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葛亮也道:“不错,若是曹叡真有诚意,不带兵也是一样的,就带两千骑兵吧。”

    赵云起身说道:“既如此,我便和子益同去。”

    刘封见大家都关心自己的安危,心中感动,抱拳道:“诸位无需担心,此去只为和谈,带的人多了也没什么用处,带少了只怕魏国有什么人故意刁难,又失了体面,我看就带张苞、赵广、关索、徐陵几人吧!此等小事,就不劳赵叔叔出动了!”

    大家看刘封主意已定,知道多说无益,于是诸葛亮派人向潼关送信,一面整顿军务,张苞等和谈回来之后再去凉州。

    ******看到诸葛亮送来的书信,曹叡心潮澎湃,感觉自己的出头之日到了,也许不能像祖父那样征战天下,但至少可以会盟一次,让天下人瞩目,这也算是大场面了。

    无论武大臣如何猜测诸葛亮的意图,曹叡都觉得不重要了,打定主意下旨:三日后会盟弘农。

    钟繇自然知道曹叡心中所想,而且眼下的确不适合多线开战,便阻止群臣再行劝谏,着手准备会盟之事。

    司马懿接到曹叡的圣旨,命他就近迎接刘封前往弘农,司马懿声色不动,派人将书信送到长安,在潼关等候刘封等人到来。

    第三日一大早,果然见一队蜀兵疾驰而来,仅有两千人马,看得司马懿不由暗中点头,深入敌营还能如此托大,看来刘封是信心十足。

    司马师阴沉得看着走近关下的刘封一行,冷声道:“刘封仅带了两千人马,看不如在其回去的路上将其全歼,以绝后患。”

    司马懿冷盯着这个一心只想着杀人的儿子,沉声斥责道:“愚钝,此次会盟乃是陛下亲自下诏,天下人瞩目于此,你若是敢干出这等事来,只怕让天下人唾骂!”

    顿了一下又道:“而且尚不知圣上之意如何,贸然行事,只会自取其祸。”

    司马师闻言顿时一身冷汗,看来自己想得太片面了。

    司马昭在一旁说道:“父亲说得是,其实蜀国如今由诸葛亮主持大事,就算杀了刘封,对其损失也不是很大,只要有诸葛亮在,只怕我们都要小心防备。”

    司马懿缓缓点头,长叹道:“当年周公瑾便有既生亮何生瑜之叹,诸葛亮之才,不下为父,只能见机行事了。”

    父子三人说着话,关门已经打开,司马懿在城上抱拳道:“哈哈,刘将军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请稍侯片刻。”

    刘封会盟,自然少不了烈风同行,不但可以壮壮威风,而且烈风也想见见司马懿这些魏国名人,不过为了保持白虎的神秘和威严,刘封还是选择了骑马。

    刘封和张苞等人带着刚训练的西凉铁骑进入关内,见司马懿已经来到道路中央,朗笑道:“久闻司马将军大名,今日一见,果然风采过人。”

    书上记载,司马懿狼视鹰顾,刘封近前一看,这家伙果不但长着一个大大的鹰钩鼻,而且眼眶深陷,眼眸比诸葛亮的更加深邃阴沉。

    虽然他脸上在笑,也让人心中发毛,似乎别有所图,面颊上两排胡须微微发白,更显沧桑,颇有一股老谋深算的味道。

    在他身后,左右两人应该就是司马师兄弟,相貌倒也英俊,左边一人脸上狠戾之色太重,正用一双蛇一样的眼睛盯着刘封,另一人则面带微笑,算是最顺眼的一个了。

    司马懿嘴角牵动,略带笑容,抱拳道:“将军年少有为,武俱全,才让某真正羡煞,陛下正在弘农等候,某奉旨带将军一同前往。”

    刘封见司马懿似乎没有深入交谈的意思,也不多说,笑道:“有劳将军带路。”

    转身的空当,司马师阴阳怪气地说道:“久闻燕王在益州收服一只白虎,在下一直以为是谣传,今日见到此虎,可见所言不虚,将军真乃天命之人也!”

    跟着刘封的其他人都脸色微变,怒视司马师,这种挑拨离间的话要是传开,只怕对刘封不利。

 第194章 弘农会盟

    刘封却淡然一笑,抱拳笑道:“将军过奖了,此白虎正是助本王复兴汉室而来的。”

    司马师没想到刘封会这么回答,他们是魏国之臣,刘封这话无疑让司马师自打嘴巴,若刘封是天命之人,那他岂不是承认魏国便是篡汉了?

    一想至此,当下气得说不出话来,脸色更加阴沉。

    司马懿扫了一眼司马师,却大笑道:“天下自有有德者居之,就算有灵兽相助,若逆天而为,只怕也是难以成事。”

    刘封看着朝阳中司马懿轮廓分明的侧脸,不禁佩服此人的气度和城府,当下打个哈哈,也不再争执,跟在他们后面继续向东而行。

    函谷关是两京古道,东自崤山,西至潼津,这条道路多在涧谷之中,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出了潼关之后,有一条深邃的山谷向南通往荆州方向,向东的一条官道则是前往洛阳,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时期,秦依函谷天险,数次抵挡六国之师,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刘邦也曾守关以拒项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进入函谷关,司马懿指着两旁绵延的山脉,笑道:“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之地,南依高山绝岭,北濒滔滔大河,地势险要,车不方轨,马不并辔,实为天险,任有千军万马,在此处也无用武之地。”

    “此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关中关外以此而分,果然与剑阁有异曲同工之妙!”刘封岂能听不出司马懿的言下之意,虽然蜀军占领了长安,但要想进攻洛阳,还是力有不逮。

    狭长的山谷间只闻马蹄之声,马不并辔这么夸张,但四匹马同行已经是极限了,峡谷绵延弯曲,烟尘滚滚,刘封粗略估计,至少也有一百里左右。

    将近中午十分,终于赶到弘农,远远看到魏军已经列阵而待,明黄色的銮驾十分醒目,骑兵和步兵组成的方阵气势骇人。

    尤其是曹叡身旁的五千骑兵,全都是红褐色的鱼鳞甲,暗红色的盔缨迎风飘动,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再看那些战马身上也有薄甲覆盖,便猜到这就是传说中的虎豹骑。

    刘封身后的流云骑自然也不甘示弱,一个个昂首挺胸,整齐而进,清一色的白色战马,银盔银甲,在阳光下十分耀眼,更像是西方的骑士军团。

    来到近前,兵马停在空地之外,仪仗整齐而立额,一条红毯通道直通王座,两排枪兵和戟兵肃然而立,另一头曹叡高高在座,等待刘封等人到来,两边武大臣列队而立,天子之威,尽显无遗。

    经历过刘备登基,刘禅继位,刘封好歹也算是见过大世面了,许多礼仪自然也熟记在心,策马向前,刘封右手一抬,身后的流云骑停了下来,动作整齐划一。

    曹魏武在这里搭建场地,本来想展现魏国军威,震慑刘备,但这一切气势,却在那头状如牛犊的白虎衬托下,弱了许,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白虎身上。

    刘封淡然扫视魏军,翻身下马,轻抚白虎脑袋,白虎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咆哮,趴伏在流云骑阵前,倒是对方的虎豹骑有些焦躁不安了,这些战马虽然精心训练,但也抵不住兽王之威。

    刘封整理衣甲,带着张苞几人跟随司马懿走上红毯,对两旁的禁卫军视若无物,神色从容自若,张苞和关索左看右看,一脸不屑,要不是刘封叮嘱过要注意礼仪,只怕两人的嘴要撇到耳根子上了。

    曹叡倒也相貌堂堂,举止儒雅,龙袍加身,更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比之刘禅的憨态可掬,不知体面了多少倍,不愧为能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的人物。

    司马懿父子三人跪地而拜:“臣已经请到蜀国燕王而来。”

    虽然称为燕王,但加上一个蜀国,便显得身份小了许多,司马懿不动神色的贬斥,让魏国大臣颇有自得之意。

    曹叡欠身说道:“司马将军平身。”

    正准备下位迎接刘封,却见左边闪出一人,大声喝道:“大胆刘封,面见陛下为何不拜?”

    刘封背着手,微微转头,看到一位留着山羊胡须臣正怒目而视,眉毛一挑,不作理会,转身向曹叡抱拳道:“汉左将军刘封,拜见魏王!”

    曹叡见刘封也丝毫不留情面,将司马懿刚才的话反其道用之,顿时神色一滞,含糊点头答应。

    刘封自称汉臣,司马懿不由双目微凛,缓缓低头,不让人看到他的神态,其他魏国君臣也都面面相觑,怒视刘封。

    “哈哈哈,枉你还自称汉臣,竟不知礼义廉耻乎?”那人脸色难看,见曹叡没有回话,怒声道,“何以不答吾言?”

    “阁下人?”刘封这才转身,冷冷地看着那人,笑道,“不想魏国礼仪如此荒诞,魏王金口未开,竟有跳梁小丑先来聒噪!”

    “你”那人指着刘封,知道自己太过激动,有些失礼,但气势还不能弱,昂然道:“吾乃魏长史杨阜是也!”

    杨阜?刘封暗自冷哼,当年要不是这家伙,估计马超在西凉也不会输得那么惨,不过杨阜确实也有能力,在魏国后期也是一位重要人物。

    刘封转过身,正视杨阜,笑道:“汝既为长史,为何见本王不拜?”

    “我乃是魏国臣子,为何拜你蜀国之王?”杨阜断然大喝,挥着衣袖表示不屑,微微侧转身。

    “好一个魏国臣子!”刘封淡淡一笑,再次转身看向曹叡。

    杨阜微微一怔,猛然明白了刘封的意思,既然自己不拜刘封,曹叡也不是蜀国的皇帝,刘封自然也不用跪拜,顿时脸色尴尬,讪讪退入臣之后。

    刘封抱拳对曹叡行礼道:“蜀国使者刘封见过魏帝。”

    曹叡见刘封不卑不亢,应答从容,也起了较量之心,既然刘封有备而来,自己当然不能失了礼数,当下起身道:“燕王远道而来,朕未曾亲迎,刚才臣下鲁莽,见笑了。”刘封却笑道:“本王为国事而来,岂会因小节而误大事也?”

 第195章 肉烂在锅里

    曹叡想起这次会盟是刘封提出来的,还不知道他意欲何为,只好干笑两声,让人为刘封看座。

    坐定之后,曹叡直接问道:“燕王侵吞我雍、凉二州,此次前来,莫非是来赔罪不成?”

    “这天下本为汉家天下,何来侵吞之说?”刘封淡淡答道,看到身边魏将脸有怒色,暗自冷笑,明明说这些场面话没什么意义,这些人非要纠结,自己扛着大汉旗帜,又占据优势,自然不怕他们挑衅。

    看曹叡有些沉不住气了,才说道:“本王此次前来,乃是为了共抗倭寇之事。”

    震住场面就够了,过犹不及,古代人有极端固执的,甚至为了所谓的大义连死都不怕,万一碰到哪个只重面子的家伙跳出来,搞得不欢而散可就不妙了。

    此言一出,司马懿豁然抬头,曹叡和魏国武也都吃了一惊,他们倒不是吃惊刘封的举动,而是刘封的情报竟然如此及时。

    倭寇入境,前后最多有十日时间,消息才传到洛阳,刘封便得到消息发出会盟的邀请,这只怕不是什么好事情。

    董昭出列冷笑道:“一群小小的倭寇,陛下视之如草芥耳,旬月之间,定叫其灰飞烟灭,无需燕王亲来插手!”

    如果让天下人知道魏国连一群小小的倭寇都对付不了,要和蜀国联手,还不被人笑死?

    刘封摇头道:“此言大谬,倭寇虽然现在还不成气候,但如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数百年来,沿海之地饱受其苦,本王此次前来,并非出手相助,而是要表明立场!”

    “表明立场?”曹叡有些听不懂,两国相交,成王败寇,哪里还有什么立场可言?

    刘封看向曹叡,抱拳认真说道:“只要陛下将这批倭寇歼灭,抓回十名俘虏交给本王处置,我们在此期间绝不犯境,并与陛下约定,若有人不识大体,天下共逐之!”

    魏国大臣个个露出吃惊疑惑的神色,不明白刘封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满宠冷笑道:“只怕是蜀军巧言密语,让我等放松警惕,你们正好借机拿下潼关之地吧?”

    刘封起身正色说道:“我早已经拿下长安,若趁势而下,就算是潼关天险,只怕此刻也已攻下,若非有诚意,本王又何必亲来?”

    曹叡皱眉道:“就算燕王所言是真,但倭寇所侵,乃是朕之疆土,何劳燕王相助?”

    如果曹叡生在另一个时代,肯定会大笑刘封是太平洋上的警察,管的还挺宽!

    “诸位要听明白,本王是要讲这些倭寇全部歼灭,活捉俘虏,而非仅仅是驱逐出去。”刘封一字一句地说道。

    大家看刘封神色,似乎对倭寇极其不满,连司马懿也百思不解,不由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