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大唐贞观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忆昔大唐贞观世- 第2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事,我们说话,里面才更放心。”
    殿中沉睡的李世民刚开始还有些皱着眉头,当殿外笑声传入后,眉头渐渐舒展,随后更是打起了鼾声。
    这一守就是一天一夜,李方晨倒还好些,毕竟年轻,身体也好。
    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人,盔甲上一层厚雪,整个人强打着精神,神色看起来很是低迷。
    后半夜下雪带风,为了避免让李世民受凉,便关上了门。
    可门外三人,却是硬挺着抗冻。
    等到李世民醒来后,李方晨站在两位老将身边,眼中略显担心。
    “褪甲,赐床!”
    李世民精气神回过来了,再不见颓废之色。
    似乎又变成了往日那个威风凛凛的帝王,内侍们帮着秦琼和尉迟敬德褪下重甲。
    两人同时打了个哆嗦,秦琼脸色还好,尉迟敬德明显有些疲惫。
    李世民笑道:“昨日两位爱卿守着朕,今日换朕守着你们!”
    说罢也不顾旁人反对,硬是要来一套甲胄穿在身上。
    秦琼和尉迟敬德心中感动不知如何表达,半推半就,躺在殿中新赐的床榻上,鼾声不断。
    “钰儿,你也去休息一下。”
    李世民着甲后,坐在两人旁边,给李方晨指向了自己的龙榻,李方晨哪敢答应,忙道:“儿臣身体无事,父皇既然已经没事,那儿臣这便告退。”
    “朕让你休息,你休息便是,哪来那么多废话!”
    可惜,李世民根本不让他拒绝,硬是让李方晨在这睡一觉。
    好说歹说,只得再求来一张床,躺上去没多久就睡着了。
    睡梦中,他看到了自己迎娶王萱儿,双人驾马离开长安,游玩在大唐的山水之间。
    等到清醒时,秦琼和尉迟敬德两人已然离开。
    李世民坐在一旁,烹茶用膳。
    “醒了,那就过来一起吃点。”
    “两位老国公没事吧?”
    “朕让御医查过了,没事。”
    不得不说,李世民这一套做得,秦琼和尉迟敬德心中满是敬重。
    你们守朕一夜,朕同样也要守回来,而且朕还要赏你们。
    圣旨下,秦琼次子秦怀道,赏开国县子之位,尉迟敬德次子尉迟宝琪,赏开国县子之位。
    两人还各有千贯赏金,算得上权才两得了。
    李方晨知道后,都忍不住惊叹,不愧是帝皇之尊啊!
    接下来要面对的事情就简单了不少,陇右李氏,还有一个“作死”的杜荷!

第三百六十二章 帝皇归朝,凌烟阁起
    李世民的心病已经治好,李方晨也就没多待在宫中,返回秦王府好好修养两天。
    却不想,接踵而来的坏消息,使得长安本就不平静的朝堂,再次翻起波澜。
    褒国公段志轩,病逝了!
    消息刚从金州传回,李世民听后哀痛之色无法抹去。
    新旧交替之际,老一代的能臣干吏,如今都已年岁高远,时不时就会有一两个离开人世。
    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他们这次在同一个时间段之内,相继病逝。
    若是消息传出去,省不得有心人以此为借口,暗中动些手脚。
    “李世民对一朝老臣下手了!”
    且不说此事是否属实,单是这条消息散出去,就得引起大乱。
    太子理政多日,面对朝堂上的困局,也是绞尽脑汁,实在没了办法。
    好在随后李世民重返朝堂,手握大权,才将此事慢慢压下。
    “褒国公段志玄,天妒英才,早离人世。念其功勋,追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谥号忠壮,陪葬昭陵。”
    圣旨下达,倒也省去不少麻烦。
    段家有兄弟三人,其中长子段瓒,承褒国公之位。
    另外两子,分派在外,有一州刺史之职。
    称得上皇恩厚重,彰显皇家善待功臣之风范。
    李世民下令,将李方晨传入宫中,有要事相商。
    李方晨猜不透李世民在想些什么,只好在面圣后开口询问,“不知父皇传儿臣入宫,所为何事?”
    李世民让李方晨先行落座,而后叹息道:“跟随朕的老臣一个个离去,朕心中难安,想寻你出个主意,好让天下人知道,朕从不亏待有功之臣!”
    李方晨迟疑道:“父皇是打算给天下做个表率?”
    李世民点头,“正是如此。”
    不亏待有功之臣,让天下人觉得他李世民是一代明君?
    李方晨脑中开始思索办法,同时还要参考记忆中的历史进行判断。
    可惜想了很久,也不知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李世民满意。
    “不知父皇有什么想法?”
    李世民本以为,李方晨一来就会给自己出个主意,却不想对方也是头痛此事。
    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哪有那般容易。
    好在李世民确实有所考虑,便直接开口问道:“你那英雄祠,朕效仿用于功臣阁,可好?”
    李方晨眉头一挑,忍不住脱口道:“凌烟阁?”
    李世民听后忍不住赞道:“不错,就是定这个名字!”
    误打误撞,还真让李方晨说对了。
    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存在。
    这其中有善终者,更有叛逆者。
    李世民按功论名,哪怕其上功臣早已因叛乱而被诸,依旧保持下了对方的香火之名。
    “快与朕说说你的想法,朕要好好听听!”
    一想到此阁立下,可以助自己笼络人心,安抚天下百官,李世民根本按奈不住心中躁动。
    李方晨点头道:“父皇即有此意,当在长安之中,兴建凌烟阁。也好让天下知晓,父皇善待功臣之心。”
    “在长安?”
    “不错,若是宫中设立,怕不得旁人说小气,倒不如大白于天下,供万民敬仰!”
    李世民考虑一番后,认同了李方晨的想法,“朕打算将忠臣名将全部列入阁中,你觉得此事可行否?”
    李方晨问道:“父皇是说,当世尚存的老臣们也会入阁?”
    李世民笑道:“若不如此,凌云阁有何用处?”
    “既如此,那儿臣明白了。阁中不得敬香,以画像示人,功绩录在阁中,好让万民朝拜,天下归心!不知父皇意下如何?”
    李世民对于这个想法很是满意,“甚好,此事便交由你来办,所需钱财,有国库支撑。”
    “是,儿臣这就下去安排。”
    “对了,户部最近可有什么疑问?若有,朕为你解答。”
    李方晨摇头,“未有,如今户部变法之事尚未完成,待稳定一段时间,儿臣还有安排。”
    “哦?尚未完成变法?”
    “不错,虽然现在户部已经改制,可对外的赋税之事尚未完全敲定,待儿臣想好之后,让王珪递个折子上来。”
    “可,朕等你的折子。”
    “是,儿臣这就告退。”
    “对了,雉奴之事,你莫要再参与,杜荷不得死。”
    李方晨眼中晦暗闪过,忍下不满,起身告退。
    出了宫,李方晨将目光转移到皇宫之内,“父皇啊,凌烟阁只是你用来遮掩的法子不成?”
    刚开始,李方晨内心是激动的,毕竟凌烟阁这件事情,对他而言,能够参与其中便是一种荣耀。
    可当李世民说完最后一句话时,李方晨心态发生了转变。
    怕不是今日入宫,李世民打算随便找个理由,给自己安排些杂事,免得自己去找杜荷和李治的麻烦?
    李方晨只能将李治之事暂且放下,开始考虑如何建造凌烟阁。
    不得不提,凌烟阁的诱惑,确实不小。
    秦王殿下领命督建凌烟阁,使得长安百官无不上心。
    这可是陛下用来封赏老臣的,说不定他们就是其中之一。
    砖石构造,上下两层,内中设有院阁,占地两亩。
    位于长安城南一处空地之上,工部派出巧匠千人负责建造之事。
    李方晨派人请来阎立本,使他为功臣画像。
    消息根本掩藏不住,没几天程知节等人上门探寻口风,对于凌烟阁十分好奇。
    李方晨并未直接答复对方,而是稍作安抚,等到凌烟阁立之时,一切都可见分晓。
    李世民发下一册名单,名单之上对应着要列入凌烟阁中老臣的名录。
    李方晨不知的是,在此之前李世民尤为头疼。
    因为一个人名,他想加上去,但又不能。
    此人名,这是他秦王李承钰!
    秦王如今不过少年郎,论资历,又怎能与一同打下江山的老臣们相提并论。
    可秦王的功劳,却不差于任何一位,甚至远高于众人。
    李世民还特地去询问了长孙无垢,对此,长孙无垢的回应十分简单。
    “陛下,您这一代,钰儿不能入凌烟阁。可下一代呢?”
    李世民这才安心,同时下令道:“今后我唐之功臣王侯名将,皆可入凌烟阁中!”
    算是为大唐日后,定下了一条规矩。
    凡李唐皇族,必须要遵守,不敬者视为叛逆!

第三百六十三章 被人阴了的杜构
    李方晨也因为凌烟阁之事,拖住了身子,没有去找杜荷与李氏宗族的麻烦。
    可李方晨不找,不代表其他人就会放过杜荷等人。
    陇西李氏,这杆大旗,在李世民重新掌权后重新变成了乖宝宝。
    而上蹿下跳得杜荷,也因为他老爹杜如晦遗留的功勋,逃过一劫。
    按理说,鼓动皇嗣争位,算不得什么大错。
    错就错在,他还鼓动了李氏宗族。
    李氏宗族之中,少不得一些老顽固,借着辈分高,强迫李世民给族中年轻人多一些封赏。
    在他们看来,自己支持了李渊的立国,李世民即位时也没有捣乱,这本就是大功一件。
    李世民虽然心中不爽,却依旧要压着性子,耐心安抚这些老家伙。
    其中几个,按辈分李世民都得叫太爷。
    李承乾倒是轻松了,没有了太子监国的麻烦后,拉着李泰在东宫迷醉一日。
    次日李泰入宫拜会长孙无垢,而后准备离开长安,重返秦王庄。
    可是心中还有一根刺无法拔除,越想越是起杀意。
    “那杜荷,挑拨雉奴争权,拉拢李氏乱政。真不知父皇为何要保他?”
    抑制不住,却又无法奈何。
    如今杜荷还留在晋王身边,当做谋臣。
    李世民不罚,可李泰想罚。
    若不让对方吃点苦头,日后还要在闹出乱子怎么办?
    在李泰心中,李治已经都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好孩子,受了奸人挑拨这才做出蠢事。
    “太子之位,除了二哥、太子哥还有本王,其余人都没有资格来抢!”
    对他来说,这是一种资格,更是一种本事。
    他与太子争位,不算什么大问题。可李治不同,如今这般年纪,为人处世尚且稚嫩,更何况连朝政之事都未曾涉及,就想着夺位,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
    李泰的高傲,藏在心中。
    李恪、李佑、李愔等人,他都未曾放在眼中。
    他敬重二哥李方晨,是因为二哥本事比他强。
    他看不上太子,但又佩服太子的才能。太子这么多年的辛劳他也看在眼中,哪怕自己争不过太子,也不会因此心生怨气。
    更何况有李方晨看着,李泰根本不会去跟太子抢,他会学李方晨一样,护着太子不让其他人来抢!
    他们三个才是亲兄弟,其余人等,还不配!
    “不行,若是这么返回秦王庄,本王岂不是成了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定要让那杜荷后悔,受些惩罚不成!”
    心中暗自算计,想让杜荷吃点苦头,事闹大了也不怕,有二哥和太子在他不会出任何问题。
    正好借此机会,重新树立威信,不要以为他魏王不在长安,就可以任人宰割。
    他杜荷所做之事,不仅惹怒了太子,更让秦王和魏王落了面子,不敲打敲打,日后如何让旁人看待?真当他魏王好欺不成?
    杜荷颤颤惊惊,过了好几天担惊受怕的日子,甚至躲在宫中不敢离开。
    晋王殿下的惨样,每每回忆起都使他忍不住浑身发冷,他根本不曾想到,秦王会将晋王打成如此惨样。
    李治是被人抬回殿中的,煞白的脸色,衣裳带有的血迹,触目惊心!
    “杜荷放心,本王绝不负你!”
    听到这句话后,杜荷心中略有愧疚。
    他以为,晋王殿下是因为要保下自己,这才受了刑罚。
    却不知,李治之所以这么说,只是因为没有透漏给旁人,杜荷如今就在他宫中。
    至于保下杜荷,晋王还没有这么大的本事。
    等到李世民归朝后,不见对他的惩罚,杜荷这才放下心来。
    心中对于李治,更多了几分敬重。他以为,这是因为晋王殿下。
    别看晋王殿下如今年岁不高,人家在乎自己,真正把自己当做了重臣,暗中发誓,要为晋王殿下谋划出一片天地。
    杜荷不是没有想过效忠其他人,最强的秦王和魏王,根本看不上他。
    太子又被他得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