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备轻轻点头,笑道:“如今朕虽不久于人世,但子益才堪大用,又有丞相相助,出秦川定然无忧。孔明才十倍曹叡,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

    说到这里他又一声长叹:“只可惜阿斗生性软弱,不似明君之主,虽有名士教导,仍冥顽不化,我死之后,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子益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云长要善待之。”刘封正在感慨,没想到这句托孤的话会轮到自己的头上,顿时一阵惊慌,忙跪地道:“儿臣怎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自然全力辅佐二弟成就霸业,就算就算二弟有什么差池,也当另立父皇子嗣

    为君,以保汉室血脉。尽力辅佐。”

    说到这里,跟着磕了几个响头,虽然这时候几人真情流露,说不定刘备临死之前还会做最后的试探,刘封在局势稳定的情况下,绝不会有篡位的心思。

    刘备让刘封起身,也不勉强,说道:“今后凡事你三人都要以大事为重,不可因一人之力而废汉室天下,若大业难成,朕九天之上,焉能心甘?”

    三人都点头答应,刘备这才放心,让刘封召集蒋琬、杨仪等重臣觐见,太子刘禅、鲁王刘永、梁王刘理都到床前。

    缓缓扫视众人,轻声吩咐道:“汝三人要牢记朕今日之言,朕亡之后,你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云长、孔明,不可怠慢。凡事要与云长、丞相、子益三人商议,不可擅自弄权,坏朕数十年基业。”三人齐齐点头,刘备命刘禅三人同拜关羽和诸葛亮。

 第150章 三分局势

    礼毕之后,刘备又道:“身后之事,朕已托孤于二弟、丞相和子益。今后二弟镇守荆州,封为襄阳王;丞相为锦州王,领益州牧;子益为燕王,三人共同管理政务,翼德追谥为忠勇王,由张苞继承;

    子龙远在汉中,不能前来,加封为车骑将军,领雍州牧;孟起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其余诸将升迁,由二弟与丞相议定,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朕望。”

    刘封再次深感意外,没想到自己会被封为摄政王,更出乎意料的是诸葛亮和关羽也都封王,这变数也太大了,关羽和张飞都是结拜兄弟,还说得过去,他和诸葛亮成为了异姓王。

    还在吃惊之中,众人已经拜倒在地,他也赶紧跪拜,等大家起身的时候,刘备已经含笑驾崩,一时间悲恸哭泣之声响遍宫殿内外。

    半年之间竟然死了这么多人,虽然比历史上好了许多,马良等人都幸免于难,还是感慨良多,生离死别,最是无奈。

    诸葛亮守住悲声,对群臣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立嗣君,以承汉统。”

    关羽和刘封都点头称是,于是立太子刘禅即皇帝位,改元建兴,关羽、赵云等人都按照刘备遗诏加封,将刘备葬于惠陵,谥号昭烈皇帝。

    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孙尚香为西宫皇太后,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为昭贞皇后,升赏群臣,大赦天下。

    浑浑噩噩中两个月就过去了,连南征归来的士兵都没来得及犒赏,加上国丧,都没有多做庆贺,只是每人加官进爵,领取赏赐。

    三分局势已经稳定,东吴虽然失去江陵,但北面却有了关羽挡着,不必再担心曹军攻打,于是命吕蒙为步兵大都督,陆逊为水军大都督,重兵防护庐江、江夏和濡须港长江沿线,将重心移到了扬州一带。

    曹丕虽然对蜀军从中渔利耿耿于怀,但得知刘封已经征服南蛮,又加上河西胡人胡治元多反叛,命镇西将军曹真率诸将及州郡兵平定河西,暂时放弃和蜀军开战。

    开国立号之后,曹丕继承曹操志向,还是要一心统一山河,制法削藩,打击异己,诏令禁外戚宦官干政,恩威并重,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教化民众,恢复秩序。

    刘备虽然驾崩,但有诸葛亮和关羽这两个定海神针存在,人心并没有出现浮动,反而因为得了荆州更加士气大振。刘禅继承皇位,还和以前一样吃喝玩乐,政事都交给诸葛亮一手处理,刘封虽然知道黄皓将来会是祸害,但他和刘禅形影不离,更不能动他了,眼下有董允和诸葛亮在,这家伙倒是乖得很,手中没有实权

    ,也翻不起什么浪来。

    朝中诸事都安排完毕,刘封觉得自己没怎么处理,也忙得焦头烂额,简直比出兵打仗还要累。

    经过多半年的发展,诸葛亮在农业方面的改进也初见成效,汉中、梓潼、江州和成都几个主要区域都有良田开垦出来。

    在马钧和黄月英的共同改进之下,水利灌溉更加方便,诸葛均在李冰父子原先治水的基础上兴修水利,也已经初见成效。在诸葛亮的建议之下,设置都安县,兴修都安堰,征集兵丁一千多人,由诸葛均统一调度,专门加以守护,以此农业之根本,同时各处水路疏通之后,成都各地通往长江一线更加方便,贯通巴蜀,直达江

    陵。

    曹丕的执政能力也不差,在贾诩、司马懿等人的辅佐下,征召训练精兵,发展内政,平定河西之后国力大振,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重新打通西域商路,并置戊己校尉。

    汉中的骑兵已经增加到十万,从梓潼抽调了五十万石粮草运往汉中,骑兵训练的费用实在太高,超出了刘封的想象,而且这个时代冶炼技术并不发达,兵器装备也有些供不应求。

    诸葛亮和蒋琬等人都励精图治,准备等国库充实,等到荆州稳定,时机成熟,便可和东吴约定两线进发,东吴出兵扬州,蜀军开始北伐之路,关羽从中牵制。

    在各地巡查一番之后,刘封回到成都,和诸葛亮商议专门组建商队的事情,南中的茶叶已经收到一批,只是今年粮草有点紧张,仅从永安和江州调拨一部分过去,半送半换给了蛮人,以安其心。

    诸葛亮已经和蒋琬等人有了决策,对刘封说道:“茶叶和蜀锦、蜀绣,都交给糜竺一手打理,他早年经商,颇有经验,我们也可以从汉中通过羌人和大宛、月氏国取得联络,打通西域商路。”

    刘封又道:“荀方已经给河北荀家写信,等我们商队成立,河北旬家的人也会帮忙做生意,这样一来,我们的茶叶和丝绸便能销往中原了。”

    诸葛亮眼睛一亮:“哦,如此就更好了,中原、河北之地民富殷实,这些东西到了那里,利润才会更高。”

    刘封双目微眯,言道:“岳父,我建议组建商队,一来固然是为了发展经济,更主要的还是想以此为掩护,让秦宓安排一些人手到商队中。”

    诸葛亮闻言便知道了其中的好处,欣然点头道:“如此甚好,以商队为掩护,进出各城也会更加方便,以各处商行为联络点,传播情报更为方便,只是人选便要慎之又慎,此事要和他二人仔细商议才是。”

    这些事情就不是他来操心的了,想到诸葛亮六出祁山的遗憾,这次充分准备,希望能够一举成功,不禁满怀期待:“等益州国库殷实,粮草充足,便可北伐了。”

    诸葛亮却皱眉道:“荆州人心还算稳定,就是连年征战,多有破坏,百废待兴,恐关将军一人独力难撑,只是益州也暂时抽调不开人手,有些难了。”

    刘封突然想到颜琰,便问道:“颜子珩此人岳父大人觉得如何?”诸葛亮倒是很欣赏颜琰,点头赞道:“此人虽然年纪尚轻,但内政处理能力的确十分突出,再有两年,恐怕蜀中无人能及了。”

 第151章 蓄势待发

    刘封言道:“既然此人能力突出,这半年也随岳父东奔西走,对于屯田水利颇为了解,不如将他调往荆州,再分派以为经验丰富之人指导,一老一少,协助二叔处理荆州内政。”

    诸葛亮沉吟了一阵,点头道:“如此也好,就让伊籍随他一同前往荆州,荆州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加上地理优势,乃是鱼米之乡,并不比东吴诸郡差多少。”

    刘封自然知道长江一带的经济不会差,再加荆州是三国的交界处,客商来往频繁,是发展商业最理想的地方。刘封忽然笑着对诸葛亮说道:“岳父大人,先父当年在荆州,也曾遇到许多名士,他们因身处乱世,不肯轻易出仕,如今天下虽然还未一统,但格局大致稳定,吾等继承大统,可否将他们请出来几个帮忙?

    ”

    诸葛亮闻言眉毛一挑,警惕地问道:“这话从何说起?”

    刘封嘿嘿一笑,言道:“当年便听说水镜山庄能人无数,崔州平、石广元之流也是贤才,他们既然与岳父相熟,想必还有来往,纵然他们已经年老,但只要心存汉室,也该到让后辈出力的时候了吧?”

    刘封早在后世,就曾疑惑过,那些先前和诸葛亮联系紧密的人,怎么在三国后期都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时候诸葛亮说出人手不足的情况,正好借机挖出来,蜀汉后期人才匮乏的问题便能解决一些。诸葛亮似乎没想到刘封会提及此事,怔了一下大笑道:“想不到子益也会来打探这些消息,他们倒真有几个弟子,却不知道愿不愿出仕,既然你如此说,倒也不妨一试,我写一封信,派人送到荆州,让二将

    军联络他们便是。”

    刘封见诸葛亮答应,自然高兴,说道:“还是我亲自去一趟吧,朝中政事我也不懂,正好去看看荆州的情况,还有水军的训练,我也想和二叔商议一下。”

    诸葛亮看刘封对人才如此重视,眼中满是欣慰,点头说道:“也好,到了荆州之后,可从北面转到汉中,看看子龙他们骑兵训练得如何了。”

    刘封点头答应,汉中是将来进攻中原的战略要地,就算平定凉州之后,也是连通西凉和益州的枢纽之地,诸葛亮一直都十分重视。

    诸葛亮又道:“说起来你收编的三千蛮族兵倒是一个很好的兵种,只是沙摩柯虽有勇力,但不懂行军之法,还需要一名大将统率,你看有谁合适?”刘封本想继续推荐王平,但想到这时候骑兵正在训练,赵云手下人手也很吃紧,还是不要抽调他的人最好,想了一下说道:“我看邓艾足以担当,他们二人先前在南中并肩作战,关系也不错,沙摩柯深知其

    能,定然信服。”

    诸葛亮也对邓艾很是认可,点头道:“此人的确是大将之才,不过率领着三千人恐怕有些屈才。”刘封笑道:“先让他训练吧,等部曲成熟了换人也为时不晚,如今军中已有陈到三千白毦兵,加上这三千无当飞军,可再让子龙和孟起叔叔个训练三千骑兵精锐,重骑兵配以重甲,如虎豹骑一般,轻骑兵配

    以弩,将来征战中原,便可游刃有余。”

    诸葛亮闻言赞道:“没想到你对军制改革如此有见解,此事到了汉中,你和他们二位商议即可。”

    刘封嘿嘿笑了几声,重骑兵他还想改造成连环马,这可是一股强悍的战力,这样一来冲击、骚扰、奇袭都有了,再加上黄忠正在训练的狙击营,几乎样样俱全了。

    虽然没能见到陷阵营、白马义从、先登死士这些强悍的兵种,但刘封相信,凭借自己的经验,一定能够训练出几支像样的特种兵来,成为将来征战的利器。

    接下来又和诸葛亮商议了一下目前军中统帅的弊端,一定要加以改革,在这个年代,出战首先是武将单挑,主将被杀,士兵便毫无战心,溃不成军,损失太大。

    刘封建议以后带兵,部队的指挥权要层层下放,主将战死则由副将率兵,副将不在,则由伍长等代替,以此类推,一定要保持部曲的凝聚力。

    这一点诸葛亮其实也早有考虑,他自会想出一个系统的制度来,对于治军,刘封其实只是一知半解,只能提个大概的思路而已。

    回到府中,马上找来邓艾和沙摩柯,将训练无当飞军的事情说了一遍,沙摩柯没想自己会被如此重用,很是高兴。

    邓艾却说道:“将军,属下虽然愿意和沙摩柯一起训练,但训练步兵却非属下所长。”刘封知道邓艾更擅长骑兵,也喜欢带领骑兵,但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只好说道:“沙摩柯部虽是步兵,但主要是为了在山地和丛林作战,以为奇袭所用,和普通步兵又有不同,眼下只有你能担当此任了。

    ”邓艾想不到刘封会有这种想法,抱拳道:“若是如此,属下倒有一个更合适的人选,姓李名珏,字子贤,乃是李凌之后,性格豪爽,好为游侠,却熟读兵法,颇有谋略,只是一直不肯出仕,长出没于河北的

    山岭当中,屡屡与官兵作战,鲜有败绩,不知肯不肯前来相助。”

    刘封一听不由大喜,这简直就是量身打造的特种兵统帅人才,当下笑道:“既然你和他相熟,就想办法把这个人搞来,但在他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