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7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邓芝只好耐着性子答道:“陈粲与其父大不相同,陈侍郎温粹识统,敦厚持稳,虽进取不足,但守正有余,先为选曹郎升任侍郎,掌吏部正好合适。”

    “正好合适?”

    刘封放下茶杯,吐了一口气,忽然笑了起来,“但愿此人真如表面一般,温良敦厚。”

    邓芝见刘封语气古怪,诧异道:“殿下此言何意?”

    刘封见邓芝一脸疑惑,却不回答他的问题,又问道:“那陈裕呢?”

    邓芝言道:“陈裕在宫中伴驾,倒与陈奉宗有些相似,为人严厉端正,每每指出陛下不端之处,陛下对其颇为敬畏。”

    刘封皱眉道:“此人倒有些胆略。”

    邓芝笑道:“这还是许尚书教导有方。”

    刘封一怔:“许尚书?”

    邓芝知道刘封常年出征在外,对朝中各府衙的候补和附属官员都不太熟悉,解释道:“便是大司徒许靖许休之孙,年前便选入尚书台做事了。”

    “原来是他”刘封正要再问,忽然门口近来了一人禀告:“将军,云羽卫的姜将军到了。”

    “姜将军?”

    邓芝一愣,“他来作甚?”

    刘封却笑道:“是我派人请他来的,快请他进来。”

    邓芝愈发疑惑,不多时便见姜封穿着便服走进来,马谡不在长安,云羽卫的事情便由姜封处理,听说刘封派人来请,不敢怠慢,马上就来到明亮司。

    三人各自落座,邓芝愈发疑惑:“不知殿下请姜将军到我府中,有何要事议论?”

    姜封也一脸茫然地看着他,刘封半夜来到明亮司,又找来云羽卫的姜封,大家都知道这两个机构一个负责监察,一个负责稽审,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将他们二人叫到一处,肯定有大事要办。

    刘封正准备开口,忽然脸色大变,猛然用手拍着额头,惊呼道:“唉呀,唉呀,唉呀呀呀呀”邓芝惊得站了起来:“殿下你怎么了?”

    “殿下你没事吧?”

    姜封也赶忙扶着刘封的肩膀,两人都以为刘封忽然头疼了,邓芝更是忐忑地看着茶杯,要是刘封因为在明亮司府中吃喝有了什么危险,这可浑身是嘴都说不清了。

    “我可真是头猪!”

    刘封拍着脑门大骂自己,邓芝和姜封更是一脸愕然,面面相觑,这还有自己骂自己的?

    “唉,没事了,坐吧坐吧!”

    刘封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赶紧让二人坐下,深吸一口气平复心绪,叹道:“终日打雁,终究还是被雁啄了眼啊!”

    邓芝小心问道:“殿下你无碍吧?”

    “不碍事!”

    刘封摆摆手,忽然觉得有些尴尬,看着二人一笑,正好瞥见书案上的卷轴,言道,“对了,我今日来是有一样价值连城的东西要与二位一同分享。”

    邓芝愈发觉得糊涂了,刘封自从来到府中便东拉西扯,一惊一乍,这时候又说带来什么宝物,实在让人费解,就算有什么好东西,也轮不到他们二人来分享。

    姜封倒是十分配合,问道:“不知殿下带来何物?”

    刘封伸手将绸布包裹的卷轴打开,一共包了两层,倒是做得十分细致,打开之后里面有两副卷轴,看起来都古色古香,一副为锦帛卷轴,另一幅则为暗黄色的纸张。

    “这是何物?”

    邓芝一眼瞥见了纸质卷轴背面正好显现出来的半截红色印记,忽然脸色一变,惊呼道,“这是圣旨?”

    姜封也吃了一惊,二人急忙起身,就要准备大礼迎接圣旨了。

    “坐下坐下,这不是圣旨。”

    刘封连连招手,示意二人不必紧张,既然先看到了那纸质卷轴背后的印记,便干脆将其展开,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许多字,都是篆书,自己一个也没看出来。

    邓芝在一旁看了第一行字,便失声道:“这是上林赋?”

    “上林赋?”

    姜封也探过头来,微微点头,“果真是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邓芝又看了几行,最终将目光落在了最后的红印之上,又看了大印旁边的几行小字,诧异地抬起头来问道:“殿下从宫中取来这上林赋,有何用意?”

    刘封也盯着邓芝:“你确定这就是司马相如写的那篇上林赋么?”

    “嘶难道是假的不成?”

    邓芝不明其意,被刘封这么一问,也不敢十分笃定,又低头仔细看了起来。

    姜封却指着另一幅卷轴问道:“那这副莫非便是子虚赋?”

    “不错!”

    刘封点头道,“此两篇赋为姊妹篇,这个便是子虚赋。”

    姜封走过来将其展开,粗看了两眼,却笑道:“这是假的。”

    “你如何知道?”

    这次不但刘封问,细看上林赋的邓芝也抬起头来,等着姜封的判断依据。

    姜封笑道:“众所周知,司马长卿为梁王的学侍从,写子虚赋是在梁国之时,这卷轴分明是蜀锦所做,想必是伪造卷轴之人只知司马公为益州人,却不知子虚赋是为梁王所做。”

    “倒也有几分道理!”

    刘封微微点头,却又说道,“不过蜀锦当时遍布天下,也难料司马相如就是在运到梁国的蜀锦之上记下此赋。”

    姜封微微皱眉,沉吟道:“如此说来,若非要辨别真假,只能寻找当年司马相如的亲笔字了。”

    邓芝低头又看了一阵,也皱眉道,“这玉玺之印不会有错,但这笔迹是否便是司马相如的,便不好确定了。”

    刘封反倒吃了一惊:“玉玺之印是真的?”

    格利亚既然上当受骗,这卷轴必定就是伪造的,但他没想到邓芝却说玉玺是真的,那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难道这件事是宫中有人暗中操作,意图针对羌族搞事?

 第1487章 以假乱真

    看到刘封神色愈发严峻,邓芝问道:“殿下,这卷轴可是从宫中取来的?”

    “不是,”刘封微微摇头,问道,“你这里可有圣旨?”

    “等我取来对照。”

    邓芝明白了刘封的意思,马上转身出去找圣旨。

    “这两个卷轴俱都是伪作,”刘封叹了口气,对姜封言道,“你可能在长安找到这一类的人,我需要再做一份出来。”

    “这倒不难,”姜封点点头,忽然又皱眉道,“但这上面有玉玺之印,恐怕没有人敢轻易接手,这一旦被查到,那可是死罪啊!”

    刘封言道:“恕其无罪,若是能找到这等高手,顺便打探一下,看看能不能从卷轴上找出线索,将这伪造卷轴之人找出来更好,他们都是同行,或许能有一些消息。”

    姜封终于明白刘封此来就是为了调查这两幅卷轴的,抱拳道:“遵命!”

    “另外,你回去之后马上派人暗中盯住陈贯的宅院,这两日若是有可疑之人进出,务必全部记下,将其来历调查清楚。”

    “是!”

    正在此时,邓芝双手捧着一道圣旨进来,三人在桌上铺开,将两个玉玺大印靠近对比,在油灯下细细观摩。

    过了好一阵之后,邓芝才直起腰来,揉了揉眼睛,缓缓道:“这玉印是假的。”

    刘封道:“哦?

    看出来了?”

    邓芝叹道:“不错,若无真正的印玺对比,只凭眼睛观察,加之这卷轴仿造数百年前之物,印迹本就斑驳不清,实在难以分辨,如今仔细对比,才看出有两个字的笔画略有不同。”

    刘封冷笑道:“看来这伪造之人不但手段极其高明,手中还可能有圣旨,至少他是见过圣旨或者传国玉玺的。”

    邓芝皱眉道:“究竟是何人如此大胆?

    如此苦心冒险,却又伪造这无用之物,意欲何为?”

    伪造官印本就是大罪,更何况还是玉玺,但却用在司马相如的辞赋之上,那这道印就失去了作用,确实让邓芝疑惑。

    刘封却笑问道:“若这两幅卷轴真是司马相如的真迹,你们以为能值多少钱?”

    “如果是真迹,只怕价值千金以上!”

    姜封慨然道,“当年求司马相如写,也是要数百金的。”

    “哦,原来如此!”

    邓芝猛然醒悟过来,想起刘封刚才说过有人送字画古玩的事情,惊问道,“莫非这两幅卷轴是那陈贯伪作不成?”

    “眼下还没有证据,”刘封摇头道,“但这两副字已经花了一千两百金了。”

    “啊?”

    邓芝和姜封二人惊呼出声,看着刘封半晌说不出话来。

    姜封咂咂嘴,问道:“殿下,该不会是你上当买了这伪作吧?”

    刘封无奈笑道:“你看我浑身上下能值这么多钱么?”

    姜封微不可查地撇撇嘴,暗想你可是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麒麟王,威震天下,身系大汉命运,别说一千两百金,就是百万金,那也是值得的。

    嘴上却说道:“殿下素来节俭朴素,只怕大将军府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忽然又想以刘封以往对钱财的敏感和锱铢必较的作为来看,就算是司马相如真迹,恐怕也不会拿钱买这两幅字画。

    邓芝瞥了一眼桌上的卷轴,想着刘封刚才的话,苦笑道:“殿下,该不会是有人拿着这卷轴当做大礼送你,他自己也没认出来这是赝品吧?”

    如果不是刚才对照真正的圣旨,邓芝都险些被骗了,这天底下见过圣旨的少之又少,更不要说能手里存着圣旨的人了,那送礼之人没有对比,或许还真不知道是伪作,如果知道是赝品还去给大将军送礼,这不是自寻死路?

    姜封也愣住了,看了一眼邓芝,哭笑不得:“还真有人敢给大将军送礼?”

    要知道刘封可是当朝第一个提出设立明亮司和云羽卫监察百官的人,这两个机构的权力甚至超过了御史台和刑部,能够直达天听,有抓捕武之权,就是为了杜绝官场上的那些歪风邪气,现在倒好,这送礼的竟送到刘封头上了,这不是打明亮司和云羽卫的脸?

    “给我送礼?

    给他吃两个熊心豹子胆恐怕也不敢来,”刘封摇头失笑道,“先不管我这卷轴从何而来,此事可能牵涉到凉州安定,必须要彻查清楚。”

    邓芝见刘封说得慎重,抱拳道:“殿下有何吩咐,尽管下令。”

    刘封问道:“如今在朝堂之上,可有与羌族素有来往,又能够将这长安四俊招呼到一起之人?”

    “这个”刘封刚才提到凉州安定,邓芝便觉得此事可能与羌族有关,思索片刻之后沉吟道,“若与羌族有关,最好是从大鸿胪寺中选择,能与这长安四俊有些关联的对了,蔡袭正好合适。”

    刘封问道:“蔡袭何人?

    担任何职?”

    邓芝道:“此人乃是蔡中郎蔡公之孙,先前蔡公被董卓所害,其子便隐蔽山林,直到我汉军进入长安之后,才主动来出仕,愿匡扶汉室,以慰蔡公在天之灵。”

    刘封想起蔡邕曲折的一生和悲惨解决,慨然叹道:“蔡家果然世代忠良,令人敬佩。”

    邓芝点头道:“蔡袭现为鸿胪寺西羌大行,正好负责掌管羌族事务,以他的名望召集这四俊,料想其必欣然而来。”

    刘封一拍手,马上说道:“很好,就命蔡袭以展其祖父书法之作邀请青年才俊观摩学习,我料蔡中郎的书法,想要一睹真容的恐怕不在少数吧?”

    邓芝点头笑道:“不错,殿下这么一说,连我都有些怦然心动了。”

    “此事就这么定了,马上连夜去找蔡袭商议此事,明日申时在鸿鹄楼设宴待客,”刘封背着手走了两步,又道,“对了,拜帖之上再加上一句,最新的唐宋体也将在明日问世。”

    “原来殿下也有大作了,”邓芝对刘封的诗词也十分期待,笑道,“唐宋体已在坛蔚然成风,效仿者如云,殿下却是许久不曾出手了,这一次不知以何为题?”

    刘封微微抬起头,笑道:“春日已到,自然是以春为题了。”

 第1488章 事先安排

    与邓芝、姜封又商议了一些细节之后,刘封便离开了明亮司,虽然还没有告诉他们二人具体的情由,但事关羌族,谁也不敢大意。

    出门分别之时刘封又嘱咐姜封,如果他人手不够或者行事不方便,可以找侠义堂帮忙,但必须要选可靠之人,不能走漏了消息。

    回到府中,已经到了半夜,刘封站在门口犹豫片刻,决定今晚去找赵贞,因为赵贞那里比较大。

    嗯,是床大!第二日一早又去早朝,这次刘封与众人讨论西域之事,如今郭淮已经占领高昌,重新设立戍己校尉部,在高昌壁、柳中两处开设屯田,在当地又招收兵力三千余人。

    高昌壁本就是原本西征的兵卒所建,柳中是班勇昔日屯田之地,这里汉军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