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00人的庞大军队和后勤部队几乎淹没了这个小村子,大营延绵几十里。
二皇子沙舒贾、孟加拉本地王公集结的40000大军到来普拉西与帝国皇帝集合。
“父皇,儿臣无能,没法攻陷东印度公司的堡垒,请父皇治罪!”沙舒贾跪倒在皇帝面前。
“你看看你现在一副被酒色掏空的样子,你在军事上的才能比起你的弟弟奥朗则布要差远了,他在德干高原可是战无不胜。”沙贾汗冷冷地说道。
沙舒贾低着头,脸上有一丝不爽的神情。
“华夏人的堡垒和火炮不是德干高原上面那些弱小的国家可以比拟,我们的火炮无法轰塌他们堡垒,他们的火炮给我们的士兵造成巨大的恐慌。”沙舒贾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再厉害的火炮又能够厉害到哪里去?难道还比波斯人、欧洲人的火炮厉害?”沙贾汗久在阿格拉,对于火炮的认知就是陆地强国波斯的火炮,还有欧洲人卖来的火炮。
“他们的火炮无论射程还是准度比以前遇到的葡萄牙人使用的火炮还要卓越,请父皇千万不要轻敌,否则说不定可能会重复儿臣的挫折……”沙舒贾说道。
“你是认为我会打败仗?!”沙贾汗微微恼怒,额头上青筋暴起。
“不敢!”沙舒贾赶紧将头垂低。
沙贾汗作为莫卧儿帝国经常率军征战的皇帝,虽然不认为东印度公司所谓威力更加巨大的火炮存在,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小看对方。
在听了他的二儿子对加尔各答堡的围攻部署后,沙贾汗似乎看出了问题之所在“再坚固的堡垒也会被攻陷,不外乎三种途径,强攻、合围、智取。强攻需要将士不畏生死、拥有大量的火炮,智取可水攻、火攻、攻心、诱敌,合围需要断其水源、绝其粮草。如果对方的堡垒实在难以攻下,则需要从陆地、河流上彻底切断其补给。很明显你们上次对他们进行围攻的时候,他们的船只还能够在河流边缘搜集到粮食和淡水。”
“我们在胡格利河没有任何的战船,更不用说封锁入海口……”沙舒贾为难道。
不是他不想要从水路包围加尔各答堡,而是手头没有像样的船只啊!
那种连一门火炮都没有的渔船、内河运输船无法离开河岸远洋航行,在孟加拉湾中遇到风暴容易轻易覆没。
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一些传统在海上丝绸之路活跃的印度商船,有些商船上也开始设立炮门。只是那样的商船自保还有点能力,进攻却不足,远不能摧毁东印度公司普遍使用的盖伦帆船。
“派出骑兵严格封锁胡格利河两岸,严禁任何王公、村落贩卖粮食给东印度公司,胆敢私自贩卖着,杀无赦!另外,一面派使节前去他们的城堡邀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面派遣水师带着纵火船进入孟加拉湾,封锁胡格利河,将他们彻底困死!”
沙贾汗判断了附近的地形和根据沙舒贾在加尔各答堡垒受挫的教训,开始亲自进行部署。
这一次沙贾汗明显比起经验不足的二皇子要更加精明,开始真正的全面大围攻。
两万骑兵被分派到胡格利河两岸肃清壁野,迁走村民,让加尔各答堡的守军无法从河沿岸买到粮食。
沙贾汗还派出了监军到各个王公的部队之中,防止王公通敌,彻底切断加尔各答守军的补给。
恒河内河的运输船和运兵船将粮食、火炮卸下后,便浩浩荡荡地向入海口行驶,它们要沿着恒河进入孟加拉湾,然后再进入胡格利河,从水面上给加尔各答城堡的守军压力。
“东印度公司的人会愿意出来会战?他们最为倚仗的就是坚固的堡垒和战船上的优势,会放弃优势出来和10万大军会战?”孟加拉总督卡西姆来到胡格利河边,遥遥望向东印度公司修筑的加尔各答堡的方向。
东印度公司派了一个人来和他说可以帮助他当上孟加拉国王,从莫卧儿帝国独立出来。
但是他始终不认为对方敢出来和莫卧儿帝国皇帝进行一场史诗般的大会战。开玩笑,以堡垒中1000人出城和莫卧儿帝国皇帝的10万人正面战斗?
“不过成为孟加拉的国王,还真是令人难以拒绝的诱惑……”卡西姆心中动摇不已。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碾压恒河船队
莫卧儿帝国的内河船队出现在了恒河口,多达300艘大大小小的商船、渔船、纵火船组成的船队打算从恒河口转向支流胡格利河,进而从河面上包围加尔各答城堡。
沙贾汗已经彻底豁出去了,将内河船只全部派遣出去围攻,要知道东印度公司在胡格利河就只有4到5艘大船,而莫卧儿帝国动用了超过300大小船只!
即使这样,莫卧儿帝国仍然害怕自己的失败,将希望放在了堆满干柴和火药的纵火船上。双方的造船水平已经相差了不只一代,莫卧儿帝国连支海军都没有,只能够使用运输军需的内河运输船和沿海渔船、商船。
在浩浩荡荡的内河船队刚出横河口之际,他们正好撞见了从马六甲前来支援的船只。
嘭!五十门火炮级的风帆战列舰大韩号劈风斩浪,海浪被船艏劈开,白色的浪花向两边飞溅!
两艘风帆护卫舰紧随其后,更后面还有两艘运兵船。
“发现疑似莫卧儿帝国的船队!”手持望远镜观察的水手叫道。
“报告敌船数量!”
“约200到300艘左右,大都是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小船!”
“开炮驱散他们!”
没有多加犹豫,大韩号带领着两艘护卫舰像是恶狼见到了羊群一般扑上去!
战船上火炮轰鸣,白烟弥漫,实心炮弹如同流星一样砸入莫卧儿的船队中!莫卧儿的内河船队不比远洋的大船,绝大多数几乎没有防御力,被实心炮弹击中可以被轻易地摧毁!
前往马六甲城求援的陈邦彦就在大韩号上,他亲眼目睹了这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
三艘安装了12磅、24磅火炮的大帆船在恒河口将300艘莫卧儿帝国的内河船只吊起来打!
没有想到会在恒河口遇到南洋舰队船只的莫卧儿帝国指挥官手忙脚乱地指挥船队,各艘大小船只已经乱成了一团,不知所措。
唯一可以对大帆船造成有效伤害的纵火船在没有提前准备、风向和洋流的方向都不对的情况下无处出击,只能够祈祷不被炮弹击中。
挤成一团的内河船队在被火炮击沉了十几艘后不得不逃回恒河下游,逃跑途中不少小船竟然被自己人的大船撞沉。
“他们在恒河上的船只竟然想要进入孟加拉湾,看来他们是打算进入胡格利河从水路对加尔各答进行包围。说明他们皇帝的十万大军已经抵达了加尔各答附近,我们要赶紧到达加尔各答。”陈邦彦见到这支船队在横河口被驱散,很容易就判断出了对方的意图。
这样一群大大小小的船只很难进行远洋航行,只能够贴着海岸线,意图之所在估计就是为了贴着海岸线进入胡格利河作战。
只是内河船队出师未捷便被三艘大帆船给赶了回去……
“放弃追赶,继续向加尔各答前进。”大韩号的船长追杀了一阵,又击沉几艘行动缓慢的船只,对于沿着恒河进行追杀意兴阑珊。
欺负这种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内河船只,对于他而言没有多少成就感,还会耽搁时间。
三艘大帆船和两艘运兵船在杀散了对方的内河船队之后,继续向西航行以进入胡格利河的入海口。而海面上还有不少落水的土邦士兵在挣扎或者抱住浮木……
被坚船利炮驱散的内河船队见可怕的风帆战船没有跟来,才重新在恒河下游集结。
莫卧儿帝国的指挥官心有余悸地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没有和装列了大量火炮的大帆船进行过战斗的他被大帆船的火力吓到,他手下的运输船、渔船、商船根本不是对手!
“太可怕了,敌人来了火力巨大的船只,这回我们就算进入胡格利河也很难对他们的船队造成威胁,纵火船不一定好用,这该如何是好?”恒河船队的指挥官犹豫不决。
继续向胡格利河前进的话,对方可怕的三艘大帆船和东印度公司的几艘船只联合,就足以利用火炮封锁河边,他们处于上游,而纵火船位于下游,还要冒着对方密集的火炮纵火,难度很大。
对方的指挥官说不定还会防备纵火船的战术,要是纵火不成功估计又是被对方的大船追杀。
而撤退也不可行,皇帝已经命令他们前往胡格利河消灭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彻底封锁胡格利河,结果现在在恒河口被敌人的三艘大船揍一顿就夹着尾巴逃回去,岂不是要惹怒皇帝将他处死么?
纠结了一阵,他还是决定了继续向胡格利河前进。
恒河船队再次出了恒河口,只是他们这次显得小心翼翼,将恒河口上还在漂着的同伴救上船。
大概在火炮的攻击下损失的船只有20艘左右,还有十几艘在逃亡的时候有意无意搁浅,恒河船队的规模缩小了十分之一有余。
虽然船队因为数量众多而浩浩荡荡,但是他们自己心底都知道自己的船队有几斤几两,根本就不是对方大船的对手。
要是莫卧儿帝国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他们也不至于被葡萄牙人骚扰了几十年却始终无法将他们赶走。
恒河船队怀着不想交战却又君命难违的复杂心情以缓慢的速度向胡格利河航行,他们开始变得拖沓起来,仅存的一丝侥幸也随着恒河口不平衡的战斗消散。
另一边大韩号、两艘护卫舰、两艘运兵船正全速进入胡格利河。
马六甲城留守的南洋舰队大韩号编队、第十二兵团之一部得知加尔各答堡被围困后,第一时间就召集部众进行支援。
可以说加尔各答牵一发动全身,南洋舰队暂时停止了打击走私船、海盗船和土著王国,动用最后一个编队——大韩号编队护送两艘运兵船,将一个步兵营、一个火炮连大约1500人的兵力前来支援加尔各答!
他们来到加尔各答堡的时候棱堡还安然无恙,莫卧儿皇帝的大军还在距离加尔各答不远处的普拉西,正等待恒河船队从水面切断加尔各答城堡后再从陆地上发动强攻。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无处不在的情报处
“你们可算是来了,我还以为我们只能够困守棱堡!”秦佐明见到马六甲城的援军在敌人兵临城下之际赶到,不禁松了一口气。
一个个背着行囊,手持火枪的士兵登上河滩,还有几门6磅和12磅的野战火炮被推上了上来。
这些士兵经过了长期的远洋航行,仍然保持高昂的士气,比起加尔各答堡的守军还要精锐。
南洋舰队、第十二兵团一直在南洋地区和土著王国进行作战和扑灭当地贵族的叛乱,他们经常乘坐帆船从一个岛屿到另一个岛屿进行作战,可以说这两支部队的官兵拥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们的到来让加尔各答堡的守军信心十足。
尤其是刚刚招募的2000土邦雇佣兵,他们见到马六甲城到来的雄赳赳的军队,莫卧儿皇帝大军压境带来的心理压力有所减缓。
“你们来了多少人?”
“第十二兵团派遣了一个步兵营、一个火炮连,大约1500人左右,南洋舰队的海军官兵大约有300人可以上岸作战。”陈邦彦如数家珍地说道。
“加上我们的棱堡中的守军大约有2100名正规士兵,还有2400名雇佣兵。”秦佐明大致盘算了一下人数。
“在下第十二兵团下辖第八步兵营的营长吴易,到来的还有我们第十二兵团的一个火炮连。”一个胸口有第十二兵团标志的中层军官抱拳说道。
九州军的每一个常备的兵团都有自己的专属标志,以加强凝聚力,其中第十二兵团的标志是白腹海雕的头像,为帝国守望着南洋这一片岛屿。
“我需不需要将指挥权交给你?”秦佐明见到第十二兵团派来了一个步兵营外加一个火炮连过来,这就涉及到了指挥权的问题。
“我是步兵少校,你也是步兵少校,我们应该是同级,但是你更加熟悉这里的情况和地形,还是你继续担任总指挥官,我无条件接受指挥。”吴易说道。
“那么我就不客气了。”秦佐明说道。
虽然他的手下只有300正规士兵,但是他是东印度派遣军的指挥官,军衔同样是步兵少校,还拥有在印度半岛招募雇佣兵的权力,并不比到来的吴易权力要低。
“情报处在孟加拉的情报人员前几天主动找到了我们,他们带来了莫卧儿帝国大军的情报。”秦佐明说道。
“情报处!”
无论是陈邦彦还是吴易,他们都惊讶于情报处的无处不在!
能够在关键时刻将莫卧儿帝国大军的情报送过来,可见这几年情报处早就渗透到莫卧儿帝国腹地,至于渗透到什么地步,恐怕只有京城少数几个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