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郡和范阳的部分粮草已经在运往蓟县的路上,刘封又派人去联络无极甄家,他们原先答应提供的粮饷只运来一半,另外一半直接运往幽州来。
苏德知道刘封要以匈奴为例收服鲜卑人,也不急于开口,喝茶休息等候,简单聊了一些并州的情况,有杜预和关索治理涿郡,又有王昶、诸葛乔等协助,一切都十分顺利。
不多时田豫等人都来府衙,猝跋韩几人没想到这里会来个匈奴人,顿时脸色微变,以为刘封是要为匈奴人报仇,坐在一旁心神不定。
鲜卑的祖先东胡人被匈奴杀得四分五裂,后来匈奴人又被鲜卑驱赶出大漠,两家都是世仇,见面便是不死不休的局面,现在当着刘封的面谁也不敢吭声。
但刘封收留匈奴人在先,几十年都在汉军境内练兵,还曾经攻打过轲比能所部,匈奴与刘封的关系更加密切,今日匈奴人忽然来相见,刘封又召集他们几个,猝跋韩几人自然惴惴不安。
刘封却神色泰然,丝毫不见杀气,先叫苏森将众人彼此介绍一番,才各自落座,不问苏德,却先看向陈寿:“承祚,你先说说匈奴人的来历吧!”
陈寿和裴秀几人从洛阳来,早已知道了这一行的结果,他们即将见证历史的重大改变,也都十分激动,这也是他们一路执意要和苏德来幽州的原因之一。
听到刘封问话,自然知道他的意思,轻咳一声言道:“匈奴其实与我等同出一族”“什么?”
猝跋韩几人正心中不安,忽然听到这么一句话,惊得失声变色,吃吃道:“这,这怎么可能?”
胡掖禄屋等人的脸色也愈发难看,原本就担心匈奴人会报复他们,现在可好,这帮无耻的混蛋竟然将汉人认作同族,真是为了报仇不择手段。
“实则东胡也是如此,”陈寿淡然一笑,对猝跋韩几人言道,“诸位切莫吃惊,先听在下简述一番。”
田豫手指念着银白的胡须,微闭着眼睛若有所思,张华几人也都微微错愕,但都知道刘封绝不会无的放矢,各自猜测着他的用意凝神细听。
陈寿继续言道:“据汉书记载,匈奴王族出自夏后,其始祖头曼单于淳维乃是桀之子。
夏桀为神禹之后,禹乃黄帝之玄孙,帝颛顼之孙,同为帝轩辕之后人,岂非同族?”
“这,这是真的?”
猝跋韩几人听完目瞪口呆,看向了对面的苏德一行,刚才双方见面都是冷眼斜睥,没有正视一眼,此时听到追根溯源,竟是华夏五帝之后,他们确实难以置信,如果是刘封等人刻意改变他们的祖先,匈奴人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不错!”
未料苏德等人神色不动,淡淡的说了两个字,猝跋韩几人嘴巴张得足以塞下一个拳头,愣在那里倒吸冷气。
陈寿又道:“只因夏桀荒淫残暴,致使国灭,王族便分崩离析,各自逃命,淳维逃至大河以北,以阴山为据,披发左衽,自号撑犁孤涂单于。
时夏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者,意为广大之貌也,撑犁孤涂单于言其天子,于漠北之地收服戎、狄,号为匈奴。
秦统六国之后,将其驱逐远离大河,因其早非周室诸侯,故贬为异族,此时书同,车同轨,行同伦,数百年流传至今,夏之言语早已与今大不相同矣,尔等之语或许便是夏民之音也。”
“这”猝跋韩等人张口结舌,陈寿这一套说词是他们从未想过的,当年冒顿率领的匈奴强横一时,东胡被击败之后,大漠上许多部落都受匈奴奴役,所以鲜卑族的风俗言语同乌桓、匈奴相似,难道说他们早就受到中原人的影响了?
只听苏德缓缓点头叹道:“十余年在中原,我等学习典籍经,翻阅无数史料,加之祖辈世代口口相传的历史,这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并非虚妄之词。”
猝跋韩大惊,顾不得两族之仇,指着苏德问道:“这么说你们已经,已经”“不错,我们依然臣服汉室,同归一族了!”
苏德神色变得坚定清明,坦然笑道,“其实就算没有这些历史渊源,当年若非麒麟王收留我们,匈奴一族早就不存在了,大汉对我们来说和再生父母一样。
而在草原之上,任何一个部落都会因为被吞并而改变信仰,这是常有的事,我们归顺大汉,重回家乡振兴族群,万邦和谐,让匈奴这一支子孙世世代代生存下去,不才是最重要的么?”
“好一个万邦和谐,此言可谓一语中的也!”
苏德话音才落,田豫便抚掌大笑,双目中神采奕奕,“吾在边境数十年,深知两族互侵之苦,将来若能同归一国,和谐相处,真乃万民之幸,华夏之幸?”
刘封言道:“哈彦骨等人能够认清形势,归顺汉室,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将来其子孙后代定会铭记于心,今已改名为赫连氏了。”
田豫一怔:“赫连氏?”
刘封点头笑道:“赫连氏意之繁荣显赫与天相连,今后我们同顶一片蓝天,而非不同戴天了。”
田豫闻言大笑到:“妙哉,此解果真精妙。”
陈寿在一旁解释道:“赫连氏是为哈彦骨等王族所用,其所部也不再称匈奴,改为铁弗部,云匈奴健儿刚鋭如铁,全民为兵,皆可为战之意也。”
田豫略作思索,颔首笑道:“这倒也符合塞外胡人之性情。”
刘封心中暗笑,他这是剽窃了匈奴后备的称号而已,反正以后也不会出现真的铁弗部了,就算有也只能另外改名,既然用在这里最合适,就送给匈奴人也无妨。
又指着苏德对众人言道:“苏德将军如今已晋升为铁弗部大单于,吾等自当重新见礼。”
田豫吃了一惊,重新起身行礼:“没想到竟是大头领亲自来朝,失礼失礼了!”
“不敢当!”
苏德赶忙还礼,连说道,“我并不是铁弗部的大头领”
第1874章 长久之计
听苏德说自己并非匈奴大头领,倒让田豫等人有些意外,单于历来都是匈奴一族的头领,连大单于都不是头领,难道还有比这更高的职位?
见众人疑惑,苏德解释道:“经殿下提议,我铁弗部最高首领号为撑犁孤涂单于,与先祖相同,叫我们时刻谨记认祖归宗,由哈彦骨将军担任,大单于是辅佐撑犁孤涂单于处理部落军政大事的。”
“原来如此!”
田豫点头道,“这职责和丞相有些相似了。”
苏德点头道:“大单于之下还有三位单于,都是为保护族人立下赫赫战功的勇士,分别为巴根、哈森、阿尔木,可以世代传承,单于之后便是各贤王部将等,与先前相同。”
田豫等人纷纷点头,大单于类似于朝廷的丞相,而单于则等同于王公,刘封这一番改革,是先保住了几位主要将领的利益,才让他们甘心归顺。
众人纷纷向苏德道贺,这一番改变,虽说还不能彻底缓和两族之间的矛盾,让匈奴人真正归心,但这个开端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开疆扩土是任何一代君臣都想完成的壮举,如今不但汉室再兴,还能收服大汉开国以来的劲敌匈奴,没有比这更完美的结局了。
田豫和陈寿等人的感触则更深,想华夏之地数千年的发展,自三皇五帝的部落之争到夏、商、周,乃至春秋战国的纷争,都是彼此不断融合的过程,各族之间的裂缝需要时间来填补缝合,但这首先要两族之间化干戈为玉帛,才有融合的条件。
苏德和哈彦骨等人这许多年等待,已经过了壮年时期,如果再不出兵他们都将老去,化为历史的尘埃,眼下鲜卑军式微,如果能够让匈奴一族在漠北立足,他们几人的功勋将不下于冒顿等人。
此时他们早已不是当年努力寻找单于的匈奴士兵了,历经变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长久安稳才是最主要的,更何况匈奴族内争权夺利,弑杀父兄夺权也是常有的事,与其寻找他人,还不如自力更生,如今的匈奴士兵上下更新换代,老一辈大多死去,又有几人还记得不知所踪的单于贵族?
带着全族人的托付,苏德此时也意气奋发,朗声道:“实不相瞒,我铁弗部十万精兵已经整装待发,雁门郡集合人马,只等大将军领下,打开关门,将会踏上我们熟悉的土地,阴山将士我们的立足之地,龙城是我们征战的目标。”
说完之后苏德深吸一口气,微微闭上眼睛,仿佛闻到了大漠上的青草香味,看到漫山遍野的绿草起伏,那里牛羊成群,万马奔腾毡帐一簇簇围着湖水布置,族人们欢声笑语,围着篝火歌唱起舞,蓝天白云悠悠而过“除了阴山敕勒川之外,我已将五原郡北部区域分与铁弗部,供他们族人在此地休养生息,”短暂的静默之中,刘封背着手缓缓说道,“阴山南北将是匈奴时代繁衍生息之地,大河以北的五原郡一带地势平坦,水利丰富,草地极多,你们的族人迁徙到这里,马上就可以放牧牛羊生活了。”
“多谢大将军!”
苏德闻言满脸激动,再次躬身施礼,他之所以见了刘谌之后还要来见刘封,迁徙族人和划分土地是最重要的目的。
如今大军即将出征,但匈奴的妇孺老幼还留在西河的圜阳,如果不能将他们带出塞外,出征的士兵都心有挂念,难免有被牵制之感。
这些留守后方的妇孺才是匈奴一族真正的未来,但大军出征,留在塞外没有人保护也十分危险,不但需要土地让他们安家,还需要牛羊等资源来生存。
既要脱离汉室的控制,又要大量资源和土地,苏德正不知该如何和刘封开口,没想到刘封仿佛洞悉他心事一般,先划分了地区,五原郡土地肥沃,水草丰富,还有城池房屋,足够安置现在的人口了。
刘封又道:“除此之外,雁门和云中两郡也马上会建设集市,到时候你们草原和中原的物资都可以在此购换。”
“太好了!”
苏德大喜,拍着手大叫道,“原来大将军早就思考周全了,这么多年在中原,有些食物和衣服我们也都习惯了,尤其是那些孩子们,真担心他们突然迁徙之后不习惯会生病,有了这些集市,我们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刘封笑道:“你们的族人这些年来也学会了不少耕种的技巧,到了五原郡之后可以继续耕种那些田地,我自会派人为你们制造水车,帮助开发水利,只要派人用心去学,倒也不难。”
苏德感激不已,连连称谢,此时心中最大的担忧除去,整个人便容光焕发,他本就是匈奴兵的军师,是族中最有智慧的人,这许多年来仔细思考过塞外各族的迁徙变迁,强盛衰弱乃至灭亡,和哈彦骨等人多次讨论,都深有感触。
如今再看看鲜卑族的兴衰,深知唯有和大汉结合才是长久之计,漠北之地不知道有多少族群被吞并、灭亡,更不知多少次入侵中原,但都招致灭族之患,离他们最近的乌桓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无论各族兴亡如何,但中原人始终保持如一,无论内战如何纷乱,却前年传承下来,如今刘封提出各族共融的建议,经历过灭族之患的匈奴人便容易接受许多。
“大将军,你该不会让我们,我们去给匈奴人做奴隶吧?”
猝跋韩几人听到最后,发现匈奴和大汉已经合为一家,顿时面如土色,为了两族的关系,如果匈奴人要求报复鲜卑人,收他们为奴隶,想必刘封也不会拒绝。
忐忑之中却见刘封转过身来温和一笑,缓缓说道:“其实说将起来,你们鲜卑一族也与我们都是同族呐!”
“啊?
这这不可能!”
猝跋韩几人脸色再变,惊得站起身来连连摆手否认。
听了匈奴人刚才的一番讨论之后,再听到刘封这句话不由一阵后怕,这简直和某种咒语一样让人迷失心智,他们是鲜卑山神灵的后代,鲜卑山是他们的信仰,怎么能和中原人一样?
第1875章 同一个先祖
看猝跋韩几人紧张不已,刘封也不强迫他们,只是说道:“秦末时期,东胡强盛,曾向匈奴要求名马、阏氏和土地,匈奴人不忿,后为冒顿单于击败,退居辽东之地,可有此事?”
“有,这当然是真的!”
猝跋韩对先祖的来历倒是直认不讳,言道,“东胡败退之后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以山名作为族名,这就是乌桓族和和我们鲜卑族的来历。”
刘封点头道:“肃慎、秽貊和东胡三族皆起自先秦,分布东北各地,以游牧为主,肃慎、秽貊本为土人,各有其名,东胡却因居于匈奴以东而为名,你可知为何东胡没有名称?”
“这个”猝跋韩眉头紧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