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9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冷霜月浑身一震,颤声问道,“大将军真的真的愿意把孔雀海还给我们?”

    刘封微微点头,缓缓道:“于民有利,于天有利,便是符合天道之举,萨玛人能回到孔雀海,这是正道的光在照耀!”

    “真的,这是真的”冷霜月少有的第一次如此激动,竟有些手足无措,长长的睫毛抖动着,有些湿润。

    刘封忽然觉得自己像个神棍,轻咳一声言道:“昆仑乃华夏之根,万族之源,我大汉既然万族共融,同尊中华,萨玛人也是在昆仑的怀抱中成长,就是其中之一,你我都是殊途同。”

    鸯拍着大腿笑道:“嘿嘿,大将军这番话说得好,我一定要背下来,将来好说服家父。”

    刘封扫了他一眼,感情这小子还没想好如何和钦交代呢,汉代婚姻虽然不如宋朝之后那么严格复杂,但也十分看重门阀身份,父母之命不可违,鸯自作主张,心中其实也忐忑不已。

    如果按照后世的眼光来看,鸯这也算大胆冲破桎梏,追求自由恋爱的先进青年了,不想他在感情方面的行动竟和冲锋陷阵一样横冲直闯,悍勇非常。

    “放心吧,此事有我保媒,还愁说服老将军?”

    刘封无奈一笑,“你看看子隐,他不也娶了夷洲神女碧琪么?”

    “对啊,”鸯挠挠头,长出一口气,抱拳道:“多谢将军费心了。”

    冷霜月俏脸泛红,即便她就在西域性格豪爽,被两人当着面说婚姻事,还是觉得羞人,低声道:“将军,我还没答应你呢!”

    此时两件事基本搞定,鸯心中大定,毫不在乎地拍着胸脯“嘿嘿,你放心,安末真达的脑袋,他跑不了的。”

    “将军,没有其他事,我先告退了。”

    冷霜月红着耳根,不等刘封答应,便颜面逃出了房门,这还是见她第一次显得事态。

    “呃”鸯一怔,眼睁睁看着门外,“大将军,她不会生气了吧?”

    刘封笑道:“你知她生气,还不快去赔罪安慰?”

    “唉呀,如此末将先行告退!”

    鸯一听便急了,匆匆抱拳追了出去。

    刘封看着他的身影,不禁想起当年追诸葛果的情形来,这鸯可比自己率性多了。

 第1951章 伊循故城

    郭淮在接见安末真达等人以后,按照刘封的指示狮子大开口,却未料安末真达一口应承下来,那几位大族族长也都表示支持,愿意承担十万钱粮的费用。

    这几人口口声声说是为了鄯善百姓,但郭淮却知道他们是早想除掉汉军,这一年来的屯田制侵害了几个大族的利益,自然有人不甘心,还想着占地为王的美梦。

    比起付出的这点钱财来说,将来能继续在鄯善称王称霸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郭淮本身就是望族出身,对这种大族内部的利益纠缠再熟悉不过了。

    不仅如此,这几人行事效率极高,两日内便凑齐五万钱粮,先供人马先行,剩下的五万半月后送到府库之中,郭淮顺势答应三日后出兵。

    就在三军准备之时,一场大雨连夜降下,这一夜狂风怒吼,飞沙走石,暴雨如注,仿佛末日来临一般,到了天明又停歇。

    虽说是暴雨,但对于干燥的西域来说,这样的雨水也是称得上贵如油,孔雀河水能够涨起来,对于疏通河道和重新改道也方便许多。

    几日时间早将车马粮草准备完毕,郭淮亲自带领三千兵马前往孔雀河,同行的还有一千百姓。

    汉军既帮他们疏通河道,还能给挖渠的民夫发放粮饷,鄯善人人争先前往,最终选出一千身强体壮者与官兵同行。

    扜泥城外,百姓夹道欢送,名锣打鼓好不热闹,此时的鄯善城看起来军民同欢,一片和谐,不知有多少人能看到这笑容掩藏下的暗流涌动,刀光剑影。

    郭淮领兵走后,刘封也带着鸯去海头城巡视,城中只剩下程武留守,城防还由安末真达管控,天气转热,从阳关来的商队也越来越多,扜泥城显得愈发热闹。

    自阳关出动的南路商队,必须从这里继续向西,出扜泥城后,经伊循城进入沙漠之中,且末、精绝、于阗、莎车是等南丝路的主要国家。

    伊循城作为东路商队进入沙漠前的最后一处补给地,商队的驻留时间甚至比在鄯善还要长,而从西路来的商队到达伊循之后,也会进行一次重大的休整,甚至有些商队到此之后便返回向西。

    伊循原本为若羌都城,楼兰国向南迁徙到扜泥城,改名鄯善数十年之后,吞并若羌、精绝等周边小国,伊循城也成为鄯善一座重要的都城。

    汉书西域传中记载,元凤年间,鄯善王曰:“国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愿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

    元凤四年,大汉即派一司马和吏士四十余人往伊循指导屯田,数百年来虽然有些已经荒废,但大多数沟渠依然可用,纵横的水渠四通八达,将米兰河的水引到田地之中,数万亩的土地如今只剩城池周围的部分还在耕种。

    伊循城周围是大片的绿洲,很难想象这里向西百里之后,便是截然相反的黄沙景象,随着商路的再次打通,城内又恢复了原先的热闹。

    这座屯戍之城与妄称扜泥城大不相同,首先管制方面就宽松许多,没有诸多的官兵巡察监视,也很少会遇到王公贵族的人,不小心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商队们更喜欢在这宽松的地方进行交易,城内城外都有大大小小的集市,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斯菜、胡瓜等应有尽有,而从中原运来的丝绸、铁器、金器、银器、陶器等豪华制品也在这里进行第一次巨额利润的交易。

    除此之外,西域特产的葡萄酒和中原烈酒在这里交融,让每一个进出大漠的男儿尽兴而醉,许多闻所未闻的走兽飞禽、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等等,都在这里能够找到。

    半月前汉军接管伊循城之后,让许多商队心生不安,却不料三日后新的榜发下,不但税收比原来减少了三分之一,连重重关卡也一并取消,几个主要的集市全部对外开放,再也不是鄯善那些王族和大臣私人掌控。

    一石激起千层浪,商队们奔走相告,纷纷为大汉的政令叫好,而另一件免除伊循城三年赋税的消息也让当地百姓欢欣不已,整个伊循城不但没有新旧接替的担忧,反而处处洋溢着欢喜。

    府衙之中,班辞正将几位官员绘制的地图合并在一处,和几位副将重新标注伊循城的地形,包括屯田河道沟渠的部署也都画在上面。

    看着地图上新旧屯田的两块区域,班辞叹道:“当年数千人于城东西十里屯田种地,垦耕地两万亩,那是何等壮阔之景象?

    如今却只剩方圆两三里,灌渠干涸,杂草丛生,这鄯善王难道只知收税敛财,不知安民保国么?”

    其中一位官员无奈笑道:“将军有所不知,伊循城在八年前就成为了安末真达的封地,这里的一切都是他说了算,他只想设置关卡收税,哪里会顾及平民百姓?

    而且还向普通百姓收取和商队一样的税收,许多人不堪负重,都跑到且末去了。”

    “原来如此!”

    班辞一阵咬牙,正要再问,忽然副将进来禀告:“将军,且末遣使来见。”

    副将名叫商越,字丘羽,曾是戍己校尉部的兵长,因其武艺不错,又颇知兵法,被王凌提拔为都尉,此次西进与班辞统领一军,二人都以征西建功为荣,练兵行军相得益彰。

    “且末?”

    班辞有些意外,剑眉微蹙:“自都护府西进以来,且末一直按兵不动,不见派人参见郭都督,怎会今日突然来见本将?”

    商越言道:“来者说是要往扜泥城参见大将军,经过伊循境内,特来拜见将军!将军乃是班氏英雄之后,正好昔年定远侯在且末留下一件宝物,特来进献。”

    “哦?”

    班辞眼睛一亮,摸着下巴沉吟道:“且末使者如此用心,莫非是见我军容威盛,负荆请罪来了?”

    商越道:“将军,此事还要小心应对,莫忘了前几日郭都督传信,叫我们小心注意且末动静。”

    班辞微微点头,挥手道:“先将人请进来,我倒要看看他说些什么。”

 第1952章 会见使者

    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域的春天色来得比中原稍晚一些,但大片的绿洲已经生机勃勃。

    伊循城周边的田地中正忙碌一片,古老沧桑的城池处理在绿洲之上,成为这一片空阔之地的路标。

    城池最近的一次修葺还在三年前,安末真达接收伊循之后,并没有加强防戍,反而将这里当成了摇钱树,设立重重关卡巧立名目加税,导致一些商队不得已转到北线。

    一匹快马疾驰而去,尘土飞扬,班辞和守军看着且末使者离去的方向,久久不语,春风轻抚,城墙上的缝隙中有小草在发芽,正瑟瑟探出头来。

    “将军,这必是一场鸿门宴!”

    商越按剑凝视远方,眼中杀机隐现。

    班辞剑眉微蹙,淡淡说道:“虽说如此,但仅仅是我们猜测,并无真凭实据,且末才有投顺之心,当以礼相待,我倒想看看,母归吁到底能进献什么宝物给我。”

    商越与班辞相处数年,也知道他的性格,此次班家弟子出动,就是想恢复班氏一门当年的荣光,听到有班超的东西,班辞自然无法拒绝。

    “酒无好酒,宴无好宴,母归吁请将军到行营相见,却不肯来伊循城,还是小心为妙。”

    “一切都见机行事吧!”

    班辞叹了口气,手扶城墙笑道,“你我都以西征为梦,此番西进,且末至今态度不明,此番他若包藏祸心,下一步大将军正好可以兵锋直指且末!”

    商越微微点头,眼中闪着精光,慨然道:“昔年定远侯三十六人尚能大败匈奴使者团,我们此去选三百精兵,足够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班辞点了点头,平静心神看向远处,转头看着商越:“西征之路伊始,前途漫漫,你我跟定大将军,若是连这小小的且末使者都对付不了,还何谈西征梦?”

    “哈哈哈,将军所言极是!”

    商越被班辞一席话激起豪情,大笑道:“既然已经答应母归吁,自然要一探究竟。”

    班辞点头道:“此去若有危险,千万不可鲁莽行事,丘羽先去挑选护卫,我还有些安排,半个时辰之后前往乱石滩!”

    “遵命!”

    商越快步而去。

    乱石滩位于伊循城西南十里外,这里也曾是屯田之地,大片的田地早已荒芜,杂草丛生,原本屯军的土垒和一些残破的房屋还处矗立在风中。

    那里有一处极高的土台,上面修盖一座圆柱形的烽火台,高达四五丈,能将周围方圆数十里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

    了望台之南原本有一条大河,不知何时早已干涸,只剩下一片灰白色的河床和被河水冲刷得光滑的鹅卵石,已经被黄沙覆盖大半,远远看去像一条趴伏在地上的白蛇。

    班辞一行人来到乱石滩,远远便看到一队人马在古堡之下等候,大约二十余人,先前来报信的使者陪同一位中等身材的华服中年人列队等候。

    细沙覆盖的草滩之上,一簇簇沙柳正泛着青绿,毛茸茸的枝丫沐浴着春风,班辞等人下马,脚下土地松软,如同踩在地毯之上。

    那报信之人急忙快步走过来,躬身介绍道:“班将军,这位就是鄙国使者母归吁大人。”

    班辞没想到母归吁竟然亲自带领着使者团在古城前迎接,这人四十上下,和大多西域人的相貌有些,白面微须,脸颊微微发红,银白色的长衫上绣着精美的竖条金色花纹显得气度不凡。

    母归吁面带笑容上前两步,手持大汉节钺,也不知道是哪朝赐给他们的,毫不犹豫单膝跪地:“且末使者母归吁拜见大汉臣使。”

    “使者大人不必行此大礼,末将承受不起,快快请起!”

    班辞赶紧上前将他搀扶起来,他只是奉命屯兵守卫,并不能代表西域都护府,母归吁行大礼更让班辞有些意外。

    此刻班辞全身披挂,一身黄金甲,头戴白虎亮银盔,显得气宇轩扬,母归吁起身之后,也为其气度所折,低头行礼的瞬间,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

    嘴里却说道:“将军乃是定远侯之后,在西域久负盛名,若非当年定远侯平定西域,驱逐匈奴,重开丝路,我们先祖可能会被匈奴人杀害!车师国的分裂就是先例。”

    班辞不置可否地点点头,母归吁这番恭维之言听起来虽然很入耳,但他也明白这是母归吁的客套之词。

    时隔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