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9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封端着酒杯放到唇边,扫了一眼钟殷:“哦?”

    钟殷言道:“据我所知,此二人其实早已暗中投降鄯善国,只是外人不知,在下有一好友在东川王府当护院,故而略知一二。”

    刘封眼神微动:“怪不得鄯善早已吞并若羌、精绝等地,唯独且末尚存,原来其中另有隐情,如此说来,且末国王岂非也是个傀儡?”

    钟殷摇头道:“这个在下就不知道了,只是今日正好遇到将军,想起此事,便提醒一二,他日兵进且末城,将军还是多留些心思为好。”

    刘封微微点头,如果钟殷所言不假,那这个东川王和金雕大将军肯定就是和安末真达暗中勾结之人,扜泥城的事情刚刚结束,这两人还未得到消息,所以且末才一直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钟殷又道:“那金雕大将军武艺高强,麾下有一支金雕卫士十分勇猛,听说此人确实养了一只金雕,能够在九天之上巡视且末境内一切动静,任何敌人、商队都无法逃过它的监视,只是少有人见过此物。”

    “还有此物?”

    刘封倒有些意外,忽然想起来在羌地的时候见过匈奴人驯养的飞鹰,笑道,“倒要见识见识。”

    “另外还有一事,将军当小心留意,”钟殷又道,“且末人人都可投降,但唯独东川王绝对不会,若是其虚与委蛇,或许别有所图。”

    “何以见得?”

    钟殷低声道:“前几日在伊循城外被杀死的且末使者母归吁,乃是东川王的私生子。”

    “哦?”

    刘封眉毛一挑,想不到竟还有这样的秘闻,却又笑道,“堂堂一个王爵,何必还搞个私生子?

    就算是婢女下人,升为妃子光明正大岂不更好?”

    “这可大不相同!”

    钟殷摇摇头,苦笑道,“此事说来连在下都觉得匪夷所思,那母归吁乃是且末三王妃所生,东川王哪里敢相认?”

    刘封一怔,失笑道:“看来这东川王胆子还不小,敢在皇宫内胡作非为。”

    钟殷叹了口气,又缓缓说道:“外人都以为东川王乏嗣无后,其实仅此一子存活,没想到又被班将军给杀了,东川王老来丧子,岂会投降?”

    刘封眉头微蹙:“这可是不共戴天之仇啊!”

    钟殷也无奈道:“在下也十分疑惑,如此冒险之事,那东川王怎会让母归吁去冒险。”

    刘封微哼一声,冷笑道:“但此事若做成,母归吁的功劳岂非最大?

    将来分得好处,也自然是母归吁最多。”

    钟殷大笑道:“哈哈哈,这大概就是富贵险中求吧?”

    二人推杯换盏,钟殷将所知的西域各国事都简要介绍一番,虽说有些情报刘封已经知道,但钟殷所知的一些信息也是细作无法打探到的。

    临别之际,钟殷才从怀中掏出一枚玉佩,起身施礼道:“将军此番兵进且末,我等草民不能同行,但有一事想劳烦大将军,若蒙承救,在下没齿不忘。”

    刘封摆手道:“今日相会,我们都以江湖规矩相见,钟镖头何必如此?

    有话请讲。”

    钟殷言道:“在下挚友数代追随且末王族,此番在东川王府中效命,也是身不由己,将军将来问罪东川王,若是他有什么过错,还望将军能够担待一二。”

    “原来是此事,这倒无妨!”

    刘封点点头,接过信物笑道,“正所谓各为其主,忠人之事,只要此人有心弃暗投明,我不会追责,不知他叫什么名字。”

    “说起来他祖上也是忠良之后,常怀报国大志,奈何无有门路,”钟殷轻声一叹,“此人名叫蒙虎,现为东川王护卫之首,其祖便是大秦开国功勋蒙恬。”

    “竟是名将之后?”

    刘封倒有些意外,不过蒙恬距今数百年过去,子孙后代本事如何其实与先人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钟殷言道:“当年赵构矫诏政变,赐死蒙恬在阳周,其亲信保着一名子嗣远遁西域,最终落脚且末境内,一直延续至今。

    吾兄蒙虎常怀大志,也有回归中原之意,奈何时代委身且末王室,不得脱身法,如笼中之鸟难以展翅,此番王室破灭,也是他的机会,但愿他能明辨是非,从此完成夙愿,认祖归宗。”

    刘封摩挲着手中的玉佩,慨然叹道:“古来征战,不知多少人流离失所,权力之争,多少功臣含冤而死,蒙恬北逐戎人,威振大漠,首筑长城,万里安边,流功于后世,其后代回归家乡,也是理所应当。”

    钟殷大喜,再次躬身抱拳:“多谢大将军成全,在下先代蒙兄谢过将军,他若见到此物,定能回心转意。”

    “能为朋友如此,钟镖头之赤诚,也令人叹服,”刘封起身举杯,大声道,“此等情谊,当浮一大杯!”

 第1972章 遣使归降

    伊循城的田地在汉军的协助开发之下恢复了三分之一,还有大片的土地荒芜,只是城中的百姓根本忙不过来,愈发坚定刘封迁徙海头城百姓的想法。

    三日之后,鸯带领两万大军赶到伊循城会合,马哲成功说动胡硕去重操旧业,不过胡硕数年不曾出手,自觉信心不足,怕辜负了刘封的期望,打算先去楼兰城看看情况再作决定。

    据细作打探的情报分析,且末国王很可能已经被架空,由东川王掌控实权,这很可能是安末真达早就计划好的,留下且末没有吞并,必定还有些顾虑,只可惜安末真达死得太痛快,很多疑团只能慢慢解开了。

    这一日正商议出兵之事,忽然士兵来报,且末使者求见大将军,倒让刘封几人疑惑不解,且末这到底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即刻传令升帐,议事厅中,武站立两列,刘封端坐帅位,不多时且末使者在士兵的带领之下战战兢兢走进来,见了刘封趴伏在地上大礼参拜:“罪臣前来请罪!”

    刘封淡淡看着堂下之人,冷笑道:“若不是看我大军整备,想必且末王还不知罪吧?”

    “回大将军的话,且末使者刺杀守将一事,全都是提容王和丞相密谋,他们暗中勾结安末真达篡位,我王一直不知情,直到母归吁事败后才查出真相,这几天时间国内忙着平叛,没有时间前来请罪,还望大将军明察海涵。”

    “哦?”

    刘封言道:“如此说来,且末是因有人篡权内乱如此,并非国主本意?”

    “正是!”

    使者答道,“我王平定内乱之后,即刻派小人前来请罪,且末自始至终都奉大汉为主,年年朝贡从未间断,若不是提容王他们暗中弄权,早就派人来迎接大将军了。”

    刘封微微一顿,问道:“你此番前来,且末国主有何话说?”

    使者再拜道:“鄯善之事我主已经明晓,情愿归顺汉室,除去国号,从此奉行大汉律令。”

    刘封双目微凛:“尔等愿降?”

    “千真万确!”

    使者大声道,“我王已经认罪,诚惶诚恐,早知天威,心甘情愿投降,望大将军能够从轻发落,体恤且末百姓便足矣。”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刘封缓缓点头,“既然且末国主甘愿认罪,看在数万百姓的份上,本将便不追究其过错,明日到且末城中再作详谈。”

    “多谢大将军!”

    那使者赶忙叩谢,“我等明日恭迎大将军进城。”

    刘封命人将使者送走,对一众武将笑道:“看来这一仗又不用打了。”

    “嗐,这算什么西征?”

    鸯大感失望,将头盔摘下来埋怨道,“以往都听说西域能人极多,民风彪悍,历代君王不能讨平,还以为有硬仗要打,这可倒好,来了近三月,一次正式的战斗都没打。”

    班辞和商越也都无奈摇头,他二人一直跟随郭淮,但最钦佩的人却是刘封,都憋着一股劲要好好表现,奈何对手太弱,根本不给机会,仿佛一拳打在了松软的沙土中,有力无处使。

    刘封笑道:“西征并不是打打杀杀,而是教化百姓,归顺华夏,战争只是当权者不甘愿放弃利益而挣扎,并不见得是好事,如此既可保且末不被破坏,免了一场修葺,又能减少将士伤亡,岂不更好?”

    马哲也点头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既然且末知错归顺,便可既往不咎,以示我朝宽宏大量,陛下隆恩浩荡。”

    刘封神色不动,对几人言道:“且末虽降,但出兵之事不可迟缓,诸位即刻领兵出发,明日尽早进入且末城,也好安置兵力,安民部署,再向西行可就艰难多了。”

    “遵命!”

    牢骚归牢骚,执行军令大家还是毫不含糊,无论如何,这毕竟也是一场大胜,西征之事又进一步了。

    众将各去调兵,马哲皱眉道:“素闻且末东川王胸藏韬略,善用机谋,数年来与鄯善交锋稍有败绩,随着若羌、精绝被灭,东川王力保且末不亡,在国中威望极盛,怎会此次甘愿投降?”

    刘封笑道:“大概是见我军容强盛,自知不敌,便放弃抵抗了。”

    马哲摇头道:“鄯善吞并周围各国,当年也有五万雄兵,孔雀海境内无人能敌,彼时东川王力排众议,亲自统兵大破鄯善兵马,在西域名噪一时,乃至位居西域十大名将之列!此时我军只有兵马两万,何以反惧?”

    “十大名将?”

    刘封眉毛一挑,“如此说来,格思认为此人别有图谋不成?”

    马哲也拿不定主意:“此人过于反常,将军到了且末,还要多加留意才是。”

    “这个自然!”

    刘封点头道,“到了且末之后,由你来负责清查王宫、官府一应公,暗中调查这东川王是否别有所图,若是将来我等西进,此人蛰伏而动,必为大患。”

    “遵命!”

    马哲会意,也去准备出发。

    苏森为带来盔甲装备为刘封披挂,忍不住问道:“方才马参军起疑,将军何不将母归吁之事告知于他?

    我看这个东川王如此反常,必定没安好心。”

    刘封笑道:“非是我担心他们走漏消息,若先说出此事,怕他们行事不慎,被此人识破,此人与安末真达狼狈为奸,心机必深,既对我军怀恨在心,绝不能留下祸根,当设计除之。”

    苏森冷笑道:“这种小人,若是换了我,进城之日便一剑杀之,永绝后患。”

    刘封叹道:“此人与安末真达颇有相似之处,为且末百官所推崇,在军中威望极高,百姓又十分拥戴,而且在西域有些名望,若不由分说便杀了,今后西进,谁还敢投降我军?

    大国之战,当以信义为先,不可草率行事。”

    苏森笑道:“属下也只是随口一说,先礼后兵的道理属下也略知一二。”

    刘封披挂整齐,带领护卫来到府外,大街上一队骑兵已经在静静等候,手搭凉棚看了看明媚的阳光,笑道:“我们去会一会这个西域名将!”

 第1973章 受降入城

    春风送暖,遍野葱绿,汉军长长的队伍行走在戈壁之上,旌旗招展,铠甲鲜亮,如长龙游走,威武雄壮。

    第二日中午来至且末境内,且末的王城算不上高大,远远仅见城中有一座高大的圆顶建筑,琉璃瓦在阳光下散发着点点光芒,应该就是王宫所在。

    城门外种了两排长达十里的杨树,青藤环绕其上,到了盛夏绿荫遍地,鲜花盛开,这条官道也成为且末境内的一大景致。

    此时枝叶新出,斑驳的阳光洒落在青石板上,且末的百官跪在道路两旁恭迎汉军到来,无数百姓躲在远处围观,谁都知道汉军的到来将会对且末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道跪着三排人,全都素衣敞襟,披散头发,手捧一个白玉环,居中的一人在两名侍卫的搀扶之下端着一枚印玺,身材消瘦,须发灰白,杂草一般黯淡无光。

    刘封翻身下马,在鸯等人的簇拥之下走上前,且末武一阵骚动,光是这几人的气势就让他们心中震惊,更不要说后面刀枪齐整的军队了。

    “罪臣哈斯克恭迎八千岁,且末从此情愿去除国号,归顺汉室,吾皇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万岁!”

    群臣在国王的带领之下山呼万岁。

    刘封微微颔首,马哲上前接过且末国王印绶,交到刘封手中。

    “诸位辛苦了,都起来吧!”

    众人谢罪,纷纷起身,那哈斯克在侍卫的搀扶下颤颤巍巍站起来,刘封才看清他一脸颓废之色,面黄肌瘦,目光涣散,好似病入膏肓。

    抱拳问道:“爱卿身体抱恙,可曾找人医治?”

    哈斯克没想到刘封第一句话是关心他的身体,不由一阵激动,面色微微潮红,忍不住咳嗽数声,才道:“罪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