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只是曹友义,从天津卫调遣的两千大明卫所兵同样失色。他们也被九州军舰队压倒性的气势给震慑到,不由庆幸这是友军啊。
    “辛苦纳尔逊总司令和郑司令官将我们千里迢迢送来这里,接下来进攻镇江和南京城的战斗就交给我们了。”陈继盛等陆军部的军官登陆以后,不禁眼红海军部的好运气。
    海军部不过是将九千人左右的步兵和骑兵投送到镇江附近,然后就撞见了南明水师,还一战歼灭了水师,这简直就是白白送上门来的军功啊。
    “我们海军部还要肩负封锁长江、防止江北四镇的士兵前来增援南京城的重任。除此以外,还要保障你们的后勤补给。我们会派一部分海军士兵驻守在附近的江岸,搭建炮台,防止被南明军切断后勤线。”纳尔逊说道。
    纳尔逊身为海军部的总司令,又是楚云召唤过来的人,对于海军部和陆军部暗中的较量没有什么意思,只想要忠实地完成任务。
    “这也是军部为何从天津卫的卫所兵中调遣了两千最为精锐的明军士兵到来江南战场的缘故。”陈继盛说道,“按照军部的命令,两千卫所兵将要保障我们江岸到我们主力部队前线之间的粮道。我们九千步兵、炮兵足以正面击溃江南的任何一支部队,唯独担心的就是人数终究是太少,深入攻打南京城,怕粮道被截断,不得不后退。”
    天津总兵曹友义知道这次行动的重要性,不由擦了擦冷汗。这一次他带领的两千天津卫所兵的任务就是确保粮草在陆地上运输的安全。这是一次取信于九州军的机会,同时压力也十分巨大。万一粮道出了任何纰漏,前线作战的陈继盛、徐继、昌义等人战事不顺的话,大可以将各种黑锅劈头盖脸地盖到他的头上。关键是他这个刚投降、又是负责保护粮食安全的半个后勤官,面对黑锅还真不容易申辩。
    “放心,我们各部会分出五百士兵来协助你们卫所兵保障粮食。这是一个融入我们九州军的好时机,希望你能够珍惜。”昌义说道。
    “有你们协助我就更放心了。我们北方的士兵作战勇猛,虽然不及你们,可是遇到软弱的南方士兵,我们的表现也不会比你们差到哪里去的。”曹友义拍了拍胸脯。
    “好!那我们按照既定的作战计划开始行动!这次进军的目标是镇江府,一旦攻陷镇江,就以镇江为据点中转粮食,而后兵分三路从东面直取南京城!一旦有一路军队遇到强敌,则就地固防,等待另外两部对敌人进行合围。三路部队互为犄角,不出十日就能横扫南京城周围的南明军,对南京城进行总攻!”
    第四步兵旅的陈继盛成为临时的南京战场指挥官,而徐继、昌义两个跟随楚云出身的将领则分担左右两翼部队的指挥者,他们带领的都是从第五步兵旅、第六步兵旅、第七步兵旅抽调出来的精兵。另外还有第一炮兵旅的一个炮兵营跟随陈继盛从中路突破,以增强第五步兵旅的战斗力。
    “就看你们的了。”纳尔逊和郑芝龙他们向陈继盛等人告别,陆地上的攻势就不关他们海军部的事情了。
    九千的步兵和炮兵在岸上整顿以后,就整齐有序地向镇江府进发。士兵扛着德莱塞步枪,有战马拉着沉重的滑膛炮,雄赳赳、气昂昂。曹友义仍然带领士兵停留下江岸边。他负责押运粮食,陈继盛他们部队携带的干粮足够攻下镇江,在攻克镇江之后他才需要押送着粮食推进到镇江府。
    “真是羡慕他们,可以进攻南京城。这可是大明朝的备都。他们随着军主攻下了京城,现在又来攻取南京城,好的机会都被他们陆军部独占了。如果我们的战列舰可以装上轮子上岸,哪里还有他们陆军部的事情。他们的野战炮在我们的舰炮面前,那就是玩具而已。”郑芝龙感慨道。
    “他们陆军部还不由羡慕我们的船只可以在水上横行无忌呢。每一次从海上进行千里奔袭不得他们陆军部的人来求我们?”北洋舰队副司令施大瑄说道。
    “我们海军部有我们的战场,将来还有四大洋等着我们去征服呢。”平时低调的纳尔逊说到征服四大洋,都不禁激动地颤抖起来。
    四大洋,那就是全世界的海域都要屈服在九州军的淫威之下,那是他那个时代的大不列颠皇家海军都从来没有做到的事情啊!
    一旁的曹友义也感受到了九州军将领的豪情壮志,同样羡慕起九州军的军官们。不知道什么他才能带领一批同样精锐的部队,也参与到征战各处的战斗中,这可比一个大明的天津总兵威风多了。

第四百六十章 福建巡抚
    福建巡抚沈犹龙收到了位于南京城的南明政权的圣旨,要求福建拥护南明朝廷,并且派出两万福建明军北上支援南京城。按照圣旨中所说,沈犹龙应当率先带领福建明军与杭州明军汇合,然后消灭登陆松江府的九州军海军陆战旅,消除来自苏州城、常州城方向的威胁,最后支援南京城,加固南京城的防御力量。
    这道圣旨发在九州军强攻镇江府之前,所以消息已经滞后,否则可能就是要求沈犹龙不顾一切前来增援南京城,攻打镇江附近的九州军了。
    沈犹龙收到圣旨,对着弘光政权派来的使节说道:“马士英、史可法、江北四镇总兵等人未经诸省诸府的认同,就擅自拥立福王登基,大失民心,恐怕本巡抚和闽地百姓难以从命。”
    “巡抚大人,您是大明朝的巡抚,现在朝廷倾覆,奸臣贼子纵横北方,正是巡抚大人带领闽地将士勤王北伐,恢复大明江山的大好时机!沈大人岂不闻宋时岳飞岳大将军精忠报国之故事?还是想要学那奸臣秦桧,勾贼卖国?”南明使节指责道。
    南明使节的话让福建的官员们纷纷站立而起,这话就太过诛心了,即使佛听了都有火!
    “你可要注意你的言行,卖国这个黑锅,不是能够随意盖到我们闽地官员头上的!”沈犹龙怒道,“九州军本来就是朝廷的军队,又不是外人,何来卖国之有?”
    “怕是江北四镇想要借助时机拥立福王登基,好壮大自己的势力吧?他们既然如此厉害,他们为何不自己前去抵挡九州军,还要来我们闽地招募军队?”
    “就是如此,我们闽南地区遭遇连年旱灾,百姓民不聊生,也不见得朝廷发下多少赈灾款、多少救济粮。现在打仗了就想要我们闽地的父老乡亲们上阵杀敌,这是视我们的父老乡亲们为何物?”
    福建官员的不满不绝于耳,这让使节憋红了脸。本来按照他的设想,闽地的官员应该诚惶诚恐地接下圣旨,然后投靠福王。但是眼前的情景,很明显福建巡抚和他一派的官员对所谓的南明政权不但不以为然,还有些抵触。
    “你们这是在欺宗灭祖,你们会后悔的!”使节气愤得甩袖而出。
    “不送。”沈犹龙冷淡地看着南明使节离开,一点都不担心南明政权的怒火。
    以朝不保夕的南明政权局限在江南地区的影响力,还管辖不到他这个福建巡抚。两年多前,上任福建熊灿丢失了厦门湾,导致九州军在厦门湾建立了长久的据点,被崇祯皇帝撤职,换上了沈犹龙。
    沈犹龙上任以后,倒是一反熊灿的政策,反而和九州军暗中来往,以保障闽地的利益。说来也是神奇,由于和九州军的“勾结”,连年大旱的闽地找到了缓解天灾的对象,这两年闽地虽然还是旱灾不断,不过已经平稳了许多。这让后来又成为了两广总督的熊灿气不打一处来,凭什么自己忠心与朝廷和九州军在厦门湾干了一架以后就被撤职了,反倒是新上任的沈犹龙因为和九州军沆瀣一气而受到朝廷的嘉奖?
    福建官员送南明使节离开,同样不甚在意。以南京城控制的江北四镇、江南地区,才有大明王朝疆域的十分之一,还没有九州军的领地庞大。更何况他们见识过驻扎在厦门湾里的九州军,知道九州军的质量不是一般的大明卫所兵能够比拟的。
    “福王派遣使节前来招降我们,这件事是否要和驻扎在厦门湾的九州军将领商议一下?”福建官员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通报和南明政权为敌的九州军。
    “本巡抚亲自起身走一趟。天下大乱,诸多势力一同逐鹿,我们闽地也不能置身事外,总是要为将来做打算的啊”沈犹龙说道。
    厦门湾里面主持军方大事的是南洋舰队的舰队副司令李滽,与独当一面的邓千龙一同提拔起来的无名小将。如果不是九州军异军突起,说不定他也只是一个东江镇默默无闻的小兵而已,但是现在他是坐镇厦门湾,震慑福建明军、南洋诸国的南洋舰队副司令。连福建巡抚沈犹龙,都只能和他平级对话。
    “李将军,你们九州军入驻厦门湾以后,帮了我们不少大忙。在旱灾连年的时候,如果不是你们组织船队将饥民送到夷洲拓荒,恐怕光是这两年饿死的百姓,就有十万之巨。还有你们派兵协助我们镇压流匪,稳定秩序,我们才能重新组织百姓开垦农田、种植庄稼。说起来天灾虽然危害巨大,但更怕的还是人心啊。连年大旱,导致流匪纵横,流匪纵横又致使百姓无心生产,然后天灾更甚,才有了闽南之地的死局。”沈犹龙感慨道。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举手之劳而已。况且夷洲本来也不是什么凶险之地,其之西海岸仍有大片平原可以开垦。这批饥民前往夷洲驻地生根,想来明年就能有大收成。多余的粮食还能反哺闽地,岂不是一举两得?”李滽说道。
    “素闻夷洲是海上大岛,但是当地土人不好相处,而且前去夷洲之旅途危机重重,只是没有想到你们能够在夷洲建立城池,开垦土地。”沈犹龙说道。
    “这还要多亏前几年东南沿海的海贼头目李旦等人,他们率先组织饥民前去夷洲开荒。有了他们的基础,我们也很是方便。而且我们拥护高山族的巫女成为当地土人的精神领袖,由她与土人沟通,渐渐地土人也开始融入我们的明之中。夷洲之地可以渔,也可以种植稻谷、大豆、甘薯等食用之粮,还可以种植甘蔗以产糖,可谓是宝岛也。”李滽说道。
    “可是本官听闻夷洲岛瘴气横行,容易滋生蚊虫,恐怕日子也是很艰苦。”沈犹龙说道。
    “此言差矣。唐代韩愈大家还有诗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昔日闽南、潮州等南地还不是同样瘴气横行?只要经过历代人们的开垦和经营,蛮荒之地也不比中原地区要差的。”

第四百六十一章 憋屈的熊文灿
    “你说的不无道理。所谓莽荒也只是缺少人去开发而已。在先秦时候,楚国还是一群野人,越国吴国昙花一现,现在江东不成为了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吗?”福建巡抚沈犹龙赞同李滽的话。
    “我们暂且不讨论移民开荒之事。对于南明福王政权,你是如何看待的?”李滽问起沈犹龙的选择。
    这个时候,沈犹龙必须要站队了。狭窄丘陵的福建想要割据一方是很困难的,必须要在福王和九州军之间做出选择。
    “福王朱常洵地近位尊,朝廷尊之以礼吗,但其终日闭阁酌饮醇酒,所爱唯有妇女、歌舞,对外界之乱象漠不关心,非明君也。”沈犹龙说道,“其封地在洛阳,后来李自成攻入河洛,与洪承畴激战,福王渡江南逃至南京城,这才幸免于难。但其根基不在江东,只是为人操纵的棋子罢了。大明朝终究是无力回天。”
    “那么阁下的意思是……”李滽神色一动。
    “福建全体官员、南京城你们两广送来了招安的书信,希望两广能够支持南明政权,重新恢复大明江山,可有这回事?”邓千龙突然问道。
    熊文灿正襟危坐,明悟到这才邓千龙来此的真正目的。这是在试探他对于南明政权的态度啊。
    “确有此事。只是福王上位,我们远在广州府,离南京城差着三千里,鞭长莫及啊。”熊文灿端起宫中的御酒,鼻尖有醇香传来,还是忍不住尝了一口。
    “鞭长莫及就不要及,要知道与福王同流合污那是没有好下场的。我驻守广州府几个月以来,也就与老兄你最合得来,不想要让你人头落地啊。”邓千龙玩弄手里的瓷杯,感慨道。
    赤裸裸的威胁吧这是!熊文灿听出邓千龙的弦外之音。

第四百六十二章 包围高桂英
    “邓兄这是何意?我熊文灿是大明的旧臣,受到皇帝的重用,怎么能在危急时候不想着匡扶皇室,救天下黎民于水火之中。”熊文灿想要挣扎一下。
    “重用你的是天启皇帝和崇祯皇帝,他们可都是不在了,你要匡扶的只是一个傀儡皇帝,还不一定能够成功。跟你实言相告,我们九州军已经在广州府集结了五千士兵,原本夷洲的军队都调来了这里。如果你们两广敢轻举妄动,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