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晨摇头“山人妙计,怎能说与你这凡夫俗子!”
顾不得李泰幽怨地目光,转身离开。
回到秦王庄,还有一件事让李方晨上心。
开庄已经有一段时间,如今田地稻种长势良好,可畜舍却出了问题。
或者说,鸡舍和鸭舍出了问题,之前一直都是将舍中的蛋类一部分售卖,一部分孵化。
可眼下,两舍的鸡鸭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畜舍所能容纳的上限。
“殿下,鸡舍现有鸡崽子一万四千多只,成年鸡将近六千只。”
十七面色略显紧张,实在不知如何是好,如今光是进舍捡蛋,就得要数百名白狼军士两个时辰的时间。
负责鸭舍的十六也是前来报急,“殿下,鸭舍现在都快要一万五千只了!”
李方晨笑道:“怎么着,养不得了?”
十七叹气道:“殿下,鸡鸭太多,人进去都没落脚处,那畜舍的味道,实在不堪入鼻。”
李方晨摆手道:“既然放不下了,那就再盖几处畜舍!”
“啊?还盖?这么多都不够吗?”
十七和十六两人明显没想到,殿下胃口这么大,如此数量的鸡鸭,每日产蛋都数以千计。
李方晨拍了拍李泰,“青雀,你觉得呢?”
李泰毫不犹豫道:“盖!畜舍越多,鸡鸭蛋越多,咱们赚的就越多!”
这一年可就是十几万贯的收入,李世民知道都要眼红。
一只鸡百文,一个鸡蛋十文,数千个、数万个的数量,换做谁都得大吃一惊。
十七和十六对视一眼,苦笑着接下了这个命令。
李方晨急忙补充道:“今后白狼军,每日每人一蛋!”
“殿下,这?”
看着十七吃惊的面孔,李方晨笑道:“放心吧,既然是咱们自己的庄子,肯定就不能亏待了手下的弟兄们,你们下去安排就是。”
白狼军之前属于义务工作,他们本身就有俸禄,那是兵部下发。
刚开始庄子还在发展的初期,李方晨自然不会大开金口许诺什么,如今庄子开始步入正轨,是时候给手下人发一波福利了。
当第一批鸡鸭蛋发下去,每一个白狼军战士,面色都有些复杂。
要知道,这可是五千人的军队啊,每天给一颗,怕是旁人根本想象不到。
“偏将,我能带回家里不?”
军中大多数人的家亲,都被接到长安城外小方庄中居住。每隔一段时间,白狼军都会轮休,允许他们回家探亲。
若是能给家中娃子带回去几个蛋,肯定是个好事!娃子们都在长身体,多吃点好东西,没错!
十七看着那名问话的军士,笑道:“老黑,我记得你明日归家探亲两日是吧?”
那军士略显紧张,随后看着十七走到他身边,又拿出几个蛋,放在他手中“今日你就滚蛋吧!”
“啊?偏将?”
“啊什么啊,你家里三个娃子,还有个顾家的婆娘,多带几个回去,带一个也不嫌丢人!”
刚才那军士吓坏了,还以为自己说错了话,被踢出白狼军了,略显憨厚的挠了挠脑袋。
“三日时间,若不归队,当心军法处置!”
那军士连连点头,抱起蛋就往外跑。
偏将准他提前出军营,如何不喜?
其余人多有羡慕,但并不着急,他们大部分亲人如今都在小方庄,从秦王庄过去,也不过十里地而已,总有给他们探亲的时候。
“偏将,俺不要蛋,俺要两个鸡崽子好不好?”
“你个混账玩意,鸡崽子能吃?”
“嘿嘿,俺不是想着带回家,让俺媳妇帮着养嘛!”
“准了,等你探亲的时候,本将允你们带几只回去!”
这种小事,一般都不用禀报,殿下都经常安排人将畜舍中的鸡鸭抓出一些,赏给将士们晚上加餐。
秦王庄又新盖了六处畜舍,全部用于鸡鸭,相比与之前,扩大了三倍。
李泰眼中充斥着兴奋和野望,短短几个月时间,千只鸡鸭就变成了万只,若是等上一年呢?会不会十万只不止?
同时他还懂得了二哥口中的一个名词,扩大生产。
畜舍不够了?加盖!
田地不够了?买地!
总而言之,就是不断将之前成功的方法再次创造出来,这样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做成他想做的事情。
第三百三十三章 晋升四等乙庙
眼看着,时光进入秋日,稻田尚未长好。
空气中已经带着些许凉意,再不似之前那般炎热。
佛门与道门的竞争才刚刚开始,看着六座医庙全面为百姓医病的同时,李方晨并未请闲下来。
他等到一月期满,将玄奘、孙思邈、李淳风等几人全部召集在秦王庄中。
摆茶水,定糕点。
看着众人迷茫的眼神,李方晨笑的很是神秘。
“各位,近日来多有辛苦,本王代表长安百姓,敬各位一杯!”
“殿下客气了”
“多谢殿下”
都是茶水,倒也不会让佛僧们难堪,毕竟这种场合大多是要喝酒。
将杯中茶水饮下,李方晨示意众人落座,同时给一旁的十七使了个眼色。
十七端出一个托盘,红布掩盖下,也不知放了些什么。
李方晨笑道:“有劳诸位,如今长安城的百姓都能吃得起药,看得起病。”
“殿下言重了。”几人再次起身。
李方晨重新示意他们落座,“本王曾言,六座医庙将成为天下的表率,若是能将医庙做好,本王绝不会让你们失望。”
十七掀开红布,其余人眼前一亮。
盘中有三个印章,章上刻有,悬壶济世,四等乙庙!
前一段时间,他们还不太明白,四等丁庙是个什么意思,如今看到此处,瞬间明悟。
六处四等丁庙,难道会出现三处四等乙庙?
虽然还是四等之列,可丁庙和乙庙,完全差了两个等级。
这种新颖中的晋升方式,又有哪个不喜欢呢?
哪怕玄奘等一心修佛的僧人,此刻都有点呼吸急促。
“为了庆贺你们敢做天下先,心怀天下事,更为了让天下人对你们有个清晰的认知。本王决定,即日起,法华宗手下城西医庙、以及道门的两处医庙,授予四等乙庙称号!”
几人起身拜谢,李方晨微微摇头,“明日,你们还得去一趟朝堂,父皇那边另有封赏!”
“谢殿下!”
重新落座,手捧着印章,孙思邈和李淳风看似神色淡然,实则心中满是兴奋。
相对而言,玄奘这边就要冷淡不少。
四个对两个,完败!
最后这一个印章,怕还是秦王看在他们不辞辛苦的面子上,特别派人所做?
一共六处,人家道门两处医庙,全部晋升。
随后还有一些封赏,但大多为个人,从各处医庙中挑选出的个例,单独授予医道圣手的称号。
每人一小本荣誉证书,以及一枚金灿灿的勋章。
玄奘等人看着眼熟,但是绝对想不到。
这些勋章,都是李方晨将佛门贡献出的金佛熔炼后所筑。
夸奖再三,又安排宴席。称得上说各家都有满意,虽然医庙比不上,可个人勋章的奖励,佛门不差于道门。
道门手段低劣,抢了两处医庙,不然这些奖励本该全是佛门的才对。
玄奘等人哪怕再高尚,看向道门那些个泼皮时,都有种恨不得远离的感觉。
佛道各不同,僧人们品尝着秦王庄的素宴,倒也算可口。
与其相对的道门几人,一个个喝的鼻头通红,好不痛快。
次日,早就收到李方晨折子的李世民,将几人传唤入殿。
三处医庙,被圣人亲口赐名,“佛医堂”“道医堂”以及“道门清医堂”!
并赏赐金银布匹,亲手所书的牌匾。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惊喜,等待着他们。
李世民金口玉言,朗声道:“三处医庙之名通告天下!”
这等于陛下,专门给佛道推了一波声望啊!
后来几天,佛医堂中,除了看病之人,重新出现了香客。
佛医堂出来的医僧们,再不会因为之前佛门种种,而被百姓另眼相待。
如今走在街上,常碰到行人对他们行礼,不同于以往的退让和敬重。
反而更多了几分亲近和信赖,这一结果让玄奘等大相国寺的僧人喜出望外。
只是,看到道门那边的情况,佛门嫉妒了。
也不知是不是李方晨安排,有人送到道医堂一块锦旗!
嗯没错,锦旗!
妙手回春,德高品贵!
佛门一看,这怎么能行,羡慕之外,更多是对于自身的鞭策。
夜间,诉经时,玄奘心绪难平,如果这锦旗归给佛门,该有多好?
道门那帮家伙,还不省心,得了好处不说,还专门跑到佛医堂显摆了一番。
医僧们,第一次没有口念阿弥陀佛,而是双目中充斥着渴望。
他们从中感觉到了与清心苦修有所不同,每一位来看病的百姓,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给他们带来些许心灵上的满足。
而正是这种满足,他们以往很少体会。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真佛之论,而是在百姓口中,他们就是佛的化身。
有时候,人不就是希望自己被他人所认同吗?
救得人多之后,他们隐隐感觉,自身多了些许不同。
或许,这就是佛门的功德金光吧?当然,很大可能是心理作用,毕竟之前的佛僧们,太过于空寂了。
安排完佛门和道门六处医庙的事情后,李方晨入宫和李世民详谈了不少,关于接下来应对佛门和道门的手段。
从李方晨口中,李世民得到一个全新的布局之法。
佛门做医,道门做学。
如今借助道门,逼着佛门全部转变为医庙。
等到天下九成佛庙变成了医庙,接下来就是把道门从中摘离出,从而提拔佛门各类医庙。
使其形成内部竞争,奖罚各有不同,将各地医庙激起好胜心,从而达到一个全唐医庙竞争为民诊治,博得民望的良性循环。
听着李方晨口中诸多观点,李世民没有丝毫马虎,全部让内侍记录下来,随后遣几位朝中大员入宫商议。
一夜不得眠,第二日朝会上,那几位老大人并未出现,而是返回家中休息去了。
“秦王策定国,秦王论安邦,秦王不愧是我大唐的天之骄子!”
他们同时传出了这么一句话,不知道的还以为秦王要争位,让他们出来“声援”呢!
可惜,又过了几日,李方晨就将修建医庙,将佛僧转为医僧的事情全部交了出来。
负责接手的人,大伙都非常熟悉。
大唐太子爷,李承乾。
真不知道,太子到底哪一点被秦王看重,似乎一直都在走好运。
对此,李承乾很是开心,脸上看不见任何不满之色,反倒因为此事没少往秦王庄跑。
美名其曰是探讨细节,实际上每次回东宫时,他的肚子都臌胀到了极致。
李泰气道:“太子,你别太过分了,我们这么点家底,真不够你祸祸!”
李承乾一脸不屑,“才不过吃了几只鸡,青雀你怎的如此小气!”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也是让李承乾不得不往秦王府跑的真正原因。
天下兴学的事情,又出问题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 物价涨,学堂难建
“太子哥,有话就别藏着噎着了好吧?”
看着李承乾三天两头往这跑,李方晨哪能想不到,他是有事找自己。
“唉,既然二弟你都看出来了,那我也不瞒你,确实有事。”
李泰一旁命人准备茶水,正事要谈,他不敢插嘴,同时也想着听听他们要谈些什么。
“二弟,之前我与孔颖达、王绩等人,主持天下兴学,遇到了一个难题。至今没有相处对策”
李方晨下意识端起茶喝了一口,同时脑中开始思索,关于后世创办学校的一些经验。
“是这样的”
天下兴学,天下八成世家大族,都有出资,朝堂更是每年砸下去百万贯。
短短七年时间,建起学堂数千座。
本是为寒门子弟创办的学院,后来因为监管不力,也曾闹出过乱子。
幸亏李方晨等人及时察觉,查漏补缺,及时修正,这才让学堂重新步入正途。
可是,事情又怎会一帆风顺?
李承乾一心为此,初起数日不得眠,为的就是将李方晨策论中,那一副天下大兴,学文盛行的场景呈现在大唐。
可惜事与愿违,如今出的乱子,连李承乾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之前是因为官员贪财,学堂变作他人敛财之物。
如今又出了一个大事,本该在今年建造的学堂数量,缺少了十六座。
李承乾命人细查之后发现,并未有人贪墨建学之财,只是因为学堂所耗费的钱财,相较于前几年,翻了两倍!
每一所学堂,旁人出资所建时,耗费的钱财都是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