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7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啊,国将不国,何以为家?”

    刘封再次叹气,烽火战争让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又让多少出征的将士经年累月不回家,父母妻儿倚门而望,外人只看到他们功业的风光,又有几人知道他们忍受了多少孤独和思念?

    黄月英见几人神色悲戚,笑道:“行了行了,今日子益能来,就是喜上加喜,一家人团聚,怎得反而都伤感起来?”

    “对对对,今日大喜,为吾儿庆生,该高兴才对,”刘封坐在诸葛果身旁,指着桌上的菜肴,“这红烧肉、红烧里脊、烤羊头都是我做的,来来来,大家都尝尝。”

    众人收拾起思绪,转忧为喜,各自将怀中婴儿交给身后的侍女,纷纷拿起筷子吃喝起来,刘封为大家倒上果汁、牛奶,觥筹交错,在他的引导之下,气氛很快变得融和欢快起来。

 第1474章 歌功颂德

    每当刘封被从温柔乡中拉出来的时候,他就极其厌恶现在的身份和职位,刘谌还未长大,军政大事都离不了他,也不放心就此把这即将完成的大业交于他人。

    五更待漏,午门外群臣都在静候升朝,昨日听说大将军忽然到了长安,武吃了一惊,前几月还听说他出海远征,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今日的早朝必定与往昔不同。

    等到朝鼓钟磬之声响过,沉重高大的皇宫大门缓缓打开,百官按照各自的位置来到未央宫,中兴殿内,各站两旁,此时晨曦微启,殿角金光灿灿,柱子上的金龙愈发威严。

    未过多时,久违的麒麟王、大将军迈步走出后殿,少帝刘谌也随后而出,一年不见,刘谌又长高了许多,已经到刘封的肩头了。

    刘谌在历史上的表现还是令刘封很满意的,至少他心存汉室,有一股血气,至于能否当一个明君,就要看他今后的表现了,这个年纪已经能够初掌朝政,内政的许多事情刘封很少过问,都由费祎和董允辅佐,这也是逐渐放权和观察的一个过程。

    礼毕之后,刘谌看行刘封,笑道:“皇叔此一年进军中原,扫灭东吴,远征南海,武百官及众百姓无不赞颂,有皇叔领兵,我大汉中心无忧矣!”

    刘封看了一眼刘谌,躬身道:“此番远征能够圆满归来,全仗先帝和丞相、二叔等在天护佑,还有陛下及朝中诸位大臣稳固后方,诸位都功不可没,中兴大事,需仰仗全军之力,非臣一人所能左右。”

    刘谌叹道:“皇叔不必过谦,诸位前线将士之功,朕谨记在心,自有封赏,唯有皇叔位极人臣,却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实在叫朕愧疚。”

    刘封依旧低着头,抱拳道:“陛下无需如此,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又蒙丞相和关将军活命之恩,自当竭力匡扶汉室,鞠躬尽瘁,能平定天下,余愿足矣,不求功名利禄!”

    刘谌点头笑道:“皇叔忠心为汉,实令朕惭愧,朕亦当再三自勉,与皇叔携手中兴大汉。”

    刘封道:“臣愿效犬马之劳!”

    费祎对刘封此行的收获大为满意,出列赞道:“大将军此番消灭孙吴,平定江东,大河以南尽归我朝,又出征南海,收服夷洲,前无古人,乃开疆扩土之大功,必当彪炳青史,名垂千古。”

    这句话倒也不是奉承之词,毕竟孙刘两家斗了几十年,在刘备和刘禅手中差点还丢了荆州,等刘封执掌军权之后,数年之内便将孙吴给灭了,虽然这也有前人的功劳和基础,但不得不说消灭一国算得上一件大事。

    更何况远征南海,收服夷洲,这是连秦皇汉武都不曾做到的事,即便是光武帝韬武略,也只是收回了珠崖岛,还不知海外有夷洲呢!刘封谦逊一番,借机言道:“夷洲孤悬海外,但周边却有诸多群岛,海盗成群,若想长治久安,务必按照大汉政律管教当地。

    臣意再设一州,派遣刺史、郡守官员,驻兵管制,教化百姓,十年之后,将又成为我大汉一处富庶疆域。”

    刘谌笑道:“此事先前收到奏章之时朕已与诸位大臣商议过了,就将夷洲改为夷州,封沈莹为夷州刺史,暂令海军驻扎其地,扫平周境,此一番天下九州变为十州,实乃开天辟地之盛举也!”

    刘封挑眉笑道:“陛下放心,待中原平定,只要陛下及武用心,府库充盈,我大汉江山,将来可不止九州十州,乃至数十州,百州都有可能。”

    刘谌一怔,旋即抚掌大笑道:“朕与皇叔先约定,这九十九州,就等皇叔来开创!”

    刘封摇头笑道:“此乃千秋万代之事,需要我大汉群臣百姓共同开创,吾等任重道远,陛下也要励精图治,待九州清平,华夏盛襄,方能外驭四海。”

    董允言道:“只要君臣和谐,物齐心,何愁天下不定,四海不平?”

    杜琼言道:“正是正是,眼下中原未定,还是先说说收服河北之事吧!”

    刘封言道:“如今各路兵马惧已齐备,军器粮草也在筹备运输之中,只等春和解冻,大地回暖,便可挥师北上,数路大军其出,就算司马懿有三头六臂,也难以抵挡。”

    费祎皱眉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魏在河北经营数十年,就怕司马仲达诡计多端,未必便如东吴那般简单呐!”

    刘谌言道:“东吴败在孙权年老昏聩,滥杀忠良,君臣离心,武不和,是自取其祸耳,朕看如今司马懿到河北,魏国上下也是如此,以皇叔和众将之能,破之不难!”

    刘封没想到刘谌会有如此见地,点头道:“不错,三军将士,阵前之战,陛下及诸公尽管放心,只要能安保后方,不使司马懿有可乘之机,只在阵前较量,以我军威之盛,将士之勇,就算他诡计多端,也是回天乏术了。”

    刘谌似乎听懂了刘封的意思,正色道:“皇叔尽管放心,他司马懿若想在朝堂上耍弄手段,破坏我君臣之谊,那是痴心妄想,朕虽尚年轻,却非昏庸之人,还有尚书令等爱卿共同定夺,绝不会做误国误民之事。”

    刘封笑道:“陛下聪睿,将来必为一代圣主,臣料中兴盛世,必将超越光武。”

    杜琼抚恤笑道:“大将军此言甚是,陛下这一年多都在学习光武治国之策,获益颇丰呀!”

    刘封也有些惊喜,笑道:“陛下有此大志,臣平定河北,无忧矣!”

    刘谌毕竟还年轻,听众人夸赞,多少有些自得,笑道:“今河北兵力不足,曹魏苟延残喘,吾军壮威,士气正盛,朕也期待有一日能够巡行燕赵之地。

    。”

    马良点头道:“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司马懿本事再大,若无兵可用,无将可调,也是枉然。”

    正当众人畅想未来,谈兴正浓的时候,大鸿胪许勋站了出来,高声言道:“陛下、大将军,这天下将平,自当欢庆,却怎奈朝堂未稳,宫室不平,未免叫人忧心呐!”

 第1475章 帝王心术

    许勋一句话,让本来热闹的朝堂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缄口不言,刘谌也眉头微蹙,看了一眼刘封,缓缓低头。

    刘封暗中观察众人的神色,笑问道:“今朝堂有费尚书与六部治理,民心安乐,政令清明,吾从中原一路前来,并未见百姓有哀怨之色,许公何出此言?”

    “大将军呐!”

    许勋痛心疾首地一声长叹,“将军智勇双全,继先帝及丞相之志,领兵克复中原,扫平宇内,振兴汉室,乃世人所见,绝无半分不妥,但这朝堂宫室之内,将军却忽视了。”

    刘封笑道:“朝堂有诸公主持,秩序井然,宫室如今仅有太后,并无多少宾妃宫娥,何来不宁之说?”

    “大将军,正所谓阴阳协调,方能举世清明,”许勋缓缓道,“如今陛下成人,却至今不曾立妃选后,皇宫之内阳渐盛阴有缺,后宫不整,国体便不完备,国体不全,何以定天下?”

    “哦,原来许大人是为陛下宾妃之事!”

    刘封恍然大悟,抬头看着刘谌,摸着下巴尴尬一笑,“说来此事是臣之过,臣受先帝托孤之恩,竟只顾带兵打仗,忘了这等大事,有罪有罪!”

    “皇叔,你”刘谌没想到刘封居然全力赞成许勋的意见,急得站了起来,“天下未平,曹贼不除,朕岂能只顾自己”“陛下,”刘封打断了刘谌,叹道,“选妃立后乃至将来立太子,这都是国之大事,关乎国本,岂能拖延?

    正如许大人所言,宫室齐整,国体才算完备,今陛下成人,却无后宫宾妃,传将出去,岂不被偏国小邦所笑?”

    “大将军所言极是!”

    许勋马上附和上奏,“陛下,此时关乎国运,千万不可再拖了。”

    “请陛下早日选妃立后,安定国本。”

    随着许勋启奏,许多大臣都跟着纷纷出列。

    刘封看刘谌无奈又焦急,心中疑惑,转身对群臣言道:“诸位忠心,陛下尽知,但这立后,将来可是一国之母,要母仪天下之人方可担承,一时之间,哪里便能选定人选?”

    一阵沉默之后,见一人出列奏道:“大将军,臣等已经再三商议过,确定了十户之女供陛下选妃。”

    刘封一看此人是礼部侍郎赵丹,问道:“不知礼部选拔了哪些人选?”

    赵丹从衣袖中取出一张纸,走过来递给刘封:“此书中之人,乃是太常卿与礼部共同商议挑选,皆为世家大户,可匹配宫室。”

    刘封并未将折纸打开,转身问刘谌:“这名单陛下可曾看过?”

    “看过了!”

    刘谌有些不耐烦,摆手道,“但朕都不满意。”

    许勋言道:“陛下,奏折中之人,皆为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温雅贤淑,若再教以宫中礼仪,租客母仪天下。”

    “朕就是不满意,此事不必再议,”不料刘谌竟然恼怒起来,转身走向后殿,“退朝吧!”

    “大将军,你看这”许勋无奈看向刘封,皱眉摇头,叹道,“陛下已经不止一次反对选妃之事,臣等甘冒触怒龙颜之罪再三劝谏,奈何陛下不知此事之重,还望将军能劝说一二。”

    费祎也在一旁无奈道:“殿下,选妃之事非同小可,还需从长计议,如今唯有你才能与陛下推心置腹畅谈,不知他因何反对此事。”

    刘封本来以为选妃是各大臣之间的明争暗斗,毕竟能成为皇妃乃至皇后,这是家族崛起的最好机会,刘谌才刚刚成人,谁也不想放过这个机会,但没想到却是刘谌自己反对,与坊间之说大相径庭,倒是有些意外。

    “可问过太傅和太保了?”

    这两个都是刘谌的老师,应该更了解他的想法。

    许勋和太傅谯周的私交不错,早就打听过了,摇头道:“他二人也不知情!”

    刘封微微皱眉,摆手道:“罢了,大家都散了吧,此事我去问吧!”

    众人散去之后,费祎低声道:“陛下如今成人,许多心事便藏在心中,常言道:伴君如伴虎。

    殿下行事千万要谨慎,不可再与以往那般随性。”

    刘封微微一怔,想不到费祎竟然还会关心自己的处事,抱拳笑道:“尚书尽管放心,我自知轻重。”

    费祎深深看了一眼刘封,他知道刘封如今对于汉室的重要性,但这许多年来也知道刘封心性太过懒散,尤其是久出在外,不知道刘谌这几年的变化,如果再和原来一样,恐怕会闹得君臣不和,这两人要是出现了矛盾,后果不堪设想。

    费祎走后,刘封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也变得凝重起来,方才上朝,刘谌与他的一番对话看起来并无大碍,但若细究起来,似乎又暗藏机锋,谁知道刘谌是肺腑之言,还是故意试探?

    以刘谌在历史上的表现,他绝非庸碌之人,自幼便十分聪慧,这几年在朝中历练,耳濡目染,如果说他还和原先一般单纯那是不可能的,但他对自己到底有没有猜忌之心,这也不好说。

    刘封自忖并没有任何权利之欲,他只是侥幸来到这个乱世,想实现自己在后世不曾见过的那个梦想,避免后来的五胡乱华,让华夏之名传遍四方,不再让百姓遭受外侮,仅此而已,朝堂之事他向来很少干预,却不知刘谌作何感想。

    “帝王心术啊!”

    刘封心中一声轻叹,心中没来由地烦躁起来,怔然片刻,甩了甩衣袖走向后殿,暂时不管这许多了,一切还是等消灭了曹魏,先平定九州,恢复汉室江山,实现第一个愿望再说吧!其实在内心深处,刘封已经开始厌烦这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军政生活了,只是到了军中,与张苞等人相处,才觉得真正畅快,那种运筹帷幄,大旗,千里杀敌的疆场风沙才能让他重燃斗志。

    走在宫殿甬长的走廊之上,刘封愈发觉得这里压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