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8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败仗,以后还如何领兵?

    自从夏侯霸、曹泰等将被调往各地之后,司马懿麾下以他官职最高,而徐质也明白司马懿对他给予厚望,有意栽培,屡次叫他带兵就是为了立功升职。

    徐质这几年用心带兵,就是为了报效司马懿知遇之恩,当然作为从行伍中提拔起来的将领,他与曹爽、夏侯霸之流不同,要想建立不世功勋,不但需要本身有实力,更需要司马懿这样的人来提携,否则便永无出头之日。

    这边徐质派人向司马懿报信,此时司马懿的车仗正在路途之上,厚重的马车中载着司马懿,谁也不知道他近况如何,连亲兵也只知司马懿感染风寒,不能吹风,领兵出征也是马车随行。

    “徐质终究难堪大用呐!”

    马车之中,司马懿略显虚弱的声音传出来,在秋风中似乎要被吹散。

    辛敞和和王韬坐在外面车辕的凉棚下,闻言答道:“淇河地势西高东低,不好冲杀,想必是徐将军谨慎。”

    “徐质此乃怯敌畏战也!”

    司马懿却不以为然,“其慑于张苞之名不敢出战,故而隔河与之对峙,若非张苞守住河岸,吾料徐质早已兵分数路强行渡河,杀奔修武去了。”

    王韬皱眉道:“共县粮草被烧,张苞还守在淇河,莫非刘封尚不知共县之事?”

    “张苞亲自巡视淇河,便说明汉军已然退兵了!”

    司马懿的声音虽然虚弱,但给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共县细作赶到朝歌,刘封在修武又岂能收不到消息?

    此乃以进为退之计也!”

    辛敞明白过来,忙道::“张苞守住淇河,便是为了掩护修武、辉县两路兵马撤退,何不再遣一支人马前去助战?”

    “为时晚矣!”

    司马懿轻声一叹,“汲县兵马此时也到淇河,吾料张苞不久便退,传令全军继续前进,到修武再做休整。”

    “遵命!”

    辛敞转身招呼亲兵去传令,与王韬在马车上相视一笑,却是苦涩和无奈之意。

    想多年前魏国上下战将千员,数不胜数,兵多将广之时连曹泰、夏侯悾榷济挥辛毂幕幔荒茉诔械备龆嘉敬旖谰彩踊食恰

    如今几年形势急转直下,魏国兵微将寡,连徐质这等人都当上大将,邺城武将更被抽调一空,只留下一般臣,连操练新兵的将领都凑不齐,当真是捉襟见肘。

    人才凋零,内部纷争,人心思变,魏国局势岌岌可危,而在青州的夏侯霸和毌丘俭还有异心谣言不断传出,据细作来报,二人恐有自立之心,搅得朝中人心不安。

    自曹爽丢了中原和淮南之后,朝中上下将其弹劾,力挺司马能够力挽狂澜,举国上下对其寄予厚望,但自从鲜卑军之事以后,搞得河北之地民怨沸天。

    兖州之事,连辛敞等人都不忍提及,接连屠灭三城,实在令人发指。

 第1736章 错失良机

    徐质等候司马懿的将令,与张苞对峙在淇河两岸,直到傍晚时分,下游的张静领汲县兵马强行渡河,张苞才领兵退去。

    徐质松了一口气,传令全军分作五队过河,士兵们早就准备好树桩木板,三军齐动,很快便搭设浮桥,或乘坐木筏来到西岸,等到上岸集结完毕,已经日落西山。

    徐质分一路兵马去攻辉县,自领大军直扑修武而来,虽说他还担心张苞在前方堵截,但张静早就过河,万一被汲县兵马先到修武拿下城池,他可无颜再见司马懿了。

    徐质自领五千精兵赶奔修武,将到城下便见一支人马守在城外踟蹰不进,看旗号装扮正是魏军,派人向前打探消息,果然是张静领兵先一步到了城下。

    徐质暗道好险,领兵来到城下,见修武城上并无多少守军,稀稀拉拉来回巡视,虽然天色将暗看不真切,但从身形来看应该是一群老弱残兵。

    张静本为都督令史,只因军中实在抽调不出人手领兵,鲜卑军转攻黎阳之后,司马懿派其去镇守汲县,此番领兵追敌,还是颇为谨慎。

    徐质鞭指修武城头问道:“某观那些守军脚步虚浮,定是汉军主力已然撤走,只留下些残弱之兵虚张声势,令史大人为何不发兵攻城?”

    张静言道:“刘封向来诡计多端,城上故意留下老弱残兵,只恐其中有诈。”

    “哈哈哈,令史大人多虑了,刘封虽然计谋颇多,但如何能与大都督想必?”

    徐质冷然一笑,“如今汉军粮草被烧,后路将断,其必急于退兵,留些残兵在此虚张声势,故意拖延吾等追击,此时不进兵,若到天黑之后,汉军反来偷袭,更为不妙。”

    张静眉头微皱,徐质这话说得看似前后矛盾,却也有几分道理,万一刘封真是故布疑阵叫他们不敢进城,反而在城外设下伏兵来偷袭,不说能不能防得住,稍后司马懿领中军到来却不能进城,一顿责罚是少不了的。

    想到此处,张静灵机一动,抱拳道:“既如此,请将军督军攻城便是。”

    徐质想不到张静会将他麾下兵马交给自己指挥,猜测张静是不擅指挥,心中暗自得意,等攻下修武,这功劳有一大半要记到自己头上。

    “令史大人只管在后方督战,某自去调度!”

    此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徐质也不敢耽搁,接过令旗马上传令击鼓结阵,马上弓步兵便集合至护城河边,远远向着城上的守军射箭压制。

    一通鼓响,徐质挥兵掩杀,魏军越过护城河冲到城下,便见城上飞箭如蝗,正是汉军的守城利器连弩,第一批人倒在了进攻的路上,徐质马上又发动二次进攻。

    接连派出三队人马之后,云梯已经搭在城头,魏军纷纷向上攀爬,城上守军见势不妙,竟丢了旗帜纷纷逃走,只在城上留下一把火。

    “岂有此理,害我将士性命,岂能容你逃走?”

    徐质见状大怒,没想到这些残兵竟然临走之前还凭借地利优势杀死许多兵卒,看到守军要逃走,叫张静督军攻城,领本部兵马从南门追到西门来劫杀逃兵,总不能让刚才攻城的士兵白白送死。

    急匆匆赶至西门,果然见城门大开,汉军已经从城中溜走,徐质尾随追赶,才走出数百步,猛然见远处山岗上人影幢幢,旌旗飘动,朦胧的夜色之下只看见轮廓,看不出究竟有多少人马,想到白日张苞在淇河断后,若是被他守在山岗上,贸然追去只会自取其辱。

    “进城!”

    看着远处的旗帜,徐质一咬牙,调转马头从西门冲进了修武城中。

    城内早已空无一人,大街上偶有几处火光,徐质直奔府衙内,见大堂中的石槽内正烧着许多公书简,此时已经基本化为灰烬,扑火抢救已经来不及了。

    徐质带兵检查府衙,分兵去府库、兵营各处查看,不多时张静也领兵打开东门入城,二人在府衙相见,暗淡的火光之下神情萧索,并无攻城取胜之后的喜悦。

    张静摇头苦笑:“刘封最喜故弄玄虚,先前便用空城计吓退曹子丹,为全军上下所笑,未料你我今日临阵也是如此,方知当年曹将军何其不易。”

    徐质脸色阴沉,他先前在淇河被张苞镇住,此次强行攻城也算挽回一点损失,但终究是被刘封盛名所累,心中郁积,叹道:“城中之事请令史大人安排,吾去布置城防,等恭候大都督入城。”

    汉军全身而退,只留下一座空城,张静为错失良机而懊悔不已,徐质则喜忧参半,若不是张静谨慎,被他先攻下修武,可真就闹了笑话了。

    张静拿曹真被刘封用空城计戏耍来开脱,自己却不敢拿曹操在当阳桥被张飞震慑作比,心中忧闷,干脆借着布兵之机到城上来散心,暗自告诫自己,为将者当杀伐果断,等下次追敌,决不能再畏畏缩缩,为人所笑。

    此时副将成济、尹大目等已经领后军赶到,徐质命成济在城外等待接应司马懿大军,其余人马分派到各门守城,夜色降临,城内却一片喧哗之声,人喊马叫,好不热闹。

    正巡视之时,一名亲兵赶来禀告:“徐将军,西门外山上的汉军还不肯退去,不知何意。”

    徐质吃了一惊,快步来到西门城楼,此时明月早已升起,果然见方才山岗之上的旌旗还在夜风中飘展,那些人影依旧,不禁脸色一沉,意识到可能是汉军故布疑阵,又一次错失良机。

    “李老三,你过来!”

    呆立片刻之后徐质叫来一名心腹人,沉声道,“此必是汉军虚张声势,你马上带三百人到那山岗去查探,将那些旗帜尽数收来。”

    李老三与徐质是同乡,既是亲兵又是心腹,马上带了三百军出城而去,徐质双拳紧握,死死盯着山岗上的动静。

    不多时便见那些旗帜被人拿下,连同旗下的人影也纷纷倒下,徐质见状气得脸色铁青,眼角的肌肉不断抽搐着,咬牙沉喝道:“好你个刘封,果然奸诈,下次被本将追到,决不轻饶。”

 第1737章 护卫森严

    修武城内,张静亲自挑选了一处安静的宅院,调来一百名士兵将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将随军带来的新被褥、帐蔓等全部换好,仔细检查了院落周围所有的洞穴、水道等等,保证没有任何疏漏。

    这座宅院位于城北,却不靠近城墙,院墙四周开阔,门外一条宽阔的大街直通府衙,这样的规模和位置,想必应该也是前任太守的私人府邸。

    张静看中这个宅院最主要的原因并非它便利,而是因其独立,自从鲜卑军作乱中原以来,司马懿可谓是千夫所指,人人痛恨,虽然军中之人敢怒不敢言,但也颇有微词,而那些自命主持正义的绿林豪杰更是不知天高地厚,竟只身来闯万人大营,意图刺杀司马懿,为兖州百姓伸张正义。

    若不是司马懿暗藏了护卫贴身保护,曾有两人险些得手,这一段时间朝歌城可谓风声鹤唳,戒备森严,司马懿的居所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除了几位贴身侍卫之外,连张静都已经一月不曾亲眼见过司马懿了。

    张静心中也明白,这些绿林中人,虽说有一些行侠仗义者,但大多都是沽名钓誉之徒,谁都知道这时候若能杀死司马懿,不但能够名噪天下,人人敬仰,甚至还能在历史上留下记载,成为和豫让、专轲那般为后人所敬仰的大侠。

    绿林豪杰向来很少有出头之日,虽然在民间被人尊称一声大侠,但在官府看来都是啸聚山林、扰乱百姓的草莽,双方从来都是势不两立,如同猫鼠一般争斗不休。

    但如今大汉朝堂却设立侠义堂,不仅为那些主持正义的豪杰正名,还扶持一些有名望、心向朝廷之人开宗立派,让其主持江湖正义,不但提高了名望,还能够流传后背,这对于一个落草之人来说简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试想如果在此风口浪尖之下成功刺杀司马懿,不但会成为一代大侠,更成为汉室的功臣,随便讨个地盘开宗立派,收受门人弟子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

    一旦成为一派之主,必定风光无限,甚至可能一举超越那些名门世家,等到扎稳根基,开枝散叶,数十年乃至百年之后,子孙后代可比那些世家子弟好过多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些绿林豪杰个个都是奸猾之辈,这样一条光明大道人人都看得到,自然个个奋勇向前,悍不畏死,这一月来潜入军营的刺客几乎每日毫无间断。

    这可害苦了中军护卫,每日战战兢兢如临大敌,有人甚至因为紧张精神崩溃,接连几日之后活活被逼疯,他们行军打仗自然不在话下,但要防备这些神出鬼没的鸡鸣狗盗之徒,还真是力不从心。

    正在府院的耳房发呆,忽然听到外面响起阵阵马蹄声,门外的士兵赶忙来报:“将军,大都督车驾到了。”

    张静赶忙起身整理衣冠,快步迎出来,便见四匹马拉着一辆马车正从大街上驶来,街道两旁戒备森严,铁甲卫士如临大敌,将马车层层保护在中央,今日在行军路上,还有人试图闯入中军,被乱箭射成马蜂窝,这些人虽然悍不畏死,但多人行事却十分愚蠢,和送死并无多少分别。

    张静领兵躬身等在门口,等到马车到了跟前,才抱拳道:“末将张静恭迎大都督,院内一切部署完毕,请大都督下车休息。”

    “有劳张令史,此处之事吾自有安排,闲杂人等都退散吧。”

    张静听到一个清朗的声音,不禁微微一怔,抬头看去,却是一位少年弯腰跨出马车,只见他站在车辕之上,身形修长,火光之下面目英俊,只是眼睛带着司马家族特有的狭长眼角,让他丰俊的神态多了几分诡异的阴鸷之色。

    “遵命!”

    认得此人正是司马懿的四子司马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