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连港的港口,大赵号船队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很大的轰动。大连港停泊着数十艘船只,大赵号船队包括补给船还不到十艘,对于见识过舰队主力数十艘战船的大连港居民来说,看上去只是海军舰队的一次调动而已。
金州城、大连港的部分官员早早就来到大连港。他们得知了楚云要回来的消息。这些天楚云在远程指挥,虽然没有出什么大碍,不过很多东西还是要楚云亲自过手的。
“大人您终于舍得回来了!“陈挺语重心长地说。
这个最早跟随楚云的一批文官之一,当时就已经五旬,现在头上白发更多,但是更加神采奕奕。比起在当时在金州小吏,现在陈挺的地位今非昔比,有地方施展才华的他才算是意气风发。
“陈老,我不在的这段时间财政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吧?如果我没有记错,官员培训班都举办到第三期了,而且每一期的时间更长,为我们培训了一批懂得财务、行政的官员。”楚云说道。
“本来呢一切运转得顺利,财政还有点富余。不过现在周转又有点困难了。”陈挺被楚云提起财政,立刻变得愁眉苦脸。
“哦?最近有什么额外的支出吗?”楚云惊奇道。
“还不是大人提出成立夷洲卫、厦门贸易港两个新的建设计划吗?我们要培训新的人才、物资输送到那里,这可都是需要钱的啊。”陈挺说道。
“哈。”楚云有点儿尴尬,原来自己就是造成财政危机的罪魁祸首。
第三百一十四章 北大荒计划
“陈老无须担忧,等到厦门贸易港弄好,我们就对过往船只征收关税,完全可以覆盖建设的成本。以后每年还有源源不断的收入,用来补贴财政。至于夷洲卫,我们可以出售那里的土特产,种植蔗糖。糖的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楚云赶紧打哈哈。
“这可是要多年投资的啊,一年半载无法返利。幸亏我们辽南、辽东有了底子,夷洲、厦门岛的人口加在一起也就十万人左右,拖不垮我们。”陈挺叹了一口气,自己摊上一个爱折腾的主,只能慢慢收拾烂摊子了。
“今年的粮食产量预计如何播种的时节已经过去了吧?“楚云又问道。
“我们农业局除了培育新种、指导农场种植作物以外,最近还在抢修水利,改善这里的灌溉条件。说实话,关外的土壤是肥沃的黑土,除了冬天太冻,不比关内的平原差。预计粮食产量今年在满足自己人的消耗,应该还会有富余。”陈挺说道。
“让农业局成立一个新的作物培育小组前往夷洲调查。”楚云说道,“夷洲也是一片值得开发的好地方,水热条件好,一年两熟不是问题,可以种植亚热带的经济作物。不过那里容易遭受台风,所以需要培育出抗倒伏的作物。”
“什么抗倒伏……?”饶是陈挺这样经常跟着楚云混的人都难以理解楚云口里是不是冒出的名词。
“就是不容易被大风吹倒的作物。”楚云说道。
“好,等下我就亲自前去农业局吩咐他们成立一个特别的小组,随同前去夷洲卫的官员。”陈挺说道,“夷洲卫的建设看起来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许多。“
“除了夷洲卫,其实我还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楚云说道。
“大人您还有什么大胆的想法?您尽管说,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陈挺的脸就像是枯萎的菊花。
“开发北、大、荒!”楚云一字一顿地说道,“辽东以北的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但是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实际上是十分值得开发的平原,就是人口稀少。但是关内的情况恰恰相反。关内的人口众多,天灾不断,养活不了关内上亿的人口,每年因为饥荒死去的人口多达数十万到上道。
“什么时候你也学会拍马屁了……”楚云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千万不要被那些老油条教坏了。”
第三百一十五章 扶持李自成
“我父亲现在如何了?”艾拉问道。
“还好吧,难得他在东南海域遇到还过得去的对手,我们也拥有足够他指挥的船队,正好给了他发挥的余地。”楚云提起纳尔逊。
“父亲以前在另一个世界就是这样,每次出征都起码要好几个月的时间,还经常冒着危险,真怕哪一天出事呢。”艾拉幽幽说道。
“在军队中当差就是要把生命系在腰带上,随时在鬼门关徘徊,和鬼差打交道。不过我临走前已经告诫纳尔逊让他不要经常让胜利号冲在前面。”楚云说道。
纳尔逊确实是一个好将领,在另一个世界,他曾经率领大不列颠海军在地中海和法兰西海军激战,并中弹身亡。即使召唤过来,这些人还是保留了以前的性情。
“以我对父亲的了解,他仍然会以身作则,将火炮数量最多的胜利号作为舰队的先锋。”艾拉仍然有点担忧。
“放心吧,在东南沿海能够对胜利号造成威胁的战船是不存在的。说起来,除了对付海贼成立的情报小组,还有蒙古情报小组、大明情报小组,他们不是正在试图扶持李自成吗?现在陕北义军在这段时间内如何了?”楚云想到了此时还在陕北艰苦奋斗的李自成等人。
“陕北农民军最近几个月声势浩大,聚集了上万人在陕北起事,攻克韩城等城池,大放粮草,引起了朝廷的轰动。现在大明朝廷派遣洪承畴为三边总督,率领官兵七千剿灭陕西、陕北乱民。”艾拉说道。
“洪承畴,也算是一号人物,陕地的农民军的日子应该不好过吧。”楚云说道。
这个家伙和孙传庭两个狠人,貌似差点剿灭了李自成?
“大人没有猜错,洪承畴率领军队入驻陕地以后,所部号‘洪军’,农民军被逐个击破,如王左桂等义军首领兵败被杀,各支义军散乱不堪,就连闯王高迎祥都差点想要流窜到山西等地避开起兵锋。”艾拉说道。
楚云拉沉着脸。亏自己还以为援助了陕北义军火器以后,他们能够牵制朝廷军队,最好攻陷京师,彻底破坏大明的制度,背上灭明的大黑锅。没想到他们还是那么不中用,洪承畴用七千人就将他们打得不要不要的,都要离开陕北跑到山西去了。那他投资义军的旧式火枪不就打水漂了吗?
“噗嗤,大人您的表情好好笑。”艾拉见楚云拉着一张臭脸,好像谁欠了他几百万一样。
“我们明明通过商人暗地里向李自成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处理了我们淘汰的一千支燧发火枪,按道理来说应该可以成为割据地方的一支强军了,没有理由失败得这么彻底啊。”
楚云仍然不相信地说道。
“我还没有说完呢。数十支大大小小的农民军被洪承畴击溃,唯有一支农民军遏制了洪承畴进攻的势头,这支军队就是我们扶持的李自成。现如今李自成一战成名,被诸多农民军称为‘闯将’,风头一时无二,人马从一千左右疯狂扩张到三千人,对于火枪和弹药的需求越来越大。他还在私底下向我们的商人询问能否搞到铜炮。”艾拉说道。
“好啊,李自成果然头脑灵活,没有让我失望!连铜炮都想到要搞了,可见他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如果可能,我们就将积压在仓库里被我们淘汰的铜炮卖给他们。正巧我们步兵要装备德莱塞步枪,以前的1777式燧发枪也可以卖他们一批。”楚云说道。
“我们这样做会不会养虎为患?这些火器虽然对于我们来说落后了,但是仍然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水平。要是李自成拥有了这些火器,说不定会给我们将来造成巨大的威胁。”艾拉说道,“不如我们直接用军队攻陷山海关,入关倾覆大明朝廷。”
“在大明,正统的影响力是很强大的,消灭大明军队不难,要稳定民心和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才是千难万难的,这种事情交给农民义军做就好了。”楚云说道,“况且就算拥有这些武器,李自成也不能对我们造成任何威胁啊。这些火器只有我们辽南拥有工厂和技术,弹药也是我们提供的,他们仿造也要好几年的时间。等到那个时候,我们拥有的武器比现在还要再强上起码一代。”
“既然大人已经想好了,那属下就无条件支持您的决定。”艾拉眨眨眼。
“不过即使是这样,农民义军的进展也太慢了。我们得想办法支持一下他们,让他们尽快打到京师。你且附耳过来,可这般这般……”楚云说出了进一步支持李自成他们的计划。
艾拉越听越惊奇:“还可以这样子?”
“兵不厌诈,得想办法快点送他们到京师才好。”楚云说道,“好了,陕北农民军的事情就说到这里。这次我从夷洲带来了郑芝龙,他的妻子和儿子现在在哪里?”
这次前往劫持郑芝龙安置在平户藩的妻儿的,也是情报处的人员。虽然东瀛还不是复辽军的目标,但是实际上情报处已经开始往东瀛渗透。
“她们被安置在金州城城郊的一处庭院之中,完好无损。”艾拉说道。
“嗯,你做事我放心,正好我们返回金州,就带着郑芝龙,让他们团圆吧。”楚云挥挥手,几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就带着郑芝龙他们过来。
郑芝龙、郑芝虎等人随着复辽军的船队来到大连港,被这座新型的港口城市震撼到。这里停泊着比他们经营的厦门湾还要多的船只,一座座工厂、作坊星罗密布,远处的烟囱冒着黑烟,一辆辆大马车将生产的物资运送到码头,再由码头上的工人搬运到货船上。
而且更显繁荣的是,大连湾内还有船坞在同时生产几艘大船,隐约可见其龙骨。
咕噜,他们想要咽下心中的惊异。仿佛这里不应该属于这个时代。
“上天有好生之德,这次算你走运,妻儿落在我的手中,我这就带你去见到他们。我这个人最喜欢成人之美了。”楚云厚着脸皮说道。
第三百一十六章 赐名郑成功
金州城城郊的一处庭院,占地也算不小,门口还有几个士兵在站岗。他们见到楚云等人到来,纷纷肃然起敬。
“这里是金州守备部队的一处驻地,用于应付金州城内可能发生的动乱和威胁,平时守备部队的道,“我看此子目光聪慧,以后此子若能接受海军司令纳尔逊的一番栽培,就是一员独当一面的海军大将。”
“呃……我儿,快拜谢军主赐名……”郑芝龙还是有点云里雾里,不过楚云明显有栽培之意,那么自己答应下来也不是什么吃亏的事情。
幼年的郑成功懵懵懂懂,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一刻人生的轨迹就发生了变化。从今以后他就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郑成功。
“不客气。嗯,下一代就靠这些后生了。”楚云有点儿老气横秋地说道。
虽然无论是他还是郑芝龙,不过二十来岁而已,和大明朝廷上暮气沉沉的文武大臣相比,他们才是充满希望的下一代。
“军主能对败军之将这样的待遇,我郑芝龙感之不尽。”郑芝龙抱着小郑成功向楚云拜谢。
“哈哈哈,这一点不是我自吹自擂,我对你们确实已经很客气了。你可知道以往和我作对的,那都是要被扔去采矿场开场煤矿、铁矿,做着些苦工。”楚云说道。
郑芝龙、郑芝虎他们被楚云的话语吓到:“大人不是在开玩笑吧?他们现在还在开采煤矿吗?”
“让我想想。”楚云不由想起以前被他扔到采矿场的毛文龙、锦衣卫等人。
第三百一十七章 矿场监工
鞍山的新采矿场,一个监工正在监督采矿的工人干活。
“黄监工好。”一旁在推着木板车的采矿工人见到监工到来,纷纷向他问好。
“嗯,都好好干活,如果能够超额完成指标,大伙儿都能有奖金。”监工说道。
在监工走开以后,几个采矿工人嚼起了耳根子。
“这个新调来的黄监工十分好说话啊,一点也不摆架子。”
“听说他前两年也是做矿工出身的,后来由于做的出色,被从矿工提拔成为了监工。”
“我听到的故事版本更加传奇!听说这个监工以前是锦衣卫千户,被军主抓住当了矿工,后来被释放后主动留下,成为了现在的监工。”
“是不是真的啊?锦衣卫千户可是了不起的大人物,会甘心留在这里当一个小小的监工吗?”
“起初我也不信,不过好像确有此事。”
几个采矿工人在背后说的闲话黄千户却是没有能听见。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以前被抓住的事情不知道为何开始被流传了出来,煞有其事的样子。不过堂堂锦衣卫千户当了监工,说出去别人都是不信的。
“黄千户,你现在这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啊。”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走了过来。
“可不是,比我们当初在铁山挖矿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以前我们是囚犯,采矿完成指标也就图个温饱,现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