老农授课这事根本不靠谱,李方晨只能自己来做。

第四百零五章 纨绔聚集
    新城盖了三个月,整个城区建了十分之一,第一期工程正式完结。
    余下的地方,要等一年再盖,因为李方晨要做的是大学城,而不是一个大学学区。
    等到第一批学子毕业之后,留校任教转做教师力量,李方晨会立刻动手,将全新的学府建设起来。
    如今只有一个学府,旁人或许觉得足够,可李方晨心知,这只是刚刚开始。
    不过这学府的名头可不简单,陛下亲口定封,大唐第一学
    不同于太学和国子监,这所谓的第一,旁人挑不出任何毛病。毕竟考虑到这座学府的背景,还有其中先生的背景,根本招惹不得啊
    一封书信送回长安,请圣人移驾,见证此番盛景。
    另一边,李方晨派人散去各个道府之中,开始招生。
    三个条件,一、必须读完蒙学;二、年岁不超过二十四;三、颇有善名的纯孝子
    各道府可推举三人,算下来足有三十六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情是李方晨躲不掉,避不开的存在。
    秦家的秦怀道、柴家的柴令武、李靖家两个小孙子,程家老三程处弼
    洛阳蒋国公屈突通之子屈突寿书信回长安,跟陛下求情,将其弟屈突诠也送到了岭南。
    还有李绩的次子李思文,李孝恭长子李崇义,次子李崇晦
    文臣家中也送来不少,就不一一介绍了,这几乎网罗了整个大唐的纨绔子弟,各家各户都少不得。
    本打算少收些人,如今却是硬生生给添加成了八十人。
    八十名学子
    李方晨真希望给他们分成两个班来带,可惜他做不到,没有那么多老师去教。
    等所有人汇集在岭南道之后,李方晨安排学子先行入驻校区。
    四人一个宿舍,不分贵贱,床铺都是一模一样,没有个例之说。
    李纲也来了,被孔颖达书信请到了岭南。
    李方晨倒也不客气,直接安排李纲去教法学,有他和魏征搭档,也省的到时出什么问题。
    白狼卫也没有闲下,任大学城武侯,负责城内安全。
    正月二十一,年岁刚过不久,李世民领百官同行,莅临岭南。
    李方晨带着诸位先生、学子一同恭迎圣驾。
    夫子服,以青蓝袍为主,一身素衣,头戴君子冕。
    学生们以灰袍为身,本该是下人们穿的衣服,此刻放到他们身上,很是让人不喜。
    可他们不能拒绝,牛进达负责宿管问题和城中巡逻,要真敢有小子表达不满,拉出去就是一顿军棍。
    “老子打你,你可服”
    不哪个敢说不服,牛进达何人也
    沙场老将,就是他们老子面对他时都得平礼相交,一群乳臭未干的臭小子,哪里敢招惹。
    最多也就心生埋怨罢了,可这埋怨,并不能让牛进达有任何伤筋动骨的可能。
    要说习惯灰衣,对此不以为然的,除了一些寒门子弟之外,整个勋贵子弟中,也就秦怀道、柴令武、程处弼几人而已。
    秦怀道和柴令武在白狼军中待过,灰袍算什么破布他们都敢穿在身上。
    程处弼却是因为他大哥程处默,不听后,大嘴巴子教你做人。
    稍作整顿,让学子们排行列队,李方晨和众位先生在前,恭敬施礼。
    远处圣驾至,李世民下了马车,连道三声好。
    走到跟前,拉着李方晨道:“多年不见,瘦了”
    “谢陛下关心,学府一切事宜准备妥当,还请陛下阅礼”
    李方晨神色淡然,就好像真的跟臣子一样。
    李世民眼中略显失望,起身跟李纲、孔颖达等人打了声招呼。
    走上高台,早有准备座椅,坐在主位,面带笑意。
    李泰是今日的主持人,一身青袍,看上去很是清秀。
    “请圣人讲话”
    李世民起身,“学府初建,尔等作为大唐第一批学府学子,当恪守弟子之道。从文从武先从德,品德兼优,方为大唐可用之才”
    没有什么长篇大论,李世民讲话时的稿子李方晨都找人给他写好了。
    众学子同声喊道:“谢陛下告诫”
    李世民眼皮跳动一下,又道:“栋梁之才需得精雕慢琢,无论你们来时是什么身份,入了学府,你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学子”
    紧跟着李纲、孔颖达等人挨个上台讲了几句,与君共勉。
    到得李方晨时,他背手而立,对众学子道:“书山有径勤为路,学海无涯苦作舟。既以入得学府,当以身作则,行学子之本分,做大唐之俊杰。”
    “谨记殿下教会”
    千年传承刀笔录,后世仿效前人师。
    李方晨对这第一批学子寄以厚望,这些都将会变成大唐的“未来”
    “礼毕,学子入舍,明日起开始授课”
    待众学子散去,李世民起身,来到李方晨身边。
    “你何时归长安”
    李方晨摇头,“厌了、累了,如今这般,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李世民眼神示意让李泰劝退旁人,有些话不能说给其他人听。
    皇家的事,大臣们还是少参与为妙。
    “你还在怨朕”
    见四周散去无人,李世民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开口问。
    李方晨默然摇头,“谈不上怨,以前想不通,现在想通了而已。”
    “那你作何打算真在这岭南待一辈子”
    “或许吧,这样不是很好吗省去麻烦,免得最后父子相残,兄弟相伤。”
    李世民略有恼怒,“当初是朕错了,如今朕表明了态度,你怎还如此不知好歹”
    李方晨抬起后,看着李世民,神色恍然,“那你会杀了我吗”
    李世民不愿骗他,许久后幽声道:“朕不能保证以后会不会。”
    李方晨淡笑一声,“那您说,我是该回去,还是不该回去”
    秦王的优秀,反而成了他的催命符。
    说来也是可笑,当初李世民立秦王,更多是内心亏欠的补偿。
    如今面对秦王,无时无刻都在防备对方滋生野心。
    哪怕李方晨一直在表明自己无心皇位,李世民也无法安心。
    究其原因,秦王,太过于完美了
    文能治过,武能安邦,如此人子,当真是其父的悲哀。
    伸出手,搭在李方晨肩上,李世民心中很是挣扎,他是真的希望李方晨返回长安。
    可他又害怕李方晨回长安,因为如今的秦王,真的就没有野心了吗
    李世民和长孙无垢不同,两人虽然都很宠爱李方晨,可区别在于李世民是一位真正的君王。
    他在担心,担心当初的事情重演,他害怕李方晨变成自己,李承乾变成隐太子李建成。
    心中早已成疾,又岂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
    当初的遗憾,他不希望发生在下一代身上。

第四百零六章 新生怎么能不军训
    带着纠结的心态,李世民并未久留,很快就带人返回长安。
    大唐第一学府的新生们,此刻一个个气喘吁吁,面色惨白。
    在他们身后,程处默一脸冷笑,“再快点看看你们这帮子废物,像个什么样子”
    有苦难言,他们并不怕程处默,可他们害怕另一边的牛进达。
    这个老家伙可招惹不得,不听话就是一顿军棍,打下来三天没办法下床。
    刚开始只以为自己是过来读书的,可真当他们入学之后才发现,读书什么还太早了。
    就在他们第一天早起,准备走向学堂的时候,李方晨笑眯眯走出,给他们讲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无论你们今后走什么路,一个健康的身体必须要有。所以,军训吧少年”
    为期一个月,交给牛进达,只要不死,随便牛进达操练。
    牛老将对此很是满意,跟李方晨借了一些白狼卫,再加上程处默,开始算计这帮傻小子。
    跑步、军姿、队列,每天就这三样,可这三样做完,人基本也就瘫了。
    第一学府的基础建设十分完善,十亩地的操场,还有可容纳五千人的食堂,都曾让这些傻小子惊叹仰望。
    食堂的饭菜可口不说,还十分便宜,到真让贪嘴之人吃了个痛快。
    除此之外,李方晨甚至还安排人准备了教职工宿舍。
    老家伙们每人一栋单独“别墅”,就在学区内。
    远比学生宿舍豪华的多,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李泰非要和李方晨挤在一起,魏叔瑜和他老子魏征住在一处。
    每日添上一壶清茶,坐在凉亭中,看着新生被牛进达操练,真让人心情愉悦啊
    想及此事,李方晨忍不住多喝了两杯茶。
    李泰可没有李方晨这么放松,整天抱着书本,再过半月,就要教书育人,对他而言这种难度着实不小。
    另一位年轻“先生”魏叔瑜,彻底变成了宅男,大有不读完纵横之论,今后再不踏出房门一步的感觉。
    李靖和秦琼的兵法书写的差不多了,共分有六册,取知名战役案例而著,再添两人见解,若有人能学全了,绝对可以成为一位兵法大家
    李方晨的农学教材也写了个七七八八,刚开始四处找老农求学,老农说什么他记什么,不敢有任何遗漏。
    随后又在田地中一一尝试,确保自己熟练掌握,重新整理书写成册,一样也是六册。
    要说最轻松的,非儒家和道家莫属。
    教书育人,孔颖达他们几个经验丰富啊,教材多得是,根本不用担心缺少教材。
    孙老道也来了,还带来了李淳风,两人一个负责医学,一个负责道学。
    见面之处,李方晨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李淳风要教什么,怎么教必须先经过他同意才行。
    孙思邈就无所谓了,这老道很早之前就会教人行医了。
    当初佛教改义,救世之医僧出现时,都是他孙思邈亲手所教。
    如今让他来教这些小子,再轻松不过。
    九门功课,每门最少有六册书籍,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