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9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谐袒郝底院蠡诿挥腥米蟠扔枚菁资跛退怀獭

 第1912章 新政改革

    一场大雪降下,长安城内外银装素裹,巍峨的城墙和高大的殿宇显得愈发庄严肃穆,大汉在经历数十年的烽火之后,再次恢复昔日荣光。

    九州一统,万民欢庆,瑞雪丰年,红梅迎春!冬日的严寒并未消磨朝臣百官处理朝政的热情,所有人都为即将到来的改元大事准备着,这将是前所未有的盛举,在朝的每一位官员都将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

    刘封回到长安才消停了两日,大将军府便每日人满为患,各项政令的改革都要与他商议,有些改制实在太过超前,不是费祎、马良、董允等人不能定夺,而是不知该如何处置,原本尚书台和六部的许多事都转移到大将军府来了。

    好不容易将科举和晋升官职的事情搞定,又要参与中原行政区划的讨论,原本的九州划分大小不一,光是一个扬州就包括淮南和江东地区,三分之一的面积,而兖州、豫州等地却不过数郡,州不如郡大,必须参考后世先进的行政区划才利于政令的传达和管制。

    除了九州之外,还增加了南海的夷洲和漠北的蒙州,各族自治和参与大汉政权都需要慎重讨论决策,唯有让各族人才吸纳进中原,让他们有入朝为官的机会,才能有归属感,更利于各族融合。

    这些道理来自后世的刘封自然认为理所应当,但在汉代时期大家对蛮夷还抱着极大的偏见,只想威服四方,武力征讨,却从未想过吸纳融合。

    尤其那些世家出身的官员更是愤愤不已,若不是刘封地位崇高,积威已久,恐怕要联名上书弹劾,就差指着鼻子骂人了。

    刘封深知魏晋时期门阀士族的势力之强,其实在汉代就已经如此了,通常大世家都有经典籍传承,互相之间结亲交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圈子。

    而那些寒门士子最缺的就是这些典籍,所以不得不拜入这些世家门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势力,党锢之争也是因为这些隐患而起。

    虽然在诸葛亮、刘封等人的不断改革之下打压了门阀势力,但士林之风依然存在,门阀观念根深蒂固,在他们看来,那些偏僻蛮夷之辈未经教化,岂能与之为伍?

    这些年来随着工坊纸张和印刷术的日渐成熟,不少书籍流传于民间,许多人就急得跳脚,能让他们学习经典已经不错了,怎能踏入大汉朝堂?

    刘封的这一套政令引起了极大的波澜,支持者寥寥无几,无奈他只得亲自出面与武公卿辩论,整整三日才算得到刘谌和费祎等人的认可,明白唯有教化才是长久之计,如果天下都认可华夏明,又怎会干戈不断?

    他们根本不知道化传承影响的可怕,闭关锁国的危害只能是自取灭亡,刘封此时的布局,是让将来人人都学汉,甚至替代西方那些单调的字母。

    华夏明博大精深,今日不让汉传播天下,将来自己的子孙后辈就要辛辛苦苦去学拗口的西,甚至还会以此为荣,沾沾自喜,想来何其悲哀不幸?

    先辈的自私狭隘,只会让子孙后辈蒙羞,刘封深受其苦,自然要极力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甚至要扭转局面,反客为主。

    不过这些说来简单,做起来却繁杂无比,甚至可能需要数代人的努力,刘封并不想具体参与其中,只是将所需要的条件逐步完善,政令和规则则交给费祎他们去具体执行修正。

    年关将近,诸事总算有了雏形,一国之政的改革,干系到天下百姓的生活,看似简单,却牵涉极大,动辄可能影响一个普通人一声的命运,不严格谨慎也不放心。

    开春之后是拓跋力微的八十大寿,为他送的贺寿大礼也准备得差不多了,送礼之人必须要选武艺高强又能巧言善辩者,一时还未敲定人选。

    这一日正在府中商议对付漠北拓跋部的计划,却见马谡一脸怒气地走进来,身为云羽卫的统领,掌管全国和百官机密,马谡行事向来喜怒不形于色,已经许久不见他如此神态了。

    刘封为他沏茶,笑问道:“幼常何事烦闷?”

    “气煞人也!”

    马谡拍着桌子,怒道,“我大汉再兴,普天同庆,万民欢欣,一年前六部、太学院各部主张百家争鸣,者畅所欲言,艺者各展奇能,倒也着实选拔了不少英才,同时也有不少人趁机作乱,大放厥词,真是岂有此理。”

    “哦?”

    刘封眉毛一挑,“莫非有人说我大汉政令不明?”

    “这他倒也不敢!”

    马谡微哼一声,言道,“但这些人却大肆宣扬乌孙、大宛、龟兹等国政令开明,百姓安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等等,无一不是针对我当下政令之词,不少朝中官员因此动摇,执行新政便有了犹疑之心。”

    “原来是为此事!”

    刘封听罢,不见半点愠怒之色,反而摇头笑道,“这些人倒也未必真就羡慕西域各国,不过是有人暗中推波助澜,故意阻碍我新政执行,蛊惑人心罢了。”

    马谡咬牙道:“正是如此,此类人官府也奈何不得,却搅得人心浮动,甚至有几个巨贾之家已将部分族中子弟送到西域去了,看似行商,实则将财产暗中转移,另寻出路。”

    “妖言惑众,看来是该杀鸡儆猴了!”

    刘封闻言脸色一沉,看来崇洋媚外并非只在后世才有,即便是强盛大汉,在经历烽火战乱之后,也变得不够自信了。

    马谡抱拳道:“殿下有何对策?”

    “这倒也简单!”

    刘封站起身来,淡淡说道,“这些大放厥词之人多是受人蛊惑,只需抓一两个始作俑者,将其逐出长安,送到关外即可既然西域各国那么好,就送他们一程吧,也算是成人之美。”

    “哈哈哈,妙,妙啊!”

    马谡闻言眼睛一亮,抚掌大笑道,“好一个成人之美,如此一来,非但显示我大汉宽仁,也好叫其他人看看朝廷改立新政的决心。”

    刘封点头道:“此事务必要在改元之前做成,声势造得越大越好,让他们自以为得逞,再叫其美梦成真。”

    马谡重重点头:“殿下放心。”

    刘封看着屋脊上还未消融的积雪,缓缓道:“这世上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舆论还是要掌握在我们手中呐!”

 第1913章 西域形势

    大汉中兴四年,丁卯年春二月,汉帝刘谌领百官于东郊祭告天地,改元永安,百官朝贺,大赦天下。

    金銮殿上,刘谌封刘封为一并肩王九千岁,刘封三次请辞,在百官共推之下改为八千岁,除祭享天地之外,一切权责与天子相同,可自行裁夺国家军政大事。

    天下九州也重新划分,除增加漠北的蒙州、南海夷洲之外,将兖州、豫州合为陈州,扬州划分为三部,长江以北为扬州,江东分为吴州、越州,益州南部划割为贵州。

    原本刘封打算直接施行行省制度,但刚刚经历战乱,多处地区人土地荒芜,人口不足,荆州南部依然人烟稀少,暂时先以州郡作为过渡,等休养生息几十年之后,人口富足起来再逐渐调整。

    不过对于封他一字并肩王、九千岁的事情,却是刘封没有料到的,虽然诸多军政大事都由自己参与,但这一次百官封赏进爵之事却是尚书台自行决定,没想到居然搞出了个九千岁。

    无论是刘谌他们真心实意犒赏自己还是一种试探,刘封对这个九千岁下意识地便颇为抵触,倒是八千岁还能勉强接受,至少在心理上觉得舒服了许多。

    刘封也深知自己功勋卓著,整个天下半边江山是自己领兵打下来的,而刘谌也是自己一手扶持起来的,未免就有功高震主的猜忌,如今位极人臣,赏无可赏,封无可封,一个九千岁也算是表达君臣的心意。

    刘谌在经历冀州之战后多少有些明悟,希望他不要在此事上多费心机,如今天下大统,正是需要休养生息,发展内政的时期,刘谌若如他所言真有光武中兴志向,让大汉重新强盛起来,才不枉刘封一番栽培。

    如今西域各国蠢蠢欲动,尤其是鄯善国被灭之后,对大汉的敌意更增,屡次打压前往西域的商队不说,龟兹和乌孙等国还借联姻相互结为联盟,其用意再明显不过。

    刘封借此机会出兵西征,一来是收服西域,二来也是彻底远离中原,让刘谌自行处理朝政,治理天下并不比带兵打仗轻松,看他执政能力如何,这才是真正的一场考验。

    虽说刘谌在历史上表现出的忠烈让后世很多人对北地王赞誉有加,但也不一定能成为明君,西征期间刘谌的表现是他能否坐稳天子之位的最后一次考验。

    如果真如光武那般开明仁睿,刘封自然乐见其成,如果刘谌是个昏君,独断专行,德不配位,以刘封现在的权威和影响力,换个皇帝甚至自己上位也不算难事。

    如今北方有杜预、邓艾,河北有姜维、陆抗,再加上王濬的水军支援,刘封相信征讨辽西等地易如反掌,随着水军的日益强大,对东海的控制权增加,绝不会再出现后世被一个小岛之民骚扰的情况。

    至于漠北拓跋鲜卑部,只要拓跋力微一丝,部下自然四分五裂,历史上拓跋力微部也是因为卫瓘的离间计而破灭,有面貌焕然一新的匈奴进入漠北,相信不出十年,胡人各部划分地盘繁衍生息,经过两三代人的发展之后,彻底融入华夏民族。

    即便刘封尽量避免插手朝中事务,还是在府中日理万机,比行军打仗还要繁忙,三月时间转眼即过,又是一年春草绿。

    春河解冻,草长莺飞,与家人短暂的团聚之后,刘封马不停蹄地赶往西凉,随着中原统一,乱世结束,西域的形势也愈发紧张起来。

    大汉与西域的战事历朝都有发生,西域也因为匈奴的入侵反复背叛,加上天高皇帝远,一旦朝廷势力稍微若小一些,便反复背叛无常。

    西域都护始设于汉宣帝时期,随后西域各国分割,形成三十六国,在此期间西域各国,受制于匈奴和大汉之间,摇摆不定。

    明帝时期,大汉开始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又遣班超出使西域,从此西域经历了艰苦的南北拉锯战。

    班超领导下的疏勒、于寘等南部诸国和北匈奴控制下的龟兹及其属国莎车、温宿、姑墨、尉头等北部诸国互有胜负。

    班超以疏勒、于寘等国之兵,率先向莎车发起进攻,莎车用计策反了疏勒国王忠,迫使其不得不回夺疏勒,并另立新的疏勒王。

    反叛的前疏勒国王忠借康居兵与班超在疏勒对抗,双方僵持半年之久,随后班超利用康居与大月氏的联姻关系,贿赂大月氏,使其成功劝说康居退兵,忠被彻底击败并斩首,大汉重新夺回控制权。

    一年之后,班超再次调动于寘等国军队,集结两万五千人,大举进攻莎车,重创龟兹、莎车、温宿、姑墨、尉头诸国联军五万人,莎车投降。

    此战之后班超威震西域,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尽管龟兹、月氏、焉耆等西域强国仍未被压服,但从此之后国力重创,再也没有实力与大汉作对。

    西域平定之后,以班超为西域都护,驻龟兹,并在车师前部的高昌壁再度设置戊己校尉,于车师后部增设戊部侯,完全恢复了汉在西域的管辖。

    趁着西域乱战,周边的乌孙、坚昆等国趁势发展,逐渐壮大,对西域北部各国威胁渐大,此后各国互相牵制,再未发生如此旷日持久的战事。

    随后班勇、窦固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于阗诸国派人到洛阳,翌年设都护,但此时大汉对西域已经失去了掌控权,建安年间,凉州大乱,西域与中原彻底断绝联系。

    根据目前郭淮他们掌握的情报,因为匈奴被刘封事先收服,没有了匈奴对西域的压制,乌孙和坚昆迅速壮大,甚至阻止了丁零族西进的脚步。

    而随着贵霜帝国衰败,大宛和康居也被乌孙、龟兹两国不断侵吞,随时都有灭国的危险,疏勒、于阗等国则不温不火,依然保持着原状。

    刘谌在长安登基时,焉耆、龟兹、鄯善都遣使来朝贺,除了焉耆之外,其余两个个坏鬼胎,龟兹诱使黄亮往坚昆继承王位,在西陲之地与乌孙、坚昆三国联合,大有控制葱岭以东地区的势头。

    而鄯善国则暗中策反羌族叛乱,所幸被刘封即使发现,直接派兵灭了鄯善,大汉的强势让西域各国愈发不安起来。

 第1914章 西出阳关

    春风拂面,西凉之地的寒气逐渐消失,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一片新绿,但路过的脚下依然枯草败叶,一片枯黄。

    自马超封西凉王以来,河西四郡再无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