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7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裕痛心疾首,“陛下贵为天子,统大汉之雄威,掌九州之河山,就该礼仪端正”“陈侍郎,不必说了!”

    刘谌最怕他们讲这些大道理,赶忙抬手阻止,指着身旁的小家伙解释道,“这位是卫将军之子,卫将军乃是朕之舅父,也是朕之叔父,朕与兄弟玩耍,这无妨紧要吧?”

    陈裕一怔,张苞的儿子他可不好说什么,楞了一下指着其他几位:“那他们,他们”“这两个呢,是皇叔之子,那一位是丞相之子,比朕辈分还要高!”

    刘谌发现陈裕的窘态之后,反而得意一笑,指着诸葛瞻介绍道,“诸葛先生正在教导吾等演练兵法,朕这也是在学习呢!”

    “嘿呀,陛下,这,这未免也太”陈裕气得一甩衣袖,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院子里这几个小家伙他是一个也惹不起,这身份来历,可一个比一个唬人。

    “陈侍郎来了,快请进!”

    正在此时,廊台下传来一个声音。

    陈裕抬头一看,也是一位中年士,留着三绺胡须,面貌儒雅,但他却从未见过,不由一怔,还以为是刘封府中的师爷或者管家,抱拳道:“下官奉麒麟王之命而来,不知殿下何在?”

    不料那人却抚须大笑,向前走了两步问道:“哈哈哈,陈侍郎,你不认得本王了么?”

    陈裕一怔,刘谌倒先反应过来,跑到刘封跟前围着他转了一圈,啧啧称奇:“原来你就是皇叔,你这易容术真是厉害,朕也没认出来。”

    陈裕这才明白感情这人就是刘封,心中疑惑,还是行礼道:“下官奉命前来,不知殿下有何吩咐?”

    刘封笑道:“稍后我们要出去赴宴,有劳陈侍郎充当陛下的师爷,不知侍郎意下如何?”

    陈裕愈发不解,但刘封早就吩咐他穿便服而来,倒也不用再准备,想起刚才刘谌的荒唐行径,抱拳道:“陪王伴驾,乃下官荣幸,自当陪驾。”

    刘封微微点头,看了看刘谌身上的尘土,无奈笑道:“陛下,你看你这样如何赴宴?

    赶快到后面让她们帮你重新梳洗一下,准备出发了。”

    “好勒!”

    刘谌点点头,蹦蹦跳跳地跑向后堂去了。

    几个丫鬟也出来将小家伙们带走,刘封拱手道:“陈侍郎请屋里坐。”

    “还是不必麻烦了,稍后陛下出来,我们便出发吧!”

    陈裕现在哪有心思闲坐,问道,“不知殿下要去何处赴宴,可要下官做些什么?”

    刘封笑道:“只是一群士闲谈罢了,陈侍郎只需要陪同陛下出席即即可,你我一同为陛下壮壮声威,不能让人小瞧了不是?

    其余则不必多说话。”

    “这倒简单!”

    陈裕微微点头,虽然不知道要去哪里,但心想着能跟着刘谌,至少也能及时提醒他哪里做的不对,以免再被亵渎天威。

    刘封对陈裕言道:“此次陛下赴宴,便扮做襄阳黄氏之后,名叫黄震,字少言,委屈侍郎要扮做陛下的随行师爷了。”

    陈裕抱拳道:“这倒无妨,却不知殿下是何身份?”

    “我还是陛下的叔父,名叫黄舒!”

    刘封看了看陈裕,抚须笑道,“舒服的舒!”

    陈裕微微一怔,旋即摇头苦笑,心想你取这么个名字,自己舒服了,叫的人可不一定舒服。

    闲聊了一阵,刘谌也重新洗漱完毕,喜笑颜开,容光焕发,好似登基之后便从未如此真正的开心过,现在又有刘封在,更将朝中之事尽数抛在脑后,只觉得轻松无比。

    门外已经有马车等候,三人上了车,刘封嘱咐二人行事要小心,言谈之间千万不要说漏了嘴,陈裕倒是甚至可以不用说话,就怕刘谌口误,所以刘封给他取名震,万一失口自称朕,也能搪塞过去。

    安排了几句之后,刘封问道:“臣给陛下的词句,可背会了?”

    “会了,全都记住了!”

    刘谌傲娇地一仰头,“总共就四句诗,通俗易懂,自然记得清清楚楚。”

    刘封笑道:“莫要到了宴会之上一时紧张,便忘记了,可就被众人哄笑了。”

    “不会,不会!”

    刘谌摆摆手,嘴上说得自信,却还是从怀中掏出一块小纸条来,小心翼翼地看着,闭上眼睛低声默诵。

    陈裕实在忍不住好奇,问道:“不知殿下给陛下准备了什么?”

    “唐宋体!”

    刘谌睁眼看了一眼陈裕,目光闪闪发亮,“到时候定让陈侍郎也拍手叫绝。”

    陈裕吃惊道:“莫非又是殿下新作?”

    “也算不上吧!”

    刘封含糊答应着,虽然他知道这些诗词的版权无人追究,但每次要强说成他自己的,却还是有些心虚。

    陈裕不知道刘封说的是算不上新作,还是算不上他一人做的,又看了看闭目背诵的刘谌,猜测这首诗到底有多少是刘谌自己所创。

    不多时马车便出了皇城,鸿鹄楼在长安也是数一数二的大酒楼,就在皇城脚下,宫门之外,这里平日寻常人都不敢靠近,今日却显得十分热闹。

    刘封三人从马车上下来,便看到酒楼四周有许多人围观,正有一辆马车离开门口,一行七八人在店家的恭迎之下走了进去。

 第1491章 赴宴鸿鹄楼

    半年来长安四俊在城内传得沸沸扬扬,但大家都知道这四俊却从未聚首过,这一次蔡邕之孙蔡袭忽然发出请帖广邀青年才俊会宴鸿鹄楼,自然倍受关注。

    虽说长安四俊的名号并不被大家广泛认可,甚至有人不屑一笑,但这一次是蔡袭主持宴会,又要展出蔡邕的大作,谁不羡慕?

    蔡邕不但是前朝的大儒,也是士林中倍受尊崇的前辈,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尤以隶书造诣最深,所创“飞白”书体至今还十分流行,能亲眼看到蔡中郎的书作,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

    这一次受邀的大多都是长安俊杰,有王孙公子,也有世家子弟,收到请帖的都倍觉有面子,没有收到请帖的也想办法与这些人一同结伴而来,甚至甘愿充当书童随从,只为一睹蔡中郎被传为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书法大作。

    鸿鹄楼来往的客人通常都是身着长袍,气度非凡的王公大臣,或者富商巨贾,今日愈发显得不同,只见一个个衣冠楚楚,更有人头戴正冠,鲜衣怒马,言谈举止都风雅至极。

    “这”刘谌掀开车帘准备下车的时候却愣住了,“怎会是鸿鹄楼?”

    刘封笑道:“鸿鹄楼不好么?”

    刘谌眼里闪过一丝慌乱和期待,笑道:“好,甚好,甚好!”

    陈裕扶着刘谌下车,见他神色古怪,眼神飘忽不定,心下疑惑,以前从未听说过陛下来过这酒楼,看他神色却有些畏畏缩缩的。

    “走吧,先进去看看。”

    刘封让赶车的人先回去,背着手走在前面带路。

    “陛公子请!”

    陈裕提醒发愣的刘谌,跟在二人身后走向酒楼。

    鸿鹄楼并不是京城最华丽的酒楼,但却是人墨客最喜欢的地方,这里从一开始便打造为人墨客服务的环境,酒楼的墙壁柱子之上,挂满了各类字画辞赋,甚至还有一些人亲笔题词。

    听说鸿鹄楼的主人祖上也曾出过大儒,甚至还在朝封侯,在鸿鹄楼中,只要有人留下诗画,不管这人是否有名气,只要够经典,酒楼都会精心装裱挂在各楼的墙壁上,供后来的客人品评。

    蔡袭虽然从隐居到出仕才不过短短一年多时间,但凭借蔡邕的影响力,早已名满长安,不知道有多少蔡邕的门生找蔡袭打听当年之事。

    酒楼的三楼已经被蔡袭包下,此时人也来了不少,闹哄哄地互相打着招呼,刘封带着刘谌走上楼梯,眼角瞟过那些字画,慢悠悠地走着。

    在他身后,刘谌却有些心不在焉,不时四下张望,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又好像是在躲避什么,堂堂天子如此失态拘谨,让跟在他身后的陈裕眉头拧成了疙瘩。

    来到正厅门口,便见蔡袭一身蓝衫,正和几位世家子弟在迎接宾客,看到刘封进来,蔡袭一愣,觉得这人十分陌生,一时不不知道他是哪家的客人,正极力思索的时候,猛然看到他身后正向楼下张望的刘谌,顿时脸色大变。

    刘谌进门的时候还转着脑袋往楼下看了好几次,蔡袭一时没有认出来,等刘谌回头的时候才看清,他怎么也没想到皇帝会来赴宴。

    “啊,皇”“吾等是从襄阳来,这位是我家黄公子。”

    刘封早就在防备着这一点,赶忙上前一步拦住了蔡袭,顺手将手中的请柬递了过去。

    “黄黄震?”

    蔡袭一怔,终于反应过来,躬身抱拳道,“黄公子辛苦。”

    刘谌心不在焉地点点头,跟着刘封便走进大厅去了,旁边那几位看蔡袭方才的态度如此恭敬,对方却爱理不理,心中便有些不爽。

    一人瞥了一眼刘封三人的背影,微哼道:“这黄公子是何来历,竟如此无礼?”

    蔡袭拉了拉那人的衣袖,低声道:“此人乃是襄阳黄家子弟,名士黄承彦的曾孙,千万不可小瞧了他。”

    那几人微微撇嘴,颇为不屑,却不知道蔡袭叮嘱他们不要小瞧是让他们谨慎一些,不要惹刘封这三人,否则谁也吃罪不起。

    大厅里一共摆下了六排酒席,每排八个座位,看来是请了五十人左右,这个时代的酒宴还是分食制,每人一张桌子,摆设酒盘菜肴,各自都有位置。

    此时鸿鹄楼三楼人声鼎沸,热闹非常,一会这个人来了,大家议论一阵,一会又有另一人来,引起一阵轰动,似乎都是些有名气的人物,反倒是刘封三人进来的时候,没人认识,但看他们居然做到了上位,不时有人投来嫉妒却又不屑的目光,暗中指点议论。

    刘封为刘谌找到了位置坐下,也在暗中注意着那些到来的人,不动声色,彼此都不认识,这里反而显得清净,正好便于观察。

    正在此时,忽然喧闹的鸿鹄楼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门口,只见那里正出现了四名羌人,与蔡袭见礼之后径直来到大堂,就坐在刘谌对面的座位上。

    进来的这几人正是格利亚,虽然来到这种场合让他十分难堪,手心已经冒汗了,但这是刘封的命令,他不得不硬着头皮来,全场上下就认识一个蔡袭,坐在那里看到对面的刘谌几人也在发愣,干笑了两声,有些手足无措。

    一众士虽然不满,但都知道蔡袭是光禄寺卿的大行,主管羌族事务,或许这羌人是借此机会来与大家套近乎的,便各自都动起了心思,想着稍后要不要和这羌族使者搞点关系。

    正当大家还在犹豫的时候,却见一位头戴冠玉,身穿银色长衫的年轻人摇着折扇走到了格利亚的席位前,面带笑容抱拳问候:“不想掌柜的今日也来赴宴。”

    格利亚顿时一脸尴尬,强笑着起身回礼:“哪里哪里,蔡侍郎招呼,在下不敢不来。”

    那人淡淡一笑,这个场合似乎也不愿和格利亚有太多的交谈,抱拳点头,便转身回到自己的坐位之上。

    这人的座位就在刘谌下首,落座前看了一眼邻座的刘谌三人,微微颔首示意,便泰然而坐。

    此时已经有人认出来这人便是长安四俊之一陈贯,便愈发疑惑坐在陈贯上首的那人是何来历。

 第1492章 以文会友

    又过了一刻钟之后,再无人前来,蔡袭又等了片刻才转身走进大堂,对众人说道:“让诸位久等了,看来石林伯是果然不肯来了,就不必等他了吧!”

    众人一听原来是四俊之一的石鉴未到,纷纷摇头,这人到现在为止只听过名字,还没有见过真人,不知道他本事如何,脾气倒是太古怪了。

    对于这样一个没有背景身份的人,虽然挂了个虚名,但在众人心中却是无关紧要的,自然没有人为石鉴求情,纷纷催促酒宴开始,大家都想一睹蔡中郎的真迹。

    蔡袭先向众人相互介绍一番,见坐在首位的是来自襄阳黄家的人,有些人面露敬畏之色,有些却不以为意,黄承彦是襄阳名士、诸葛亮的岳父不假,但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这黄震看起来年纪不大,而且在荆州也从未听说过这么一号人物,大概是借着他祖上的名号到长安游玩来了。

    介绍过格利亚之后,便是坐在刘谌下首的那人,这人正是长安四俊之一的陈贯,他对面则是尹宗,其次有长安书院孔祥的弟子赵丹,四俊到了三个,这也是他们首次聚会,但彼此之间似乎都不待见,只是草草行礼便敷衍了事,看来互相之间还在暗中较劲。

    一通介绍,又过去了半炷香的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