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大唐贞观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忆昔大唐贞观世-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以吃上两三顿。
    李世民忍不住问道:“这有何用?”
    李方晨惊了,父皇,您老是疯了不成?难道没看出来吗?
    官员们也都是议论纷纷,似乎对着羊毛衣并不感冒。
    反倒是魏征,脸上笑意不减,对着李方晨赞道:“福及后世,殿下又立下一件大功!”
    “魏征,你说什么?”李世民更是不解。
    魏征反笑道:“陛下何不尝试一下,难道您认为秦王殿下会做无用之物吗?”
    是啊?他李承钰做过一件没用的事情吗?
    李世民上前,学着魏征一样褪去长袍,穿上一件羊毛衣之后,立刻明白自己误会了。
    “比得上棉衣,很暖,想必造价不菲吧?”
    李方晨这会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摊上这么个父皇,他只能自己认下。
    “父皇,羊毛很贵吗?”
    李世民哑声,暗道喝酒误事,几杯下肚自己竟然飘了。
    “别给朕兜圈子,直接说你到底什么打算!”
    “一件羊毛衣,两百文!”
    一匹绸缎,五贯钱左右,一件棉衣,两贯钱左右,而一件羊毛衣,竟然只要两百文!
    “而且这羊毛衣,儿臣已经列出了法子,回头就送到母后那里。”
    “观音婢?”
    看着李世民似乎真的醉了,李方晨叹气道:“父皇,宫里那么多宫女闲着,给她们找点事情做,不难吧?”
    李承乾一旁笑道:“如此一来,你这钱岂不是也要归了母后吗?”
    李方晨点头,“是啊,本来就是用来填补内库的买卖,当然要交给母后,这东西难道我还要做个全国经营权分出去不成?”
    百官勉强用手,撑起了自己因为惊呀而脱臼下巴。
    天不生秦王,万古如长安;天生若秦王,大唐万世荣光!
    宫里传出来的这句话,果然不假,有子如秦王,只怕当真是百年荣华,千年富贵!
    “善,今日就到此吧,朕困了。”
    揉了揉眉心,李世民看向桌案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喝了小半瓶烈酒,酒劲上头已经开始影响他的判断,不能再继续了。
    这酒还真是霸道,或作旁人,最多三两必倒。
    “是!”
    李方晨施礼,随后送李世民和李承乾离开秦王府。
    当天,秦、程、柴、魏、颜五家就派下人送来了五千贯钱,统一口径,任殿下安排。
    李方晨没想到的事,张亮也送来了五千贯,“殿下随便划分,给张某喝口汤就好。”
    按照远近亲疏,大唐境内较为富有的六座城池酒水经营权,就被李方晨直接分了出去。
    夜中,正准备睡下,巳来报,“殿下,工坊走水了!”
    李方晨猛然坐起,冷声问道:“可丢了什么?”
    “死了三十个探子,护卫们有六人受伤,属下担心他们贼心不死!”
    李方晨冷笑道:“无妨,过几日,本王给他们一个大招尝尝。”
    “大招?什么菜?难道可以用刑不成?”巳无比困惑,可又不敢发问。
    第二天一早,派人送到宫里一封家书,内容极为简单。
    父皇,儿臣被人欺负了,有人想砸了儿臣的工坊。
    这封信还是在李世民上朝以前送到的,可想而知这天的朝会有多么热闹。
    李世民大发雷霆,趁机又搞死了两个世家的臣子,当做威慑。
    “朕不管你们往日里有多么龌蹉,此事若是再有发生,或是秦王有半点损失,朕就是拼了这江山不要,也会让你们明白什么叫做君不可欺!”
    天可见当时给他们吓成什么熊样了,这种两败俱伤的情况可不是他们想看到的。
    其实他们派探子闯进去,只是想知道工坊内具体是个什么情况而已。
    奈何,李方晨硬是给他们说成了破坏者,虽然这话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五姓七望下朝后,聚在一处府邸之中。
    “这就是秦王所谓的报复了吧?”
    “依我看,他李承钰实在是胆子不小,要不然我们干脆”
    “闭嘴,你想死别拖累我们,不要忘了,当初我们因何与秦王生怨,我倒是好奇,你们博陵崔家到底想做什么!”
    “卢文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你难道不觉得,现在是你再拖我们一起下水吗?”
    “卢文建!你别给脸不要脸!”
    “崔文赞,你有本事再说一次!”
    两家起了争端,另外三家冷眼旁观,看样子心中对于博陵崔家也有怨念。

第一百七十七章 报纸现长安
    “崔文赞,你最好想清楚,我们可不是你们博陵崔家的臣子,若是再口不择言,休怪我们卢家转投秦王门下!”
    “卢文建!你这老匹夫!”
    “够了!”
    清河崔氏主事者崔晋升起身怒道:“五姓七望同气连枝,不应该因为一件小事乱了阵脚。”
    暴怒的卢文建如何听得进去,恨声道:“插手皇权,我可不敢与他博陵崔家同流合污,秦王若真与太子反目,你们难道认为太子会是秦王的敌手?说难听点,无论太子登位,还是秦王,我们五姓七望都要受到牵连之责!”
    “若是他们不能上位呢?”崔文赞眼睛中尽是疯狂。
    崔晋升直接摔碎一个茶杯,才让场面暂时冷静下来,“崔文赞,你若发疯,别牵连到我们!虽说各家早就结下秦晋之好,可这并不代表,我们愿意为你的愚蠢付账!”
    崔文赞怒而起身,“既然如此,那也没什么可说的,你们尽管去讨好秦王便是,我倒想看看,最后你们能有什么好下场!”
    愤然离场,激怒之后说下的话一般很难算数,出去的那一刻崔文赞就后悔了,可他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硬是没有回头,真的选择了离开。
    余下几家,面面相窥,脸色极为难看。
    他博陵崔家是个什么意思?
    难道把我们都当成了他的狗不成?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完全不为其余几家考虑,难道这么斗下去,还真能讨了好处?
    看着崔文赞离开,卢文建忍不住看向其他几家,问道:“你们说,他崔家是不是打算”
    所有人眼中都流漏出一丝寒光,这是要断千年基业啊!
    另一边,李方晨收到消息后,忍不住哈哈大笑。
    没想到他还没动手,五姓七望自己就乱了阵脚,实在有趣。
    听说崔文赞离开时怒意还挂在脸上,不管是真是假,都让李方晨感觉到心满意足。
    “这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你们可要接好了本王的大招!”
    “传令下去,报馆可以干活了!”
    一旁的酉忍不住激动道:“殿下放心,这次他们肯定讨不得好!”
    “顺道告诉亥一声,长安的酒业可以开始布局了!”
    “是!”
    次日,整个长安出现了一个古怪的现象。
    街头巷尾,都有人挎着一个小包,手里拿着卷纸。
    “卖报咯!卖报咯!”
    有读书人不明其意,上前问道:“兄台这所卖为何物?为何从未听闻过?”
    那报贩子笑道:“这可是大唐秦王殿下设立的报馆,看到我手里这个东西没,这叫报纸!”
    “秦王殿下?报纸?”
    “不错,殿下说,这叫一报便知天下事,你要不要来一份?”
    “小弟囊中羞涩,不知这报纸作价几何?”
    报贩子笑道:“十个铜板子!”
    “来一份!”
    摊开报纸,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最中心一行大字。
    开头写道:“通晓古今,网罗天下!”
    就冲这八个字,读书人小哥看后,都会忍不住叹一声“好心志!”
    前篇是一篇文章,名为《爱莲说》。
    一观入神,身子定型,引得无数人旁观。
    边上十数位同袍学子见此情形,忍不住都买了一份。
    看后忍不住叹道:“秦王殿下志向高远,如此名著可震千古!”
    第一版所有的排版以及文章都是李方晨亲自做好的,为的就是打响第一炮。
    每周一刊,前三期都是经典文章好一些趣味故事,为此他还专门写出一部分三国志来博人眼球。
    等到第四期开始,就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了。
    报纸带来的震惊才刚刚开始,宫中李世民观后久久不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原来钰儿竟如此高风亮节!”
    东宫李承乾,视作珍宝,嘴角笑容从未间断,“吾弟如此,吾怎能差之。”
    颜孔两家,则开始考虑,李方晨这篇文章是否已经可以算作大儒佳作,尤其是孔颖达,何其羞愧也,如此文章,更像是一把利剑,狠狠插入了他心房之中。
    “不行,今日老夫定要求得秦王殿下谅解。”
    孔颖达长子孔志元和次子孔志约,同时开口“父亲,我们与您同去!”
    父子三人乘马车来到秦王府外,孔颖达先行下车,对着门外护卫恭敬道:“孔颖达携家子求见秦王殿下,劳烦通报一声。”
    那护卫见过这老头不止一次,也知道他与秦王目前是个什么关系。
    出于礼节,哪怕他在不爽,还是选择进入府中通报。
    孔家可以无礼,可秦王府不能,不然岂不与其变成了同流合污之辈。
    “殿下请孔大人和两位公子入府。”
    “多谢。”
    让秦王出府迎?他孔颖达还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和身份,乖乖跟着管事进府。
    李方晨等在正厅里,安安静静品茶,看样子很是洒脱。
    “哟,这不是孔颖达孔大人吗?不知到小王府上有何指教呢?”
    “当不得,殿下老臣当真是错了,希望殿下饶恕老臣!”
    李方晨翻了翻白眼,每次来都是这么一番话,当真没个意思。
    反倒是孔颖达两个儿子,孔志元和孔志约更聪明一点,跪拜道:“请殿下谅解,若有需,我孔家愿全力以赴!”
    孔颖达身子略有坚硬,可随后还是咬牙不语,算是认下了他们的话语。
    李方晨笑着放下茶杯,“本王的招数还没用出来呢,你就过来了,当真是无趣!”
    “招数?”
    看着桌上的报纸,孔颖达若有所思,“殿下,你打算控制风闻不成?”
    到底是聪明人,李方晨一个提醒就让他醒悟过来,只不过李方晨接下来要说的话,他做梦都不会想到。
    “控制?错了!本王要做的是引导,但凡敢有出现在大唐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本王绝不姑息。除非有一日,本王身死道消,不然本王必要让大唐成为万国之国,让唐人永远站在最顶端!”
    “不管是谁,是哪个国家!他们的选择,除了在大唐面前卑躬屈膝之外,别无选择!”
    孔颖达心中多有震惊,从未想过秦王竟会有如此伟岸的志向,本想不信。
    可观其从出现至今,所做了每一桩、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大唐。
    孔志元和孔志约同时道:“请殿下吩咐!”
    孔家这次认了,但只要能搭上秦王,也不算亏。

第一百七十八章 儒林风范,孔圣门风!
    “回去吧,本王不需要你们做什么,之前的事情可以作罢。本王更希望你们好好想想,当初孔圣人门下为何会有七十二贤,倘若给不出本王答案,后果你们自己考虑便是!”
    怀着忐忑的心情,孔家父子三人返回孔府,好在此行也并非一无所获,最起码秦王殿下松口了。
    回到家中,孔颖达更是长出一口气,或许过几日,整个长安,不,是整个天下,都有乐子看!
    报纸啊报纸,原来以为是秦王殿下的玩物,现在看来,只怕五姓七望栽了,若不能求得秦王原谅,家破人亡,臭名远扬都算是轻的。
    七天之后,第二期报纸出炉,所有识字之人都赶紧买了一卷入手品读。
    上一期让人格外看重的就是《三国志》和《爱莲说》,除此之外,还多有一些短篇励志故事。
    大多描写的都是先前寒门官员前辈的故事,最为知名者:李儒、田丰、郭嘉、戏志才
    可这接下来的第二期,却有所变化。
    最中心部分,依旧是秦王所书,名唤《师说》。
    此篇一出,立刻在儒林中引起了浩然大波,经过无数大儒考证,其中内容并未作假。
    只是他们不知,李方晨将最后一句选择了修改,改为附言道:方氏子晨,算是变相的祭奠了一下原来世界,已经原来世界的那个“方晨”。
    李世民亲自批注道:初闻之,惊为天人,细看之,意义深远!
    颜师古抱着痛哭不止,后命府中人将其载录下来,打算请人印制成册,留在颜家,供后世之人不断瞻仰。
    “孔子是从郯子、苌弘、师襄”
    孔颖达陷入了沉思,似乎这篇文章是秦王殿下故意写给自己看的,《师说》,学文者必读之作。
    一坐一日,似是顿悟,又像是冥想。
    孔府上下乱做一团,十分担心自家老爷就这么撒手人寰。
    等二日上朝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