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一个重要边镇的总兵,算是手握一方的诸侯了,要是不小心站错了队,那么以后基本上没法做人。
不过时间并不容许王朴多加考虑,因为李自成很快就要大举进攻大同府了!
“总兵大人,我有一策。”一个重要的幕僚思考良久,似乎是想出了解决王朴顾虑的办法。
“快说,雁门关等地已经向我求援了。”王朴害怕因为雁门关等地抵抗李自成而惹怒这个杀人魔王,“因此我提前向李自成派去使节要求停战,并在两日内做出决议。”
“大人可以向李自成投降,不过要求仍然统领大同本部兵马。大同府内闯贼可以自由进出,但是不得进入大同城内骚扰百姓。如此一来总兵大人仍然手握重兵,闯贼必定不敢轻易翻脸。”幕僚说道。
“此计可行!而且这个时候有奶就是娘,我们只要还有大同城和上万兵马在的话,以后是走是留,投靠哪一方势力,还不是任凭我们选择?”王朴没有点脑子也不能够爬上现在的高位,旋即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没错,以后若是李自成势力不能成就大事,我们就倒戈向复辽军,这叫做死道友不死贫道。只是这样一来,公开投降贼军,以后我们是要和朝廷势不两立了。”幕僚说道。
“和朝廷决裂就和朝廷决裂罢了,这些年我们苦苦守着大同,受到过各种势力攻打,这日子算是过到头了。”王朴不以为然。
大厦将倾,所有边将都有着自己的打算,祖大寿献出了大凌河堡投靠复辽军,受到了威胁的大同总兵起了投靠李自成的念头而且在筹划准备。而同样受到威胁的宣府同样人心惶惶,因为一旦大同府出事,那么闯贼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宣府!
第四百一十一章 宣府兵变
宣府的总兵府周围,有上南路军的高一功在真定县被明军击败以后,张元一到那里就组织兵力反扑,连明军最强硬的天雄军都一战覆灭,估计能和汉初的军神韩信相比。”
李自成的部将们因为大同府、宣府的投降而想起张元的预言,对张元愈加钦佩。
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李自成的神情逐渐变得不那么痛快了。
第四百一十二章 诸关皆降
崇祯四年深秋,李自成率领二十万农民军进入雁门关,抵达大同府。在大同府接受了大同总兵王朴补给的粮食、兵器以后,穿过大同府进入宣府境内。
宣府激战中的投降派和主战派因为闯王李自成大军的到来被轻易平定。本来投降派的势力就大,现在再加上李自成的二十万农民军,主战派无力抵抗。
一些主战派的守备被杀死,还有一些将领眼看大势已去,干脆逃出关外,向驻扎在关外的复辽军第九步兵旅投降。
第九步兵旅在这几日的时间内收纳的明军士兵和宣府镇的明军在内耗中消失殆尽。
“宣府镇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了,就让它毁灭吧。”李自成并没有带兵帮助投降派的明军军官镇压起义的士兵,而是继续放任流民抢掠。
至于被划归为保护区的地方,等到投降派军官和士兵两败俱伤以后,李自成直接无视了和投降派军官的约定,将保护区也纳入抢掠的范围。
保护区有许多地方豪族、商贾在寻求庇护,这些人才是李自成抢掠的对象,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们?而且李自成还需要用白花花的银两向辽东的商人购买火器、炮弹。
对于宣府镇的抢掠持续了三天三夜才停止!
三天后宣府镇已经沦落为一座鬼城,没有明军士兵还活着,幸存的百姓三魂丢了七魄,虽然还活着,但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
抢掠时候的火焰将宣府镇的房屋焚烧了大半,宣府镇名存实亡。
事后李自成向各地明军宣称,宣府镇士兵试图抵抗闯王天威,所以屠城以儆效尤!
宣府镇几乎是屠城的行为过后,李自成率领军队逼向居庸关。
居庸关的监军太监和守将二话不说,听说李自成连屠宁武关、代州、宣府镇三地,吓得即可开关迎接李自成入关。
平日里高高在上的监军太监、守关将领像是低三下四的奴才一样跪倒在地上,不敢多看骑在高头大马之上的魔王李自成一样。
李自成在洗劫宣府镇以后,得到了足够的补给,没有再为难居庸关的将士,因为除了居庸关,他距离大明帝国的国都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第四百一十三章 迁都风波
这一日大明的朝议,文武百官尽皆默不作声,都在等待着崇祯皇帝发话。因为这次朝议的主题很沉重。
“大同府、宣府两座边镇,雁门关、居庸关等雄关,尽皆向闯贼投降,闯贼距离京师不远,朕问你们,是坚守京师等待各地援军到来,还是应迁都前往南京古都,以图再复山河?”崇祯的话已经十分直白。
现在摆在大明群臣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走,一条是留。
文武百官一片哗然,交头接耳起来。
李自成的进展让所有官员都大惊失色,这才多久,李自成带领的北路农民军就已经快杀到天子脚下了。原先被寄予厚望的大同镇和宣府镇,形同虚设。
“请陛下下旨,迁都南京,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另可留太子殿下以及一批大臣坚守京师。此策最为稳妥,天命微密,当内断圣心,勿致噬脐之忧。”翰林院的官员李明睿站出来说道。
崇祯的身体微微前倾,显然是对于李明睿的话语颇为赞同。
不过在北方官员的示意下,很快就有言官站出来反对李明睿:“圣上万万不可,李明睿该杀!”
“爱卿何以如此断言?”崇祯不悦,不过在朝议上又不敢当着众多大臣的面发难。
“昔日土木堡之变,我大明数十万精锐毁于一旦,留守京师的老弱病残不到十万。瓦剌首领亲率数十万瓦剌骑兵兵临京师,比起如今之形势更加危急。然而当年兵部尚书于谦极力主张坚守京师,最终瓦剌骑兵退却,朝廷转危为安。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决一死战之信心,方可保全帝国神器!”一个北方官员站出来说道。
“土木堡之变与当今形势不可同日而语!瓦剌骑兵乃是异族,一旦入关会遭到天下臣民之抵抗,处处受制。而李自成本身是汉人,又裹挟无数农民,说句不好听的,闯贼已然取得部分民心,将士无不惧怕,我军士气已去,徒劳待在京师的话,无异于画地为牢。”李明睿朗声说道。
“你这是在涨敌人志气,灭官兵威风!我大明京师还有十万精兵,河北高起潜统领兵马五万,另有山海关、宁远精兵十万,河洛精兵十万,各地援军十万,合计四十五万精兵,何惧区区李自成!”坚守派的官员说道。
“呵呵呵,四十五万精兵,我们还有四十五万精兵的话,何至于让闯贼李自成连破三关,下三镇!河北兵马被贼将张元拖住,河洛更是陷入当地农民军重围。置于山海关、宁远精兵,有复辽军在虎视眈眈,谁敢轻易调动?”支持李明睿的南方官员站出来为李明睿撑腰。
“困难只是暂时的嘛,只要我们号令天下兵马前来勤王,瞬间可得百万大军,何惧于闯贼。”
“你这是在拿圣上的性命开玩笑!迁都时机稍纵即逝,再晚一些闯贼攻占了山东、江淮等地,则我们南下迁都之路就断了。现在若能及时南下,沿途收拢各地兵马,则我们行进至南京以后就可以笼络十万大军,固守江防。尚且南京城也设有六部,形同京师,很快便能运转起来。”
“舍弃大明两百年的根基迁移到南京城,无异于饮鸩止渴,此事万万不可!”
大殿之上,南北官员闹成一团。南方的官员迎合崇祯的意思,赞同迁都,若是崇祯以南京城为国都,则南方官员的话语权无疑会提高。而且南方官员的财产、家人几乎都在南方,丢弃了北方大陆也没有什么所谓。
但是对于北方的官员来说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他们跟随崇祯到了南方,那么他们在京畿、山东、河北等地的田地、财产就相当于全部拱手让出。
两派官员对要不要迁都,迁都的话怎么撤退,是该崇祯皇帝留守京师,还是由年幼的太子留守京师,总之争吵不断。
然而文武百官都没有想到迁都的时机正在失去,他们这么一耽搁,以后再也没有了迁都的机会。北部的李自成逐步逼近,而南路军的张元对于河北地区的明军形成了包围。
相对于李自成在北路势如破竹,张元的南路军最近的进度有些迟缓。但是这不意味着张元就完全没有进展。在张元的指挥下,十多万原本没有什么组织性的流民分成了几队,抢占了保定附近的重要据点,让高起潜等河北明军的监军和将领处处受制于人,十分难受。
“急报,我们的背后出现了流寇的身影,有一伙贼寇已经绕到了我们的身后,正在切断我们的粮道和后方的联络!”一个后勤军官急匆匆地闯入高起潜和其他明军将领的军帐中,神色匆匆地说道,“我们的粮车已经被劫走了,军中的粮食撑不过三日!”
“你这军需官是怎么当的?!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情,现在才来通报?”高起潜扯着公鸭嗓吼道。
“你可知你已经失职了,按照大明律例当斩!”一个参将说道。
“几位大人,我也是才发现的啊,此事应当由防守左右两侧的将领担当责任,是他们让流寇绕过了自己的防线,劫了我们的粮车,怎么让我们没有战斗力的后勤部队负责!”军需官叫冤。
“现在我们不是追究谁的责任的时候,而是应该想想怎么办,我们三天后断粮,此事一旦传扬出去,一定会人心惶惶。若是贼将张元趁机驱使大军一拥而上,我们恐怕就要完蛋了。”一个稍微理智的明军将领制止了内部产生的分歧。
“粮车丢失之事切勿轻易传出去,我们瞒住士兵,放弃保定退到京师,与防守京师的大军合并,共守京师。以京师之粮,防守到天下援军抵达是绰绰有余的。”一个军官建议道。
“可是……流寇劫粮车这件事闹得轰轰烈烈,亲眼所见的运粮士兵有上千人,还有几千劳工,很快就传开了,这件事情是无法掩盖的啊。“军需官愁眉苦脸地说道。
第四百一十四章 帝国飘摇
咚咚咚。令人心悸的鼓声响起,三万河北明军胆战心惊。这些明军由河北当地卫所兵和周围的士兵组成,与张元带领的农民军进行交战。张元的火枪营学习的是复辽军的作战模式,使用战鼓指挥步伐。
这些明军一听到火枪营的鼓点,就吓得怂了。他们知道这是火枪营又要发动进攻!
果不其然,一个个披着五花八门的轻甲、皮甲,手持火枪的线列火枪兵出现在了明军的视野中。
“撤退,撤退!”明军将领勒住战马不安的战马,焦急地说道。
生怕晚一步就会陷入火枪营和十万流寇的包围。
前面的明军一往后撤退,后面的明军也惊慌了起来,没有任何秩序可言地往后撤退。撤退由前军部队的慌乱变成了全面的崩溃。
三万聚集在保定地区的明军竟然还没有与张元的南路军交手就几乎自乱阵脚。这样闹哄哄的场面让张元都大为意外。
“全军出击!”既然明军这么给面子,张元也不能不卖他们这个面子,将所有的流民压了上去。
至于这是否是明军的一个诱敌深入的战术,张元压根没往这方面想。他不相信河北明军里面还能再出一支像是天雄军这样的铁军,以现在大明帝国风雨飘摇的形势,各地明军都在想着自己的退路,抵抗的意志都没有了。再说即使是十万头猪,明军抓上三天三夜都抓不完。张元对于十万流寇的性命是一点都不关心的。
奇怪的场景在保定附近上演,一群像是叫花子一样的流民追着三万装备颇为精良的明军。明军在逃窜的路上,铁锅、大刀长矛洒落地满地都是,这些装备都给后面的流民给捡走了。
监军高起潜骑在马匹上朝着紫禁城狂奔,也不想着收缩兵力进行进一步的防守,而是想着尽快回到他依靠的崇祯皇帝身边。
“我们愿投降,不要杀我们!”反应比较慢的大明官兵还没来得及撤退,周围的友军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有大约四千的大明官兵成建制地被困在保定地区。
密密麻麻的农民军包围了这四千大明官兵。大明官兵十分绝望,才刚开战就被包围了这还怎么打!
疯狂的农民军一窝蜂地冲上去,将明军士兵的衣服给扒光,装备也卸下。特别是明军那少的可怜的干粮,更是被搜刮一空。
“我们的粮食”一个明军士兵心疼地看着自己最后一点干粮被抢走。朝廷本来就经常扣留粮食,这直接让他们没法活。
“忍一下吧。”旁边的明军士兵拉住了自己的同伴。
明军军官一脸绝望。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