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大唐贞观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忆昔大唐贞观世- 第1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舒明天皇,因为天皇二字怕引起秦王殿下厌恶,所以吉士雄麻吕并未直接言明。
    “此番吉士雄麻吕奉命前来,是奉舒明陛下之令,希望今后可以与大唐互通有无,结友邦之交!”
    李方晨摆了摆手,“邦交之事,与本王无关。本王更好奇,你们倭国中究竟是谁做主!”
    吉士雄麻吕脸色一变,“殿下此言,下臣听不懂。”
    李方晨回靠在椅子上,翘起腿,一脸高傲的看着对方。
    “罢了,本王今日困顿,就不与你多聊了。”
    “殿下殿下”
    不顾对方反对,让人将他带下,十七一旁冷笑道:“殿下,这个棋子看样子有点蠢啊!”
    李方晨赞同道:“本打算先吓吓他,这样本王也好执棋,却不想他先给本王上了一课!”
    “殿下是说”
    “安排人,给本王查!看看这朝中官员,到底有没有私通外敌,贩卖国情之人!”
    “是!只是,陛下那边”
    “无妨,稍后本王会写一封折子送入宫中。”
    李方晨离开鸿胪寺,倭使吉士雄麻吕却有些头晕目眩。
    总感觉自己的计划出了纰漏,不是说攀秦王高枝吗?怎得最后却变成了这样。
    好话说了不少,秦王却没有任何表示?
    不过仔细想想,秦王若真能三两句话就对他看重,那这大唐的水,也太浅了!

第二百九十三章 遣使入倭,身负重任
    对于倭国的进贡称臣,朝野上下还是比较在意的。
    这倭国虽小,可终究是一国,早在汉时,就成为了中原附属国。
    如今成为大唐臣下之国,传扬出去,也可助涨大唐声威。
    李世民派人四处查探,还真发现了几例与倭人有关的消息,虽不如李方晨口中那般忘恩负义,但风评确实一般。
    不知礼数,不懂报恩,完全就像是未开化的异人。
    再招秦王入宫,这次李方晨却带来了另外一个消息。
    “父皇,倭国中有金银矿,足够我大唐百年开采!”
    本来还有些犹豫地李世民,一听这话,眼睛立刻就直了。
    “此言当真?”
    李方晨笑道:“这几日儿臣去见了那倭国使臣。”
    一句话,就把这件事推到了倭使头上。
    李世民微微点头,“若真如此,此事还真要从长计议!”
    李方晨笑道:“既然倭国遣唐使入长安,我大唐何不也派人前去倭国?”
    李世民不解道:“你想做什么?”
    李方晨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李世民微微眯眼,这个臭小子,明显已经给对方当成了盘中餐,非要吃下来不可。
    说来也是奇怪了,这还是第一次碰到秦王如此处心积虑对待一个小国。
    倭国?
    难不成当初钰儿在外面时,碰到过倭人,还受了委屈不成?
    一想到这里,李方晨一切的举动也就得到了解释。
    李世民忍不住心中猜测,平阳一人带着钰儿过活,本就不易。再加上这些年隐姓埋名,难免会受到一些委屈。
    李方晨可不知道,李世民已经在心中给倭人定下了死罪。
    两人一番合计,选中了一个人选,打算由他作为大唐使臣,出使倭国。
    高表仁,隋朝宰相高颎第三子,隋炀帝时期的太常卿,如今是大唐的渤海郡公、新州刺史。
    新洲临近高句丽等地,对于他国的风土人情也略有了解。
    高表仁作为一名老臣,自然很轻易就明白了自己前去倭国的“真正使命”。
    将其召回长安,李世民和李方晨同时接见,高表仁满是惊喜。
    对着大唐皇帝陛下和秦王殿下极为恭敬,言语中多为推崇。
    “高郡公,小王有两事相求!”
    “秦王殿下但说无妨,臣全力以赴!”
    李方晨看了李世民一眼,未见对方制止,这才说道:“还请郡公入倭后,查明三件事!”
    “殿下请讲!”
    “一,倭国境内金银矿脉所在;二,倭国如今何人当权做主;三,倭国中的大小势力分布!”
    高表仁迟疑道:“殿下,您的意思是?”
    “秦王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高卿只管听令便是!”
    “是!臣明白了!”
    总不能明说,过些年,大唐要打倭国吧?
    回到府中,高表仁脸上还有迟疑未曾散去,实在想不明白,为何陛下与秦王殿下会有此番意味。特派人跑了一趟鸿胪寺,取出一些典籍翻阅。
    打算从中入手,也好让他有所眉目。
    史书中的倭国,隋时起,多次遣使入中原大地,更派有多人在隋朝中各处求学。
    那些位隋朝的大儒,都有被对方叩拜过。
    可惜的是,那时候的隋朝,根本不会在意一个小国的想法。
    看到倭国送到隋朝的国书内容时,高表仁脸色逐渐阴沉,“狂妄无知!胆大妄为!”
    明面上的一副下臣之国的模样,可国书中,竟然隐隐有和隋朝平等之意。
    “莫非,秦王殿下和陛下,正是因为恼怒此国目中无人?”
    心中开始盘算,等到自己出使之后,又该如何完成陛下和秦王殿下交代的事情。
    “老爷,门外护卫禀报,有几人登门求见,并且持有秦王令。”
    高表仁赶忙道:“快请!”
    入目几个年轻人,一身锦衣,华贵之像难以用言语表达。
    “不知几位是?”
    “您便是高郡公吧?我们是秦王安排过来,与您一同入倭的护卫。”
    “还未请教?”
    “白狼军,三号,宇文军!”
    高表仁脸色一变,“可是骁干将,开国县候宇文军?”
    三号微微施礼,“奉秦王令,即日起,我等便是高郡公的护卫,若有吩咐,必全力以赴!”
    秦王府国候护卫,那可真是太有名了。
    秦王身边有个十七,没想到因为他高表仁,又派出了三号宇文军。
    高表仁不会认为,这是秦王担心自己的安危,反而心中压力倍增。
    看样子,秦王对于倭国,已经动了心,这些护卫明面上是护卫他高表仁,实则只怕另有目的。
    “当不得重礼,宇文候快快请起。”
    三号笑着起身,侧身给高表仁解释了一下自己身边这几位,“这几位,都是我白狼军中的百夫长,高郡公应该听过白狼之名。这次入倭之行,便由我们几人,给郡公护行!”
    高表仁连连点头,“劳烦诸位了,快请坐。”
    几人也不客气,随处坐下,面色上的严谨未曾散去。
    高表仁赶忙派人上茶,对几人很是客气,这可是接下来要跟他一同离开大唐的人。
    有他们在,自己性命无忧,而且到了倭国也能有所依仗。
    三号道:“高郡公不必客气,我等几人不过护卫之责,若是有需,尽管吩咐便是。”
    高表仁连连点头,秦王殿下心思缜密,有他们在,自己之前发愁的事情,也算是有了帮手。
    白狼营中,李治和李愔还在一边流泪,一边训练,肌肉传来的撕裂感让他们整个人达到了极限的状态。
    “都有!绕营跑,十圈!”
    台上李方晨却毫不客气,宁肯让他们多受点苦,也得让他们清楚,皇家无纨绔!
    两小咬着牙,跟在李泰身后,每一步迈出,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
    “愔儿,还能坚持吗?”
    看着李愔已经略有苍白,前排的李恪不免有些担心。
    李愔倔强的摇了摇脑袋,“我没事,六哥还好吗?”
    李治咬紧牙关,完全说不出话来,看样子已经撑不了多久。
    训练进行了一半,两小相继摔倒在地,再也爬不起身。
    “抬下去,传医师!”
    “是!”

第二百九十四章 军令随行,宫中趣事
    经过医师诊断,两位皇子并无大碍,又让人做了一番推拿,帮助两人推宫活血。
    “给他们泡一泡,散去身上疲乏!”
    “是!”
    李方晨心疼吗?说实话,并不心疼,这两个小子过的日子,可比他当初要舒服太多了。
    又不是公主,凭什么去想着别人怜爱?既然生在帝王家,就要做好受苦受累的准备。
    这倒是让两小结下了深厚的“训练”情义,相互之间帮助支持,相互依靠。
    李泰和李恪,有时候训练完,自己都顾不了自己,很多时候还得靠别人给他们搀扶回营房中。
    至于五哥李佑?
    两小心中已经将他看成了神人,一开始大家都是一样惨,可越往后,李佑的表现越惊人。
    半个月的功夫,他已经完全可以跟上白狼军众将士的训练标准了。
    哪怕李方晨都忍不住惊叹,“佑儿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最惬意、最舒服的是李佑;最严谨、最认真的是李恪;最坚持、最好强的是李泰。
    三位皇子,也给白狼军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至于两小?
    他们现在还只是个孩子
    皇子能有他们这般吃苦耐劳,已属不易了。
    有时候看到李治和李愔时,将士们不自觉会带有一些惋惜。
    这种感觉让李治极为不适,李愔却是因为整天晚上跟老兵们一同拉歌,关系相处的倒也不错。
    二哥说的没错,军中无大小,拳头立规矩。
    想要让所有人看得起自己,你首先得拿出自己的真本事来给众人看看。
    白狼军中,训练是第一项,接下来是真本事。
    要真能举鼎之人,绝对大受欢迎。
    白狼军中有冲阵、杀阵两种,冲阵以锋矢阵和鱼鳞阵为主,杀阵则是长蛇阵和车悬阵。
    这里面部分阵法,是李方晨以前玩的游戏中改变过来的,大唐惯用的阵法,还是更偏向常阵。各个将领,所擅长的阵法都有不同,比如李靖,就把著名的八阵图改成了六阵图,更有方花六阵。
    一代兵法大家,对这方面考虑十分严密。
    李方晨则是化繁为简,充分发挥白狼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和单兵搏杀能力。
    除此之外,白狼军每日还有搏杀演练,这些几位皇子并不参加。
    木刀砍木桩,弓箭射圆心,变阵和马术,掷枪练马槊。
    虽有马鞍和马蹄铁相助,可马术依旧是不可或缺的每日演练科目。
    为的就是让战士们,在战场上,不留任何破绽给敌人。
    突厥战时,一部落反抗白狼军时,专门劈砍马鞍,使得不少白狼军将士身形不稳落马。
    一日一练,一练一日。
    为保证体力供应,白狼军中肉食是其他军队三万人的数量。
    同时还配备着近三十人的医师队伍,可以确保伤病及时医治。
    当然,这些医师的俸禄,全部都是由秦王府供应。
    早年,李方晨做了酒庄、造纸坊和印书坊,勉强可以供应。
    如今李世民收编,倒是让兵部贴补了不少军费。
    算算时日,半月有余,也该带着几个皇子回宫一趟。
    当初离开时就说好了,每月都要回去一趟。
    李方晨趁着第二日,未曾安排几人继续训练之事。
    “回宫休息三日。”
    李治和李愔差点落泪,以前觉得宫中乏味无趣,如今却觉得,那里才是最适合他们的地方。
    李佑略显犹豫,“二哥,要不你就给我留在白狼军中吧?”
    “少说废话,难不成你还要我去替你照顾阴妃娘娘不成?”
    李方晨毫不犹豫训斥了一句,孝道在前,身为人子又怎能不管不顾?
    李佑只好点头,实际上他也怀念自己母妃,但是他不喜欢皇宫。
    并没有给他们安排马车,一人一马,有十七他们护送一路返回皇宫之中。
    兄弟几人先去给李世民问安,见到几个孩子气质上有所转变,李世民忍不住点头道:“看样子,钰儿待你们不错。”
    李治脸色古怪,这是不错?父皇,你是不是中毒了?脑子不太清醒?
    当然,这话肯定不能说出来。
    李泰清瘦了不少,李恪和李佑健壮了不少,而李治和李愔。
    李世民摸了摸两小的脑袋,也不多言,就让他们回宫给自己母后问安去了。
    李恪带着李愔离开,李佑独自返回阴妃宫中,李方晨和李泰带着李治返回丽政殿。
    长孙无垢正在和丽质、普安一同散步,听到几位皇子归宫,急忙带着两女返回丽政殿。
    入殿后,拉着李方晨各种慰问,令李治傻眼,李泰一旁苦笑。
    要说偏心,那肯定长孙无垢莫属,几个孩子里,她最喜欢李方晨。
    “母后”
    最后实在是心里不舒服,李治忍不住喊了一句,这才让长孙无垢注意到,自己另外两个儿子的身影。
    “雉奴,快过来让母后看看。”
    场面温馨,李方晨脱身,李泰和李治享受了好半天的关怀。
    李治突然觉得,似乎自己出宫一次,还不错?以往母后,可并未对他这般亲昵。
    要说李治那也是倒霉,李承乾多了一个亲兄弟,而作为老九的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