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同于那些有文牒的僧人,做着寺庙中最低等的活计,而他们之所以如此,因为在寺庙中,不必担心饿肚子的问题。
几日后,玄奘再次来到秦王庄。
得到了李方晨的面见,看着玄奘略有紧张的面容,李方晨笑问道:“法师,寻本王有何吩咐啊?”
“小僧不敢!”秦王在跟自己开玩笑?为什么玄奘感觉到后背阴冷,一句话就可以让自己冷汗尽出?
李方晨冷笑两声,并不打算就此放过玄奘,“你的佛,可比本王要富裕太多了!”
玄奘伏地道:“还请殿下给佛门指出一条明路!”
“怎么?心有不甘?觉得那些东西本该归佛门所有?”
玄奘摇头道:“自不敢,佛门有错。可如今我等有心补过,还请殿下告知佛门一条生路!”
第三百二十七章 佛僧,医僧
“本王之前让青雀带给你的话,听明白了?”
“小僧愚钝!”
“哼!”
李方晨站起身,走出屋外,玄奘赶忙跟上。
“你看着,最多十年,大唐到处都是这种庄子,到那时百姓不愁吃穿,你佛门留之何用?”
玄奘心中吃惊,没想到秦王殿下会这么说。
如此想来,秦王殿下建秦王庄,怕是早有深意。
“佛门可安抚民心,解旁人心中忧愁。”
“不够!”
玄奘好不容易想出的一个借口,却被李方晨当场否决。
“这”
李方晨回神盯着玄奘,不知从哪出现的强大气势,让玄奘有些呼吸沉重。
“请殿下明言!”
“你能代表佛门?”
“小僧,能!”
至此,也不能再说什么废话了,佛门如今只有一条路可走。
之前本以为给秦王一个交代就好,可谁都没想到最后的结果,让他们自己都有些遍体生寒。
要晓得,大相国寺的佛像,也不过刷了一层金料而已。
在得知长安城中各处的寺庙情况后,大相国寺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哪里是给秦王交代,分明是给自己一个交代才对。
佛门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平日里一心礼佛的佛僧们,第一次发现了他们对于佛门的陌生。
故才有后面的事情发生,与其说是他们良心发现,倒不如说他们是在为心中罪恶赎罪。
佛讲姻缘,述因果。
佛言众生疾苦,万物皆有灵性。
佛以身作则,不畏艰险,不贪人欲,才得佛教真意。
可如今的佛门,却不再是以前的善佛之所。
各种各样的僧人数不胜数,大小不一的庙宇到处皆是。
是他们的佛堕落了吗?
不!是他们堕落了,求利己之策,行乱佛之事。
据探知,这批被遣散的佛门僧侣中,多有作恶者。
为逃脱罪责,这才求助佛门之下。
佛门在庇护他们,等同于践踏了大唐的律法。
秦王殿下说的不错,佛门,已经成为了国中之国。
玄奘劝解众师兄弟,借大相国寺之名,发起了大唐第一次的佛门变动。
清理杂僧,金佛不存,耕地归还。
因为,他们害怕,圣人之心不可测,若是日后惹怒了圣人,怕那时佛将不存。
佛,终究在天上,管不到地上的人皇。
同样,佛门本就不应该插手凡尘俗世,乖乖当一个看客不好吗?
百姓需要佛教吗?
其实并不需要,如果佛教被灭,与大唐又能有几分动荡?
没有了佛教,同样可以有儒家、道家、法家
李方晨也没有想到,他看不上的玄奘,竟然会引发了佛门的重大变故。
哪怕佛门如今已经付出了重大的代价,但李方晨并不满足,他觉得,佛门可以做得更好。
“玄奘,本王问你,佛教东传,为何?”
玄奘迟疑,本打算说些佛门典故,但是在秦王面前,根本不敢多言。
“小僧不知。”或许,秦王殿下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吧?
“佛乃迦毗罗卫国之佛,与迦毗罗卫国之中,佛为信仰。民分四等,婆罗门为最,多为僧侣。祭神祷告,解释教义,受百姓供养。”
玄奘眼前一亮,对于这种事还真不清楚。
却不知,这是一代一代转变之后,古印度的等级制度。
“次等为刹帝利,国王、士族、官吏;三等吠舍,同于我大唐百姓;四等首陀罗,最为低贱之奴。四等之分,非同一层次不可通婚。未有科举,不见晋升,自出生时便注定了他们的人生。佛教东传,说到底,更像是一种入侵,让迦毗罗卫国的教义影响我大唐子民,等到合适机会,大唐必将会被其收入囊中!”
玄奘越听越是心惊,不知秦王殿下从何得知。
“如此之佛,与我唐有何益处?佛不耕耘,不治国,却住高位,享受万民供养?”
玄奘也有些沉默,而且佛经中众生平等,可佛国之内却有佛奴存在,本就相互违背。
可若是不相信,却又不行。
因为秦王殿下口中的这四个姓氏,佛经中多有提及。
而且,秦王殿下也不是会欺骗他的存在,世俗间的事情,大致相同。
“佛既然讲究不争,为何又要争?田地、百姓、钱财?”
看到李方晨提及此事,玄奘也是一脸尴尬,他心中有愧,从未想过佛门会是如今这番模样。
李方晨随后抬头仰望天空,“佛语不杀,却能救,你可曾救人?”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小僧倒是救过几人。”
“为何不救千百人?”
“小僧一人之力,不足以救千百人。”
李方晨笑了,“若是本王给你们这个机会呢?”
至此,李方晨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前一段时间,全是大棒和恐吓,如今该是亮出萝卜的时候了。
让玄奘西行?
有什么用,世界地图都在李方晨脑海中,只是如今的大唐还不足以扩土四方,频繁的战争只会引来更多的悲剧。
何不以僧医人?
佛怜爱世人,佛救苍生。
明明标语如此,为何不以身作则?
众观后世各大游戏,佛门代表的,不就是救人吗?
“来个和尚,奶大的那种”
手游横行的时代里,奶大代表着什么?
自然是有数不尽的队友和过不完的关卡。
李方晨脑中的恶趣味,玄奘一点不知,在李方晨想来,佛僧做医,再合适不过!
既然如此,何不借助佛门的力量,创造独属于大唐的僧兵。
道门多有良知者,可大部分还是清静无为。
他们的道义就决定了道家不可能全员变成医师,更何况大唐无比珍贵的化学家们,可都在道门中!
只能从佛门入手,借助佛门教义,拉起一支医务队伍,岂不是易如反掌?
“殿下,您的意思是?”
“本王出力,你们出人。佛家不杀,但为何不救?今后的大唐佛教,医者路有何不好?”
玄奘略显迟疑,“此事能否容小僧回寺之后,与众师兄弟商议一番?”
李方晨应允,“给你七日时间,若不答应,本王可以去找道门!”
仔细想想,以后战场上,僧袍医师四处救人治病,倒也算是一件美事!
“谢殿下,小僧告退!”
七日时间,不长不短,与长安城的寺庙来说,就好像一场灾难。
玄奘将秦王所想讲出,立刻遭到了其他人的反对。
在佛僧们看来,礼佛敬佛,才是他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玄奘本来也是这样,可反对的人太多了,多到让他害怕。
心中疑问,固守陈规,对于佛门来说,真的好吗?
随后,秦王麾下的白狼军大肆出动,之前未有散去僧人,更未交出地契的寺庙,全部受难。
多处佛庙被拆,白狼军搜出的金银财宝不计其数,这其中甚至还有两个隐姓埋名的逃犯。
摆在佛门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听秦王的话,要么双方势不两立。
秦王李方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佛门的厌恶。
对此,李世民坐山观虎斗,等到最后李方晨杀够了,出面保下佛门一部分人就好。
若是佛门胆敢冒犯,怕是李世民还会助秦王一臂之力。
长安城中,各大世家,都在此次佛门与秦王的交涉中,保持了沉默。
因为他们看不懂,更不敢参与其中。
平日里经常去庙中烧香拜佛,可当佛门真正展现出底蕴的时候,他们惊了。
一个个和尚,比他们还要富裕,甚至还隐藏了那么多的僧人在寺庙中,意欲何为?
第三百二十八章 佛曰渡世,医世人
佛门不可能如此轻易屈服在秦王的强硬手段之下,不过几处庙宇罢了,秦王还能杀光全长安的僧人不成?
可接下来秦王的动作,却是任何人都不曾预料。
“佛庙私藏逆党、叛贼,希望长安百姓注意自身安危,寺庙烧香时多有注意,恐有恶僧在外流窜。”
秦王一则告示发下去,李世民傻了,玄奘等人更是目瞪口呆。
第一次见这种贴告示的方式,尤其是其中的语气,实在不像是秦王所写。
僧人们并不在意,可直到几天后,他们才明白,这条告示的真正威力。
百姓口口相传,平日里烧香敬佛的寺庙,其中竟然都是罪人,哪个还敢去上香?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笑话,难道换上一身袈裟,罪恶便可全部散去?
若如此,大唐律法何在?天地公道何在?
“听说了吗?秦王殿下贴出来的告示!”
“早就知道了,这佛门不是说清净之地吗?怎得还能包庇案犯?”
“谁说不是呢,以前还觉得那些个和尚,一个个面善心也善,如今看来,还真是人不可貌相!”
“要我说啊,以后那地方还是少去为妙,我邻家有一姑娘,就是去庙中烧香之后,失去了踪迹。”
“啊?谁家姑娘啊?我怎么不知道?”
“就是如意坊,老孙家的姑娘啊!你还不知道呢?”
“真的啊?那那姑娘找着了吗?”
“唉哪里能找着,人都没了”
这流言可不是李方晨派人引动的,而是百姓心生疑虑。
长安城的故事太多了,随便两个就可以有所牵连。
大唐女子去寺庙上香本就不是什么稀罕事,这其中难免会有一两个未曾归来。
可以说是大唐的法制建设并不完善,也可以说是人口大多,难免会疏于管查。大唐的人口失踪案,七成都会变成悬案,因为这本就不是一个法制健全的时代。
女子失踪下场自然显而易见,唯有双亲泪牵肠,惋惜爱女离人世。
佛门也因此,一落千丈,各州府开始进行打压。
秦王上面还有一个太子,眼见自己兄弟和佛门起了纷争,第二天上朝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圣人严查,佛门竟然敢无视律法,定要将其严惩。
太子的站队,也使得部分朝臣收回原先观望的目光。
朝局的动荡传出,太子与数十位官员认为,当严查佛寺。
不甘不愿?
哪个管你?
你只是佛门,只会是民,而不是兵!
先不说大唐的千军万马,光是秦王手下白狼,就足以将佛门从世上铲除。
留下的,也不过零星半点。
佛门看似虚无缥缈的避世态度,才是一直以来他们最大的保护伞。
不喜权,不争位,还能安抚百姓的宗教,谁又能不喜欢?
可是现在却是不行了,因为他们如今的积攒,已经让人开始担忧。
教义上空幻,远没有现实上那一批批金银财宝出现的吓人。
李世民都有动邪念头,想着把长安城周几个比较大的寺庙全部洗劫一遍,更别提旁人了。
今日你可以交出十二尊金佛,数十车金银,那么明日呢?
你佛门的底蕴到底有多深?
若非秦王,怕是佛门可以轻易拉起十万大军了吧?
这可是在长安!在他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十万大军,怕是攻破长安都不成问题!
“玄奘,告诉秦王,他的条件,我们答应了!”
佛门选择了屈服。没有了信徒,如今佛门燃香者寥寥无几,整个寺庙看上去都落魄了几分。
玄奘心道:“当初跟你们商议时,一个个心高气傲,视秦王如无物,如今却要我唉,阿弥陀佛。”
玄奘三访秦王庄,再次面见秦王李方晨。
“怎么着?想好了?”
李方晨与李泰对视一笑,扭过头看向玄奘时,笑容中带着几分玩味。
玄奘点头,“阿弥陀佛,还请殿下高抬贵手,请殿下放佛门一马。”
“佛门一马?你们佛门的马怎么会在本王这里?”
“殿下”玄奘面露苦涩,如何不知这是秦王消遣自己。
“罢了,你先起身,本王可以放过佛门。”
“谢殿下!”
匆匆起身,再次恭礼,一举一动都是唐礼,少见行佛礼。
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