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8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时间比刘封预料的来得早了一下,但如今局势大定,也无关紧要了。

    “将军”正当刘封暗自思忖的时候,苏森轻轻走进来,看他脸上的神色,显然也知道了这件事,不过他并未多问,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

    刘封暗自吸了一口气,微笑着看向苏森:“何事?”

    苏森抱拳道:“辛敞已经到了。”

    刘封微微点头,吩咐道:“嗯,将他带到书房等我。”

    “是!”

    苏森见刘封没有半分忧虑之色,不由心中大定,无论最终结局如何,一切决策都由刘封来定,他此生只认定这一人,无论盛衰荣辱,跟随他左右便是。

 第1783章 骑虎难下

    书房之中,辛敞忐忑等候刘封的到来,面对名满天下的麒麟王,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安,昔年的敬贤院成为评定人才的标准,若是牧野被俘,不知道自己能否有资格进入其中。

    正胡思乱想之际,见一位锦衣中年人迈步走进来,银灰色的长衫衬着方正的面容,络腮胡陪着下巴上的一撮胡须显得愈发气度沉稳。

    来人才进门便抱拳笑道:“辛先生弃暗投明,铲除逆贼,回归汉室,令人欣慰。”

    辛敞知道来人便是刘封,赶忙起身回礼:“蒙殿下不弃,罪臣有辱祖上之风,惭愧至极。”

    刘封笑道:“令尊刚亮公直,一心匡扶汉室,奈何未遇明主,如今汉室中兴,先生迷途知返,老先生九泉之下也该欣慰了。”

    辛敞摇头长叹,连道惭愧,虽说他杀了司马昭有除恶之功,但毕竟司马昭是他的主将,终归有弑主的嫌疑,多少还是有些不自在。

    却听刘封又道:“如今先生归为汉臣,你我又是亲家,当真是亲上加亲了。”

    辛敞一怔,茫然抬头看着刘封:“不知殿下此话从何说起?”

    刘封亲自煮着茶,看着茶壶中冒出的腾腾热气,笑道:“楚王命人向泰山羊氏下聘,其子魏荣与令侄女喜结连理,莫非先生不知么?”

    “这?”

    辛敞眉头微皱,摇头道,“若是徽瑜之事,罪臣确实不知。”

    细算起来,辛敞与羊徽瑜和羊祜兄妹并不亲近,虽然他姐姐辛宪英为羊祜叔父羊耽之妻,,但他们的关系也仅限于羊眈在朝中之时详见,羊祜兄妹是在泰山郡长大,辛敞知之甚少。

    刘封笑道:“这也无妨,吾闻令姊素有才名,实为女中英杰,既然她同意两家结亲,足见其深识时务。”

    说起辛宪英的见识,辛敞不禁想起当日辛宪英劝他不要随司马懿出征之事,不禁叹道:“长姊之聪慧,在下愧感不如。”

    刘封为辛敞斟茶,辛敞受宠若惊接过来,方知刘封礼贤下士,亲和善下之名不假,不知他在军营中如何行事,这私下里待客接物,却让人没有丝毫的拘束和压抑,没来由便放松下来。

    思索之间却听刘封言道:“斩杀司马昭,为民除害,先生当为首功,吾自当奏明陛下为先生请功,眼下还有一件大功,非先生不能胜任,不知先生可愿承担?”

    辛敞闻言一阵激动,赶忙起身抱拳道:“殿下差遣,属下自当尽心竭力,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嗯!”

    刘封微微点头,言道,“如今天下大势已经明朗,魏国兵微将寡,已无反抗之力,唯独夏侯霸、毌丘俭二人麾下还有十余万人马,实为大患。”

    辛敞却苦笑道:“但其二人拥立曹霖为主,便与邺城无关,河北之地早已无兵可调,如今内部分裂,实乃自取灭亡之道。”

    夏侯霸二人拥立曹霖之事,也是昨晚辛敞到朝歌时才听说,危亡之际武大将还搞分裂,无异于自断臂膀,如果自己当初决策错误跑去邺城,恐怕也要变成亡国之臣了。

    不过此事说来也是巧合,拥立曹霖为主可不是朝夕就能决定的,想必夏侯霸和毌丘俭蓄谋已久,加之司马懿父子名声急转直下,司马昭又在邺城大开杀戒,铲除曹氏党羽,让二人心生惶恐,不得不起兵自立。

    但不料他们刚刚另立魏主,司马懿父子便同时被除,曹泰等人虽然重新占领邺城把持皇宫,但青州已经自立,成了定局,夏侯霸二人骑虎难下,只能将错就错了。

    如今邺城孤立无援,兵力空虚,北海非但面临汉军威胁,还遭到青州兵马的讨伐,而夏侯霸和毌丘俭虽立曹霖为主,但这个新朝并无公卿武,只是徒有其表,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刘封言道:“魏昌与羊氏大婚定在中秋之日,彼时羊祜必定会到寿春,其为青州军之军师,吾欲派先生往淮南一趟,说服羊祜再同往北海劝降夏侯霸、毌丘俭二人,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劝降青州兵?”

    辛敞吃了一惊,皱眉道:“青州兵马尚有十余万,新朝刚立便亡,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只恐他二人为保颜面,也不肯轻易便降。”

    刘封言道:“此事无需担忧,待中秋之后邺城早破,夏侯霸独木难支,那数万将士皆为其麾下亲信,岂能不识时务?”

    辛敞听刘封如此一说,不由微微点头,如果曹芳这一脉先被消灭,夏侯霸和毌丘俭也就没有了坚持下去的理由,只剩下青州一地,缺兵少粮,即便汉军不用攻打,假以时日,也会不战自败。

    这也算是刘封白送给他的功劳,辛敞相信,没有他这一层关系,凭魏延在淮南麾下的济济人才,前去劝降夏侯霸也不是难事。

    想到此处辛敞抱拳道:“既如此,在下明日便赶赴泰山郡。”

    刘封点头道:“先生早做准备,本王在邺城等你好消息。”

    “遵命!”

    辛敞到此时彻底松了一口气,取司马昭的人头再加上劝降夏侯霸,这可是莫大的功劳,以后不愁在汉朝立足,而且此去泰山正好可找辛宪英商议,问问她意下如何,再做决策不迟。

    辛敞走后,刘封又派人将山涛叫来,山涛正负责从各地筹措钱粮,来的时候手中拿着一叠厚厚的卷宗,准备汇报情况。

    刘封为他倒上一杯茶,却不问钱粮之事,言道:“陛下秋巡司隶,即将到洛阳,我派你去洛阳见驾上书,请陛下来魏郡军中。”

    “将军?”

    山涛吃了一惊,“陛下千金贵体,身系九州之重,贸然亲临前线,只恐不妥。”

    刘封却笑道:“此时无需巨源担忧,陛下有御驾亲征之意久矣,如今魏国将亡,让陛下亲自体会将士浴血奋战之惨烈、黎民百姓之苦楚,才有益于将来治理天下。”

    山涛眉头微蹙,但刘封已经决定,只好答应下来,心中却打起了鼓:刘谌出巡试探刘封,刘封却请他来两军阵前,莫非另有计划?

    出门之时心中暗叹,如今汉室中兴初见端倪,可千万不要内乱才好。

 第1784章 御驾亲征

    羑里城兵变,司马昭被杀的消息传到邺城,曹泰等人松了一口气,但不容他们有任何放松的机会,汉军随后便占领羑里城,更大的危机已然临头。

    曹泰自并州脱困之后,急行军赶至邺城,将司马昭一党清剿之后,与众将商议请调夏侯霸和毌丘俭回师勤王,未料圣旨还未发下,就传来二将拥立曹霖为主的消息,顿时惊得满朝武一片哗然,惶恐不已。

    如今内无兵力,外无救援,眼看汉军即将兵临城下,只靠曹泰带来的三千兵马和留守邺城的两千多守军,根本无法阻挡气势如虹的汉军。

    冀州的兵力被曹爽和司马懿几次抽调,只能勉强自守,根本无力支援,再加上鲜卑军之事,各郡县对朝堂怨念极深,看汉军即将杀到,甚至故意推诿拖延,连钱粮都不肯及时上缴。

    司马昭离开邺城时将可战之兵调的七七八八,禁卫军又被杀散大半,只剩一半衙役和预备兵,谁都看出来此时的邺城对于强盛的汉军来说和不设防没什么区别,只等人马杀到,不到半日便可破城。

    连日来城中人心惶惶,武大臣各思退身之计,除了曹家人急得团团转,根本无人为皇室出谋划策,商议退兵之策。

    曹芳依然年幼不能做主,朝堂上意见一分为三,投降者占大多数,但曹泰等曹氏宗族不肯就此放弃,另外还有几人想联合幽州的鲜卑拓跋氏,但意见才出口就被众人骂得狗血淋头。

    司马懿将轲比能放入中原,犯下累累血债,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这个馊主意被众人一致否决之后,便只剩下了主战派和投降派,以曹泰为首的曹家子弟凑齐一万兵马巡守城池,派人打探汉军动静。

    一连及日过去,不见刘封领兵来,曹泰等人心中反倒不安起来,都知道刘封诡计多端,做事出人意料,眼看汉军即将兵临城下,却忽然按兵不动,难免叫人疑惑。

    又过数日,忽然探马来报,汉帝刘谌秋巡至河内,前往朝歌欲御驾亲征,魏国武大吃一惊,难道这刘谌和刘封不打算劝降曹芳,要将邺城夷为平地不成?

    此时的朝歌境内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战场上留下的累累伤痕已被清理大半,尸体焚烧埋葬,草地上偶尔可见紫黑色的血迹,多少人埋骨于此却籍籍无名。

    十里外的长亭上,两千多兵马铠甲鲜明,刀枪森森,正排着整齐的队伍静候着,刘封身穿淡紫色长袍,正在长亭上翘首以待。

    不多时,远处尘土飞扬,一队人马快速而来,当先开路的大将身躯高大如小山一般,身背双锏,手持蛇矛,一看就是关索,他正到官渡去接驾回来。

    来的队形阵容并不庞大,也没有黄罗伞盖,不见车驾仪仗,刘谌也是轻装简从,所以人马来得极快,转眼便到了近前。

    刘封见此不由暗自点头,至少从大局上来看,刘谌还是分得清轻重的,来到前阵兵没有大肆张扬,摆出皇帝出巡的气势来。

    “大哥!”

    关索老远便在马上喊叫,“圣驾到了。”

    刘封整理衣衫,传令全军下马,带着徐陵等武走出长亭,立于道旁等候,关索催马先到,让士兵排开两列,刘谌便带着五十名金甲护卫出现在众人面前。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长亭之外,三军尽数跪倒,山呼万岁,声音如浪潮一般远远传了出去,如今汉军大胜,气势如虹,这些士兵大多都是第一次面圣,自豪中带着无比的激动,声音自然格外洪亮。

    两年未见,刘谌又长高了一大截,年轻人面容消瘦,显得棱角分明,双目明亮,剑眉入鬓,双耳有轮,气度与原先大不相同。

    第一次来到前阵,刘谌身穿红色箭衣服,明黄色的玉带扎在腰间,显得干净利落,昔日的稚嫩几乎洗涤殆尽,看上去英姿不凡。

    “诸位平身!”

    刘谌微微颔首,抓住马鞍要下马,护卫赶忙上前搀扶,却被刘谌喝退,按住马背一个轻巧地翻身便稳稳落在地上。

    略微整理衣衫,低头的瞬间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再抬头的时候刘谌已经眼中满含笑意,快步上前来到刘封面前:“皇叔!”

    刘封躬身道:“臣斗胆请陛下远赴前线,经受风尘之苦,龙体受损,请陛下责罚。”

    “皇叔,你这话就不对了!”

    刘谌眼眸深处光芒闪烁,但还是用原先略带撒娇的口气言道,“朕早就有奔赴阵前之意,这皇叔早就知道的,如今眼看天下将定,皇叔能让朕遂了此愿,朕高兴还来不及呢!”

    刘封这才直起身来,看着刘谌清澈的眼眸,笑道:“陛下秋巡司隶,心系天下百姓,足见宽仁爱民之心,如今两军阵前不同与朝堂,还要保重龙体才是。”

    刘谌点点头,歪头一笑:“有皇叔在,朕无忧矣。”

    刘封遥指四周开阔之处,慨然道:“牧野一战,埋骨过万人,两军将士尸骨未寒,今日能得陛下亲临巡视,他们在九泉之下也该欣慰了。”

    刘谌脸上也有凄苦之色,叹道:“朕自虎牢关一路走来,兖州边境见到诸多荒凉之所,又在牧野见到血染焦土,方知治理天下何等不易,朕深居庙堂之中,此番出巡,颇有所得。”

    慨然一阵之后又看向刘封,认真言道:“这正应了皇叔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待九州一统之后,朕定要让天下大治,百姓安乐,叫我大汉子民以国为荣,世世代代兴盛传承。”

    刘封欣慰笑道:“陛下有此雄心壮志,也不负父皇当年东奔西走延续汉祚,先有光武中兴,今有陛下再振汉室,有前车之鉴,必将永世传承。”

    刘谌答应一声,扭头看看四周,见远处一座荒废的高台杂草丛生,布满了岁月侵蚀的痕迹,忽然问道:“这是鹿台么?”

    刘封摇头道:“纣王所为,人神共愤,鹿台当时便已化为灰烬了,这不过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