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对手是对面的5000孟加拉骑兵。
孟加拉骑兵质量远远比不上在德干高原上征战的骑兵,奥朗则布有百分之一百的信心可以轻易地击溃人数更少的孟加拉骑兵,然后从左翼袭击对方的步兵!
明明是很简单、几乎没有可能失败的战术,不知道为什么,奥朗则布对于东印度公司人数不多的步兵却更加畏惧,对面的6000步兵给久经沙场的他带来的威迫感更甚于10000名孟加拉骑兵。
大皇子手下的一万名莫卧儿禁卫骑兵也是精锐,素日里负责保卫皇城,不过大皇子并没有亲自出战,而是派了禁卫长率领这支骑兵进行突击。
负责突击右翼的是十几个王公拼凑成的一万名来自各地的骑兵则相对没有那么精锐了,他们各自为战,与人数少于他们的孟加拉骑兵不知道相比几何。
“消灭入侵者!保卫皇城,伟大的主和巴布尔大帝在天上俯视我们!”大皇子拔出了腰间奢华的佩剑,直至前方!
“众人随我前进!”三皇子同样佩剑出鞘!
这一战他们集齐了印度主要土邦的军力,要是还无法打败外来者,那么他们以后的处境就堪忧了!
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火力封锁线
“别紧张,我第一次站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不过并没有什么好怕的。那些高等种姓老爷,他们照样是血肉做的,弹丸穿过他们的身体,他们也会像是杀猪一样嗷嗷叫。”
已经升任仆从军小头目的穷人阿三带着几个手下,他们的小队被安排在横队的最前面一排。
这一排士兵也是最倒霉的一排列兵,他们不但面临着可能被对面的流弹和流矢率先射中,而且还率先受到对方骑兵的冲击。
但是阿三像是打了鸡血一样鼓励左右的士兵,以安抚他们面对骑兵突击时候的情绪。
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获得军功,以获得更高的地位。
不少和阿三一样参与了普拉西会战的印度仆从士兵在和他们以前的主子的较量中获得了信心,他们想要以低级种姓的身份狠狠地践踏高级种姓的地主老爷和骑兵们。
大炮在轰鸣,18门野战炮隔着很远的距离就朝着印度王公联军发射实心弹。
轰鸣的炮弹落在纵深较深的印度王公联军中,击毙了好几个士兵,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被实心弹击中的死况极惨,周围的士兵都下意识地向后倒退两步。就连后方的战象都不安地摇晃着粗大的象牙,就像是意识到了危险一般。
三万骑兵开始小跑,万马奔腾,卷起滚滚的烟尘!
难以想象在冷兵器时代的步兵面临准备开始冲锋的大量骑兵会有怎样的心理压力。就像是原始人面临可怕的兽潮一样,对于马群的冲击,天生就有畏惧之意。尤其是一些还没有经历过战争、刚刚被招募进来的贫民。他们只是经过秦佐明简单的训练,学会了操作火枪的技巧和列阵的纪律,仅此而已。
三排火枪兵尽力在面对敌人骑兵冲锋时保持横队的队形,他们举起了火枪,准备开始第一轮射击。
“清理炮膛,装填霰弹!”
火炮手熟练地用工具从前膛清理炮膛里面的火药渣滓,将火药包和用于中短距离杀伤的霰弹装填到炮膛里面。
“机枪手准备!”
不只是火炮组在匆促准备迎接骑兵的冲击,四个机枪小组也在准备,机枪手握紧了机柄。
三皇子奥朗则布带着骑兵强攻远征军的左翼,率先和5000孟加拉骑兵交手,他握着一把利剑,带着他的护卫如同一把尖刀在孟加拉骑兵中撕开一道伤口!
孟加拉国王卡西姆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不得不亲自上阵,与他战斗的是最为英勇善战的三皇子和他带领的德干高原骑兵,他这一战极其辛苦。
三皇子奥朗则布远远比他想象的难缠!
本来卡西姆是二皇子孟加拉副王沙舒贾的部下,以为几个皇子就和二皇子是差不多的货色,但是他和奥朗则布交手之后,发现对方的勇猛和统帅的骑兵都远在二皇子之上。
正面战场上,莫卧儿禁卫骑兵军团开始从小跑变为加速,一万密密麻麻的骑兵提速。
“击败异教徒!”禁卫长身披重甲,他所骑乘的马匹也有披着甲具。
禁卫骑兵军团最前面的是重骑兵,个个装备精良,打算使用野蛮的猪突方式干脆利落地解决战斗!
在他们看来,对面的敌人没有盔甲也没有长矛,拿什么阻挡他们的猪突!
只需要冲破对方火力的封锁,对方的步兵就只有三排而已!
莫卧儿禁卫骑兵军团的骑兵夹紧马腹冲锋之际,装填了霰弹的火炮如同惊雷炸响,炮弹落入骑兵之中,爆裂的钢珠四处飞溅,周围一阵人仰马翻!
火炮构成了第一道火力封锁线,而第二道火力封锁线由4门加特林手摇机枪构成。
机枪手快速地摇动机柄,手摇机枪开始以每分钟上百发子弹的速度向冲过来的骑兵进行扫射!
一个个骑兵从马背上坠落,还有战马被机枪击中,连人带马重重地砸在地上!
对面的骑兵实在是太多太多,机枪手杀得眼红,手中的转速都不禁加快,一枚枚金属弹壳被推出来落在地上,甚至并联的枪膛因为快速的射击而发烫、不断冒着白色的硝烟。
“开枪!”
正当部分骑兵侥幸地为躲过第二道火力封锁线时,正面的火枪线列开始了猛烈的排枪射击!
如果说火炮主要起到的是威慑作用,那么排枪射击才是最主要的火力,凭借大量的人数来凶猛的火力输出!
一排排火枪开火,火光闪烁,白色的硝烟形成了战争迷雾,让战场变得模糊不清。
这是第三道火力封锁线,而且这也是最为猛烈、具有杀伤力的火力封锁线,上百个骑兵中弹栽倒!
三排火枪看上去很单薄,但是它尽可能地铺开了火力,2000条火枪几乎没有一支空闲,全部投入了对冲锋中的骑兵的射击之中。
禁卫长侥幸活着突破了三道火力封锁线。他亲眼看到了弹丸击穿一个骑兵的板甲,本来应该可以抵御弓箭的板甲在子弹面前显得如此无力。
他现在明白为什么对方根本就不穿着笨重的盔甲,在较近距离的射击下,盔甲和普通的粗布衣裳没有多少的区别!
即使是冒着损失惨重的危险突破三道火力封锁线,也不代表着骑兵们就获胜了,他们已经丧失了冲击力,最前排的火枪兵已经半蹲下来,将枪托插在地上,刺刀向斜前方高举,组成了刺刀阵阻挡骑兵!
而后面两排的火枪手还在举着火枪不断地猎杀骑兵!
火枪手们集合成密集的队形,几乎是肩挨着肩,如同铜墙铁壁一样水泄不通!
禁卫骑兵面对刺猬般的刺刀阵难以下口,而排枪还在不断开火洗刷他们的同伴!
此时是近代步兵纪律和骑兵纪律的对抗!
并不是骑兵们完全无法突破火枪线列,而是要看他们是否能够保持阵型精紧密,舍得付出牺牲。
假使一支重骑兵愿意付出一半的牺牲所向无前,应该能够将眼前的火枪线列踏破,但是以封建骑兵的纪律,绝大多数骑兵军团是无法做到的。
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势不可挡
上万的骑兵冲击前面的火枪线列死伤惨重,他们不得不纵马绕过前面的火枪线列,打算从侧翼或者绕道横队后方进行偷袭。
火枪线列是四个1000人构成的空心方阵,就像是四个矩形交错摆在平原上。
绕到两翼的骑兵如果想要袭击火枪横队后方,他们就不可避免地与四个空心方阵交手。
绕过了火枪横队的禁卫军第一次与见所未见的空心方阵交战,当他们打算啃下空心方阵的时候,发现这玩意更是恶心至极!
矩形的空心方阵有四条边,每一条边就是一条火枪横队,交错的四个空心方阵之间还火力支援,交叉的火力将陷入混乱的禁卫骑兵彻底打懵了。
从战场上空鸟瞰,白烟弥漫,10000名精锐的莫卧儿禁卫骑兵无论如何都无法啃下一条主力横队和四个空心方阵,火枪手给对方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不时有惊慌失措又失去了骑士的战马逃离战场。
骑兵们倒是不敢攻击机枪所在的空隙,因为一旦靠近那里就会被机枪打成筛子!
一排排火枪在猛烈地开火,十分粗鲁而实用的线列和矩形方阵很快将10000名精锐的莫卧儿禁卫骑兵的锐气磨灭,在损失了超过1300名骑兵后,损失惨重的禁卫骑兵不得不败逃,匆忙地往后撤退。
火枪线列随着击溃对方而开始缓慢前进。鼓手在用鼓点指挥士兵们迈出整齐的步伐。
大皇子和数以百计的印度王公们见到精锐的禁卫骑兵军团竟然被打败,大为恐慌,而且对方的军队正在向他们进军!
20万士兵和农民组成的大军陷入一片混乱,不知道该由谁前去阻挡这支可怕的步兵逼近!
“冷静,冷静!”大皇子达拉希科骑在战象上,试图安抚人心惶惶的大军。
20万大军,有一半没有多少战斗力,他们动乱起来反而变得难以控制。
后面的士兵和农民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隐约听见先锋战败的消息,不少农民开始逃离战场。
一旦20万大军溃败,别说是被敌人追杀,就是自己人之间的互相践踏都可能会导致大量的伤亡!
又有一支骑兵上前试图阻挡推进的火枪兵,然而这支比禁卫骑兵要差劲的骑兵在火枪兵几轮排枪射击下就告崩溃,无法抵挡火枪线列的逼近!
大皇子又派了几千火绳枪手和重步兵上前阻挡。
几千火绳枪手和手持长矛的重步兵摆开了同样的横线队形,原本想着能够用火绳枪阻挡对方。但是他们手中火绳枪已经是上个世纪波斯人使用的玩意,无论是准度和火力远远逊色于一两百年以后的火枪。
帝国士兵和印度仆从军组成的火力在一百米的距离上就开始第一轮射击,背着行囊的他们一边装填子弹,一边继续向前行进。七十米的时候他们又停下来进行第二轮射击……
一次次的齐射让火绳枪兵和长矛兵迅速崩溃,他们也无法阻挡火枪线列前进!
实在是没有办法的达拉希科派出了手下的战象部队。
几百头笨重的战象被组织起来,象背上有箭塔和小型的火炮充当远程的兵器,它们像是一面面厚重的墙壁挡在半路。
战象作为冷兵器时代南亚盛行的兵种,早已不再陌生,火枪可以轻易地战胜这些笨重的家伙,弥漫的硝烟和火炮轰鸣的响声让它们惊慌失措。
战象同样无法阻挡东印度公司联军前进,它们反而冲乱了后面大军好不容易排好的阵型。
“继续前进!”前线的指挥官在击溃了对方的战象后,仍然带着火枪兵缓慢推进。
他们为了保持严密的队形,推进的速度很慢,却给对面20万大军带来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
6000人的步兵和炮兵逼得20万大军节节败退,前面重骑兵、火绳枪手、战象先后失败,前面溃逃的士兵导致了后面大军的全面崩塌,就像是山体滑坡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战场彻底混乱了,到处都是逃兵!印度王公们带着各自的部队转身向后逃跑,漫山遍野都是逃窜的部队,他们互相践踏,在仓皇而逃的过程中数以千计的人没有倒在敌人的火枪齐射下,而是倒在了自己人的脚下。
“任何人不得擅自追击!”
带领印度仆从军的华夏军官在关键时刻带领督战队勒住蠢蠢欲动的仆从军士兵。
如果没有军官约束他们,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去掠夺逃兵的财物或者辎重。
奥朗则布正带着德干骑兵与孟加拉骑兵血战,正以压倒性的优势攻击卡西姆,几乎要将卡西姆的孟加拉骑兵打的一败涂地。
鲜血染红了奥朗则布一边的脸颊,他右眼被鲜血覆盖,看到的都是红色的景象。
为了击退外来者,他已经竭尽全力作战。莫卧儿帝国皇帝沙贾汗在临死前指定由他来统领莫卧儿军队来抗击外敌,而由大皇子主持国事,也不是凭空的决定。
奥朗则布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军事统帅,前提是他没有与更加恐怖的东印度公司交手。
就像是不列颠的克伦威尔一样,奥朗则布应该会展现出惊人的军事才能,然而他们因为华夏人的到来而无法取得他们应有的成就。
“三皇子殿下,我们的大军已经崩溃,我们继续血战已经无济于事!我们也撤退吧!”德干军团的骑兵向奥朗则布紧急报告。
血战正酣的奥朗则布不敢置信地回头看向20万大军的大营,此时大营已经被秦佐明带领的6000士兵占领,20万大军四处溃逃,就像是遇到了灾难逃亡的人们。
大营已破,他这支骑兵再怎么作战也无济于事,而且攻击右翼孟加拉骑兵的王公骑兵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