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9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本功勋纪念碑在洛阳早已修建,此事在军中人人皆知,都是为纪念那些匡扶汉室死去的将士所立,这极大地激励了三军士气。

    西征之时刘封也传下将令,将来会在鄯善境内的孔雀海边上建立功勋碑和望乡台,用来纪念西征的英雄,望乡台将士接引这些英灵回乡所在。

    从鄯善出兵之时,每一名兵卒的名字全都登记在册,校尉以上的将官都去了一趟孔雀海边已经开始打造地基的望乡台参观,让出征的将士没有后顾之忧。

    这些政令都让西征的汉军将士充满斗志,心无牵挂,如今又在于阗建设西域南线纪念碑,无疑又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刘封所作的这一切,并不只是为了收买人心,更多的是为将来准备,这些碑和宫观的意义影响长远,将是华夏明礼仪宣扬的基点所在。

    化是民族的灵魂,英雄是民族的脊梁!刘封一直深信这一点,任何时代都需要英雄的表率和引导,让民众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成就一个强大的盛世。

    明的认同,才会让百姓有化亲切感和归属感,这才是化建构、明传播的根本,明塑造了历史和化记忆,让百姓产生认同感,虽有不同的民俗,但都是共同的华夏明,这才让大家变成真正中国人。

    无论宫观、祭祀和民俗,都是用中原礼仪来执行,这对于还未形成一整套明礼仪体系的西域百姓来说必会产生极大影响,潜移默化之下,华夏明也会籍此传播开来。

    于阗虽然素重佛法,但民智未开,礼仪不全,至今民俗多无礼义,境内多盗贼,民不知耻,虽然富庶,却淫纵荒蛮,正需要一套完整的仪礼体系来规整。

    刘封计划在西域宣扬的,不只是儒家思想,而是改良之后的墨家、法家等学术百花齐放,培养各类人才,能够将各种学术吸纳融合,让华夏明更加博大精深。

    当然这些是有足够的化自信才能实施下去的,而这个时期的大汉无疑有充足的自信,虽说中原几经兴衰,但还是这个时代最强盛的国家,大汉之名早已远播四海。

    如今的丝绸之路已经到达波斯海域,它不再是单纯传递丝绸这些商品,这些流动的物资都带有华夏的符号,华夏的明信息,或多或少影响着葱岭以西的西域诸国。

    而对于刚刚灭国的于阗百姓,汉军也随后颁布几十条政令,除了安定人心、统一律法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几项惠民之政策。

    按照往常的规矩,照例免除三年赋税,登记在册的百姓家有产子者免三年赋税,怀孕妇女赐给胎养谷三斛,并免除其夫一年赋税,和且末、鄯善的政令完全相同。

    于阗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加上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优越,是丝绸之路的枢纽之一,商队在这里向东可通过南线到达阳关,向北可到龟兹、大宛,向西可到葱岭以西的贵霜国。

    即便是中原战乱频发的时代,西域各国互不统属,于阗的商队也络绎不绝,这里成为中西明交汇最为频繁的地方,也成就了于阗富庶强大的国力。

    尉迟家族掌控着国内所有的财富资源,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内外族群林立,甚至占了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赋税盘剥之重让百姓和商客深受其苦。

    汉军入城之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免去尉迟家族的王族待遇,并将原先于阗国的与之相关的贵族等级除去,统一执行大汉律令,除各自家产不动之外,所有的田地都要重新统一分配。

    三日之后府衙开设公堂,一年内的公案狱讼都可以上诉,三年内关乎人命的冤狱可以追诉翻案。

    这一项政令出来,让诸多原本的大家贵族又惊又怕,原本还对汉廷的改制大为不满,正准备联合起来暗中捣乱,没想到马上便有诉讼之法要翻旧账,各家全都着了慌,再也顾不上反对汉室政令,都忙着想办法填补窟窿,擦屁股去了。

    这些贵族和大家族明里暗里没少做坑蒙拐骗的恶事,甚至残害人命,以往在于阗国有势力可以暗中摆平,现在新官上任,追查旧账,这还了得?

    大家都明白这是汉廷的一次大清洗,但犯错在先,还是要尽量设法保全家族,舍掉一些财产能保住性命也在所不惜。

    当下午朝廷发布建设祭祀宫观和功勋碑、望乡台的榜出来之后,十余家于阗大户主动到西城府衙捐款捐粮,短短几个时辰便收到百万钱,于阗的富庶可见一斑。

 第2060章 合理请求

    于阗王尉迟乌波死得极为诡异,苏森和唐坚都检查过尸体,证实在他自缢之前就已经死亡,但身上却没有任何伤痕,血液之中也没有找到任何毒素。

    一筹莫展之下,刘封决定按照正常流程将尉迟乌波下葬,同时将找到的骊归侯尸首一同清理埋葬,葬于城南的尉迟家族王陵之中。

    这也算是给尉迟王族一个圆满的结局,历代王陵并没有任何追究,除了葬礼从简之外,一切都按旧制,尉迟家的祖墓从今之后由其后人自行祭扫打理。

    王室的宫妃侍从都给予妥善安置,除了王妃及子嗣分田地宫室居住之外,其余下人去留自便,愿继续留在官府中的安排职务,不愿留在宫中的按照政令分与田地耕种,改进后的屯田制在于阗也将继续推行。

    宫室中正在准备尉迟乌波兄弟的葬礼,一切都由献象侯来主持,第三日远离是非之地的老大广德侯又从赞摩寺赶回,这一场战乱导致两位兄弟身亡,想必他心中也十分难过。

    广德侯再次回城的时候,令所有人大吃一惊,只见他头戴五佛冠,身披袈裟,手持禅杖,俨然一副出家人的打扮。

    谁也没有想到,广德侯一去一回,竟已经出家为僧,也不知他是真的看破红尘,还是因为国破家亡遁入空门。

    总之广德侯的作为显然已经表明,尉迟家族和汉室将来如何相处,他都不愿卷入其中,从此青灯古佛为伴,远离权势之争。

    带领五名弟子在灵堂前祭拜一番,命弟子摆设法堂超度亡灵,广德侯又去王宫求见汉王刘封,他要为两位兄弟亲自诵经祈福,请刘封再宽限三日。

    王者葬礼如此匆慌,本就让于阗旧臣觉得太过简陋,心生悲戚,多有不平,广德侯此举,无疑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比起唯唯诺诺的献象侯,反倒是出家的广德侯更有担当。

    王宫之中,刘封见到这位淡泊名利的王室后裔,只见他慈眉善目,眼睑半开,五十多岁的人愣是活出了七八十高僧的神秘莫测之感。

    广德侯的要求也不算过分,亲自为两位兄弟诵经超度,这本是人之常情,先前于阗王的丧事无人操持,刘封自然不会给他大办特办,只能一切从简,现在广德侯愿意出头,自然也无可厚非。

    而且汉家以“孝”治天下,将来推行政令也是以礼仪道德为主要纲领,再加上尉迟家族在于阗的影响不可忽视,刘封如果拒绝广德侯的请求,必会惹了众怒,今后施政恐怕会困难重重。

    广德侯的另一个请求是为赞摩寺的佛像重塑金身,并打算将城内即将塑造完毕的佛像运往赞摩寺,这些原本都是国王尉迟乌波答应过的,佛像基本完工,忽然国中大变,不得已而终止。

    赞摩寺传言是罗汉比丘卢旃为其王造复盆浮图之所,石上有辟支佛跣处,因为于阗近贵霜远中原,贵霜佛教的影响极大。

    于阗国也素重佛法,寺塔僧尼无数,历代国王信尚,定期亲自洒扫祭拜,历代尉迟家族都会有亲族到贵霜学习佛法,回国后掌管国内所有寺庙僧尼之事,广德侯便是这一代尉迟家族的佛门信徒。

    历年于阗国内都会举行数场大型佛法大会,由国王亲自讲经,塑造新的佛像、修葺寺庙等等不一而足,还有一个半月便是地藏菩萨圣诞之日,诸多佛像准备完毕,都要运往赞摩寺进行开光法会。

    这件事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准备,地藏菩萨的金身据说高达三丈,由广德侯亲自负责督造,佛像塑成之后还会请贵霜高僧前来开光,此事全国上下人尽皆知,也认为是于阗国近几年来的一桩大事,可谓万众期待。

    只是谁也不曾想到,佛像成像之时,却是于阗覆国之日,虽说没有国王的支持,但尉迟家族和于阗百姓都笃信佛教,还在等待着这开光大典,以求祈福祛灾。

    如今佛像已经铸成,不可能再将其破坏,更何况刘封授意官府建造道观,也不能故意打压佛门,引起众怒,自然要一碗水端平,至于他们如何弘道,吸引信众,都只能看各自的魅力了。

    无论是道教还是佛门,只要教化向善,遏制其敛财滥造,蛊惑人心的弊端,让百姓有敬畏之心,刘封都不会干预其事,但于阗国原本对佛教的诸多优待要加以调整,最终和道教同等对待,绝不厚此薄彼。

    虽是短暂交谈,刘封发现广德侯比起献象侯要沉稳干练许多,或许是清心寡欲的缘故,让他思路更为清晰,佛法毕竟也是一种哲学,学得多了自然见识也要比常人更高一层。

    除了提出要求之外,广德侯也自主提出愿意写信将远在大宛的三弟中于侯召回于阗,商队一应的财物全部捐赠朝廷,这也算是一种回报,让一旁满脸不忿的周处等人脸色缓和了许多。

    且不管中于侯是否愿意回来,但广德侯此举可谓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合理要求既能完成自己的心愿,也不会得罪任何一个人,想必来于阗的路上也是经过再三权衡思量的。

    于阗百姓笃信佛法,广德侯既是尉迟家族的人,又掌管佛门诸事,由他牵头来处理国王的后事,倒让刘封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此举至少又平息了不少民怨,可谓皆大欢喜。

    送走广德侯,刘封正准备找拉买提问问莎车的情况,却见一名侍卫快步而来,在身边低声道:“大将军,方才献象侯暗中派人来报信,那骊归侯也是被人杀死在先,才将尸体抛于泥潭之中。”

    “哦?”

    刘封眉毛一挑,“骊归侯在雨夜被人所杀?”

    “不错!”

    侍卫点头道,“最后一战,骊归侯负责督运粮草军器,与丞相尉迟曜胜会面之后冒雨赶回西山城,半路上遇山洪人马陷于泥潭之中意外身死,但其尸首清洗之后发现嘴里并无污泥,说明事先已被人所杀。”

    “有伤口么?”

    “没有!似乎和于阗王的死因相似,只是随行的护卫和士兵已经被烧了,不知道他们是否经历了厮杀。”

    “雨夜凶杀”刘封喃喃自语,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将处理骊归侯后事的人找来问明情况。”

    侍卫答道:“苏将军已经带人去了。”

 第2061章 贼喊捉贼

    午饭之时,马哲满面愁容,连连叹息,惹得鸯十分不满,虽说大家分桌而坐,但这也太影响食欲了。

    这几日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西山城中又有许多小城,加上管理的变动,诸事繁多,连苏森等护卫都参与政务之中,简直比行军打仗还要累。

    百废待兴,自然一切从简,众人吃完之后各自散去,刘封留下马哲,问他何事忧心忡忡。

    马哲眉头紧蹙:“大将军,这几日查点府库,除了粮草还有部分之外,城中多处武库都被搬空,只有一些残破铠甲,铁器几乎不剩,实在有些怪异。”

    刘封言道:“于阗多年交战扩张,府库消耗多也属正常,近几月又频繁用兵,兵器耗尽难道有什么不妥么?”

    马哲摇头道:“属下认为其中有些蹊跷,于阗虽大军出动与我军对峙,但必定也想好了据城死守的后路,属下已问过那些朝官,确实当初廷议也是如此,若计式水失守,便死守王城,至少能支撑半年之久,但按现在府库中的军器和粮草,根本坚持不到半年,最多一月而已。”

    刘封目光一闪:“你是说,有人在开城之前将这些军器粮草转运走了?”

    “有此可能,但属下却未找到任何证据!”

    马哲无奈道,“这两日将守城士兵分别叫来查问,都未见有大批车辆出城,只有骊归侯运送过两批粮草,其余时间都是紧闭城门,严禁外出的。”

    “骊归侯运走多少钱粮辎重?”

    “没有登记在册!”

    马哲苦笑道,“骊归侯身为王室之人,又逢国家败亡之际,只是仓促收集了数百车粮草军器便匆匆运往前线,彼时人心慌乱,人人自危,并未上心清点。”

    “府库守军也不知情?”

    “说来也真是巧极,那一夜出城,因军中人手不足,骊归侯将所有府库兵丁全部征调押运粮草,回城之时全部遇难了。”

    刘封双目微凛,缓缓道:“这当真是巧合不成?”

    马哲言道:“属下认为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