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7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了王昶的教训,轲比能对司马懿自然也处处提防,所以这一路来,能取则取,能抢就抢,他绝不会心慈手软。

    一行人来至朝歌城下,司马昭亲自带着武将官在迎接,轲比能翻身下马,整理衣衫和大氅,大步上前,与司马昭客套一番,进入朝歌城内。

    署衙之内,司马懿正整装而待,见到魏军如此重视,轲比能心中暗爽,上前施礼大笑道:“久闻司马大都督之名,今日能得见,三生有幸。”

    司马懿颔首而笑,抱拳道:“大汗亲领大军来助,本督不胜感激,请进。”

    轲比能微微点头,与司马懿并排进入大堂之中,分宾主落座,见这大堂里的桌椅与以往大不相同,他本来还打算脱鞋跪坐,这次坐在柔软的椅子之中,暗叹汉人真是懂得享受。

    却听司马懿言道:“大汗先前在西河败于汉军,非战之过,乃是不熟地利耳,如今陈兵于河上,有本督相助,定能让大汗一雪前耻。”

    “哼,汉军狡诈用计,如同狐狸一般,但真正的狼群是无惧的!”

    被司马懿当面说起失败之事,轲比能脸上一阵尴尬,握拳冷笑道,“狐狸再狡猾,终究还是狼群的物,这一次抓住杜预,本汗要叫他生不如死。”

    司马懿叹道:“大汗一扫漠北,控弦数十万,成为塞外第一雄主,勇固勇矣,只是缺乏谋略,此番前来助战,本督可派军师助大汗一臂之力,若鲜卑军智勇双全,料想汉军非大汗对手。”

    轲比能闻言喜上眉梢:“大都督能借军师于我,自然最好不过,如今我们共同的敌人就是汉军,本汗欢迎之至。”

    轲比能在汉军将领手下没少吃亏,但也占了不少便宜,当年在雁门关下,正是徐陵和张苞助战,才能让他踏入并州,在塞外名声大振,短短两年时间便统一各部,现在鲜卑军的大人已经有十五位了,远超当年的第一位首领檀石槐。

    他这一次来的主要目的还是想请个军师,没想到司马懿先提了出来,自然十分高兴,点头道:“很好,就让我们同心协力,将不可一世的汉军消灭吧!”

    司马懿点头道:“如今河内之兵由刘封亲领,此人诡计多端,比那杜预还要厉害许多,你我分南北共同出兵,交替而进,遥相呼应,切忌冒失中计。”

    轲比能大笑道:“哈哈哈,司马将军放心吧,只要你派来的军师可靠,本汗绝不会再吃亏了。”

    司马懿言道:“如此你我兵分两路,大汗从滑县出兵,吾自朝歌沿太行向西,从淇河攻河内,先取获嘉。”

    “好,一言为定!”

    轲比能欣然点头,摩拳擦掌,司马懿已经和他约定好,但凡是鲜卑军攻下的城池,城内一切资源任凭他们先搜刮三日,这一次轲比能领精锐来,鲜卑军士气高涨,这才是重要原因之一。

    两人又商量一阵进兵的路线,轲比能先回军中,明日便派军师到鲜卑助战,于淇水大战汉军。

    出城之后,琐奴笑道:“听说刘封把杜预调去了并州,这下我们更不用害怕魏军了。”

    轲比能回头看了一眼朝歌,冷笑道:“汉人有一句话说得好:请神容易送神难。

    司马老儿想要利用我们,还差得远,明日他派军师前来,可不能尽信那人的话,我们自己也要有所判断。”

 第1573章 攻敌必救

    送走轲比能之后,司马懿马上召集众将议事,讨论谁去鲜卑营中为鲜卑军出谋划策,这是个看似简单,却比较艰巨的任务。

    胡人向来反复无常,凶狠好斗,一个处置不当,便可能当场就送命,而轲比能也是个奸诈之人,必定心存戒心,要让他完全听令,成为这关键一战的先驱,必须要巧妙设计,不能被他轻易看破。

    众将讨论一阵无果,最终将目光聚向了司马懿,一切军令部署还是要听他的,大都督派谁去,便只能谨小慎微,尽力而为了。

    司马懿放下手中的书卷,环视众将,缓缓道:“此重任非贾公闾不能胜任也!”

    众将吃了一惊,纷纷看向了贾充,自从南阳跟随司马懿作战之后,贾充便一直留在皇城为尚书郎,基本没有什么参军经验,让他去帮助鲜卑军,众人疑惑不解。

    贾充见司马懿点名,上前抱拳道:“都督差遣,末将当全力而为,与轲比能周旋,叫他全力而为。”

    司马懿笑道:“公闾达见明远,武有折冲之威,怀经国之虑,此去鲜卑大营,只管说服轲比能以为吾之策应即刻,至于如何用兵,吾料轲比能未必肯信,只要两军齐头并进,吾自会派人将计策送到。”

    贾充虽然不是司马家的人,但却是司马懿的心腹,此番派他去鲜卑军中,一来确实此人深谙机谋权术,能够随机应变,二来也是为了随时监视鲜卑军的虚实,一旦轲比能有什么异常举动,一定不会逃过贾充的眼睛。

    领了司马懿将令,贾充先离了朝歌,到内黄选二十名侍卫和心腹之人去鲜卑军中参谋军事,作为两军的枢纽。

    司马懿对众将言道:“汉军谋取中原,河北震动,今并州、徐州皆已出兵,寇吾之境,刘封自来河内,利在速战,今却屯兵不战,于淇河筑垒坚守,必有谋也,诸位以为如何?”

    州泰言道:“岁初张苞欲取黎阳,被末将等识破所败,见无进兵之机,便退守淇河,却叫其余两路进兵,大概是等待时机,待并州、徐州安定之后,同取河北。”

    夏侯咸也道:“以末将之见,定是刘封听说大都督亲自领兵,便不敢妄动,未战先怯了。”

    “轻敌之心不可有!”

    司马懿却摆摆手,蹙眉道,“今邓艾在并州遇搓,但关兴却从河东进兵,并州势危,徐州更有两路大军东进,刘封居中调度,当为策应,不该按兵不动,吾料他踟蹰不前,必有所不足也。”

    辛敞闻言神色一动,言道:“刘封数年用兵,自长安到荆州,再到江东、淮南,经年累战,虽扩张极快,却也损耗无数钱粮兵力,此番四路出兵,虽有东吴之兵,军器不缺,但钱粮却不能从东吴支取,莫非是兵多将广,粮草却不够分配了?”

    “对,此言有理!”

    州泰经辛敞提醒,猛然醒悟过来,拍手言道,“刘封向来善战,从来都是主动进兵,此番却按兵不动,非是进取不足,乃是粮草供应不上,只好驻兵备战,来吸引我大军主力。”

    司马昭冷笑道:“原来刘封这一路兵马是外强中干,既然他无力进兵,父帅何不分兵支援徐州和并州?

    其粮草不足,无力救应,便可逐一破之。”

    “不然!”

    司马懿却摇头道,“河内兵马虽进取不足,因吾有数十万大军在此,一旦分兵他处,其必竭力而来,一旦魏郡被攻破,危及邺城,皇室震动,则河北不战自乱矣。”

    司马昭皱眉道:“如此唯有与刘封兵一决雌雄了。”

    “不错,吾正是此意也!”

    司马懿目视门外,只见晴空万里,梧桐正泛绿,缓缓道,“只待击败刘封,兵进中原,则并州、徐州两路兵马自退矣。”

    辛敞点头道:“刘封深知河内之重,故而亲自来守,欲稳中部,从两翼迂回进兵,今大都督反其道而行之,攻敌必救,可谓直中要害矣!”

    司马懿缓缓道:“其余两路兵,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能挡住汉军半年,吾居中而破之,则大事可成。”

    州泰皱眉道:“只恐就算击败刘封,攻入河南之地,那时候兵力损耗,将士疲惫,这鲜卑军狼子野心,尾大难掉,如何是好?”

    司马懿闻言淡然一笑,眼眸中寒光闪烁,轻声道:“吾引狼入室,乃是万不得已之策,今魏国上下须绝地反击,只好委曲求全,但狼既入室,又岂能叫他轻易走脱?”

    州泰吃了一惊:“莫非都督已有对付鲜卑军之策?”

    司马懿笑道:“此乃驱虎吞狼之计,轲比能悍勇无谋,逞强扬威只在一时罢了,只在吾股掌之间。”

    辛敞也道:“此番既借鲜卑之兵解燃眉之急,又能一举消灭北方之害,幽州虽遭侵袭,但长久来看,却是扫除外寇,一劳永逸。”

    众将这才明白司马懿的深意,见他早就有了对付鲜卑军的方法,都放下心来,司马懿又吩咐众将用心练兵,激励士气,等明日便开赴淇河,便与汉军厮杀。

    散事之后,司马昭陪同司马懿去后堂歇息,忧心道:“父亲虽有抗敌之心,但此番借鲜卑之兵,为百姓所怨,背负骂名,于家族大大不利。”

    “家族之利在于长远,眼前这些都是云烟而已!”

    司马懿负手站立在廊台之下,看着花池中飞舞的蝴蝶,淡淡道,“自古成王败寇,但凡有重大举措震动天下百姓者,皆看此成果如何。

    若此番反败为胜,夺回中原,区区民怨,与这等复辟天下之功,又算得了什么?”

    司马昭听得眼角的肌肉一阵颤动,嘴巴张了张,却终究没有敢问此战失败之后会如何,这已经无需多言了,一旦魏国战败,河北不保,家族便如覆巢之卵,不能保全,那时候种种背负的骂名没那么重要了,家族都不在了,美名、骂名,又有何不同?

    一阵微风吹动,池水起了波澜,让池塘愈发深不可测,一如司马懿脸上的皱纹一般,深沉沧古。

 第1574章 分一杯羹

    轲比能自从进入魏郡之后,兵器铠甲都焕然一新,有了魏国提供的军器粮草,不但八万精兵装配精良,剩余的二十万士兵也都有了铁甲刀枪,比在塞外的时候穿皮袄、兽皮甲强了无数倍。

    除此之外营中粮草充足,士兵们整日吃饱喝足,欢快非常,唯一有点遗憾的就是没有酒,中原的酒向来让他们眼馋,但司马懿严令军中不得饮酒,除了轲比能和几位主将每日能喝上一水囊之外,其他人连个味儿也闻不到。

    想自己扫平漠北以来,从雁门关到并州再到西河,一直想进入中原而不得,损兵折将,吃了许多亏,绞尽脑汁无计可施,就在他准备放弃中原,打算将拓跋部征服之后向西北地区扩张的时候,收到了魏帝的邀请,这个消息让轲比能喜出望外。

    没想到自己处心积虑想要踏入中原,屡屡受挫,最终却以这么简单的方式直入腹地,还得了幽州之地,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以致于轲比能见到滚滚大河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是在梦中。

    这几日屯兵于滑县,与淇河对岸的汉军隔河相望,轲比能心中盘算着这一趟能捞多少好处,也派出了许多斥候打探汉营消息,他可不能事事都靠司马懿,此人阴险狡诈,可千万不能上了他的当。

    至于司马懿派来的军师贾充,轲比能更是嗤之以鼻,这人看上去干瘦弱,唯唯诺诺,是个十足的书呆子,大概就是派来收发书,传递消息的,整天除了例行公事之外,对于军中之事一字不提,这倒让轲比能舒服不少,提着的一点戒心也随之放下了。

    “大汗,这黄河鱼果然美味,与我们克钦湖的鱼完全不同。”

    琐奴正抓着一条胳膊粗细的鱼大快朵颐,桌上横七竖八扔着好几双筷子,他们实在搞不懂,拿手抓着大口吃肉不爽吗,为什么要用两根木棍挑来挑去,浪费时间?

    “哈哈哈,不知大河鱼美味,中原的猪肉也好吃,”弥加吸溜着拳头大的鱼头,嗡声道,“溜肥肠太美味了,我喜欢那个味道,嘶”郁筑建看弥加一脸陶醉的表情,不禁皱起了眉头,这光头也不知道是吃鱼这幅表情,还是在回味嘬大肠的滋味,真是让人恶心。

    “诸位,这一次来到中原,我们可不只是为了吃喝,”轲比能放下手中的筷子,他早就学会了汉人的这个技能,让他显得更加优雅从容,与众不同,扫视众人缓缓道,“以后大家要想天天吃到这些美味佳肴,喝上麦酒,就要想办法在中原立足,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在中原立足?”

    郁筑建眉头一皱,抬起头来若有所思,“大汗的意思是,来了就不走了?”

    “嘿嘿,这中原大地水土肥沃,可比在塞外苦寒之地强多了,”轲比能一声冷笑,沉声道,“他们汉人自己都争来争去,我们也来争一争,分一杯羹又算得了什么?”

    “哈哈哈,大汗说得对,都是山河土地,为什么我们不能住在这里?”

    丘目亮将仅剩的半壶酒喝完,拍着肚子大声道,“只有这大河水和黄土地上的小麦,才能酿出这美味的酒,不走了,不走了”就在鲜卑将领畅想未来的时候,亲卫进帐禀告道:“大汗,贾军师求见!”

    轲比能示意众人收敛一点,点头道:“传他进来吧!”

    不久之后,便见贾充穿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