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级蒸汽铁甲舰是大连造船一厂制定的第一种蒸汽铁甲舰标准,以风力、蒸汽两种混合动力推进的军用炮船。此时第一艘“秘密级”蒸汽铁甲舰还没有自己的名字。
对第一艘“秘密级”蒸汽铁甲舰的检查工作持续了整整三天,所有参与了建造蒸汽铁甲舰的工程师和船匠都如临大敌,对每一个细节、零部件进行最后的检查,以防止下水仪式发生什么故障或者意外。
若是下水仪式发生意外,恐怕大连造船一厂作为技术经验最成熟的造船厂头衔就要蒙上一层阴影,同时建造这一艘蒸汽铁甲舰的几十万两白银也要打水漂了。
三日后,大连造船一厂的干船坞,“秘密级”蒸汽铁甲舰准备下水试航。
纳尔逊带着海军部的军官们参与了这次验收。
不止是直隶舰队的船长,还有南洋舰队部分返回天津卫海军总部的军官、活跃在高丽和东瀛海域的北洋舰队军官、护送西方公司返回京城的部分第四舰队海军军官,都齐聚于此。
其中还有临时从高丽国战场返回的北洋舰队司令官郑芝龙。目前海军部虽然拥有四支舰队,但是对于军衔的管理十分严格,只有几个人拥有将军衔,而郑芝龙就是海军部中的一位将军。他出现在这里之后,不少海军军官都与他闲谈。
此次四支舰队的军官都有到场,为的就是瞻仰这一艘蒸汽铁甲舰的风采。
这可是海军部拥有的第一艘铁壳蒸汽船,拥有的熟铁装甲让它毫不畏惧这个时代的风帆战列舰。
“郑芝龙,你在高丽国待了好几年,难道那边的战事如此复杂持久?”纳尔逊久违见到郑芝龙,于是向他问道。
“高丽国内部官派别众多,而且地主集团力量强大,在乡村一呼百应,我们作为宗主国,我们的军队在作战时不能动用太过血腥的手段,不然会有损于我们的声望。因此对方小股的叛军流窜在各地。”
“再加上我们北洋舰队那是海上作战的部队,本来上岸协助高丽国王师作战就不是我们情愿的事情了。高丽国的王师又一向孱弱”
郑芝龙双手交叉在胸前,抬头仰望高大的船身,感慨道。
“我认为可以采用斩首战术,集中兵力扑向叛军首领所在的据点,只要活捉叛军首领,则可以杀鸡儆猴,让叛军军心大乱。”有一个第四舰队的军官说道。
“你想的太简单了,我们也实施过类似的突袭战术。我们从俘虏的口中套出叛军头领所在的位置,然后组织两百人的火枪手放弃火炮进行百里突袭,结果因为不熟悉当地的地形,被几千叛军包围在一处山地三日,我们后续的增援部队到了以后叛军才作群鸟兽散。这些叛军在你到来的时候他们是普通的村民,等你过后当地的地主一吆喝,这些人就会截断你的粮道,我们也是无可奈何啊。”
郑芝龙无奈地耸了耸肩。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看来高丽国朝廷没法安抚人心的话,这个平叛的任务就是个无底洞。”不少海军军官到此对郑芝龙表示理解。
北洋舰队的官兵要操作十余艘炮船,可以抽调到陆地上协助作战的不超过2000人,以2000人来控制几百万人口的王国,还有不少没有开发的深山老林,实在是有力未逮。
“本来协助高丽国平叛的任务应该交给更加擅长陆战的陆军部来进行,如果调遣两个兵团进入高丽国,想必可以摧枯拉朽荡平叛军。”纳尔逊沉吟了一下,说道。
作为海军部的部长,他自然是不希望海军部将资源投在陆地的战争之上。
“陆军部要在偌大的帝国疆域上扑火,估计自身的财政都十分吃紧,特别是西域和南洋都不太平,东瀛那里也常驻一个步兵旅和一个重火炮营。我猜测陆军部还没有派遣兵团处理高丽国的事情,一是不想要同时进行多线作战,二是本身就不愿意现在就收拾高丽国的残局”郑芝龙说道。
“何解?”纳尔逊问道。
“漫无止境的战争摧毁房屋、减少人口、荒芜农田,当战争持续多年之后,所有参战者恐怕都会厌倦战争,到时候陆军部再动手,即使是占领了高丽国,当地的百姓也不想要揭竿而起了,只会想要尽快结束战争,到时候陆军部就是提出什么条件,对方也会答应的。”郑芝龙说道。
听郑芝龙这么解释,纳尔逊很快也能够想通其中的利害关系,只是摇头叹息:“可能几年的战争下去,高丽国的人口会减少一半以上。”
“所谓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大抵如此。高丽总督金自点代替软弱的李溰掌管高丽国事务之后,大力整顿军备,在各地主要城池实行禁严,形势改观了许多。我们北洋舰队也转攻为守,等待形势发生逆转。”郑芝龙说道。
“两位长官,我们今天是来看蒸汽铁甲船下水仪式的,你们怎么一直在聊高丽国的局势?”造船厂的厂长也一大早前来干船坞,亲自指挥着蒸汽铁甲舰的下水仪式。
“开始吧,我们海军部几十位中高级军官到来,可不要出了什么岔子。”郑芝龙说道。
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铁甲舰,下水!
秘密级蒸汽铁甲舰与巨轮东方号一样,使用的是侧滑加铁链拖拽的方式下水。
除了海军部几十位中高级军官,还有几百个海军士兵在观看这次下水仪式。
如果秘密级蒸汽铁甲舰能够顺利浮在水面,他们还要登船操作蒸汽铁甲舰进行试航。还有装载在蒸汽铁甲舰的火炮虽然在陆地上经过了帝国兵工厂的试验,但还要检查在铁甲舰上进行炮击时后座力对于整艘铁甲舰的影响和命中率问题。
大连港的居民是没法近距离看到蒸汽铁甲舰的下水仪式了,因为造船厂附近的区域都被海军部的士兵所控制。
操作绞盘的工人有些紧张,额头上尽是汗水。
造船厂的厂长、工程师,海军部的军官、水手都在期待着这艘秘密级蒸汽铁甲舰顺利下水。
嘎吱钢铁在轨道上摩擦的刺耳声音和铁链哗啦的收缩声作响,粗大的铁链绷直,与重力一同拖拽着秘密级蒸汽铁甲舰缓缓滑动。
船坞到水面的距离有71米的距离,想要让沉重的铁甲舰滑落到水面是一件颇为费劲的事情。
好在造船厂之前已经有过让更加沉重的蒸汽巨轮东方号下水的经验,所以对于铁甲舰的下水速度已经有了明确的估计,不会让一群海军部的大佬们花费上许多时间等待。
看着缓缓滑落的秘密级蒸汽铁甲舰,几乎所有的海军军官和海军士兵都心潮澎湃。
钢铁制造的战船,放在以前谁敢想象!
在这样的战船上纵横四海,就是与敌人作战的时候都让人安心了许多,至少可以不用担心敌人的火炮击穿自己的装甲!
嘭!蒸汽铁甲船在铁链的拖拽下终于落入海面,溅起无数的浪花。
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担心铁甲舰会不会沉入水中。
毕竟是钢铁铸造的中型蒸汽铁甲舰啊
秘密级铁甲舰在海面上摇晃了几下,并没有和众人担心的那样下沉,而是坚挺地漂浮在了港湾中。
“万岁!”海军士兵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
在不计成本的砸钱下,海军部有了第一艘蒸汽铁甲船!
“按照原定的计划,登船进行试航,千万不要出现什么纰漏。厂长,你派你们的工程师一同上船进行指导。我们的海军士兵习惯了风帆炮船的操作,对于蒸汽铁甲船只是使用永昌号临时演练了几个月,真怕他们开着这艘铁甲船撞上船坞或者搁浅。”纳尔逊说道。
目前海军部还没有熟练操作蒸汽铁甲船的船员,他们只能够以民用的蒸汽船永昌号为教练船进行临时训练,学会了蒸汽船的基本操作技巧。
秘密级蒸汽铁甲舰和客运使用的永昌号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海军部的船员学会操作这种狭长又沉重的船只。
兴奋的海军军官带领着士兵从船梯登上铁甲舰,他们按照各自的职务进入驾驶室、火炮甲板层、燃煤室。
纳尔逊、郑芝龙等海军部的高级军官来到了最上层的甲板,有三根直上云霄的桅杆、还有两根粗大的烟囱。而船首有一个撞角,即使在炮弹耗尽的情况下,铁船壳的战船仍然可以在敌人的风帆舰队之中横冲直撞。
除此之外,船首和船尾各安装了一门68磅长炮。
至于作为主要火力输出的20门40磅炮则在顶层甲板与底层隔水层之间的装甲层,受到了熟铁装甲层的保护。在与敌人的战船进行贴面输出的时候,可以毫无顾忌地进行攻击。
“火炮威力大、装甲防御强、航速又与最快的风帆船相媲美、无须考虑风向,这样的炮船简直就是最为理想的船只。”
众多海军将领登上铁甲舰之后不住感慨。
就像是风帆战列舰限制住了他们对于蒸汽铁甲舰的想象,至少他们现在很难想象到他们现在觉得已经无敌于天下的蒸汽铁甲舰只是个过度,还有更加可怕的无畏战列舰时代、航空母舰时代
操作秘密级铁甲舰的海军士兵们既兴奋又紧张,充当工人的水手论起袖子往炙热的锅炉里面添加燃煤,让作为“心脏”的往复式蒸汽机缓缓运作起来。
甲板上的两根粗大的烟囱、几个通风筒开始冒着黑烟,这头钢铁巨兽仿佛从沉睡中被唤醒。
“通知,所有人注意!船只要启航了!”
秘密级铁甲舰随着汽笛声缓缓启动,几乎所有在船上的人都感觉到了起步时船只的震动。
海军军官们、船舶工程师屏住呼吸。
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和能够正常航行是两回事。如果能够正常航行,那么说明这艘船只的动力系统经住了考验。
没有升起风帆的秘密级铁甲舰小心翼翼地在大连湾中转了一个小圈,划出一条白色的浪痕。
“蒸汽船!”大连港码头区一些细心的百姓发现了这一艘正在试航的铁甲舰,惊呼道。
“永昌号还是东方号?”
“看上去和永昌号和东方号都不像,似乎比永昌号要大许多,又比东方号小一截。”
“难不成又有新的蒸汽船出现了?”
大连港的居民对于之前建造的两艘蒸汽船都很了解,它们不时出现在大连港。此时他们见到了大小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艘蒸汽船,都有些好奇,新蒸汽船出现的消息也不知不觉传开。
“船上携带的燃料是否足够?”纳尔逊向同样在秘密级铁甲舰甲板上的厂长问道。
“足够航行两百海里。”厂长答道。
“那就出发前往大海深处,我们在海面上尝试发射火炮,看一下40磅炮和68磅炮的威力。这门68磅火炮应该是可以活动调节射击角度的吧?”纳尔逊在船首的68磅火炮旁边。
“帝国兵工厂本来想要设计活动的装甲炮台,不过很遗憾他们还没有完成设计,这一门火炮仅仅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调整角度。”厂长答道。
“这样已经足够了。”纳尔逊见是个连残次品都算不上的旋转炮台,也不气馁,这样的配置已经很可怕了。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新的蒸汽船订单
平静的渤海海面上,一艘冒着黑烟的蒸汽铁甲舰在迎风航行,上面挂着的青龙旗在海风中作响。在蒸汽铁甲舰的身后,有一道白色的浪痕。
“开炮!”
当蒸汽铁甲舰驶入了没有渔船的海域时,海军军官下达了炮击命令。
轰!轰!轰!
船舷的40磅火炮按照次序进行发射,一轮齐射下来,火药弥漫的烟雾覆盖了上甲板,严重影响到了上甲板海军军官的视线。
但是对于这些风帆战船时代的海军军官而言,黑火药产生的白烟已经司空见惯。
“四十磅火炮的射程果然和兵工厂报告的相差无几,就是不知道命中率如何。等我们进行操练的时候再专门测试其精度。”
纳尔逊放下望远镜,他能够通过望远镜中炮弹激起的水柱来判断火炮的射程。
“为了能够让这艘军舰稳定可靠,我们造船厂可是仔细研究过其抗风、抗浪的能力,结构强度应该足以低于普通的暴风雨。除非是遇到飓风和杀人浪,否则不会轻易被摧毁。底层还有水密隔舱,即使部分隔舱进水,仍然可以航行到附近的港口。”铁甲舰的工程师得意洋洋地说道。
建造这种用于战争的铁甲舰让他们成就感更甚于建造东方号这种巨型布缆船。
军用船只往往要求更加坚固的船体,对于性能也同样要求到目前技术、材料所能够达到的极限。
“我们海军部为了操作这艘船只,从各个舰队里面抽调兵力组成了这艘船只的操作班底。接下来还要对其进行微调。”
海军部的军官在船只各处进行检查,以看计划的船员配置是否多余或者缺漏。
“我们南洋舰队此时正在南洋协助第十二兵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