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9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处揪着鸯的衣袖问他是不是凶手,鸯摆着手不承认,两人拉拉扯扯走了出去,众将也都各自退散。

    童咏抱拳道:“殿下能与属下武水乳交融,着实御下有方,佩服佩服。”

    刘封摇头而笑,问道:“二位小将军伤势如何?”

    童咏言道:“已无大碍了,只是些皮肉之上,养个十天半月便可痊愈。”

    刘封松了一口气,笑问道:“如今贼军已灭,不知小将军还愿从军否?”

    童咏抚须沉吟片刻,洒然笑道:“犬子已然长大成人,经此一事,我料他必定成熟不少,如何抉择,还是由他自己定吧!”

    刘封赞赏笑道:“童大侠见识果然不同,童攸聪明伶俐,无论在朝在野,必能成就一番大事。”

    童咏谦虚两句,从旁边人手中取过一个包裹递给刘封:“这是阴山四杰身上搜来的东西,包括胡盖的掌门令牌和阴山贼寇用的一些腰牌。”

    刘封接过包裹放在桌上,叹道:“这胡盖祖上因乱世去塞外,至今对汉室怀恨,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如他一般。”

    “这只是此贼一面之词罢了!”

    童咏却一声冷哼,言道,“据江湖传言,胡盖在塞外啸聚称雄,不但搜刮劫掠各部落的钱财,还往河西一带打劫了不少了商队,做了诸多恶事,我看山中财物必定不少,将军还需派可靠之人前去处置此事。”

    刘封微微点头,知道童咏他们不是贪财之辈,现在匈奴和秃发部的发展急需钱粮,正好可以应急用一些,便不再推却。

    正要道谢,却听童咏又言道:“殿下,阴山四杰本为塞外之贼,此番不惜冒险进入关,可不是单单是受鲜卑军邀请而来,他们别有所图啊!”

    “哦?”

    刘封倒有些意外,“不知中原有何宝贝,竟能让胡盖一家人倾巢而出。”

 第1900章 幽州平定

    童咏眉头紧皱,半晌才叹道:“只恐徐州有变。”

    徐州战事早就结束,魏军也就被消灭干净,暂以陆抗为徐州刺史,刘封相信他有能力治理徐州。

    童咏一个绿林人士说出这种话,让刘封疑惑不已:“何以见得?”

    童咏言道:“太平天书之事,想必殿下也知道一些吧?”

    刘封神色不动,点头道:“略知一二,当年无意中卷入太平谷,倒是涨了一番见识。”

    童咏叹道:“太平谷一场乱战,几乎无人生还,天书也从此下落不明,绿林中有人猜测是被殿下拿走,却无人敢求证此事,而且天书对殿下无用,自然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刘封笑道:“天书我倒是见过,被张角之女张宁带入绝谷封了密道,只恐她独自去修炼了吧,也不知道是否真会练成长生之术。”

    童咏点头道:“这个猜测倒是被大多数人认同,后来有人再去太平谷,找到了被巨石封锁的密道,只是那山洞已经彻底被封死,找不到另外的出口,大概是被埋在熊耳山中了。”

    刘封不置可否,问道:“但不知徐州之事,与这太平天书有何关联?”

    童咏深深叹了口气:“徐州之事与天书无关,但与太平二字却大有关联。”

    “哦?”

    刘封微微一挑眉,等着他说下。

    童咏缓缓言道:“今日绿林有传言,有人发现了南华老仙的修炼洞府,就在徐州的琅琊郡,距离张角兄弟起事正好过了一个甲子,一个轮回过去,南华老仙即将再次现世,重振太平教”“南华老仙?”

    刘封眼神闪动,闪过一丝凌厉的杀气,沉声道,“如此说来,又有太平经现世,有人想和当年张角兄弟一般蛊惑人心作乱?”

    童咏面现忧色,叹道:“不管是否有南华老仙现世,但这好不容易刚刚平定的中原,却再经不起折腾了。”

    “哼,必是有人蓄意作乱!”

    刘封一拍桌案,沉声道,“此事决不能叫他得逞,你可还有其他消息?”

    童咏言道:“目前只知道南华老仙的洞府就在琅琊郡,只要找到修炼洞府,就有太平天书再现世。”

    “一派胡言!”

    刘封闻言大怒,双目含煞。

    虽说左慈、钟离权等人的出现打破了刘封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但不管这南华老仙是否真实存在,如果他想再让刚刚饱经战火的中原再次风雨飘摇,刘封绝不会答应。

    童咏叹道:“如今诸多绿林中人纷纷赶奔琅琊郡,不管有没有天书,为了寻宝难免会生乱,殿下可叫侠义堂早做准备,此事千万不可再伤及无辜百姓了。”

    刘封缓缓点头,沉声道:“此时想必侠义堂早已得知,待幽州之事平定,若还来得及,我将亲自去一趟徐州。”

    童咏起身抱拳道:“殿下为这汉室江山、天下百姓辛劳奔波,无一日心不愁烦,我等深感惭愧,徐州之事,若有差遣尽管吩咐,在下不会带兵打仗,绿林中事,还能略尽绵力。”

    刘封皱眉思索片刻,从怀中掏出紫玉令递给童咏,言道:“既然如此,就劳烦童大侠带一些人先去琅琊郡,可与侠义堂之人联手打探情报,设法稳住局面,不可叫有心人得逞。

    若我不能及时赶到,可与陆抗共同商议对策,有姜伯约和陆幼节二人,也足以应付局势。”

    童咏见刘封对他如此信任,不禁大喜,接过令牌:“好,在下即日便启程。”

    一大早刘封已经派人将王雄从常山调来涿郡,依然命其为幽州刺史,以张华为别驾,鲜于荣兄弟三人为功曹,其余武安排到各郡县清剿残兵,重新安置各地百姓。

    中午时分,渔阳城内摆设酒宴,历经苦战之后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再加上刘封诈病让全军上下转忧为喜,无不开怀畅饮。

    正在此时,忽然斥候来报,一支人马不知从何而来,占了安乐县之后,正往渔阳城而来,看装扮是胡人模样,足有五千之众。

    酒宴之上,众将无不真精明,秃发寿阗已经被灭,哪里还有残余的鲜卑军?

    这支人马从背后杀来,幸好昨夜行动及时,不然背腹受敌,真要被这队兵马杀个措手不及。

    猝跋韩也一脸茫然,各部落的人他都找人查问过了,早被秃发寿阗全部调至渔阳一网打净,就算有散兵游勇,也不可能汇集起五千人马。

    “哦,我想起来了!”

    沉默之中,猝跋韩突然端着酒碗跳起来,酒水洒了一地,大叫道,“乌桓人,是乌桓人!”

    张华蹙眉道:“乌桓人早被魏军消灭,大单于蹋顿在白狼山被张辽斩杀,乌桓自此散落,何来的乌桓军?”

    猝跋韩忙说道:“蹋顿死后,乌桓人确实大多数被鲜卑、铁勒等部吞并,但还有一些部落逃进深山,这几十年逐渐发展壮大,暗中结好鲜卑慕容部,这一次为了攻打幽州,百珑口引派人联合乌桓,许诺他们瓜分幽州,没想到真的来了。”

    “原来如此!”

    刘封微微点头,冷笑道,“不过是些乌合之众罢了,萤火之光,也敢与皓月争辉?”

    咚咚咚就在此时,城外忽然响起震天的鼓声,随后急促的鸣金声雨点般敲响,这是紧急出兵的军令。

    乌桓军来得还真快,众人纷纷放下酒杯,怒气冲冲地随着刘封走出府衙,被人无端打扰了酒兴,一个个眼中含煞。

    周处几人更是连铠甲都来不及换,直接派人去军营取兵器带战马,大有一言不合就要杀出城外的气势。

    刘封等人正在上城,却听头顶的金鼓声戛然而止,士兵一阵骚动,以为出了什么意外,赶忙快步来到城头之上,所有人不禁瞪大了眼睛。

    只见城外的空地之上,数千匹战马迎风而立,马上却没有人,乌桓兵齐刷刷跪倒一大片,最前方一人扛着一杆大旗躬身而立,旗上飘着一块临时扯下来的白布,看起来应该是某个人的内衬衣衫。

    “这这算何意?”

    所有人都愣住了,乌桓兵千里奔袭,气势汹汹地赶来渔阳,难道是为了主动投诚?

    大汉什么时候已经到了威服四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地步了?

 第1901章 乌桓残族

    众将原本以为有一场打仗要打,未料乌桓人到了城下跪地请降,让人有些啼笑皆非。

    先前猝跋韩早就说过,乌桓人是来助战的,但万万没想到秃发部败得如此之快,这让千里迢迢兴冲冲赶来的乌桓兵处境尴尬至极。

    如今已经深入敌境,汉军控制整个幽州,没有鲜卑军的牵制,要想全身而退是不可能的了,秃发部十余万大军转眼间灰飞烟灭,乌桓军哪里还敢交战,见势不妙,进退两难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最正确的一条路:投降汉军!虽说兵卒心大多都不情愿,但形势所迫,为了保命不得不屈膝投降,否则他们将和秃发部的下场一样,有来无回。

    这等千里送人头的好事,刘封当然来者不拒,马上传令开城迎接,将几名乌桓将领接入城中,其余士兵在城外暂时扎营,送去酒食安抚军心。

    重新摆设酒宴,刘封举杯大笑道:“今乌桓部弃暗投明,愿归顺我大汉,万族之中又多一族,此乃华夏之幸也!”

    众人纷纷起身道贺,乌力顿和几名乌桓头领强颜欢笑,笑容几乎是僵在脸上的,笑得比哭还难看。

    刘封知道他们此刻心中必定有十万只草泥马在来往奔腾,早已将秃发寿阗的三十六代祖宗问候了个遍,不知道受到这么多人的诅咒,如果真有魂魄存在,秃发寿阗还能不能得到超生。

    这些乌桓人的头领名叫乌力顿,此人是原乌桓首领丘力居之后,楼班之孙,他所带领的正是当年被魏军击破之后的残部后人。

    丘力居单于去世时子楼班年幼,因从子蹋顿有勇略,由他代立为单于,总领乌丸部落,后楼班成人,难楼、苏仆延率其部众奉立楼班为单于,蹋顿于是退位为王,辅佐楼班。

    蹋顿曾在袁绍、公孙瓒河北争雄的时候帮助过袁家,后来袁氏兵败,袁尚转而求助蹋顿,企图凭著乌桓人夺回河北。

    曹操安定河北之后,亲自出征乌桓,白狼山之战大破乌桓、袁氏兵马,蹋顿也被张辽斩杀,乌桓部随后破败,留守后方的楼班带领残部逃走塞外深山之中。

    几十年来历经三世颠沛流离,楼班及其后人收集残部发展部落,到了乌力顿这一代总算初具规模,连同老幼共有万余人,此次趁着鲜卑大乱本想重振乌桓部,未料却被秃发部狠狠闪了一把。

    本想来分一杯羹,未料肉没吃到,反倒自己变成盘中之餐,形势翻转之快,令人措手不及,先后的结局相差之大,换做谁恐怕都难以接受。

    刘封安抚乌力顿几人道:“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先前汉室陵迟,天下扰攘,互有攻伐,终究是两败俱伤,如此世世代代,各部落近乎灭族,实非明智之举。”

    乌力顿勉强一笑,只是唯唯点头,却不知该如何回答,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是无奈之举,并非他心甘情愿。

    刘封又道:“今幸天未丧道,王室再兴,吾大汉当以义融和各族,自强以护万民,今匈奴、秃发自愿与中原共融,单于也不必耿耿于怀,孤自有安排。”

    乌力顿这才吃了一惊,看向猝跋韩,见他颔首示意,这才大着胆子问道:“请问大将军如何处置乌桓部?”

    刘封言道:“幽州经此一事,百姓大多流离,边塞之地十室九空,单于领兵来此,无非是为了争夺安身之所,孤欲将卢龙塞以北之地划分乌桓部,不知单于意下如何?”

    “啊?

    这”乌力顿一怔,不可置信地看着刘封,吃吃问道,“这是真的?”

    刘封笑道:“孤一言九鼎,当着秃发大汗及众将之面允诺,岂能儿戏?”

    猝跋韩听刘封称呼他为大汗,不由挺了挺腰板,满面红光地嘿嘿直笑,比喝了一大碗美酒还觉得舒畅。

    “臣乌力顿多谢麒麟王!”

    乌力顿在短暂的震惊之后,终于反应过来,放下酒碗来到大堂中央,跪地拜服,那几名乌桓部将也都离席跪拜,这一次却是实实在在的臣服。

    乌桓部在塞外虽然得以苟延残喘,略有发展,但在辽西一带慕容鲜卑这几年壮大极快,将他们的领地不断蚕食,甚至有吞并之意,所以乌力顿才不惜冒险来中原,就是为了寻找新的领地。

    这一次偷鸡不成蚀把米,正担心留在后方的族人时,没想到刘封非但不将他们奴役,反而分了土地,卢龙塞以北的底盘比右北平也差不了多少,这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结果。

    而且眼下乌桓部实力脆弱,经不起任何一场战争,归顺汉室之后还能得到汉军的保护,一举两得让他们彻底归心,至少这个结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