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7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封对司马懿此举十分愤怒,却也是鞭长莫及,无可奈何,一旦鲜卑军占领幽州,进入冀州,一定会引发轩然大波,曹芳和司马懿忍心大失,这些对汉军来说都是有利之事,但刘封内心却高兴不起来。

    眼下河内军中粮草不足,魏军援军未至,双方还在僵持之中,徐州境内调兵遣将,战事一触即发,有姜维和陆抗这两员上将,还增添了许多吴军将官,兵精粮足,对付毌丘俭和夏侯霸,刘封倒是不必担心,不知道司马懿请来多少鲜卑援军,魏郡这一战也绝不容忽视。

    虽然刘封决心以退为进,防备为主,策应并州和徐州两翼进兵,但一旦河内守军失败,对两线的影响却是极大的,一旦这一路兵败,司马懿便可挥师南下,直接威胁到洛阳和中原腹地。

    尤其是兖州和豫州,曹魏在此经营几十年,许昌、东郡、谯郡、陈留、濮阳都是曹家的根基所在,中原新定,肯定人心不稳,一个处理不好,便是全盘皆输的局面。

    虽然刘封对自己颇有信心,但毕竟一人智短,尤其是将杜预调往上党,手下都是一群武将,刘封思索再三,决定将徐陵和沐风这两个老部下调到河内来。

    江东平定,现在处于内政阶段,有关平和颜琰在,又有许多江东弟子,治理内政人手足够用了,而陆抗掌豫州之兵以后,还有陆凯这个足兄和袁林相助,也不缺人手。

    “哈哈哈,大哥,周处这小子不错,有点本事。”

    正当刘封整理情报,猜测司马懿接下来的军事动机的时候,一个粗豪的大笑声从院外传来,这大嗓门一听就是张苞的。

    放下手中的地图,刘封走出书房,阳光明媚,扫去心中的阴霾,伸了个懒腰,便见张苞敞着衣襟大步而进,身后跟着垂头丧气的周处。

    周处与碧琪在江东成婚,将其在家中安置好之后,和周鲂父子两人便马上请命出战,显然他们也想抓住这最后一次灭魏的机会建功立业。

    刘封将周鲂调往姜维军中做参军,周处水性极佳,本想让他去追随水军历练,不想这小子听说关索来到中原,便也一路追来,他早就厌倦水上生活,很是期待中原风光。

    与周鲂分别之后便私自折转来到陈留,又赶来河内,才到军中就主动给刘封来了个负荆请罪,倒叫刘封不好责罚,见他留在军中锻炼也是一样,便不再强求。

    周处毕竟是个不安分的主,一天的愧疚过去之后,便在军营中打闹起来,一日之间连败张起、王仁、霍戈四员大将,在营中不到三天时间,已经无人不知,声名鹊起。

    初来乍到便打遍军中无敌手,惊动了在汲县的张苞,今日一早张苞便乘马来到修武亲自会一会周处,这才不到半个时辰,看样子已经把周处给收拾服帖了,前两日意气奋发的气焰消失无踪。

    刘封看着垂头丧气的周处,失笑道:“你这是夸他还是损他呢?”

    “当然是夸了!”

    张苞一瞪眼,拍着周处的肩膀啪啪作响,“能接住我五十回合,着实厉害,我看鸯来了能与他有一战之力。”

    周处惊问道:“可是那西凉锦马超的关门弟子,淮南鸯?”

    说起鸯,张苞对这个小师弟也一脸宠溺,点头笑道:“嘿嘿,就是他,这小子枪法颇为了得,半月内便能赶来,你们二人可以好好切磋。”

    “好,我等着他!”

    周处闻言马上振作精神,他知道自己暂时还不是张苞、关索这样怪物的对手,但与鸯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马超病逝之后,鸯赶回武威去奔丧,为其守孝半年,听说中原开战,便请命来河内,经过几次征战之后,他也意识到自己武艺的不足,马超已经不在,只能跟随张苞左右,请他指点了。

    张苞在一旁的水池里洗着手,问道:“大哥,这仗还打不打了?

    司马懿已经到了内黄,都按兵不动,等得我心痒手痒的。”

    “快了!”

    刘封双目微凛,叹道,“待群狼乱舞之日,便是司马懿出兵之时。”

 第1571章 河北动荡

    汉中兴三年、魏正始八年四月,魏国在失去中原,退守河北之后,重新起用老将司马懿,素整朝纲,改元武兴,取武帝曹操开创大业之意。

    司马懿宛如魏国的架海金梁,擎天之柱,让朝堂上下暂时稳定,民心也暂时安定,朝野八成以上的人还是相信司马懿能够力挽狂澜,匡扶大魏。

    就在朝政渐趋安稳,百姓惶恐观望的时候,忽然一件消息如同春分一般席卷河北大地,不过这春分却无温和之意,反而如同刀刃寒霜一般,令万民震惊。

    二月初,司马懿调幽州刺史王雄、征北将军毌丘俭到冀州,朝廷随即传令幽州百姓主动南迁到冀州境内,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官府清退,让幽州境内一片混乱,数月之间盗贼四起,烧杀抢掠随处可见,不肯背井离乡的百姓们自发组成民团,与恶贼相抗,幽州境内哀鸿遍野,却也换不来朝廷的保护。

    就在幽州百姓惶恐不知所措的时候,鲜卑军从居庸关杀进幽州,并扬言魏国将幽州割让于他们,胡人比之那些盗贼更加恐怖,他们全副武装,如同饿狼过境,已经不是那些普通百姓能够抵挡的了。

    直到此时,幽州百姓才明白朝廷为何要迁徙,原来他们已经放弃了幽州,竟不管千万百姓的生死,胡人入境,他们不得不向冀州奔逃,偕老妇幼,一路上又不知死伤多少人。

    幽州的动乱,在鲜卑军大举进入之后,随着流民涌入冀州,消息很快便散播开来,魏国上下又一片惶恐,百姓们更是愤恨不已,一片骂声。

    当年秦始皇修筑长城,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命名为居庸关,虽然当年秦政修长城让举国上下不得安宁,但这万里长城却成了千秋万代保卫中原安稳的一道屏障,功不在当代,却利在千秋。

    自长城修建之后,历朝历代不知挡住多少胡人南下的脚步,汉代时又先后修筑长城,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东汉时期,更始帝派使者入上谷,耿况迎之于居庸关,建武十五年,以匈奴犯塞,迁代郡、上谷郡民于居庸关以东,成为幽州北面的门户。

    元初年间,此时匈奴已没落,强大的鲜卑犯塞,屡寇上谷,但都被挡在居庸关之外,建光初年,鲜卑军复寇居庸关,都被顽强的守军挡在关外。

    后来刘虞任幽州牧,因幽州为穷州,需要青、冀两州补贴钱粮,但因战乱而无法调度,刘虞在幽州安抚边民,劝导百姓种田,开放上谷市场与胡人交易,令百余万青州、徐州人流亡至此,安居乐业。

    当时刘虞开设胡市,也是以居庸关为支点,此地为幽州百姓进出要道,出关即可进入胡市与外族交易,而胡人却不能踏入居庸关半步。

    居庸关之于幽州,如同雁门关之于并州一般,是幽州的门户,更是北方的一道屏障,一旦被外族破关,幽州百姓将面临灭顶之灾,甚至还会威胁到河北的安危。

    当年外族屡寇边境,还从未有人踏入过居庸关以东的内镜,即便当年强大的乌桓,也只是入寇右北平一带,依然跨不过居庸关,现在忽然打开门户,放胡人入关,简直是闻所未闻之事。

    魏国的这一举措,不仅让曹家民心大失,就是新上任的司马懿也被人骂得狗血淋头,人人都知道曹芳年幼,曹爽免职,朝政大事都是司马懿这个托孤老臣决策,将鲜卑军放入长城以南,必定是司马懿的主意。

    这一次不仅幽州百姓对司马懿恨之入骨,连冀州和青州的百姓也对司马懿彻底失望,这样一个不顾百姓死活的辅国大臣,对他们来说就是恶魔般的存在,他今日能放弃幽州百姓,有朝一日也就能不顾冀州百姓的死活。

    司马懿父子的名声,在继淮南水淹寿春之后,又一次跌倒了低谷,被千夫所指,万民唾骂。

    鲜卑军进入幽州之后,肆意抢掠烧杀,百姓纷纷逃亡,从右北平到渔阳、广阳,乃至靠近冀州的范阳郡,都成为胡人肆虐之地,烽火遍地。

    占领幽州之后,鲜卑二十万大军正式开进冀州,从河间、清河两军一路向南,虽然有官兵把守开路,但也有不少沿途百姓遭到抢掠,所过之处鸡飞狗跳,人心震动。

    四月初,鲜卑军进入冀州腹地,在清理好的馆陶驻扎下来,方圆百里不见人烟,谁也不敢靠近这些凶狠毫无人性的恶狼,即便明白他们是来助魏国抵挡汉军,但背地里却是骂声一片。

    司马懿引狼入室,民怨沸天,但在战场前沿,这些流言和骂声却毫无作用,战场比之胡人的入侵还要冷酷,这是一个无情的杀戮之地,胜者为王,生死攸关,容不得半点虚假。

    此时的司马懿领中军驻扎在内黄,整日演练兵马,调集钱粮,牢牢把守住进入魏郡的要地,将邺城严密保护起来,此时人心动荡,宛如大厦摇摇欲坠,一旦敌军再威胁到皇都,整个魏国只怕就要彻底崩塌了。

    府衙之内,各处情报如同雪片般不断送到,信使出入府衙大门,比之外面街道上的集市还要热闹,十几名官员忙得不可靠叫,整个大厅里只听见纸张和逐渐翻动的声音。

    司马懿斜靠在帅位之上,一束阳光照在他绛紫色的长衫之上,在杂乱中显得异常安静,花白的须发和枯瘦的脸庞,在阳光反照之下显得愈发阴鸷。

    司马师拿着一份情报走过来,低声说道:“父亲,鲜卑军已经到齐,粮草昨日便运到了。”

    “唔”司马懿缓缓睁开眼睛,一道精光闪过,“轲比能现在何处?”

    司马昭躬身答道:“正安顿兵马和各部首领,明日一早便来相见。”

    “不必了!”

    司马懿微微欠了欠身躯,“传令轲比能,叫他今日备战,明日分兵于黎阳、浚县二地,再来朝歌见吾。”

    司马昭神色一凛,知道司马懿马上就要出兵了,抱拳道:“遵命!”

 第1572章 朝歌会盟

    魏武兴元年四月下旬,司马懿集合河北十五万大军,连同鲜卑二十万援兵出魏郡,于太行以东、大河以北屯驻,本部屯驻朝歌,自朝歌到内黄,一连又下十个大寨,连接近百里,以为长久之计。

    鲜卑援兵则在大河北岸从浚县到黎阳沿岸安营驻扎,人马攒动,战马奔驰,尘土飞扬,鲜卑军首次进入中原腹地,耀武扬威,声势骇人。

    太行巍峨,自河内绵延向东北方向,出朝歌之后的冀州,便是一马平川的广阔之地,当年袁绍暂驻河内,觊觎冀州,也正是在双方屯兵之地。

    从太行山麓的朝歌到大河沿岸的浚县,便是闻名天下的久战之地牧野,武王伐纣,牧野一战决定胜负,颠覆了穷兵黩武,民不聊生的殷商。

    这是一处战略要地,进可攻入河内,直逼洛阳,南下中原,退可保守河北之地,一旦失守,对于河北大地来说也等于打开了一个缺口,如同水漫平原,便无从遮挡了。

    司马懿中军到达前阵之后,每日令人巡哨,监视汉军动静,刘封半月前来到河内,司马懿本以为他会马上进兵,但到现在却一直按兵不动,必定有所图谋。

    三日之后,鲜卑军安置完毕,轲比能带领百名护卫趾高气扬进入朝歌,这一月时间穿行在燕赵大地上,轲比能真正见识到了华夏之地的广阔和富庶,那些高大的城池,华丽的府邸高楼,壮美的山河,都让轲比能无不艳羡。

    这一次作为援军来帮助魏军,轲比能自视为上宾,心中自然十分得意,汉人对胡人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百般轻视,当做异类排斥,这一次司马懿却向他求援,这是何等的荣耀?

    不过轲比能也知道司马懿为人阴险狡诈,其言不可尽信,在兵马来到馆陶之后,先让魏军送来许多军器钱粮,宝物无数,兑现了三分之一的承诺之后,才决定与之合作。

    若是司马懿敢出尔反尔,他就在这魏郡大杀一场,说不定顺便还能夺了冀州,从此之后河北之地都属于鲜卑族了,那他将会超越当年的冒顿成为真正的草原第一人。

    轲比能自认为抓住了司马懿的命门,这一次顺利进入河北之地,他也有自己的打算,绝不只是来当援兵那么简单,司马懿想把他当做工具利用,也太天真了。

    就在一年前王昶骗鲜卑军进攻西河郡,损伤了许多人马,还借机夺了雁门郡,才让拓跋部落有了可乘之机,这个仇轲比能始终记在心中,这一次若不是司马懿许诺割让幽州,送三百万钱和十万军器,他是绝不会出兵相助的。

    有了王昶的教训,轲比能对司马懿自然也处处提防,所以这一路来,能取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