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一听不由大喜,这简直就是量身打造的特种兵统帅人才,当下笑道:“既然你和他相熟,就想办法把这个人搞来,但在他到来之前,无当飞军还是交给你训练。”
邓艾无奈,只好遵从,马上写信派人联络李珏,他知道这个人心怀大志,他肯定也已经听过刘封的名声,只要晓之以理,想尽办法也要说服他前来一展身手。
“不过你也不必着急,”刘封拍拍邓艾的肩膀,“等下一批羌人的战马送到之后,还要训练更强的轻骑兵,这个很适合你,到时候调你到汉中去和赵将军他们一同训练便是。”邓艾听到这个好消息,才转忧为喜,保证要好好训练无当飞军,沙摩柯上次和邓艾合作,知道邓艾在行军方面的本事,乐得嘿嘿直笑,两人相携而去。
第152章 巡视江陵
张飞死后,步兵的训练在刘封的建议下交给了魏延,虽然诸葛亮还是不太放心,但刘封知道魏延的本事,为他打了保票,才勉强同意。
魏延知道刘封为他争取机会来之不易,亲自来谢刘封,保证要认真训练出一支精兵。
刘封还给魏延分派了个任务,让他同样挑选三千精兵,训练成重甲兵,作为攻城拔寨的先锋部曲,配以铁甲、大盾、斩马刀和投矛,类似于陷阵营和先登军那样。
魏延惊喜不已,训练这样一支兵马一直是他的愿望,现在有刘封全力支持,自然可以大展拳脚了。
这支步兵刘封取名为“赤焰军”,钢铁盔甲配上红色盔缨,冲锋陷阵如同烈焰一般,点燃全军士气,暂时定位和白毦兵差不多,不过白毦兵是轻步兵,个人战力极强,赤焰军则侧重于阵型的配合。
马钧已经在着手改进投石车,这个刘封就一窍不通了,相信他能做得更好,只是催促他要抓紧时间,荆州的水军训练,还需要他加装一些设备。
准备了半月,正要离开成都的时候,邓艾又来找他,刘封笑道:“你不抓紧时间去练兵,还有时间来为我送行?”
邓艾摇头道:“并非如此,属下此来,是想推荐一位人才给将军,只是”
“推荐人才是好事啊,干嘛还犹犹豫豫的?”刘封有些奇怪,这并不像邓艾平日果敢的性格。“常言道,举贤不举亲,这人和属下乃是宗亲,”邓艾皱着眉头说道,“本也是书香门第,因中原战乱,家道中落,举家逃难隐居于峨嵋,其子如今长大成人,心怀大志,闻听将军之名,慕名而来,打听到属
下在将军麾下,所以”
“士载,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刘封听到这里,责怨道,“什么举贤不举亲,我觉得应该是举贤不避亲才是,只要是人才,不管他什么身份,都值得重用,他叫什么名字?”
“此人名叫邓崴,字闻异,杂读百家之学,练就得一身武艺,却不喜带兵打仗,志在太平商道,听闻将军欲要组建商队,才来成都。”邓艾当下将这人的身世简要说了一遍。
“哈哈哈,真是太好了!”刘封闻言大笑,拍着邓艾的肩膀,“快快快,去吧人带来,眼下有一件大事,正缺这样的一个人,他来的正合适。”
邓艾似乎没想到刘封这么快就答应,急忙告辞而去,不多时,便带着一位身穿浅蓝色长衫的少年进来,这人步伐沉稳,姿容洒脱,一看就是儒商的风度。
“草民邓崴,见过燕王殿下!”邓崴走进来之后,向刘封从容行礼。
刘封对这人的第一印象颇为满意,笑问道:“士载说你精通武艺,却又志在商道,可有此事?”
邓崴点头道:“正是如此,草民从小便对经商颇有兴趣,深慕陶朱公之能,志在行走九州四海,观览天下珍奇宝物,若能以此助殿下中兴汉室,于愿足矣!”
刘封笑道:“好,你有此大志,即便不入朝为官,也能光耀门楣,眼下正有一桩大事,需要你去完成,你可敢担当?”
邓崴想不到初次见面,刘封就对他如此信任,并委以大任,顿时有了知遇之感,跪倒在地拜道:“殿下吩咐,属下定当全力完成,万死不辞。”
刘封扶起他,笑道:“不过商队之事,都是子仲舅舅统一部署,眼下正有一批茶叶和丝绸要运到西域,需要一位智勇双全,又懂商道之人负责,你是最佳人选,我这就派人带你前去拜见。”
邓崴和邓艾再次谢过,刘封也急着要去荆州,便让赵博带着邓崴去找糜竺,行商之事糜竺最为了解,只要稍加考验,便知道邓崴能不能重用了。
辞别刘禅、诸葛亮等人,刘封带着颜琰、伊籍、张继和关凤离开成都向荆州进发,荀方留在成都帮助诸葛亮处理政务,也可以从旁得到指点。
张继已经完全继承张仲景的医术,又在华青堂随着华佗学习一年之多,对于开设医馆的流程完全熟悉,刘封要将他带到江陵,再开设一家医馆,让张继也开馆授徒。
张继想不到刘封对他也如此重视,自然感激涕零,而且他们本就是荆州人士,这也算是荣归故里,有张仲景的名号在,招收门徒应该不会比华佗差。
自从来到三国,自己还从未真正到过这个四战之地,虽然也算是偷偷摸摸的来过一次,但总不像这样来的光明正大。
这一日快要走出永安境内,从白帝城走水路,一路顺水而下,不一日便到了江陵,吴懿等人得知消息,亲自出城迎接刘封一行。
来到城中,将张继开设医馆的计划说了一遍,吴懿自然全力支持,这种好事他可是尝到了甜头,早在成都的时候,他的家人就在华青堂屡次得救。
正寒暄之时,士兵报告汉中的第一批战马已经送到,吴懿大喜,和刘备到城外观察,漫天烟尘之下,只见一大批马群江陵城西昂首嘶鸣,一个个气势非凡,果然比川马要高大神骏得多。
吴懿自从得到军马运输的消息,早就盼了一个多月了,急忙迎出城外,刘封看到领兵之人是一个满脸胡须,风尘仆仆的大汉,有些面熟。
正疑惑的时候,却见那人和吴懿见礼之后,激动地跑过来,跪地行礼道:“将军,想不到碰到你了,数年不见,兄弟们都想着你呢!”
“李景?”一旁的赵博认出了这人,上前给他狠狠一拳,大笑道,“这才两年多不见,你长了这么一大把胡子,差点认不出来了。”
刘封这才认出来,原来是自己部下的一名千夫长,也是孟达的副将,一同留在了汉中,原先是个小白脸,现在却是络腮胡,怪不得认不出来了。“一别数年,你们在汉中都还好吧?”刘封一阵唏嘘,对于他刚来到这个时代最先接触的人,心中更有一股别样的亲切感。
第153章 隆中求才
“都还好,”李景重重点头,“孟将军已经独领一军,和马超将军镇守阳平关,兄弟们大多数都升职了。”
说到这里他嘿嘿一笑,挠着头说道:“我如今也跟随子龙将军训练骑兵,还能知道一下我的枪术。”
“什么?”赵博听得一声怪叫,抓住李景的衣领,咬牙道,“你是说,赵将军亲自教你枪术?”
赵博的眼珠子都要凸出来了,双目充血,能被赵云亲自训练调教,蜀军中哪个士兵不羡慕?
“嘿嘿,是是真的,”李景挣开赵博的手,不敢再刺激他了,“赵将军要训练一支特种轻骑兵,我正好被选入。”
“哈哈,好样的!”刘封深感欣慰,拍拍李景的肩膀,“记得要好好训练,等将来出兵,让我看看你们的本事。”
“是,将军!”李景正色抱拳答应。
刘封看看一旁羡慕得眼红耳赤的赵博,不禁失笑,拉着两人的手,对赵博说道:“你也不用羡慕,荆州一行之后,我还要去一趟汉中,到时候你也留下来,随同赵将军一同训练吧!”
“将军,这怎么行?”赵博吃了一惊,忙说道,“我只是羡慕李景,却无妒忌之心,属下想追随将军左右。”
“好了,你原本就是骑兵统帅,现在我身边有了专轲保护,你也不用担心了,将来上场杀敌,才是你发挥作用的时候。”
赵博见刘封已经决定,也不知道该喜还是该忧,倒是李景十分高兴,想到以后几人又能在一起训练,拉着赵博问东问西,南征一战,也让他们很是羡慕赵博。
不多时,吴懿也清点战马回来,这次一共送来五千匹战马,而且都是在汉中训练过三月以上的,可以直接编入军中。将李景一行接入城中,设宴款待,谈起战马的问题,李景便意兴飞扬,说道:“今年羌人的战马马上又要送来了,所以要将原来训练的战马运送到其他地方,赵将军说过,过了秋天之后,还有一万匹会送到
荆州。”
刘封笑道:“荆州将来也是骑兵的主战场,只是原本的兵马定然不够,二叔也是训练骑兵的高手,有他在,我们在荆州也能组建一支铮铮铁骑。”
张继闻言叹道:“吾自从来到益州,见闻颇多,若能长此发展,恢复汉室便指日可待。”
酒宴之上,众人尽欢而散,第二日刘封便启程前往襄阳,和李景依依惜别,留下张继在江陵张罗开设医馆。
第二天赶往襄阳,到了当阳地区,寇威和关索两人独自前来迎接,一行人簇拥着大白虎进入城中,瞬间轰动了整个襄阳城。
大家看到那只顾盼生威的白虎竟然如此乖巧,尤其是见了关羽之后竟还能趴伏下跪,更是惊异,先前刘封在南中收服白虎的事情,都只是传言,这次亲眼所见,才知道白虎神将果然名不虚传。
关羽先前大意是荆州,这次重新夺回襄阳,虽然失去南郡,但有了襄阳和江陵两大郡,比南郡的地势更好,赶走了曹军,整个荆州人心无不称赞。
曹仁死后,曹丕命徐晃在新野驻军,防守南阳郡,和关羽隔着汉水相望,两人也算是旗鼓相当了,只要关羽不发兵,徐晃也不会主动进攻。
荆州在关羽的治理下自不用说,兵马娴熟,士气高涨,又有了伊籍和颜琰这两个内政人才的加入,决定大展拳脚,开垦良田,储备粮草蓄积实力。
第二日,刘封说出自己要去隆中求才,拿出诸葛亮的书信,关羽拂须笑道:“此地我再熟悉不过,让我们一同前去吧!”
刘封想不到关羽如今还会亲自去求才,忙道:“这等小事我一人去就行了,二叔均无繁忙,就不用了吧?”
虽然他现在已经是关羽的乘龙快婿,但二叔叫惯了口,听着也更加亲切,符合关羽在军中的身份,一直如此称呼。
关羽一摆手,言道:“礼贤下士,乃是大哥时常教导我们几人,先前就因为某性情高傲,才导致人心向背,若非大哥隆中求才,焉能有今日基业?吾本该前去。”
刘封见关羽决心已定,性格确实比原先和蔼了许多,不由想起那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话来,实在还是因为经历的太少,唯有像关羽这般大起大落,历经生死,才会有脱胎换骨的全新变化。
关平等人都忙着练兵,唯有刚刚从成都跟随关羽回来的关索无所事事,听说要去隆中,也屁颠屁颠地跟着凑热闹,三顾茅庐的佳话,他也听过无数遍了。
关羽见关索还拿着张飞的蛇矛,不悦道:“此去是求贤,你拿着兵器作甚?”
关索似乎对关羽还有些敬畏,悄悄地吐了吐舌头,将兵器丢给一旁的士兵,跟在两人身后离了襄阳城。
此时正值夏秋之交,漫山遍野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关羽轻车熟路,纵马狂奔在前,周仓还是形影不离地跟随其作用,刘封和关索并马而行,一路上倒也畅快。
三个时辰之后,襄阳城已经遥不可望,随处可见片片良田,耕作田间的农夫,有的人还引吭高歌,一副悠闲模样,倒看得刘封几许羡慕。
穿过几座山坳,来到一个幽深僻静的山谷,两边山上枫树婆娑,随处可见玩耍的孩童和游走的牛羊,一条明澈的山溪匹练般从山谷流出,潺潺作响。
眼前一座木桥,关羽翻身下马,唏嘘道:“往前便是卧龙岗,数十年未来,这座桥还是没有变化。”
刘封将坐骑交赵博等人牵着,走上前和关羽同行,望着这一片世外桃源,笑道:“此去不会又要让我们三顾茅庐吧?”
关羽感慨地叹了口气:“若真有孔明之才,便再来三次又如何?”
他现在的改变确实很大,整个人平和得如同一汪深潭,沉稳深重,波澜不惊。
关索在另一旁说道:“父亲,当年你们兄弟三人三顾茅庐,已经传为佳话,可否将给孩儿听听。”关羽闻言脸上流露出怀念的神色,也许是想起了当年在苦难中的欢乐时光,看向关索的眼神中也多了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