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比我们当初在铁山挖矿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以前我们是囚犯,采矿完成指标也就图个温饱,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收入,还不用起早贪黑,地位也有所改善。”黄千户感慨道。
“你现在手里头管着多少工人?”中年人说道。
“大约有四五十人,都在这一块地方。”黄千户指着周围一片小矿场说道。
“我管理的那一片地区才二三十人,真是羡慕你。”中年人说道。
“好好干迟早会出头的,现在复辽军方兴未艾,升迁不会太慢,也不亏我们幸苦地挖矿那两年。“黄千户说道,”你家老爷子怎么样了?“
“复辽军给我们在辽东城城郊找了一个宅子,老爷子他打算退隐养老了。不过复辽军让他管理一小片农庄的生产,每月有些许俸禄,也不让老爷子闲着没事做。”中年人说道。
这个中年人就是毛承祚,曾经的东江镇副总兵,毛文龙之子。在楚云消灭了后金势力以后,毛文龙他们就被释放。愿意返回关内的给了盘缠就让他们离开,愿意留在关外为工业建设充当螺丝钉的基本上被提拔成为基层小吏,算是物尽所用了。他们在采矿场辛苦干活,说起来还是从基层做起的干部
像是黄千户和毛承祚等人,选择了继续留在采矿场,凭借自己在采矿场摸爬滚打的经验和本来就比同时代灵光的脑袋,担任监工绰绰有余。而如同毛文龙这种已经五十多岁,又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则选择了退隐,否则在复辽军龙是楚云的老长官。
“管理农庄也是很好啊,最起码环境比我们采矿场要好吧,也算是养身的好去处。”黄千户说道,“当初老爷子为什么不选择入关,以他的辈分,最不差也能当个两三品的官员吧。”
“你不也是放弃了朝廷锦衣卫千户的身份留在了这里?”毛承祚说道。
“哈哈,无须再提,实在是朝廷腐败,没有必要回去受气。复辽军已经帮我将家人从京师带回来了,一家团圆,在哪里也没差。据说朝廷似乎已经将我们忘记了,我的家人从京师出来也没有人阻拦。”黄千户说道。
“你说的有九分道理。”毛承祚说道。
“哦?为何不是十分有道理,而只有九分?”黄千户问道。
“因为我们心知肚明,如果返回关内,还有一分可能是要锒铛下狱的。”毛承祚意味深长地说道。
“确实如此,确实如此啊。”黄千户点点头。
此时的鞍山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经初现繁荣,取代了铁山成为复辽军最大的铁矿产地。光是在这里采矿、冶炼、加工的工人就有上万人。
而在鞍山镇附近,施工多久的鞍山火车站终于竣工。辽南铁路将从这里经过,将铁矿源源不断地运往北部的辽东城、南部的大连港。
铁路建造委员会的史蒂芬森亲自督建这一条铁路,可见其对鞍山这一段铁路的重视。
“我们只能勉强按照工期完成任务,要是詹天佑在就好了,我们最起码可以快上半个月。”尽管鞍山段铁路顺利完工,史蒂芬森仍然不满意这一段工程,想到了惺惺相惜的詹天佑。
詹天佑来自的时代比他要晚上半个多世纪,掌握的铁路建设技术更加先进、系统,这让史蒂芬森对詹天佑有点执着。
其余跟随史蒂芬森学习的辽南本土铁路工程师不由擦了擦汗。詹天佑可是在美利坚系统学习过铁道工程的高智商人才,他们这个时代的人堪堪接触铁路这种新奇的学科,能够勉强跟得上就好了。
“史蒂芬森大人,詹天佑大人正奉军主的命令前往大草原勘探地形路线,准备起一条更长的大铁路,将大草原和我们的铁路连接在一起。以那样的工程量,估计我们辽南铁路主干铺设好,他们的探勘工作才能结束。”一个铁路工程师说道。
“也只有詹天佑能够担任此人,即使我都难以做到。”史蒂芬森说道,“不过我们辽南大铁路贯穿最繁荣的城池,是军主最为倚重的大动脉,很快辽东城、海州、鞍山、复州、铁山就能连成一条线。我们接下来要前去督促复州到盖州、金州、大连港那边的路线,那边的进展要比我们计划中的还要落后一些。”
“好。”一群铁路工程师在鞍山站竣工以后,收拾行囊,准备前往南部路线监工。
鞍山火车站看上去还十分简陋,只有简单的月台和遮挡雨水的屋檐结构,但是它的出现还是吸引力一大批鞍山的铁路工人进行围观。听说不用多久,在复州建造的蒸汽机车就会从复州开往这里,正式开始利用蒸汽火车来运输这儿的矿石。
第三百一十八章 归化城之变
阿嚏。远在内蒙草原中部的詹天佑打了个喷嚏。
“是有什么提到我了吗?”詹天佑理了理自己的头发,打得油光噌亮。虽然在苍茫大草原中进行铁路勘察,风尘仆仆,但是发型是千万不能乱的。
“一定是军主要催促我们的进度了。”一个随同詹天佑进入大草原探勘的工程师笑道。
“嗯内蒙铁路的建设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困难许多,最主要的是这里的部落太多,不好协调。有些部落倒是欢迎我们的铁路穿过他们的牧区,但是有些顽固的部落却誓死不从,我们也不能勉强他们。还需要让外交官员前去和他们交涉,一来一返,时间就久远了。”詹天佑骑在马背上,一边随着马匹颠簸,一边说道。
“大人您看,我们这是要到归化城了!”一个铁路工程师指着远方出现的城郭。
随着詹天佑的眼光望过去,果然在苍茫的大草原的边缘,有一座城郭矗立。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们复辽军的一个龙骑兵旅驻扎在那里,长官是孙胜?”詹天佑问道。
“是的,就是他。归化城要负责管理内蒙草原中部的秩序,虽然只有五千人马,但是却可以威慑十万部落。”一个工程师自豪的说道。
“这回可以好好洗漱一下,晚上还能躺在柔软的床上睡一晚。我的天,我都忘记自己有多久没有这么舒适了!”另一个勘探人员叫道。
其余勘探人员还有负责保护他们的一小队骑兵士兵都同样露出希冀的眼神。确实他们这些天爬山涉水,多半时间是以地为床,以天为被,很长时间没能回到城内了。
在归化城城外,有好几队骑兵小队持枪巡逻,他们全副武装,一脸肃杀。
“不愧是龙骑兵旅的士兵,你看他们多么有警戒性,这样子哪有敌人敢偷袭归化城?”有个负责保护詹天佑他们的骑兵说道。
“大白天在城外巡逻确实警惕性很高,但是似乎有点儿不对劲啊”詹天佑似乎感受到了归化城不同寻常的氛围。
“你们是什么人?!”归化城外巡逻的骑兵小队发现了詹天佑他们以后,呈雁行展开,将他们包围。
詹天佑示意同行不要妄动,然后纵马出来:“我是复辽军铁路建造委员会的副会长詹天佑,这些骑士是保护我们的士兵,带我去见你们的长官。”
“原来是来自辽东的大人,好的,我这就带您去见我们的长官。不过我们归化城最近出现了一件不怎么好的事情,正在戒严,这些骑兵兄弟就先留在城外,等候我们长官的命令吧。”骑兵小队长对詹天佑说道。
“这倒没有什么问题。”詹天佑有点意外,不过还是接受了骑兵小队长的安排。
于是詹天佑等技术官员被骑兵小队长引入了城内。只见城内的骑兵士兵和普通的牧民也是神情紧张,连看待他们的眼神都有点狐疑。
詹天佑心中疑虑,但是没有问出口,直到见到了这里的长官,如假包换的孙胜,才暗地里松了一口气。进来的时候,在那么一瞬间他还以为归化城已经被哪个势力攻陷了,正下套让他主动钻进来呢。不过见到了孙胜以后,说明归化城虽然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戒严,但是还没有糟糕到他想象中的地步。
“詹先生,您肩担着建设草原大铁路的重任前来我们归化城,我却因为事情突发而没能亲自出郭相迎,实在是不好意思。”孙胜请詹天佑他们坐下,懊恼地说道。
“我们看到归化城内外士兵严阵以待,不知道归化城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能让孙胜将军一筹莫展?”詹天佑问道。
“唉,说起来也是丢人。不过既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待到上报军主,大家是迟早要知道的,我也不妨和各位说来了。”孙胜说道。
“孙胜将军但说无妨。”
“前几天,我们龙骑兵旅有一个副营官在巡视鄂尔多斯部落时,遇到其中一个蒙古贵族之女,竟然见色起意,做出了那种禽兽不如的事情”孙胜咬牙切齿,“我听闻这种事情,当然要杀一儆百,将那小子剥皮抽筋!谁料到他畏惧治罪,竟然率领亲兵造反,险些攻入城中。幸亏我们的哨兵警觉,才没能让他们得逞!”
詹天佑他们听完孙胜的讲述,大致清楚了事情的前因后果,面面相觑。
“那个叛变的副营官现在何处?”
“给他逃走了,一同逃走的还有他的几十个亲兵。我怕城中还有他的死党,所以才下令戒严,等到事态完全控制下来,再行解禁。”孙胜说道。
“孙胜将军可有禀报军主?”
“已派信使前往辽东,想必不日就能让军主得知。唉,今年的考核多半是要废了。”孙胜懊恼地扶额。
“孙胜将军不必担忧,你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只能怪那些小人无法体会你的用心良苦,而是选择在不归路上愈走愈远。”詹天佑说道,“军主一定会谅解的。”
“终究是我治军不严,才有如此叛逆。”孙胜说道,“罢了罢了,不提也罢。诸位都是我们复辽军最杰出的技术人才,远远前来,我已经准备好了这里最好的庭院给你们以作休息。只是归化城不是古城,一切简陋,还希望各位见谅。”
“将军能够在百忙之中为我们准备食宿,已经是我们给将军增添了许多麻烦。”詹天佑他们也不好意思地说道。
在他们进驻归化城稍作休整的时候,没想到却是个多事之秋。
正如孙胜所说,很快复辽军驻扎归化城的骑兵部队某一个营官叛变的消息就传开,引起了复辽军一片哗然。楚云听闻后大怒,立刻下达悬赏,但凡是活捉这个营官返回辽南问罪者,赏金二百两!这个悬赏令,传缴三千里,大草原上诸多部落无所不知!
其中的受害者所在鄂尔多斯部落更是出动了骑兵部队,对试图穿过他们部落的叛将进行搜查。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两年
崇祯三年春,距离归化城副营官叛逃事件已经有两年了。叛逃的军官仍然未曾被逮捕回来,这件事也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毕竟复辽军除了损失几十个叛变的士兵以外,归化城没有出事,也没有大的损失。久而久之,归化城成为内蒙草原最为繁荣的城池,几十个叛兵无济于事。
夷洲的笨港,经过两年的发展,逐渐显现出一副繁荣的气派。
垦荒区是成片成片绿油油的农田,那是刚插下去的小苗,偶尔可见农夫在田间休憩。随着农业局驻夷洲小组杂交出抗倒伏的水稻,饱受台风之苦的夷洲农业开始兴盛起来。除了水稻,甘蔗等经济作物也被复辽军鼓励栽培,笨港附近的农业区成为糖的重要产地,远近闻名。而山区以泰雅人为代表的高山族土著也逐渐开始与平原区有了接触,出售鹿皮等土特产来换取糖、盐、铁器和其他生活用品。
港口内停泊着十几艘商船,甚至还有东瀛商人和尼德兰商人的商船。
“是上帝指引我们来到这里与你们公平贸易的,为什么要赶我们走?”一个尼德兰商人在码头叫嚷道。
他撒泼起来,顿时吸引了一群人前来围观,好奇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们夷洲卫的长官已经下令,让东印度公司在三个月内退出夷洲,交出台湾城和赤坎城,否则就将向东印度公司开战。现在三个月的限期已过,你们尼德兰人未曾交出两座城池,打算做誓死抵抗。因此,我们夷洲卫的长官宣布对东印度公司开战,念你们尼德兰商人无辜的份上,速速离开夷洲海域,否则尽皆击沉!”前来驱逐尼德兰商人的士兵按刀说道。
“你们这是在赶走你们的财源,我们用源源不断的白银向大明购买茶叶、丝绸和瓷器,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对待我们。如果我们尼德兰放弃了夷洲,要我们这些商人怎么和你们交易?”尼德兰商人不甘心地说道。
“你们要做生意我们欢迎,等到战争结束以后笨港和厦门湾仍然欢迎你们到来。只是夷洲是我们自古以来的国土,寸土必争,你们在我们的夷洲卫殖民,奴役夷洲卫的原住民和移居夷洲南部的汉民,藐视人权。所以我们复辽军必须要收复夷洲南部。”这个士兵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