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8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降者不杀!”

    周处一刀将严世斩杀,头颅还在半空中飞舞,举刀一声暴喝。

    魏军见周处如此勇猛,抵挡不住,加之此时主将战死,全军被控在城中,望着密集的箭矢便头皮发麻,纷纷跪地投降。

    周处看向城头上的法邈,抱拳笑道:“有劳大人收拾降兵,末将到西门去看看。”

    法邈咽了口唾沫,愕然点头,周处已经调转马头带领一百骑兵直奔西门而去,在他们身后的街道上横七竖八留下一地尸体,几乎都是被周处一人所杀。

    “大人,这小小将军好生勇猛,嘶”书佐在一旁胆战心惊地揪着胡须,不小心拽下几根来。

    方才街道上魏军向南门涌过来,法邈也有些惊慌,不等魏军到跟前便叫士兵放箭将其挡住,混乱间便看到周处一人一马从后面冲过来,大刀左右挥舞,根本无人能挡,那名魏将也被一刀枭首,心中震惊不已。

    “大将军看人,从来不会走眼,”法邈一声感慨,“即刻传令收押降兵,紧闭城门,不得任何人进出。”

    “遵命!”

    书佐揉着发疼的唇角快步去传令。

    “还好周将军来得及时,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呐”望着转过街角的骑兵背影,法邈慨然而叹,这一次若不是周处及时赶来,哪怕是晚一天,共县就有危险了,虽说对方冒充运粮兵一大早来不会轻易开城,但对方拿着公,等到天亮还是会将其放入城来。

    周处领兵赶到西门,这里果然也有魏军正向外奔逃,但在护城河对面的吊桥上早被守军挡住,窄小的木桥容不得他们冲过,聚集在城下乱做团。

    周处一马当先冲过,在乱军中冲突,连杀十余人来至桥头,惊得魏军退缩在墙根,没有人再敢上前来战。

    周处立马于桥头,朝阳正好照在他身上,袍被鲜血染红,宛若一尊杀神,威风凛凛令人不敢直视。

    “哼,尔等不降更待何时?”

    铛啷啷周处横刀大喝,早被杀得胆寒的魏军便抛下了手中兵器,纷纷跪地瑟瑟发抖,有些甚至瘫倒在地上动弹不得。

    想他们一路翻山越岭受尽苦楚,连夜躲下射犬又赶来共县,全都是凭着大胜的毅力强撑着,州泰向他们保证过,只要攻下共县,好吃好喝三天,还有千金赏赐,回去之后官升三级,此时所有的希望化为泡影,又成为阶下之囚,魏军顿时全都泄了气。

    周处留下士兵将俘虏押进城中,独自带马回城在各街道巡视一遍,见未有人再反抗,这才回到县衙,此时那些守军看他的目光已经全然不同,十分热情地帮他牵马卸甲,照顾周详。

    法邈亲自为周处端上一杯茶:“若非周将军虎威,共县危矣!”

    “哈哈,大人谬赞了,这都是大将军教导有方!”

    一场厮杀让周处心情畅快,笑道,“这些魏军千里奔袭,不过疲惫之士,根本不堪一击,没有末将在,诸位也能守住共县。”

    大堂内几位将令闻言连说不敢,但脸上的神色却明显好看了许多,这一场大胜几乎都是凭借周处一人之力,虽说他是刘封派来的大将,但让守军多少有些难堪,听周处如此一说,全都松了一口气。

    法邈暗自点头,这周处年纪不大,看相貌像是个粗豪之人,未料做事却思虑周详,举止沉稳,将来必是一员大将。

 第1734章 不谋而合

    周处将魏将斩杀,法邈便知道胜局在握,早已派人将消息送往修武,城中的厮杀和大火足以让细作信以为真,如果魏军那边有动静,也好及时准备。

    法邈正和几人高兴之时,有士兵带着一个包裹走进来,原来是从州泰身上搜来的物品,除了一些钱物之外,还有三个锦囊。

    法邈打开来看,果然是司马懿派兵从云台山来烧粮,还有一只锦囊不曾开封,不由大喜,将其取了出来。

    看罢之后不禁叹道:“原来如此,司马懿果然诡计多端。”

    周处问道:“魏军还有何打算?”

    法邈言道:“司马懿命州泰烧了共县粮草之后,便带兵到东面五十里外的月山埋伏,此处位于太行之麓,丹水之上,修武兵马若来支援共县,此乃必经之地。”

    周处一怔,赶忙从怀中掏出书信,看了一眼拍案惊呼道:“大将军与司马老贼的安排竟然不谋而合。”

    法邈诧异道:“莫非大将军也有此安排?”

    周处点头道:“大将军命末将杀败共县魏军之后便去月山埋伏,等候将令。”

    法邈点头道:“那司马懿本为河内人士,对各处地形极为熟悉,对州泰早有安排,大将军也如此安置,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看此事还要再报于大将军才是。”

    周处点头道:“今夜我便带两千兵去月山埋伏,射犬魏军并无多少,可暂时不必惊动。”

    法邈言道:“周将军奔波劳苦,早去歇息,人马我自会分拨。”

    周处走后,法邈让马上又写信派人去追赶信使,一并将司马懿的锦囊也带去,这一战关乎河内的局势,双方都在排兵布阵斗智斗勇,就看谁能技高一筹了。

    此时的修武和辉县城中,汉军各将领已经收到随时准备撤退的密令,一旦将令传下,将完好的兵器铠甲一并带走,其余辎重抛弃留在城中,全军连夜退向野王。

    刘封和徐陵他们正在等待修武的消息,却是魏郡方向先送来情报,负责巡守大河沿岸的寇威来报:“大将军,方才探马来报,攻打黎阳的鲜卑军已被击败,四散逃往河北去了,只恐又是一大隐患。”

    刘封闻报不喜反忧道:“贼军逃散,河北百姓又要遭殃了,我大汉子民,奈何被胡人所害。”

    留在汲县的鲜卑军去攻打黎阳他当然乐见其成,但如今被杀散流落各处必会四处惹祸,虽说河北还在魏军境内,但内心深处他不想百姓被这些胡人滋扰。

    不过这终究是无奈之事,鲜卑余孽必定会对本就风雨飘摇的河北造成更大的惶恐,此时若将司马懿击败,取冀州必定不费吹灰之力。

    徐林言道:“经此一事,天下人必恨司马父子入骨,曹魏也大失人心,待河内战事结束,殿下领王师北上,河北百姓必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刘封苦笑道:“自曹操灭袁氏之后,河北繁荣数十年,百姓久未逢烽火,若非万不得已,吾不欲破坏此完整之地。”

    徐陵言道:“这也是无奈之事,且看司马败退之后,曹氏宗族如何抉择吧!”

    “报!”

    就在此时,外面跑进来一位背插杏黄旗的信使,边走便从怀中取出一个包裹,“共县急报!”

    寇威快步来到门口接过包裹,里面是一封信和三个锦囊,信封密封,锦囊倒是打开过的了。

    刘封先拿起书信拆是,徐陵则拿过三个锦囊全部展开在桌案上,二人各自看完相视一笑,都暗自松了一口气。

    刘封马上传令道:“命张翼昏时分从辉县撤兵,明日一早于获嘉会合。”

    “遵命!”

    传令兵飞奔而去。

    刘封对徐陵说道:“司马懿既然派兵奇袭我军之后,必有细作严密监视各处动静,待我兵退之时,便领大军来追,伺机一鼓作气取胜,此时我若反攻其后,必能有奇效。”

    徐陵眼中精光一闪,抚掌笑道:“此计与属下不谋而合,司马懿孤注一掷,必有疏漏。

    强攻者必疏守,这便是他取败之途耳!”

    刘封问道:“以军师度之,可出何地?”

    徐陵答道:“魏屯粮草,皆在朝歌、黎阳二地,年前张将军取黎阳败于宿胥口,今此处已被鲜卑军攻破,可分兵暗取宿胥口,渡白沟直到黎阳,黎阳守军定然不妨,若占住黎阳,可就势直取朝歌,非但能断魏军之后,还能威胁邺城,则冀州指日可得矣。”

    “军师之见与吾计正合,此一路兵马非武俱全者不能胜任,”刘封看了看身旁的寇威,“千里奔袭,就交给少严了。”

    寇威见刘封将此重任交付在他身上,不禁大喜,抱拳道:“末将誓死完成任务。”

    刘封拍着寇威的肩膀:“此去任务极重,不容有失,更不可大意,我叫赵广领五百神射手与你同去,今夜先出城隐藏在大河岸边向东而去,待魏军占了修武之后再去宿胥口。”

    “遵命!”

    寇威领命而去。

    “传林升帐!”

    派走寇威之后,刘封才传令众将前来听令。

    不多时修武城中锣鼓之声大作,这是最高的紧急号令,顿时无论是守城的将领,还是巡逻的统帅,连同军营中正在训练的士兵,裨将以上的武官都将手中任务交给麾下,急速赶来府衙之中听令。

    虽不知发生何事,但这紧急的号鼓之声让全城都紧张起来,多数士兵都猜测是魏军攻来,各自都开始准备。

    一刻钟之后,张苞从军营中带着五千突陈兵出城而去,震天的马蹄声让守军热血沸腾,摩拳擦掌。

    在修武前线的都是精锐之师,他们不像后方士兵那般畏战,在休整了近两月之后,个个都盼着能够上阵杀敌。

    就在众将士等着自己的主将前来点兵出城的时候,忽然一道将令传下,全军即日撤离修武,两个时辰之后全军开拔,除了必要随身携带的兵器铠甲外,车仗等器械尽数毁坏,但不得纵火烧毁民房。

    正积极备战的守军闻令全都一片哗然,但等主将到来之后纷纷闭上嘴去收拾了,军令如山,牢骚归牢骚,该执行的却一点不敢马虎。

 第1735章 隔河对峙

    辉县的修武的汉军才调动,朝歌的魏军已经开拔出来,汲县两万兵马自南面策应,两路大军浩浩荡荡向淇河岸边逼近。

    朝歌兵马以辅国将军徐质为大将,领三万精兵为先锋来至淇河,一路上烟尘浩荡,马蹄声如雷,在阳光下铁甲明亮,耀武扬威。

    将人马在河岸边摆开,偌大的战场上旌旗招展,战马嘶鸣,徐质金盔金甲,大红的披风迎风招展,开山大斧抱于胸前,隔河打量着对面的汉军。

    “哈哈哈,尔等龟缩城中多日不出,今日前来送死不成?”

    就在此时,对面巡逻的汉军中闪出一员大将,只见此人身高过丈,身躯如同铁塔一般,一巴掌宽的狮蛮带扎在腰间金光闪闪,黄色流苏的甲绦搭在胸前在风中飘舞。

    再看此人面黑似炭,燕颔虎须,双目圆睁,眉毛胡须都如同钢针一般竖立,甚至透出头盔来,凶神恶煞,威风凛凛。

    胯下一匹乌骓马,黑得发亮,手中拿着一条湛金虎头枪,看上去枪沉力猛,青龙盔罩顶,盔檐上精巧的二龙戏珠栩栩如生。

    徐质看到此人,惊得嘴巴微微一张,抓着斧柄的手不自觉握紧,就算没有见过张苞,只看头盔,便能猜到他是大汉的青龙天将。

    经过这几年的战场厮杀,刘封一手组建的十二支特种兵大放异彩,各自在战场上发挥着不同的左右,十二天将已经威震天下,人人议论。

    而十二天将之中以青龙天将张苞和白虎天将赵统实力最高,战力也最强,突陈兵和流云骑都是汉军最早的骑兵底子,又由张飞、赵云亲自训练过,一重一轻两支骑兵几乎所向披靡,罕败绩。

    昨夜细作来报州泰已经成功烧了共县兵粮,汉军本就粮草吃紧,此番屯粮被烧,必会退兵,司马懿一早升帐,徐质便请了先锋大将前来追杀汉军,本以为渡河之后便能尾随大杀一阵,不料张苞却守在河边,顿时愣住了,不知该进还是该退。

    犹疑之间却听张苞再次大喝道:“来者何人,还不速来受死?”

    徐质眉头一皱,他如今是三军主帅,数万双眼睛盯着自己,这时候绝对不能示弱,但他自忖非张苞对手,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抉择。

    低头沉思间看到滔滔河水,忽然灵机一动,大喝道:“我乃辅国将军徐质是也,你可敢过河一战?”

    张苞冷然一笑,枪指着徐质:“看你这气势汹汹而来,却不敢过河,莫非只是虚张声势不成?”

    徐质大笑道:“尔等意图入侵河北,为何龟缩河内不进?”

    张苞一瞪眼,却不再与徐质废话,只是横枪立马站在岸边与魏军对峙,他虽只有三千骑兵,但面对三万旌旗蔽日的魏军却怡然不惧,大有当年张翼德当阳桥阻截曹兵的气势。

    徐质脸色阴晴不定,暗中差人向司马懿报信,原本按照计策他是领兵追敌,此时汉军不但不退,张苞还亲自到河边来阻击,莫非情报有误不成?

    两军对峙在淇河两岸,谁都不愿过河冲杀,徐质心中暗自庆幸,无论如何,这次总算保住了颜面,若是阵前吃了败仗,以后还如何领兵?

    自从夏侯霸、曹泰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