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大唐贞观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忆昔大唐贞观世- 第2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据说散朝后,李世民召集重臣在太极殿议事,而最为主要的便是那书信上的内容。
    似乎所有朝臣对于这件事除了震惊之外,都表示着支持。毕竟这件事真要能做成,足以称得上不世之功!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损兵折将无数,高句丽坚壁清野政策加上军事实力确实不弱,使得无数隋朝男儿丧命在他国之土。
    高句丽更是筑起京观三座,用以强调隋朝三征而败的事实。
    三座京观,这其中含义何其深厚?
    每一座京观之下,都有无数华夏男儿的尸骨埋葬,每一座京观,都是华夏男儿血肉铸成!
    如今渊盖苏文上位后,第一个与大唐缓和关系的办法,就是拆除京观,将隋军将士的尸骨送归大唐。
    李世民如何能不答应?
    迎回先人尸骨,这可是李世民心中的执念。
    需知,当初李渊也曾作为将领,跟随隋炀帝东征。
    李渊对于隋朝战败给高句丽的怨念甚至影响到了李世民,登位后,李世民就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御驾亲征。
    他隋炀帝做不到的事情,我李世民能做到!
    如今送上门的功劳,如何能够不要?
    不战而屈人之兵,高句丽乖乖拆除京观,送归隋朝战士遗体,这要是传出去,他李世民必会被世人敬仰。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那就是高句丽的火炮。
    如果大唐对高句丽动兵,胜负之事无法判定。
    如今的大唐,还没做好与高句丽开战的准备!

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骸骨,祭先灵
    渊盖苏文确实没有撒谎,在得到李世民的首肯过后,当即派人拆除了高句丽与大唐交界处留存的三处京观。
    数以万计的遗骸被渊盖苏文派人送到了河北道境内,李孝恭命人一路护送,返回长安。
    李世民率领百官在十里亭相迎,一身素装,只为迎骸骨,祭奠先灵。
    李世民本打算下旨招李方晨和李泰回京,迎骸骨可是一件大事。
    只不过考虑到长安距离岭南道的距离,实在是有些困难。
    面对浩浩荡荡的马车队时,所有人心中都有忐忑。
    时隔多年,当初的血肉之躯,如今早已变成了枯骨。
    马车上运载着密密麻麻的骷髅,周围似乎刮起了几道阴风,略有寒冷之意。李世民走上前轻轻拂过枯骨。
    “诸君,征伐辛苦,今日朕备酒,请!”
    千牛卫上前,摆满了酒碗,设有一处新建的土制祭坛,祭坛之下是早就准备好的大坑。
    酒洒祭坛外,香燃鼎炉中。
    李世民领头,将一位不知身份的隋军将士遗骸放入坑洞中。
    遗骸实在太多,足有数万之多,每人一个墓位并不可能。
    对于这种事,李世民心中早有主意,如当初秦王罚吐蕃时,对待甘、肃两州时一样。
    所有遗骸埋在一处,立碑著说,也好让后人知晓。
    荣归之军,三碗酒后,卸甲归家,战败之军,却少有酒宴。
    胜为功,败为罪。
    可这次面对前朝的败军,李世民格外大度。
    “这可都是汉家热血男儿,多年未曾归家,今日重回故土,怎可轻易了事!”
    有礼部官员出列主持,鼎为礼器、牛羊豕做祭品、玉帛在案前、畜血留台中。
    李世民站在祭台之上,接过礼部官员手中毛笔,粘上畜血,面前有一张白纸。
    眼中凝重,精光涌现,双臂用力,毛笔染血快速沸腾。
    “奠先人之血肉,筑今日之辉煌。隋帝三征,汉家男儿无归处。本是今日得归,留芳名享人间烟火。贞观十六年,六月初八,唐皇李世民执笔以祭之!”
    帝皇祭文,百官朝拜。
    “合!”
    土堆之下的骸骨被掩埋,面对此景,众人心情有些沉闷。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如今也算是替那些隋军将士,了却了一件心事。
    “退!”
    千牛卫缓缓退下,留出地方,让位给工部匠人。
    高十七丈,宽九丈的长方形巨石被六匹快马驾车送至此处,匠人们一拥而上。
    将表面平缓的巨石刻成石碑,用猩红的畜血作料,仿李世民那副祭文,完整刻画在石碑之上。
    等到石碑刻好,请千牛卫出马,将石碑扶正,压在骸骨埋葬之地的正上方。
    李世民朗声道:“大庆之日,设宴宫中!”
    长孙无忌等臣子恭敬道:“陛下圣明,远超前隋。如今骸骨归唐,普天同庆!”
    “善言,当赏!”
    李世民毫不客气,应下了旁人的恭维之声,对他而言,迎回骸骨,不就是为了今日这般,享受百官称赞。
    作为这次立下“大功”的渊男生自然不会缺席,宫中酒宴上,再次表达出自己想要迎娶大唐公主的意思。
    不用李世民解释,魏征就已经站了出来。
    “陛下多年前就已定下一条铁律,大唐公主不外嫁!”
    李世民微微点头,笑道:“确实如此,此事也与我那二皇子有关。”
    渊男生立刻联想到了一个名字,“是与秦王殿下有关?”
    环视殿中,也不知秦王所在何处。
    全长安都知道,秦王已经离开。
    可渊男生不清楚,茫然问道:“早就听闻大唐秦王殿下文武双全,却不知是哪位?”
    百官面面相窥,李世民也觉得气氛有些怪异。
    李承乾起身对渊男生道:“孤之二弟,如今不在京中。”
    渊男生只好作罢,“可惜,实在是可惜了。”
    也不知为何,旁人竟然可以从他话语中听出一丝窃喜的之意,似乎他并不愿意见到秦王殿下。
    那么秦王到底在忙什么?
    自从李泰到达岭南已有两月,整日跟着李方晨,除了出海捕鱼,就是窝在渔村中。
    王萱儿的到来,倒是带来了不少的惊喜。
    闲暇之余,也让李方晨可以带着她四处闲逛。
    一切都那么有条不紊,那么
    “船未返航,快去请耿国公,派人出海寻人!”
    意外发生,李方晨和李泰所乘坐的大船发生了意外,第一次没有返回渔村,同行的所有人更是如此,全部消失了。
    王萱儿心中紧张,拉着秦怀玉问道:“殿下不会有事的,对吗?”
    秦怀玉不好解答,只能硬着头皮道:“没事,殿下肯定会没事的。”
    到底发生了什么?
    大船出海,这次遇到了麻烦,本打算多捕些鱼,却没有注意回航时间。等到回航时,已经处于傍晚。大海无情,谁都不曾想到,他们会碰到风暴,还有那致命的龙吸水。
    李方晨等人看的头皮发麻,回去的路被龙吸水挡住了。
    一船人还算幸运,并没有撞到龙吸水上,但因为躲避龙吸水绕行而偏离了航道。
    夜中航海终究有危险,李方晨目光可见之处,尽是一片黑暗。
    火光之下,可以看清楚指南针,但是没有借鉴物的情况下,根本无法确定他们此刻所在的位置。
    只能在船上过夜,船飘在海上,也不知最后会去向哪里。
    触礁声响起,船上众人同时警觉。
    李泰一头汗水未曾散去,看样子确实被吓坏了。
    “二哥,不会有什么怪物从海中跑出来吧?”
    李方晨扬起火把,微弱的火光照向远处,勉强能看清一点轮廓。
    “礁石,看样子我们到了一处海岛,让人下锚吧!”
    “放锚!”
    放下小船,划行没多久,到了海岸。
    李方晨等人上了小岛,就在靠近沙滩和密林的边缘处,搭起营火。
    浑身被汗水和海水浸透,李方晨强迫自己保持冷静。
    今日的见闻,实在是太刺激了,刺激到让他都有些承受不了。
    大船触礁,如果贸然继续行船,怕因为碰撞过多,大船会支离破碎。
    好在如今寻到一处海岛,众人也能有个落脚之处。
    百余人护卫在身旁,李方晨倒也不会太担心有什么野兽来袭。
    一夜无话,次日醒来,终于看清楚他们身处的海岛究竟是个什么模样。

第三百九十八章 失踪的秦王和魏王
    “二哥,这是?”
    李泰一脸震惊,似乎从未想过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会有如此风景秀丽的岛屿。
    李方晨苦笑道:“不要问我,我也不知道。”
    先派人乘坐小船回大船处查看情况,而余下的人,则用营火烧烤一些鱼类果腹。
    李泰倒也是心宽体胖,见自己没有了生命危险,还想着跟李方晨开玩笑,“二哥,你说我们这是不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李方晨叹了口气,“必有麻烦还差不多。”
    让人从树上打下来一些椰子,取椰汁饮下,而后四处观望。
    这岛屿不算太大,应该是从未开发过得荒岛,上面兴许有些不为人知的“宝藏”呢!
    派出去的人回来了,李方晨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大船本身没有太大的问题,坏消息是,船底有多处破损,如果不及时修补,必会产生大麻烦。
    “看样子,我们只能先在这个岛上待两天了。”
    修船成为了第一要素,同时李方晨也打算好好将这个岛探索一番。
    “十六,找出二十个兄弟伐木修船,余下的人,跟我进岛。”
    “是!”
    李泰略显兴奋,“我也去,你可不能给我撂下!”
    李方晨拍了拍李泰厚重的肩膀,“你是我的福星,不带上你可不行!”
    李泰翻了个白眼,二哥这话绝对另有含义。
    确实如此,要不是昨天李泰闹着要多捕些鱼带回去,也不会让他们推迟了返航的时间,最后撞上海难。
    福星?灾星还差不多!
    好在并没有人因此丢去性命,只能说是不幸中的万幸。
    从大船上运过来一些兵刃,一人一把,李方晨领着众人开始了对于未知岛屿的探索。
    根据脑海中的记忆来看,李方晨猜测他们应该距离渔村并不远,等船修好之后,找到回去的路并不算难。
    荒岛之上多有珍宝,李方晨心中有些期许,指不定他真可以找出一些“宝贝”来呢!
    至于树、蛇、虫、蚁、鸟并不重要!
    “桫椤、海芋、无患子、番木瓜?”
    没想到刚开始就有惊喜,通体微微泛黄,不算是彻底成熟。
    摘下两个,用刀划开,果香味散出。
    李泰咽了口唾沫,“二哥,这东西能吃?”
    最早记载木瓜的史料,还在几百年后,所以李泰不认识木瓜也算正常。
    李方晨直接切下一块,放入李泰口中。
    不多时,李泰小脸顿时一变,果香味很足,属于未成熟,果肉脆不说,关键是还带着苦味。
    “二哥,它不好吃。”
    李方晨随口道:“没熟肯定不好吃。”
    也不管李泰委屈的目光,派人将这株番木瓜的根茎拔起,准备带走。
    继续行进,有人不小心被毒虫咬了。
    手腕鼓起一个大包,划开后脓血流出。
    那汉子疼的额头满是冷汗,但却硬是咬牙,一声不吭。
    “带他出去休息,等回去立刻找人医治!”
    又逛了不知多久,李方晨突然被眼前一小片“特殊”的植物吸引。
    “这应该是”
    李泰刚想问李方晨为什么停下脚步,突然见李方晨狠狠掐了他一把。
    “啊!疼!”
    “真疼?”
    李泰委屈巴巴,“二哥,你不会失心疯了吧?”
    “疼就好,疼就不是在做梦!太好了,这真是上天的恩赐了!”
    李方晨来到那些植物旁边,神情就好像是朝圣一样。
    每一个动作都十分小心,为了避免麻烦,他不打算连根拔起,而是直接让人只做出几个简易的木盆,直接连土一起装好。
    “二哥,你这到底要做什么?那些草有什么特殊不成?”
    看着李方晨紧张兮兮的模样,李泰就忍不住好奇。
    “莫要多问,等回去你就知道了!”
    “那我们接下来做什么?”
    “继续找,这海岛真是个宝藏!”
    李方晨不说,其他人也不敢问,虽然大家都好奇他为什么那么在意那些植物,可一直以来养成的习惯,让他们选择相信李方晨所做的每一件事。
    而距离海岛千里之遥的长安岭南道,冯盎急的嘴角都起了燎泡。
    “你说什么?秦王和魏王殿下一夜未归?船在海上失去了踪迹?”
    一听到这消息,冯盎顿时感觉到脑袋被人一击重锤,敲蒙了。
    用了好半天才回神,急忙对人大喊道:“备船出海,一定要找到两位殿下!”
    这事可瞒不住,冯盎一封书信送回长安。
    七日后,长安也乱了。
    长孙无垢红着脸,看着李世民急道:“钰儿和青雀消失在大海上,至今下落不明?”
    李世民虽然也紧张两人,但不会像长孙无垢这样失去分寸。
    “观音婢,莫要着急,只是一夜未归,说不定这两个臭小子此刻已经回去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