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第4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读正在草拟的劳动法之一条,“这只是新的律法中的一条,还有更多严密的条款有待确定,官府一定是站在大多数人的一边。”
    围堵在苏州衙门前面的工人们见官府终于出了具体的措施来改进他们目前的待遇,竟然有些受宠若惊。他们没有想到官府尽然没有用武力驱散他们,反而很快做出了妥协。
    “强制做五休二,每天不超过六个时辰待在工厂,真的有这么好的时间?我已经有好多天没有休假了。”一个工人不敢置信。
    官府的妥协力度有些大啊。这还只是对工时进行调整而已。
    “军主大人听说江南地区出事,就立刻对工时做出规定,只是军主大日理万机,请大家返回各自的岗位,为国家之富强工作。最迟在明年开春就有完整的劳动法颁布。”衙役说道。
    为了能够让百姓更加信任新法,楚云只能借用自己的声望来推行劳动法。
    “军主大人真是一个好人,对我们工人这么关心,我相信他一定会保证我们工人的利益。”一个工人说道。
    “对,我们相信军主大人,他减少了我们贫苦百姓的税赋,一向对我们很好。”又有几个工人说道。
    “根据京城传来的消息,新法还会帮助各位解决被辞退、乱扣工钱等问题,军主大人对于大家反馈的问题很是关注,以后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到官府反馈,不需要采取这么激烈的手段。激烈的手段对大家都不好,等到事态结束以后大家都没法见自己的东家,不是么?”衙役说道。
    众多聚集在告示板周围的工人一听是这个道理,抗议结束以后还是要返回自己所在的工厂和手工作坊干活的。

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工厂主也有诉求
    “官府强制规定了工人的劳作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做五休二对于工人来说也太过轻松了,而且还是按照一个月来计算工钱,即使休息期间也是有工钱的,不允许因为多了休息时间而降低工钱,否则我们会遭到诉讼。这对于我们工坊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我们工坊又要增添成本了!”
    苏州官府贴出来的告示让大多数工人表示满意,但又触犯了商人集团的利益,商人们聚集在一起讨论对策。
    “可是我们纺织厂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开工,纺织机是提高了产量,也得要有工人操作才能运作。这样停工下去,我们损失不小,我看不妨先看看最终颁布的劳动法会对我们造成多大的影响。如果都是对于我们不利的条款,我们也需要向官府提出我们的抗议。”
    “我们商人本来就是为了赚钱,那些工人能够得到多少工钱还不是由他们的劳动决定?他们比不上机器当然是要被淘汰,难道要我们当慈善家?”
    “工人能够聚众闹事,我们商人到时候也可以联合向官府抗议,争取我们应有的权利。这样才是礼尚往来。”
    在苏州城的酒楼上,相互认识的苏州富商们诉说自己的烦恼。他们的财富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努力才积累下来,而商人的天性就是追逐利益,要分割他们的利益,就是在割他们身上的肉。
    “各位,我汪常远本来从北方回到芜湖探亲,来到苏州城一游,正巧碰上这摊子事,没想到苏州城中工人与各位爆发了冲突。”一个富商说道。
    众人看向那个人,正是和九州军走的很近的民间商人汪常远。
    “原来是汪掌柜,早就听说你和官府关系密切,不知道你可否知道劳动法之具体情况,会否大为损害我们商人的利益?”众多苏州城的商人对汪常远问道。
    官府将土地收归国有以后,有钱的商人没法将财产投入购买田地中,于是只好将财产用于购买工厂这种官府允许的“工业用地”。工厂作为一种固定资产,既可以保值,还可以每年源源不断地产出,让财富不断增加。关键是官府并不限制“工厂用地”的数量,所以一个商人可以拥有多个工厂,理论上有钱可以将工厂开满各个行省都可以。
    “事出突然,我也从未听说过官府之前就在制定劳动法,可能是官府为了缓解工人们的不安才紧急出台新的律法。自古有言,民不与官斗,既然官府这回决定站在工人一侧,我们就不要和官府对着来,否则吃亏的还是我们。”汪常远说道。
    “汪掌柜此言差矣,工人能够向官府诉求自己的利益,我们商人就不行?我们能够压低工钱,不还是因为即使工钱更低,也有人愿意来做?”一众苏州商人嚷嚷道。
    这间酒楼已经被商人们包下来,他们的富有可想而知,哪怕只是谈话都要有足够的排场,直接包场。可能这一批人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人群体之一。
    “据我的经验,军主大人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那种类型,我看你们还是做出一些妥协,先让工人回到作坊或者工厂,不要继续触怒官府。以后也可以给工人提供一点福利来安抚住他们,该被机器替代的还是要解雇,而能够操纵机器的工人提高待遇,从他们的内部分化就好了。”汪常远说道。
    “汪掌柜这招可以啊,提高熟练工的工钱,解雇那些普通的工人。有了新的纺织机和蒸汽机以后,我们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总不能让我们白白养着一群没有用的人吧?”在场的许多商人都附和汪常远所说。
    他们可以给对他们现在有价值的工人提高工钱,但是不会对已经失去价值的工人有增加工钱的想法。资本可是很无情的。
    “要是官府强行让我们留着多余的工人,我们可不干,这是我们的底线。给工人多假期已经很宽容了,要是我们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是否解雇一个工人,那还有没有天理了?”一个商人说道。
    “对,我们要有自由决定雇佣一个人的权利,官府也不能剥夺我们这种权利!”在场更多的商人纷纷叫道,还有人激动地在拍桌子。
    汪掌柜与他们同样是商人,也知道他们的诉求,对于官府来说如何在商人与工人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选择了商人就得罪了工人,选择了工人又得罪了商人。
    估计楚云要头疼了。汪常远知道平衡两个群体殊为不易。自己要不要将商人群体的诉求向楚云说明呢?如果自己能够介入其中,为楚云顺利解决这件事情,估计能够取得楚云的好感。汪常远打起了充当商人群体代表与官府打交道的主意。
    “王掌柜,如果你认识官府中的什么人,请向官府说明我们苏州商人的困境。我们买机器全都是在响应官府的号召,有了机器手工工人的数量相应就要削减,哪能够怪得了我们?”一个商人说道。
    “是啊汪掌柜,你跑海上贸易的没有建立自己的工厂,自然不知道我们这些工厂主的艰辛。我们的工厂就相当于你们海商的私人货船,而雇员就和你们的水手一样。你想着要是你们的私人货船不需要那么多水手,还能白白养着他们吗?”另一个商人说道。
    “听了各位的话,汪某倒是想要管起这件事情,代表各位去与官府进行谈话,也希望在劳动法颁布之前为我们商人保证我们自由雇员之权利。”汪常远打定介入此事以后,就对众多商人拱手说道。
    “汪掌柜,我们的诉求可不止这么一点啊。除了自由雇员,我们还要保证雇员忠心为我们工作,保守我们的商业秘密,不得无故休假等等权利。”苏州城的商人在打算向工人妥协一步的时候,也提出了新法必须保护他们的利益。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工人公会
    京城刑部大堂,一群官员正在讨论关于雇工和雇主之间关系的立法问题,不只是刑部官员参与立法,户部、工部的官员也共同参与立法,这件事关系到了民生、工业,要是任由事件发酵,工人的抗议会从江南地区蔓延到辽南、中原等地,而且范围还会扩大到其他领域,比如采煤工人、冶铁工人。
    “对于最低的工钱规定,各行各业都不一样,很难做出一个合适的界定。”
    “搬运工人和冶铁工人劳作的成果不一,最低工钱的标准肯定不一样。”
    刑部的法院官员七嘴八舌地争吵起来。
    “各位,你们有点误会最低工钱的意思了。我们官府并不是要细致到规定每个行业都规定最低工钱,只需要保证被雇佣的人在满足一定工作时长后得到的报酬,能够获得维持他最低的生活费用。这个标准是极低的,也只有很少人能够适用。”楚云为还不熟悉新概念的官员们解释道。
    “那么他们的家人该怎么办?最低工资需要能够满足他们家人的生活需要吗?”
    “我看最低工资需要满足工人本身以及供给无工作能力亲属二人之必要生活为准。”
    “有人穷苦人家可能一个人要养活好几个孩子,他们没有技术,又当如何?还有一些残疾之人他们提供的劳动有限,适用还是不适用最低工钱?如果适用最低工钱,恐怕没有人愿意雇佣他们,我们这样规定就是害了他们。”
    “你说的情况应该需要官府发放救济粮了吧?”
    官员们在楚云提供了思路以后,计较立法的细节,吵得不可开交。法律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如果不力求详细,将来会产生更大规模的纠纷和动乱。
    “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工人被机器代替的担心,如果按照军主您所说官府需要组织人力来对他们培训,让他们谋求到别的工作,我们官府这笔经费要从何地来?”
    “按照严复等人提出的‘适者生存’理论,被解雇的人是被不适应社会才被淘汰,官府是否该主动干涉这种自然淘汰?如果干涉这种淘汰,岂不是与我们的‘适者生存’理论相互违背?”
    “要是每个工人被解雇了以后就来向官府求救,我们官府哪里能够管的过来?”
    在涉及官府是否要主动帮助被机器淘汰的工人进行培训的时候,各部的官员争执的越发激烈。一旦官府主动承担起来这个责任,就意味着要投入财政和人力进行管理。
    单单这一条的争执就持续了一整天,楚云也有些头昏脑涨。
    以后要不要成立工人公会来处理工人的诉求?楚云想到了类似的组织。工会的经费就由雇员和雇主共同承担,因为工会帮助解决雇主和雇员之间的矛盾,对于双方其实都有益处,费用由双方共同承担在逻辑上行得通。
    只是要在工部下方成立工人公会是一个大议题,要是在今日要结束的时候再抛出这样的大议题,估计所有人都别想走了。
    “今日议程到此为止吧,明日继续。江南工人事件正在向周围的地区波及,辽南、岭南等地也有不少私人工厂雇佣的工人对他们的雇主感到不满,这种不满的情绪处理不好会出大事。主要是私人工厂、手工作坊的管理没有官营工厂规范,也不会关心被辞退工人之福利。劳动法的立场是要同时保证雇主和劳动者的利益,只要法条不偏离我们的立场,基本上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楚云环视众人,这些官员已经陪他耗了几天。
    楚云带着众多官员结束今日讨论出来的时候,京城电报站有人前来向楚云汇报。
    “军主大人,火烧纺织厂发生的苏州城传来消息,苏州的工坊主们推选出来几个代表,想要与官府一同解决这起事件。”电报站的雇员将苏州府衙门上报给江淮行省衙门的电报转交给楚云。
    “汪常远……他不是在辽南、京城、东瀛、高丽等北洋地区跑海商贸易的商人么,怎么掺和到了苏州城的工人事件之中?”楚云看到苏州城的工坊主排出的几个代表名单,其中竟然有他认识的芜湖商人汪常远。
    汪常远他认识,属于从事海运倒卖商品的大商人,但好像没有听说过他有自己的工厂或者手工作坊。而且汪常远还长期定居在北方,怎么会成为了苏州城工坊主的代表?
    “还有这是其中一个代表汪常远给军主大人您发送的私人电报。本来他没有权限发这样的电报给您,但是出于此事特殊,汪常远给军主大人您的私人电报一并传了过来。”京城电报站将汪常远传达他的情况的私人电报给了楚云。
    “原来是回家探亲的时候路过苏州恰巧碰上这档子事,想要为我做一些事情,所以就混入了苏州城的商人们之中,希望能够以和平的手段平息江南地区的动荡……”楚云见到了汪常远长篇大论的电报,对于汪常远的诚意感到很惊讶。
    此时发送私人电报收费不菲,每个发送电报的人都惜字如金,而汪常远竟然让电报员按照普通写信的风格事无巨细地向他表达。可能这封长篇大论的电报需要花费的费用要用银两或者银票支付才行。
    汪常远在电报中希望楚云能够提供一个机构给工人代表和雇主代表进行协商,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