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比如说一块“九州电力局”的木漆招牌临时挂在一座官邸外面。而电力局承包了京城一些房屋安置直流发电机设备,用以供应一栋房子或一条街上的照明用电。
    楚云在边境忙着摩擦的时候,更加关心华夏工业体系的搭建。工业才是力量的源泉,也是九州军最大的资本。没有了强大的工业作为支撑,所有的一切都会容易成为一团泡沫,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破灭。
    现在九州军占领的领地太大了,相当于将原来辽东、辽南的土地膨胀十倍。如此庞大的领地,需要有东西能够将它们连串起来。在秦始皇以来,靠的是官道和驿站。当时现在时代不一样了,楚云觉得官道和驿站太慢了!
    若是一个地方出事,等到消息传到京城,再由京城传缴地方调集军队,一来一回下来,恐怕一切为时已晚。现在随着科技解锁,楚云手头上有一套建设电报线路的方案和实践,可以比较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辽东和辽南,早就在主要的城池之间建立起了电报线路。辽东城、建州、金州、大连港等地的军令可以在瞬间到达,甚至开始将电报铺到黑龙江去了,就差没去到西伯利亚平原。
    因此楚云来到了电力局来寻找这些官员,想要将电报遍及关内的主要城市,再将关内的电报东、辽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
    “你们觉得这个建设大型电报方案如何?一旦覆盖各个省府、布政司的电报线路搭建完毕,我们的军令、政令可以瞬间调动万里之外的官员、军队。他们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向我们汇报前线的情形,真正做到咫尺天涯。”楚云指了指桌子上的地图。
    在这张地图上,京城、辽东城、大同、济南、西安、襄阳、成都、南京、杭州、厦门、广州等大型城市连成了一片,形成一个有形的在场的官员都是改革派的,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没有那么不堪,否则也不会被楚云选为电力局的官员。能够被楚云使用的人,都一定程度经过了科学院的扫盲,加上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至少也能够识断字,很快就拥有了基本的科学素养。
    他们也意识到了一个完善的电报系统意味着什么。电流的速度可以让整个华夏连成一块,一旦建立起来,恐怕以后就难以分裂。
    “嗯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如果能够建立起来电报实在是我们华夏之幸。而且还可以裁减驿站,减少驿站每年的支出,可节省数十万两的驿站支出。”一个官员说道。
    “节省驿站的支出是直接的效果,间接带来的好处可不止数十万两白银。让政令、军令快速下达地方,提高行政和用兵效率,可间接节省上百万两白银。”另一个电力局的官员说道。
    “咳咳,可是想要铺设电线,还要遍及全国各个省府、布政司,恐怕要动用的人力,投入的资源是一笔天数字。预计需要百万两白银的投入,而且动用的人力也要十万。尚且以现有发电机的效率,供给如此距离的电力,恐怕发报成本很高。”一些对发电机原理有所理解的电力局官员适时浇冷水。
    “你们也不必将电报线路建设想的十分复杂。我们修建的蒙古草原大铁路难度可是比起电报线路复杂多了。而且我们在辽东、辽南不是已经成功搭建了地方的电报吗?”楚云却不以为然。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以后,次年就建成了全长三千多里的津沪电报线,沿线设立七处电报分局。
    当时外忧内患都尚且能够做到这样的地步,更何况楚云有充分的时间、充分的资源来建立全国性质的电报年不够?那就第一年修到南京去,第二年修到广州,第三年修到云南,怎么也能够建立起全国性质的电报?到时候再拉地下线缆连到琉球、夷洲、琼州,将所有归属于华夏的土地给整合起来,花个五年时间怎么说都能做得到。
    而且现在周边的形势给了楚云这个机会。除了楚云自己作死以外,抱歉,附近还真没有能够威胁得到九州军地位的势力。
    “劳工的问题不用担心。我们华夏各地还时常有天灾发生,陕北、河洛一带经过天灾人祸,流民百万,我们安置都安置不过来。从中挑选出一批分不到土地的流民作为劳工铺设线路,他们也能够以此为生,混口饭吃,可不比造反强多了?”楚云将劳动力的主意打到了关中等地的流民身上。
    这样的处置有一点像是经济大萧条时候安置失业的工人。作为官方势力,九州军打下了江山就应该担当起照顾华夏百姓的责任,需要让百姓吃饱穿暖。但是如果只是慷慨解囊地救济灾民的话,可能灾民都能将现在还算是富有的九州军给吃破产。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各地流民重新回到土地上,或者从事有生产力产出的工作。
    “这主意甚好,属下听闻纺织总局已经趁着北方流民惊魂未定之际已经低价招揽了一批工人,正在济南、真定等地成立纺织厂。我们电力局也应该效仿这样的做法,一来可以缓解流民无所依的局面,二来又可以不用怎么额外支出薪水就能将电报搭建好,只要给贫苦的百姓一口饭吃就好了。”电力局的官员说道。
    “这件事与修建火力发电站列为同一件重要的事情。”楚云想了想,“电力局负责供电,我会专门从电力局抽调官员成立电报局,专门负责这件事情以及日后电报系统的运作。”

第四百九十五章 说粗口的陈挺
    修建火力发电站也是楚云很想要做的一件事情,最近也在利用工业革命系统以及现有的电力专家在准备火力发电站所需要的技术。随着九州军的势力范围扩大,以及科技技术的提升,楚云深深感受到了现有的工业基础越来越难以满足他的期望。
    现在九州军的发电机只能够维持某一条街道,或者电报线路的电力供给,距离全城通电差远了。而如要增强供电能力,专门供电的发电站是少不了的。
    像是电话等初期和电力有关的技术,不是楚云不够文明点开启,而是被基础设施限制了!没有遍及全国的电线没有足够强大的火力发电站,电话技术出来以后又能如何?最多只能实现城内重要机构之间的通话,聊胜于无。
    “谨听吩咐。”一干电力局的官员说道。
    他们的话语中带着一些欣喜。电力局要拆分出来电报局,说明这些电力局官员中将有将近一半的人要升迁了!现在各省府的工业基础几乎是零,这一年楚云成立了各种工业机构,专门从事工业建设。无论是电报局、纺织局、电力局都好,他们都将是建设华夏工业体系之初的第一批先驱者!
    楚云之后又与官员们详谈了电报建设的大致规划,要落实的话还需要几个月时间人员和物资准备,还需要派出先遣队勘探合适的线路。总之千头万绪,可能有上万劳工和数以分文无胜。
    其实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时候楚云被迫要生产相对落后的军火出口到海外支持他国的战争。因为军火暴利啊,可以有效缓解九州军财政困难的窘境。
    “可是陈老您想啊,我们建造的这些东西,都是以后能够带来长久利益的,等到若干年后,国泰民安,到时候每年财政收入一亿两白银,国库内的银锭多到陈老您数也数不清,到时候您还不做梦都发笑?”大玉儿放下文书后笑道。
    楚云攻陷了京师以后,暂时还是按照六部的模式过渡,只是这个六部名存实亡。实际上户部是类似财政部兼具民政部的工作,下设财政局、民政局、审计署等机构。吏部、兵部、刑部由楚云亲自统领,礼部主导机构是科学院,工部则是电力局、工程局等工业建设机构主导。因为只是过渡阶段,所以权力有些集中,日后肯定是要拆分的。
    因为明朝旧臣很多在李自成的动乱中丧命,又有一大批官员不满九州军或者说迂腐的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在九州军成立的新六部中任职,所以出现了大量的官员缺口,所以楚云启用了一批年轻官员,甚至有些官员身兼多职。像是大玉儿这种出身名门,又是科学院第一批优秀学员,便被安排到了目前最为繁忙的户部。因为很多宣政使都是户部派出去的,户部人员紧缺!
    虽然目前大玉儿只是户部的一名普通文书,可是能够在不满二十的芳龄就在目前除了兵部以外话语权最重的户部就职,而且一些很重要的资料是要经过她的手的。没人会相信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小公主会一直担任一个文书的职位。这个职位明显是上头为了历练年轻官员设立的。
    “得了吧,到时候老夫都告老还乡,去享天伦之乐了。历朝历代以来,能当户部尚书之人能有多少?足够了。老夫还想着这几年能够平平稳稳过渡呢。”陈挺摇了摇头。
    跟着楚云走到现在,本来年纪就大的陈挺都进入花甲之年了。
    “我看你啊,整天都挂着军主在嘴边,也不敢放手去追求。现在军主不是在琢磨应当废除包办婚姻、自由恋爱什么的吗?你这个小妮子倒应该去实践一下。老夫活到一把年纪了,以前背出个四书五经还为此沾沾自喜,也和一干迂腐文人一样作八卦文章,直到跟着军主混到今天才明白一个道理……”陈挺说道。
    “什么道理?”大玉儿问道。
    “去他娘的三纲五常。”陈挺云淡风轻地说粗口,仿佛不当一回事一样地端起桌角的茶杯喝了起来。

第四百九十六章 在火器上做手脚
    “陈老都这岁数了,还这般胡言乱语。”大玉儿小心地轻提紫砂壶,为陈老添了茶水,俏脸微红,多半是陈老的话语击中了少女心事。
    “哪有乱说话,三纲五常能让人人吃得上饱饭吗?要不是军主不破不立、倡导新学的话,哪来的现在的太平盛世。所以很多时候只是世人被无谓的教条束缚罢了。三纲五常什么的,还没这一泡茶水实际点。”陈挺又品了一口香茗。
    “恋爱自由什么的……倒是一件好事,起码人儿有追求所爱的权利,不用嫁给不喜欢的人……不过对方可是……有时候真是难以启齿呀……”大玉儿用手指在木桌上画圈,好一会儿才意识到旁边的陈老还在,随即大玉儿双颊绯红地逃离现场。
    “这小妮子。”看着这大玉儿如此腼腆,陈挺不禁笑了笑。但想起修建全国的电报系统的项目,想起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时,又莫名感到烦躁。
    “银两啊银两,为什么你们就不能自己繁殖后代,钱又生钱呢。这样以后老夫就能不用担心钱的事了,军主爱怎么折腾就怎么这特。”陈挺叹了叹气,轻轻抚摸着这总账本。
    “陈老不好了!”一个户部的官员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何事慌张?”正不爽的陈挺没好气地问道。
    “军主又来了一个新指令,让我们户部拨一笔巨款前往广东、福建、广西、云南等省府。”户部官员说道。
    “……”陈挺立刻拉长脸,就像一个大苦瓜,“就照军主所说批准吧。”
    此时楚云召集了一批军事幕僚在定国公府,也是楚云自己临时的府邸。他前脚才忙完电报设的安排,后脚就接收到了来自广州府、广西布政司和云南布政司的来信。三地官员所报事情都一致指向了安南国。
    “安南国阮家的人随我们华夏商人的船到了广州府,想向我们购买一批火器,用来抵御安南国郑主。邓千龙在信中所说,他们愿意出比郑家多两成的价钱。”楚云将邓千龙的书信给众人传览。
    “以往我们官方的军火生意,都是已经和安南国郑主进行的。如果答应阮主的贸易请求,这样对于郑主好像有点不仁不义。”一个参谋说道。
    但凡是九州军的高层,都知道远东贸易公司进行火器贸易的事情,而安南国的金主就是安南国的郑家。
    “正是因为我们出售给安南国郑家的火器过多,所以安南国的均衡被我们打破了。本来按照我的设想,阮主会向佛郎机、西班牙、尼德兰等西洋诸国求助,购入大量的西洋火炮与郑家拼个你死我活。但是西洋诸国忙于西洋那边的争端,无力支持阮主。因此导致了郑家一家独大。你们看罢,这是广西镇南关守将传来的军报,还有这里广南府宣政使上报的文书。”楚云又将来自云南布政司和广西布政司的书信给众人。
    众人神情肃穆地传阅这两封来自更前线的书信。
    “什么?安南国黎氏朝廷被郑家消灭,黎氏流亡到了广南府?而且镇南关外发现了郑家的军队?”一干之前没有重视安南国的参谋们感到惊讶无比,想不到当初答应倒卖给郑家军火之事,让他们做大做强了。
    众人逐渐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再这样进行下去广西那一带似乎真的陷入危险之中。其实也不能说郑家会给九州军带来很大的威胁,只是这样下去会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