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第6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识到了东印度公司强行将孟加拉地区从莫卧儿帝国独立出来,便想到了是否能够在爪哇岛如法炮制。
    如果将爪哇岛的马打蓝王国也拆分成若干个小诸侯,分而治之,则蚕食马打蓝王国就容易许多了。将马打蓝王国变为附庸,就相当于占领了马打蓝这个爪哇岛的产粮地,为南洋行省源源不断的粮食。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我得好好思忖一下该如何分而治之才是稳妥,然后上报给军部。从广州府铺设到巴达维亚的海底电缆工程好像才进行到曼谷,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接到我们巴达维亚,那样就可以直接和京城联系。”民政官说道。
    “相信很快就会铺设到巴达维亚的,从曼谷到马六甲,然后就会到巴达维亚了,最迟不过一年的时间吧。”邓千龙倒是知道南洋海底电缆的铺设情况。
    为了对南洋地区实现有效的统治,将南洋地区的重要据点接入庞大的东亚电报网络可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工程的时间是按照年来计算的。
    还有第三步兵营的士兵在巴达维亚的城郊清扫战场。
    支援橡胶林的骑兵小队返回,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竟然以二十多个人俘虏了几百个溃逃的马打蓝士兵,还有两个身份不低的马打蓝长老。
    这些马打蓝士兵明明人多势众,吓破胆的他们却不敢进行丝毫的反抗,被二十多个骑兵顺利地押送回巴达维亚。
    “你们做的很好,尤其是抓住了两个当地的封建主,以后说不定还有大作用。”民政官正好想着该怎样让马打蓝内部大乱好分而治之,现在骑兵小队抓住了两个身份崇高的长老,这正是分而治之的好机会!
    只要给予他们一些好处和承诺,然后放他们返回马打蓝王国,估计很快会就引起素丹和长老们的互相猜忌。即使这些长老没有背叛素丹的意思,然而素丹会相信华夏人会轻易将他们放回来吗?
    “营长,这个武士吵着想要加入我们第三步兵营,不过他在作战中的确很拼命,徒手用武士刀打败了几个迎战的马打蓝骑兵,斩杀他们的将领,让剩下的马打蓝骑兵惊慌败退。”骑兵军官带着宫本武藏来见第三步兵营的营长。
    “你今年都五旬出头了吧?还想要成为一名普通的帝国士兵?”第三步兵营的营长疑惑道。
    “吾愿意放弃武士之身份,成为一名光荣的帝国士兵!”宫本武藏扔下还沾着血的武士刀,眼神火热地说道。
    “虽然说特殊情况下我们九州军士兵可以超过一定年纪,不过你这把年纪也只能够服役几年就要强制退役了……算了,正好我们第三步兵营在这次战斗中折损了一点人手,如果你真的有军功,那么就登记服役。”营长想到第三步兵营经常与土著王国发生摩擦,士兵的流动比其他兵团要快,要是这个宫本武藏这么老还挺生猛,能够使用火枪和马术,让他服役几年也没有问题。
    “遵命!”宫本武藏感激道。
    如果和宫本武藏认识的大名知道他竟然以成为一个小兵为荣,一定会感慨时代变迁的太快,武士刀远不比火枪好使了。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东印度公司改组(上)
    “这是东印度公司、南洋行省衙门上报的春季报告,他们在两个地方分别遭受到了对莫卧儿帝国和马打蓝王国的攻击,并且成功击退了来敌,做出相应的措施——东印度公司成功策反了孟加拉总督,现在的孟加拉地区已经撇开莫卧儿帝国单独和东印度公司签订了通商条约。”
    “南洋行省那边摧毁了马打蓝王国的主力,提出分而治之的策略,打算收买马打蓝王国的长老来分裂马打蓝王国。这件事情理论上六部都没有权力涉及……我们认为交由军部或者情报处处理此事更为恰当。”
    冬季、春季发生在印度半岛、爪哇岛的事情统一从曼谷的电报站上报到了京城,报告也很快出现在六部议会上。
    说实话帝国之南疆发生这样的事情,楚云也没有想到。特别是在东印度公司和东印度派遣军的运作直接让孟加拉脱离了莫卧儿帝国的控制,强行将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特权扩大到整个孟加拉地区。这比计划中提前了不知道多少。
    “不过这两次行动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东印度公司的土邦雇佣兵数量从500人上升到了2500人,临时调动第八步兵营从马六甲抵达加尔各答,期间消耗了大量的火枪、火药、炮弹、粮食。东印度公司在苏拉特等几个位于莫卧儿帝国境内的商站全部撤到孟买、果阿、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几个新据点,将加尔各答视为新的总部,以后我们本土或者南洋的商品都可以经过新据点以较低的关税进入印度市场。预计未来三年土邦雇佣军的数量还会继续攀升,用于支付这些雇佣兵的军饷、枪支弹药也会增加。”
    “巴达维亚遭到围攻到彻底解除威胁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有几艘商船在外围遭受到马打蓝海盗船的袭击,几个小型的附庸港口和渔村遭到了马打蓝人来自陆地上的攻击。在马打蓝人的袭击中,城市、商船、橡胶园的直接、间接损失,再加上我方调动部队的开销,合计超过了几十万两,不可谓不重。”
    户部的官员一如既往地抱怨开销,冬季、春季突然产生的巨额开支让户部也有一些措不及防。
    “我看这报告里面,南洋舰队从苏拉特获得的战利品足够补偿相当一部分开销了。”楚云说道。
    “确是如此,不过东印度公司自从我们接手以后就没有怎么盈利,要是将东印度派遣军的费用也算在东印度公司的账簿上,实际上东印度公司的财务报告将是持续的亏损。更不要说按照十年的计划,以后东印度公司还要在印度半岛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张,将来需要维持超过30000土邦雇佣兵,仅仅是凭借控制关税和当前规模的贸易是无法维持如此大规模的土邦雇佣军。再加上可能随时爆发的战争,这样的财政充满了不确定性。”户部的官员说道。
    东印度公司本质上是官府控股,归户部直接管理,而远西派遣军的军费间接需要户部承担。也就是说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盈利需要弥补东印度公司本身雇员、设厂的开支,远西派遣军和土邦雇佣军的军饷。
    以目前东印度公司的财力需要承担这么庞大规模的开销,不免吃力。
    “需要对东印度公司进行变革,使其变得能够获取更大的利润。”楚云意识到东印度公司的扩张加速了,目前的组织架构很难适应其越来越快的扩张速度。
    不列颠人设立东印度公司的时候还没有想到东印度公司可以做到极大地干预印度王公的事务,所以在印度以设立商站为主。而收购了东印度公司之后,显然原本公司的结构不适应当前的形势。
    “还有东印度公司抱怨武装船队不够控制印度过长的海岸线,他们需要拥有一支武装船队可以在加尔各答、马德拉斯、果阿、孟买之间进行巡逻,以强迫各国的商船到我们占领的据点贸易和收取他们的关税。另外这支武装商船还需要保护我们的据点被印度王公围攻,像是加尔各答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我们拥有制海权的前提下,他们的围攻对我们我可奈何。这支武装船队还需要担任起摧毁莫卧儿莫卧儿帝国船队的重任,莫卧儿帝国在这次失败后可能会想办法兴建水师。虽然他们的水师应该没有什么巨大的威胁,不过我们还是需要进行提防他们给我们制造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户部的官员又说出东印度公司的另一个主张。
    一个是进行改组,另一个是建立专门的武装船队来维护东印度公司在大海上的垄断地位!
    对于这些事情楚云当然有设想过,就是他没有想到扩张的速度太快,这么快就要组织印度洋的武装船队。
    目前海军部有四支舰队了,要是组建第五舰队来管辖印度洋之事倒也可以,问题是现在的战船数量不够啊。
    海军部的经费已经透支预算来建造两艘大秦级主力铁甲舰了,三年内实在是掏不出钱来按照其他四支舰队一样的规模建立第五舰队。
    一支舰队起码需要两到三艘风帆战列舰,配套若干艘护卫舰、补给舰、运兵船、浅水炮船,水手和船员、后勤人员数量在5000人以上。
    如果不按照正规舰队的编制来建立第五舰队,不如直接让东印度公司建立一支力量要次于正规海军、但是能够勉强控制印度海岸线的武装船队,来减轻海军部的压力,同时可以和马六甲的南洋舰队相互呼应。
    “东印度公司改组一事需要东印度公司出一份详细的报告,单独成立东印度公司改组委员会,委员会由户部、军部的部分要员、东印度公司在京城的董事组成,重新构建东印度公司的框架。”楚云最终拍板,东印度公司作为他征服印度半岛的重要工具,是时候进行改组了。
    “需要在多少时间内提交第一稿的改组方案?”
    “半个月内。”
    “我们尽力……”户部的官员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自己的上司一向是雷厉风行,这段时间要加班加点出报告了。

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东印度公司改组(中)
    对于东印度公司的改组对于户部而言是最近的一件大事,还成立了专门的东印度公司改组委员会。东印度公司在京城总部的董事们也手忙脚乱地准备改组事宜。
    这一次改组很有可能会决定接下来一百年东印度公司的命运。改组的目标是为了让东印度公司更有效率地运转,从印度半岛牟取更多的利益。
    在楚云施加的压力之下,东印度公司改组委员会在忙碌了半个月便拿出了初步的改组方案。
    会议在东印度公司于京城的总部大楼召开,侍卫提前在这里清场子。
    一共有十二个在京城的董事担任委员会的成员,其中两个还是不列颠人担任的董事。
    当初收购东印度公司,为了吞并原本东印度公司的资产,留了一成股份给不列颠人,收购条约中他们要求在董事会有两个席位,而东印度公司目前有二十个董事,不列颠人只有两票的决策权,基本上无权影响东印度公司的重大决策和变更。不过毕竟涉及到了东印度公司改组这样的大事,还是要找来不列颠的两个董事。
    “首先是东印度公司的治理结构,仍然设二十名董事进行决策,京城和加尔各答分别驻十名董事,京城的董事会进行重大决策、编制预算,加尔各答的董事会负责临时决策、监察。另设一位总督在加尔各答进行日常运营和管理,决定是否要发动战争来得到目的。在加尔各答、马德拉斯、果阿、孟买等重要的据点各设立一名管事负责打理。”
    “除了董事会、总督、管事,还有设监事会、监察委员会对其进行管理,约束总督和管事的行为,监察委员会每年对各个据点进行巡视。”
    “其次是代为征收关税之事,需要成立专门的东印度海关委员会,负责征收各国商船到东印度贸易的船只税收。同理董事会、监事会要对海关委员会进行监察。”
    “以后扩张的时候在每个地方设立一个管事即可,同时监察委员会、海关委员会的规模可以随着扩张的规模扩大而扩大。”
    东印度公司的董事率先汇报了东印度公司的主体框架,采取的是多权分立的管理模式,董事会、监事会、监察委员会是实际的决策者,而总督、管事、海关委员会是实际的管理者。
    “公司的结构解决的是如何让东印度公司有效运转的问题,接下来便是如何赚更多的钱了。东印度公司除了在各地设立的商站为我们华夏商人和其他国家商人服务收取服务费、仓储费以外,还将单独成立煤业公司、粮业公司、茶叶公司、黄麻厂、机纺厂等工厂,率先在孟加拉进行扩张!预计五年内能够能够全面盈利,其利润将会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东印度公司的董事在说道东印度公司的前景时自己都不禁激动地有些颤抖。
    孟加拉当地可是拥有大量的人口,意味着庞大的市场,东印度公司要成立这么多公司,意味着可以通过输出商品扩大贸易顺差,将当地百姓从土地上获取的财富掠夺过来!
    “预计公司将有三种收入来源,最重要的是进出口贸易,其次是海关对各国商人征收的关税、最后是商站为各国商人仓储等服务的服务费。支出则有工厂、土地、机器、人工等费用,另外需要组建一支土邦雇佣兵、一支武装船队来保障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的利益,以及维护多支商船船队进行印度洋到南洋、本土进行货物的周转……”
    “稍等,东印度海关征收的关税对我们华夏商人应当一视同仁,不能够独自垄断贸易,连自己人都针对。”楚云打断了董事的话,提出了一个疑问。
    东印度公司作为一个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