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第4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想说不定会有可以平衡土地乡绅和国家之利益的措施,只是我们一时之间想不到而已。”康普顿伯爵说道。
    不列颠使节团的贵族们在皇太子号甲板上窃窃私语,李晋德等西方公司的十二位董事同样在商议此次航程。
    “李掌柜,你说上次你到了不列颠的王城,当地的国王设宴招待了你,不知道这次我们前往不列颠,有没有机会出席不列颠国王的宴会?”一个董事说道。
    华夏商人经过对世界的重新认识,逐渐认清楚了自己国家所在的地理位置,也知道能够制造出上千吨风帆战列舰的不列颠区别于以前的南洋诸国,至少在造船技术和火炮技术上还可以。对于不列颠国王的召见,也许没有被楚云召见那么荣幸,但对方好歹也是一个能够和楚云平等相称的国王,设下的还是异域风情的宴会。
    “我们此次如此大的规模,还有海军第四舰队护送,明面上是我们西方公司的民间贸易,但实际上是官方的来往。而且据在下内人所说,不列颠的国王颇为好面子,对方的国王出于礼节,肯定会设宴招待我们的。”李晋德笃定认为查理一世会设下宴会招待他们。
    “我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胡椒这种寻常的东西会在西洋获利超过十倍,以前西洋商人来收购这些商品的时候我们卖给他们的还是太过廉价。”
    “远洋航行之中的风险太大,只有巨大的利润才能够驱使他们不远万里而来,我们也是为了丰厚的利润才去西方。他们那里还没有蒸汽机,纺织技术比我们落后,我们在当地设立纺织厂一定能够持续地获利。再加上每年组织一批船队来往东西方获取超额利润,我们西方公司规模会越来越大。”
    “万里的航行,说不定我们这批人会在史书上留下名声。”
    商人们考虑到了以后的事情,对于每个人来说,考虑的便是名利。
    李晋德余光瞥见逐渐远离的大陆边缘,心里对于家人多少有几分愧疚,但航海又被他视为了自己的终生事业,他不能拒绝这一次伟大的航行。
    这一支改变历史的船队将要顺着东亚沿海,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然后顺着阿拉伯人开拓的传统海路经印度洋、非洲西海岸,绕过风暴角进入大西洋东岸。

第一千零一百一十九章 准备接收东印度公司
    “第四舰队还有西方公司的船队已经启航,我们需要确认前去莫卧儿接收东印度公司的成员名单。东印度公司是以国库收购的,我们甚至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来贿赂他们的国王,因此东印度公司也是我们官府的产业,派出去的人选必须要廉正尽职,保护我们国家的利益。”
    “前去接收东印度公司的人员不宜太多,否则会引起对方的恐慌。莫卧儿帝国骑兵众多,我们也许可以战胜他们,但是无力在东瀛的战争结束之际又发动新的战争。我们无法从战争之中获取好处。”
    “需不需要派遣舰队保护人员前去古吉拉特邦的苏拉特港?那边的海洋上似乎有不少海盗出没?”
    六部会议上面,一群帝国最高的官员们正在商议接收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半岛的工坊。
    东印度公司不是买来就完事,要派人去接收和管理,还要考虑到莫卧儿皇帝的态度。两个原本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帝国虽然都在亚洲而且距离很近,但是被喜马拉雅山脉和大海所阻隔,双方在历史上的交流却是不多。甚至南洋受到双方的影响都比双方彼此之间的影响要大。
    “舰队就不必了,可以派遣两艘护卫舰前去接收东印度公司。在我们有足够的财政支持军队获取特权之前,我们表面上还是要打着不列颠人的旗帜。第四任莫卧儿皇帝为了制衡佛郎机人在大海上的侵扰,许诺给与佛郎机竞争的不列颠商人自由建立商馆和居住的特权。目前第五任皇帝应该不会轻易违背他父亲的做法。但若是让他们知道现在是我们在东印度公司背后做主,可能会很快取消我们的特权。”楚云低沉着声音说道。
    在楚云看来,对于莫卧儿的远征行动是迟早的事情,但不是现在。跨越远洋征服东印度目的也只是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占领当地市场,而不是为了领土扩张。征服是为了在经济上获取特权,还有进行文化输出。
    “如果只是动用两艘军舰护航,这样的开销我们财政还是很容易承担。”户部侍郎说道。
    “另外我以为对于东印度公司的运营,我们应当交由民间的商人负责,而不应由低效的官员亲自运营东印度公司的事务。商人精通为商之道,会想方设法获取大量的利润。东印度公司的利润将会给我们补贴财政,甚至在当地训练军队,以夷制夷。”楚云说道。
    对于这样的手段楚云已经用的数不胜数,安南国的阮家、郑家争锋,背后就有楚云在贩卖火器。东瀛的内战也是楚云间接造成的结果,到后面还是需要雇佣当地的精壮来担任治安部队,利用当地势力和群体之间的矛盾形成制衡。
    “两艘军舰由距离较近的南洋舰队派去吧。京城发电报到广州府,然后由广州府派遣船只出发前往会安港通知南洋舰队。等到我们的人了解了当地的情况之后,我们可以在民间招募商人前去莫卧儿开设工厂,建立永久的贸易据点和货栈。”一个官员建议道。
    “附议。”
    一群官员都认为先派两艘船去摸清楚东印度公司在当地的资产和莫卧儿的市场状况,再大举派人去建立商业据点和工厂。
    楚云对此并没有什么意见,东印度公司为了殖民印度半岛花费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才算是真正控制那里,他不在乎推迟一两年。目前莫卧儿帝国生产的产品,华夏这边基本上都有或者有替代品。
    六部的例常会议结束之后,众多官员各回自己的机构所在地办公。
    艾拉捧着一堆记录下来的资料跟在楚云身边,她负责的是秘密情报网的建设,只需要对楚云负责。
    “东印度还真是不幸,我所处的时代他们被东印度公司统治,现在仍然逃不过这样的命运。”出身于十八世纪末期不列颠的艾拉见证了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半岛的一段辉煌的时期。
    “你所在的时代,东印度公司就已经是庞然大物了……”楚云想起来。
    “是的,当时东印度公司打败了其他的竞争对手,控制了东印度大部分的领土,私人军队超过20万人,每年的收入超过1000万英镑,甚至干预了东亚的商品贸易。”艾拉说道。
    楚云听着点头。东印度公司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庞然大物,能够以一个公司的力量在印度半岛建立私人军队以控制一个人口上亿的大帝国,简直可以说得上是一段传奇。虽然它也给很多地方带来了苦难,甚至楚云原本所在世界的国家都受过东印度公司的荼毒——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让垄断大烟贸易的东印度公司受损,加剧了双方的冲突并导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果就是大清国割地赔款二千一百万银元。
    不过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影响便是被迫打开了国门,天朝上国的美梦宣告破灭,大清国也迅速走向灭亡。就算没有东印度公司,其他的欧洲列强也不会放过这块肥肉。
    “地大物博,如果国家不强盛,众多的人口和资源会成为别人觊觎的对象。大自然的法则便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楚云说道。
    “军主你知道东印度公司后来怎么样了?”艾拉只知道她所在的时代的东印度公司,但是不知道她的时代之后的东印度公司发展如何。
    “此间说来话长了,东印度公司虽然在前期很成功,但是其垄断地位和过于注重利益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公司职员贪污走私成风,地盘过大难以管理,最终导致了莫卧儿和其他王国百姓的反抗,带头起义的是当地的封建主还有仆从军。叛乱后来被东印度公司镇压,最终被政府接手。再后来又是很长的一段故事了……”楚云为她说到后来发生的事情。
    “后面竟然还发生了这么多事情!”艾拉津津有味地听楚云描述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风云变幻,感觉就像是在听天方夜谭。
    “尽管东印度最终独立,不过前期不列颠已经从当地掠夺到了足够的好处,这便是资本的积累,我们此次布局莫卧儿不过是有样学样而已,只不过我们的进展更快。”楚云说道。

第一千零一百二十章 虚弱的高丽国王
    “陛下!陛下晕倒了,快去请太医!”
    高丽国的宫廷内,为新朝廷效力的大臣们手忙脚乱地扶起突然晕倒的国王李溰。
    太医院的太医脚步匆匆地被招至李溰所在的外府,众人进进出出,生怕这位年轻的国王会因病发生意外,否则原本就乱成一团的高丽局势就越发混乱。
    新军统领金自点带兵守在李溰府外,有些不安。
    “陛下没事吧?”许多没有在场但是听到了消息的高丽官员前来询问金自点,特别是与李溰、金自点一同在辽南大学堂留学的革新派官员。
    “还没有醒过来,至于有没有生命危险,还要看太医的本事。”金自点叹息道。
    李溰接手党争不断的高丽朝廷,又因为自身的变革理念侵害了各个派别的利益,让各个派别的官员联合抵抗李溰的变革措施,不停地搬出祖宗的规矩来说事。各个地方还有地方地主和官员起兵叛乱,让李溰朝廷感到力不从心,就是郑芝龙带领北洋舰队帮忙平叛也无法平定高丽国此起彼伏的反叛。
    因为后金提前被楚云消灭,所以高丽国并没有受到皇太极太多的危害,拥有数百万的人口,而且文明开化程度受到中原和东瀛的影响并不低,还自诩是小中华。
    “这是国王陛下今年以来第三次在朝议时候晕阙了,真是令人担心。万一陛下有个三长两短,他又还没有子嗣,这可如何是好?”
    “沈器远等叛军拥立怀恩君,训练大将具仁垕、领议政金瑬之子金庆征等人拥立凤林大君,叛军之中当属这两股势力最为强大,还有其他各道人马神出鬼没,没有一个人稳定大局的话,怕是朝政危矣。”
    “连续两年的战乱,已经让不少农田荒废,再加上气候不好,不少村落出现了荒灾,饿死的人又引发瘟疫,我们官府还没有余力前去处置……”
    “真是应了中原一句话,屋漏偏逢连夜雨,我们革新派遇到的抵抗太过激烈,那些老家伙凭借自己的声望一呼百应,就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不愿意将土地交出来。土地问题才是根本问题,只有解决土地兼并,才能根本上完成变革。”
    革新派的官员聚集在李溰府前,讨论起近些日子遭遇的困局。
    他们革新派多数是在辽南接受过大学堂新式教育的年轻一代,拥有的共同点便是理想、激进,想要将高丽变革强大但是遭到了老一辈的反对。
    而老一辈掌握了绝大多数的政治资源和人脉,他们可以接受先进的火器和器具,但是无法接受土地被收归国有和新的制度。
    金自点眼神闪烁,不知道心里在想着什么。作为新军统领以及曾经西人党的他,可以说是革新派里面资历最老的人,他的政治手腕也比李溰要强。只要他愿意,他甚至可以带兵攻入李溰的府邸之中,取而代之。
    然而他知道自己没有王室血脉,就算是想要取代李溰收拾残局也站不稳脚跟。何况李溰的背后还有楚云在帮他撑腰,金自点也要看楚云的眼色行事。
    王妃姜氏守在李溰的床边,见到脸色发白的李溰,不由心痛如刀割。李溰的样子比从辽南返回高丽相比仿佛变了一个人,之前他还是意气奋发的学员,现在却成为了面容憔悴的国王。
    “王妃娘娘,陛下他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不过他的身体日益虚弱,每日三餐变为了一餐,这样下去容易阴阳失调,积弱疾病。若再这样下去,说不定不久之后就会有性命之忧。”首席太医恭敬地对王妃说道。
    “陛下他常言缺乏胃口,无法进食,太医你可有什么药方使得陛下愿意多加进食?”姜氏忧虑地问道。
    “陛下是心病缠身,外界之药物怕是无济于事。只有心事解决,才可心情开朗,自然胃口大开。若以臣之看法,陛下最好能够在一处幽静之处得到休养,不再关心朝事,待到身体康复之后再看如何。”太医说道。
    “要让陛下放弃朝事谈何容易,陛下便是为了朝事所苦恼才变成现在这副模样,若是继续下去……”姜氏幽幽地说道。
    “我等暂且告辞,下去吩咐药童为陛下煎药,很快便送上府中。还请王妃娘娘多加规劝陛下,希望陛下能够保重身体。”
    “你们下去吧。”
    姜氏见诸位太医退下,房间里面只有她和李溰两个人。
    唉,姜氏幽幽一叹,要是她能够劝得动李溰,他也不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