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权力,刘封似乎也并不看重,这点从他平时的言行就能看出一二,即便是行军打仗,也没有统兵欲望,只要能取胜,便能看到他发自内心的喜悦。
诸葛亮却不知道,刘封作为一个后来人,对古人的敬畏和对战术的执迷,他所追求的正是在这些精心策划之后取得胜利时的乐趣。
包括其他人,他们永远无法理解一个穿越者,在和自己的偶像并肩征战时的那种惬意和满足,至于谁领兵,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政治方面,诸葛亮觉得刘封太过迟钝,甚至对此报着不屑一顾的态度,这在以后是很危险的,即便他心无旁骛,也可能给别人带来灭顶之灾,不由多开导了几句。
正当两人闲谈的时候,突然一个黑衣人来到门外,轻轻叩门,诸葛亮听到暗号,示意其进来,正是马谡率领的情报系统的人,正是南秦和贾林。
“东海之滨有倭寇入侵,作乱徐州。”贾林将书信地上,简明扼要地说明情况。
“哦?”诸葛亮皱皱眉,拿过书信在灯下拆开。
那两人躬身行礼,快步退出房间,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看来真是训练有素,刘封看得很是满意。
片刻之后,诸葛亮笑道:“真正考验曹叡的时刻到了。”
刘封已经听出了一些端倪,问道:“可是因为倭寇?”
诸葛亮将书信递给刘封,来到窗前,负手言道:“东吴窥视寿春,如今又多出来个倭寇,曹军屋里反击,我们便不用担心司马懿觊觎长安了。”
“妈的,又是小日本。”刘封看罢书信,爆出一句粗口!
诸葛亮闻言暗自皱眉,不明白刘封怎会如此失态,怔了一下问道:“倭寇只是在徐州作乱,与我无干,子益何故生气?那个什么本是何物?”
刘封回过神来,书信在手中狠狠地揉成一团,咬牙道:“是小日本,这些倭寇在东海的一个小岛上,自称为日本国,夜郎自大。”
诸葛亮眼睛一亮,顿时来了兴趣,转过身来问道:“吾博览群书,也知道古代就有倭寇入侵之事,却不曾像你了解得这般清楚,你是从何而知?”刘封发现自己又说多了,实在解释不清,只好含糊说道:“我也是小时候听人所说,东海之中有一座岛,叫东瀛岛,正是他们立足之地,此绝非传言,否则为何倭寇一次除尽,过不了多久又会出现,他们定
有修生养息之地。”
“也有些道理,”诸葛亮点点头,笑道,“但倭寇入侵,都在海滨一带,对我军却大为有利,正好乐得鹬蚌相争。”
刘封缓缓摇头,深吸一口气,来到诸葛亮面前,抱拳道:“岳父大人,我有一言,不吐不快。”
诸葛亮见刘封难得如此正经认真起来,不由失笑,点头道:“有什么想法,你尽管出来。”
刘封慨然道:“如今虽然天下三分,但不论是西蜀之地,曹魏还是东吴,皆是炎黄之后,九州之内,同为大汉子民,血脉交融,无论我们如何争斗厮杀,都是在自己的地盘上。”
诸葛亮听得眉毛一阵跳动,觉得刘封这番言论实在新鲜,点头示意他继续。“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是我们失败了,曹魏的天下也是大汉的天下,子民还是大汉的子民,都是炎黄子孙,”刘封咬牙道,“但这些倭寇却是外来之族,他们算什么东西?怎能容此宵小我九州大地上嚣张跋
扈?”
后半句话,刘封说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诸葛亮第一次在刘封面前耸然动容,吃惊地看着他半晌不语。
其实这种种族之间的言论,诸葛亮的思想无疑也是一种冲击,刘封的境界无疑是站在总揽全局,知道整个世界布局才说出来的,诸葛亮纵然聪明,眼光也只局限于中原这一片土地上而已。
知识决定眼界!
刘封在心中暗自感慨,他知道诸葛亮需要判断一段时间,但对他这种聪明人来说,也不需要再说多少,民族大义,诸葛亮恐怕比他还要更加看得通透。
房间里陷入了沉默,不知何时,一丁点油灯也在夜风中熄灭,月光洒进窗棂,将两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合到一处。“想不到子益胸襟如此宽广,眼光之长远,连我也深感不如,”诸葛亮喟然而叹,月光下目光熠熠,第一次征询刘封的意见,“以眼下的情况来看,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第192章 达成共识
两人来到院中,月华如水,夜风习习,盛夏之后的夜晚,十分清爽!“此番北伐,虽然兵力损耗不大,但粮草却消耗十之七八,我们依然无力东进!”刘封坐在石桌前,对对面的诸葛亮说道,“就算还有余力,潼关天险,崤函之固,都难以急切而下,如魏兵全力死守,必定损
兵折将,从长安东下,非明智之举!”
这一切诸葛亮其实早就想到,点头道:“不错,从长安而下,不如让云长自荆州进兵中原,只是南郡未平,后防不稳,还需再等良机。”
刘封笑道:“荆州两年战火平息,加上今年全力发展,已经兵力完备,粮草充足,或能与东吴一战!”
诸葛亮眼皮微抬,沉吟道:“我与东吴约定伐魏,虽有吕蒙先前失信,但如今我们继承汉祚,先帝以义信著于四海,故名士英雄竞相来投,若举兵伐吴,只恐失信于天下!”
“这也是我说要清剿倭寇的原因之一,”这一阵梳理思路,刘封也有了腹案,言道,“如今我们顺利拿下长安以西,兵马亟待整顿,内政百废待兴,西北之地,两三年之内需要休养生息。”
诸葛亮点头道:“此言倒甚合吾意,但倭寇之事与东吴又有何干?”
显然他对刘封处理倭寇的态度很感兴趣,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个原本毫不在意,却又引起他好奇心的东西。
“帮助曹叡清剿倭寇。”刘封一拍石桌,冷冷说道。
诸葛亮皱眉道:“倭寇远在东海,远隔中原,只怕曹叡不肯让我兵马通行。”“派兵倒也不必,”刘封摆摆手,露出一丝神秘莫测的笑容,淡淡说道,“但此次要号召全天下一致对外,同仇敌忾,与曹魏定下盟书,昭告天下,如此一来,曹叡相信我们是真心罢兵,讨伐东吴也就有了机
会!”“东吴?”诸葛亮双目微眯,大晚上的羽扇也不离手,摇晃几下,便想到了其中的关窍,笑道,“此计甚妙,孙权先取荆州不成,如今又取寿春损兵折将,眼见我们得了长安之地,定然妒忌不已,如此时我与
曹魏罢兵约定对付倭寇,只怕孙权心有不甘,难听号令。”
刘封笑道:“正是如此,如今孙权也登基称帝,岂能听我们号令,只要其执意在扬州用兵,我们便可以支援曹叡全力剿寇惟有,在荆州牵制东吴,趁机拿下南郡!”
“哈哈哈,此所谓一箭双雕,”诸葛亮难得地大笑起来,想不到刘封经过一个倭寇,竟然能下出这么大一盘棋来,“如此一来,孙权非但遭天下人唾骂,民心尽失,又要两线作战,恐江东难保了!”
刘封双目微凛,缓缓说道:“如今我们占据长安,战马不缺,正好可以训练骑兵,在此之前,就算先平江东,与曹魏划江而治,也未尝不可!”
“划江而治,二分天下”诸葛亮捻须沉吟,这和他原先三分天下的计划有些出入,但似乎可行性也不小。
“且先于曹叡议和,”半晌之后,诸葛亮才缓缓睁开眼睛,“先看孙权如何自处,只要我兵精粮足,人才济济,何愁天下不定?”
“哼,这些倭寇,先让他们嚣张几日,终有一日,我不仅要统一中原,还要率军踏平东瀛岛,诛灭其族,永绝后患。”
刘封起身望着东方,月光之下,身形坚挺如松,连诸葛亮都看得暗自点头,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倭寇,竟然激起了刘封身上从不曾看到的霸气。
“此事说来也不算小,要能陈其要害,非常人能够说明,该遣何人为使?”想来想去,诸葛亮发现竟然没有合适的人选当使者。
刘封转过身,小道:“当然是我亲自前去。”
“这万万不可,”诸葛亮罕见地露出吃惊之色,摇头道,“你贵为摄政王,如今风头正盛,怎能亲身涉险?”
刘封却道:“岳父无需担忧,其一,派别人去难以说明这其中的道理,曹叡自然也就不会相信,要是反而以为我们故布疑阵,岂不是弄巧成拙?”
走到桌前坐下,笑道:“其二,我亲自前去,方显得我们诚意。”
诸葛亮还是有些担忧,皱眉道:“只怕曹魏虎狼之心,不能理解你的一片苦心。”“曹叡三线作战,此刻定然焦头烂额,若是听到我们愿意和谈,自然求之不得。”刘封知道诸葛亮这是真心在关心他,这些问题并不是他看不透,而是关心则乱,不管是担心他的安危,还是为诸葛果着想,
都心中感动。见他还在犹豫,又笑道:“如今我军之中,岳父为相,二叔为将,只要你二人安然无恙,则国家安稳,其实我的作用并不能决定全局,曹魏能人极多,岂能看不透这一点,若对我下手,不过是自取其祸罢了
!”
“唉,话虽如此说,但你亲身涉险,只怕”诸葛亮轻叹一声,顿了一下,言道,“只怕回去之后,你岳母和果儿会 责怪于我!”
刘封笑道:“岳父多虑了,国之不存,何以安家?我岂能以一人之安乐而让百姓流离失所?当年岳父孤身前往江东,舌战群儒,二叔也曾单刀赴会,我作为后辈,不也该继承前辈的风范吗?”
诸葛亮被刘封的气度所折,虽然看他似乎说的玩笑话,却又句句在理,摇头失笑道:“如此说来,倒是我有些儿女情长了!”
刘封嘿嘿一笑,言道:“何况我们手中不是还有几个筹码可用吗?”
诸葛亮眼睛一亮,点头:“不错,夏侯懋和张颌等人都被俘虏,倒可作为筹码。”
刘封点头道:“夏侯懋乃是当朝驸马,张颌乃是三世老臣,如今也已年迈,这两人定然没有归降之心,留之无益,杀之反而会让天下人笑话,本来就是要放回的,这次做个人情,何乐而不为?”
诸葛亮慨然一叹,终于点头道:“如此也好,既然你已经想好了对策,那就依计行事!”缺月照在树梢头,树影之下,两人对坐相视而笑,第一次在重大事件上,诸葛亮支持了刘封,也承认了刘封想法,达成默契。
第193章 司马一族
等长安诸事分派完毕,百姓安定,诸葛亮派孟达驻守冯飒,韩斌驻守渭南,防止潼关的魏兵,同时张嶷带兵到蓝田驻扎,虽然武关一带的兵力有关羽在荆州牵制,但也不能大意。
此时马超也派人送来书信,长安攻破,西凉各郡已经悉数投降,西平、武威各郡都需要重新配属太守和官员,各郡兵力马超已经自行调动部署了。
诸葛亮遣张苞和马岱二人往天水去协助马超,同时从益州和汉中抽调官员,别的人刘封倒不认识,只推荐了蜀汉后期姜维的副将句扶,这可是个大将之才,现在凉州历练。
议事府中,众人听说刘封要去魏国谈判,全都愣愣地看着他,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不过是倭寇入侵,与己无干,何需如此大动干戈?
徐陵见大家讨论不止,起身说道:“殿下,虽然倭寇为外族,但即便我们不去支援曹魏,只要与之罢兵即可,不过几千倭寇而已,难成气候,更可就算我们置之不理,曹叡也会派兵将其清剿,何需多此一举?”
刘封冷笑道:“诸位的意思我都明白,但我这次和谈的目,不单是清剿倭寇,还需要抓来一些俘虏,以备后用,”刘封目光深沉,让人一时看不透,“再者,就是要借此告诫天下,我大汉煌煌之威,非外族所能犯也,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众人没想到刘封竟然如此决断,但刘封说出这句话,却让人想起当年远征匈奴的豪迈气概,一时间倒不好再劝了。
荀方一直在皱眉思索,见刘封主意已定,说道:“眼下正是我军需要修养之时,与曹魏和解罢兵,可乘这段时间安心发展雍州和凉州,只是可否另遣使者?”
诸葛亮见大家都和他们讨论的差不多,起身笑道:“世元所言有理,既然子益要亲自前去,也无不可,曹叡三线作战,正无暇相顾,料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关索见诸葛亮已经拍板,上前说道:“既然大哥执意要去,我便陪着你一起去。”
刘封笑道:“这次我们有十足的把握,带人多少倒无所谓。”
诸葛亮也道:“不错,若是曹叡真有诚意,不带兵也是一样的,就带两千骑兵吧。”
赵云起身说道:“既如此,我便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