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第1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楚云得知了海军部顺利攻占夷洲南部的消息,却一点都不惊讶。这次海军部派出去上万人,武器装备比夷洲南部的尼德兰守军要先进至少一代以上,何况尼德兰守军加在一起才1000多人、孤立无援,要是这都打不下来,海军部所有人站在甲板上依次跳海自杀算了。
    真正令楚云惊喜的还是完成了系统提供的历史成就——‘重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阶段的任务,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势力。其带来的25万文明点,让楚云最为动心。这些年文明点的积攒颇为不易,部分用在冶金技术上,部分用在蒸汽机船技术上,还有一些用在其他方方面面的技术上,实在是捉襟见肘。这次一个历史成就就带来了25万文明点,让楚云如同久旱逢甘露。
    如要完成第二阶段的任务,就需要派兵去抢夺马六甲海峡了。如果攻占马六甲海峡,相当于将东南亚控制在手中。不过现在楚云还不想着那么快介入东南亚。眼前还有一个强大的大明可以消化……
    25万文明点,需要开启什么科技呢。楚云感觉自己一夜暴富,不用慢慢积攒文明点的感觉真爽!他立刻打起了开启新科技的念头。
    军事科技方面,阿姆斯特朗后膛炮技术需要10万文明点,改良后的阿姆斯特朗后膛炮技术需要50万文明点,19世纪末的克虏伯后膛钢炮技术需要75万文明点,加特林手摇机枪需要20万文明点,马克沁重机枪文明点100万点。
    这些军事技术不见得比一些生产技术高明,但是因为系统的人道保护限制,所以需要的文明点额外多,比起同时期甚至后期的技术需要的文明点都要多。
    生产技术方面,现在摆在楚云面前的有几个技术楚云特别想要开启。
    一个是水泥、建筑相关的技术,这种技术关系到水泥路、高楼大厦的建设与发展,当然还可以用于防御工事的建设。用水泥建筑的防御工事,对于只有黑火药的这个时代的土著来说就是一个噩梦,完全可以做到在大炮面前岿然不动。
    一个是内燃机相关的技术,有了蒸汽机以后楚云越发不满足于蒸汽机的笨重、低效能。而且火车虽然部分解决了长途出行的烦恼,但是中短距离的出行,还是要依靠马车。但这也不是最恼人的,真正恼人的是这个时代令人发指的机动力,步兵行军动不动就是十天半个月。
    如果楚云没有见识过汽车这样东西的话,也许还能忍受这个时代笨拙的行军能力,但是见识过后世的机动部队,楚云就难以忍受了,无时无刻不想着给自己的步兵进行摩托化、机械化……
    有了内燃机,就能解锁摩托车、汽车、装甲车等黑科技,到时候碾压这个时代的土著还不是顺手拈来的事情?
    不过内燃机和对应的一系列科技,所需要的文明点十分恐怖。
    还有一些科技楚云也想要开启。比如更加先进的农业技术,化工技术楚云也想要解锁,比如可以使化肥量产化的技术、制碱技术……另外复辽军的电力科技也只是开头而已,还有电话、电磁炉、电视、洗衣机等一系列衍生品没有点出来……
    虽然如果自己提供指引,经过科学院的科学家的潜心研究,制造出这些东西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比如复辽军现在使用的白炽灯,就是楚云集合了一批科学家研究的成果。不过白炽灯的研究持续了一年才真正做到量产,又花了一年时间才在主要城市的主要街道铺设,这还是楚云对原理描述比较清楚的情况下。如果楚云只是提出一个大概的方向,要自行研究出一个新科技可能花费的时间就不只是一两年了。
    所以说还是依靠系统开启主科技树,然后再用召唤出来的人才和本土培养的人才进行积淀和对主科技树进行拓展会比较快。
    可惜25万文明点依然是杯水车薪。楚云对动辄数十万文明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望洋兴叹。这些新科技需要的文明点太多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尚且如此,那么信息技术革命岂不是……
    楚云摇了摇头,这25万文明点还是节省着使用,回去后仔细挑选技术,选择最具性价比的技术进行开启吧。军事技术也不着急继续革新,毕竟现在复辽军在东亚几乎无敌,只是机动性和兵力数量的问题。
    “军主,这艘铁甲船还未曾有名字,请军主赐名。”郑芝龙说道。
    他的话语将楚云从沉思中唤醒。
    “这是我们复辽军制造的第一艘蒸汽机船,具有特别的意义,如果远洋航行测试通过,就将用于远洋客运……让我想想,我们所做的这一切无非是为了保证我们华夏文明繁荣昌盛,不妨就叫做‘永昌号’吧。”楚云说道。

第三百三十五章 女子当官
    金州城的审计处,坐落在距离楚云的府邸不过两条街的地方,拥有一座大宅院进行办公。
    审计处是楚云这两年在财政局之外单独审理的一个新部门,负责核查财政局和各地财政处的账务,以防止有人贪污舞弊、财政亏空。每个季度审计处都要对各处账务进行审计核查,并将结果上报给楚云。
    为了培养合格的审计人员,楚云还花了10000文明点开启了注册会计师技术,将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协会——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会计师协会的部分人员给召唤了过来。然后利用他们当教员,培养了一批本土近代的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
    这日一群大老爷们汇聚的审计处,却多了两个明眸皓齿的年轻女子。
    “这是科学院的引荐信,我们两人来自科学院的经济学系,来贵处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践
    活动,希望钱大人能够多多指教。“一个年长一点的女子向审计处的官员递交来自科学院的引荐信。
    “嗯……“审计处的官员接过引荐信,仔细查阅,”汪施施姑娘和布木布泰姑娘,你们的恩师是科学院的亚当斯密先生吧?欢迎你们来到我们审计处实践,之前科学院已经和我们打过招呼了。“
    “谢大人。”两个女子尊敬地说道。
    “你们初来乍到,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熟悉我们审计处的工作。这样吧,你们先仔细查阅我们上季的工作文档,上面有详细的记载和注释,了解一下我们是如何核查各地账目的。上季的文档已经归档,你们查阅的时候千万要小心呵护,不可损坏文档。小郭,你去档案室取出上季文档,给与她们学习。右屋还有一处空房,你们暂且在那里观看。等熟悉我们如何如何核查账簿以后,你们便可以接手我们这季的部分工作。”审计处的钱大人说道。
    “两位姑娘随我来。”一个审计处的小官员指引两个女子前去档案室。
    审计处的一群大男人见科学院派来了两个小姑娘实践,核查账簿之余,眼光不免向她们身上打量。之前当官的都是男子,女子来这里从事还真是开创天下之先河。
    “咳咳,都认真工作,你们别想要打这两个小姑娘的主意,她们背后的人不是你们和我能够招惹得起的。而且军主最近主张男女平等,才刚刚推行,要是让他知道我们没有好好对待两个小祖宗,我们整个审计处都要玩完。”钱大人瞪了一些心猿意马的男官员。
    这些官员被钱大人这么一说,吓了一跳,赶紧翻阅账簿,做出一副认真工作的模样。
    中午休憩的时候,这些工作的官员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来到庭院里活动活动。而在这个时候,复辽军指定的伙食供应商——醉香楼则派伙计将中午的伙食送来。醉香楼也算是辽南的一个传奇了,这几年持续受到楚云的信任,先是为楚云的府邸提供伙食,后来又成为复辽军官员的重要伙食提供商之一,可谓是春风得意。
    休息的时候,一些年轻的官员谈论起新来的两个小姑娘。
    “今天来的两个女子好生漂亮,两个都是万中挑一的美人儿,特别是那个年纪偏小一点的,更是倾国倾城。我发誓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这么美的女子!”一个年轻官员说道。
    “要是我能够娶到其中一个,我就知足了。”另一个年轻官员说道。
    “可是钱大人屡次告诫我们不可轻浮,要好好对待两个小姑娘,莫非她们真有什么背景,连钱大人都害怕?”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我听说她们两个人的背景十分复杂,不是我们能够招惹的。我劝你们还是死心吧,她们看不上你们的。”一个负责管理年轻官员的稍微老成一点的官员劝道。
    “哦?大人,她们到底是什么人?”一干心存侥幸的年轻官员问道。
    “她们可是科学院经济学系亚当斯密先生最得意的几个弟子之一。亚当斯密你们别说不知道,虽然他不像我么们一样拥有实权,但是他是我们复辽军的首席经济学家,所提出的理论可是会影响军主制定政策的。我们只是负责执行的人,而她们以后说不定会和亚当斯密先生一样成为制定政策的人。”
    “除了科学院的背景,她们个人的背景也十分可怕。那个汪施施,是远东贸易公司大商人汪常远的二女儿。汪常远是谁?那可是最早跟随军主,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的红顶商人,和军主的合作都五年了。要是招惹了她,再捅娄子到她父亲那里,你们的下场不要太惨。”老成的官员连说带吓地说道。
    嘶……一干年轻官员倒吸一口冷气。光是科学院亚当斯密子弟的身份就能够让他们退避三舍了,而汪常远,远东贸易公司大商人的背景,更是让他们仰望。
    “还有那个年纪偏小的女子呢?难不成她的背景比汪施施还要厉害?”八卦的年轻官员问道。
    “你猜对了,她可是科学院的几大惹不起之一。你们猜猜她的父亲是谁?科尔沁部落说一不二的头领之一!她的大哥吴克善是科尔沁骑兵旅的旅长,要是你们招惹了她,她的大哥带几千科尔沁勇士来打断你们的狗腿!”老成的商人说道。
    一众年轻官员听得一愣一愣。如此听来,怪不得钱大人说她们两个人是小祖宗,轻易招惹不得。
    男官员在嚼耳根子的时候,汪施施和大玉儿也在谈论早上的收获。
    “好妹妹,我看那些年轻官员目光都集中在你身上,看来你又要招惹许多蜂蝶咯。”汪施施拿大玉儿打笑道。
    “姐姐又取笑我,谁知道他们不是在看你?”大玉儿说道。
    “哼,我才看不上他们这些小吏呢。再说我爹爹已经为我订了婚事,对象是复辽军的一个军官。”汪施施说道。
    “军主说过了,自由恋爱应该是可以被鼓励的,要是你真看上这里的英俊小生,未必不可以反悔。”大玉儿说道。
    “我才不要呢,偷偷跟你说,我对那个兵郎十分满意,他可俊了,这里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上。倒是妹妹你都二九芳龄了,还不嫁娶,以后小心嫁不出去。”汪施施甩了甩手帕。
    “军主说过二九还不算大……”大玉儿憋红脸反驳道。
    “你这丫头怎天把军主挂在嘴边,好似他说的甚么都是对的,快说,你是不是对军主有意思!”汪施施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张牙舞爪地向大玉儿逼宫。

第三百三十六章 两尊大神
    “姐姐你再胡说,我便堵住你这张轻薄人的小嘴。”大玉儿柳眉微扬。
    “依姐姐看,多半是了。不过好妹妹,军主大人可是千古未见的奇人,有好多女子都在打他的主意。只是他一直以复辽军的事务为重,坐怀不乱。就是以妹妹你这样的姿色,恐怕都很难动摇他的冰心啊。”汪施施说道。
    “唉……”大玉儿幽幽轻叹,“好姐姐不要再说了,我们还是聊一聊这财政上的事情吧。”
    “好妹妹,都说蒙古女子豪放热情,敢爱敢恨,怎么来到我们辽南待久了,就和我们汉人那些深庭大院里的痴女差不多了?”汪施施似乎仍然不想要放过调戏大玉儿的机会。
    “姐姐你再说我就要动手了喔,让你看看蒙古女子不是好惹的。”大玉儿假意要撸起袖子。
    “别……我知错了还不成呢。我们便来聊一聊工作上的事务。”汪施施见一向沉稳的大玉儿被逼急了,赶紧放自己的好闺蜜。
    “说起来我们还是第一批成为官吏的女子,虽说是实践,实际上是军主为了投石问路,让旧式官僚慢慢接受我们而已,可见其用心良苦。”大玉儿说道。
    “是啊,自古以外,我们女子除了宫中的内官,可曾见有女子做官的道理?像我这样的富贾之女,也不过是识字、绣红,就已经是女子中的才子了,在大明朝做官是不可能的。三年前我爹爹将我从芜湖接过来的时候,我还以为爹爹描绘的地方是一个违逆了三纲五常、道德伦理的奇怪世界,只是来到这里以后,发现这里处处与我以前所学所知格格不入,却又顺理成章,真是奇怪、奇怪。”汪施施说道。
    “不过要变革三纲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