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嘿,你这忠义之举,可真是两头不讨好啊!”
魏荣过来拍拍周处的肩膀,笑道,“喏,我借你一匹马,先一同回城吧,我看你回去之后还得挨训。”
周处一扭身,挣脱了魏荣,冷哼道:“哼,谁要你的马?”
“啧啧啧,脾气还真不小!”
魏荣撇撇嘴,也翻身上马,“那我们可先走了,你自管牵着那匹瘸马慢慢来吧,不知后半夜能不能回到城中,可别让周先生气出个好歹来。”
周处一听到周鲂,马上便没了脾气,不情愿地拿起兵器上了马,跟着魏荣先回城。
来至全椒城,全椒县令和太史亨早在城外恭迎魏延,魏昌和赵胜也早就放了出来,他先前被周处说动,没有主动投降,心中十分忐忑,所幸魏延并未责怪他,才算放心。
来至城中,连夜命城中衙役巡视安民,兵马休整,此时淮南全境全部平定,魏延也松了一口气,这一场历经近两年之久的中原计划总算圆满成功。
当夜设宴庆功,周鲂却没有参与,拉着周处去了别院,父子二人也不知道说些什么,据守军所说,竟是一夜未眠。
第二日一早,周鲂父子便来见魏延,二人愿意归顺汉军,为振兴汉室出力。
魏延大喜,当即拜周鲂为参军,他这次以楚军的身份出动,身旁连个随军参赞都没有,现在有了周鲂,可以帮他解决许多事情。
至于周处,他的本事自然毋庸置疑,暂时与跟着魏昌兄弟在军营中适应,虽然周处武艺不错,但练兵带兵还是差了许多,这一点他比魏昌他们可就差远了。
周处才到军中,魏延便赏了他一匹西凉战马,一套鱼鳞甲,一把弯刀,见到如此精良的装备,喜得眉开眼笑,吃住都在军营中,周鲂都喊不出来了。
这一日魏延正在整顿兵马,安置各县官吏百姓,忽报长安使者前来,赶忙领全城官员摆设香案迎接圣旨。
长安诏书传下,因魏延之功,将他封为真正的楚王,魏昌、魏荣也封关内侯,其余跟随魏延的均各有封赏。
魏延听罢圣旨,愣在原地半晌未动,还是魏昌兄弟上前搀扶,才愣愣接过圣旨,眼眶微微发红,咬牙忍了好几次,才没有让泪水流出来。
这一次中原计划,固然刘封的策划精妙,但谁都知道魏延反叛才是最关键的一环,两年来忍辱负重,又平定淮南,魏延的确功不可没。
但包括魏延在内,谁都没有想到他竟会封王,而且还将他真就封为楚王,这不仅是对魏延功劳的奖赏,更是对他一生功劳的认可。
要知道五虎上将和诸葛亮都已经封王,不管是封赠还是追赠,都是对他们功勋的认可,魏延今日能封楚王,便是将他与五虎上将相提并论。
这对曾经遭受许多质疑的魏延来说,是何等心情?
一名宦官言道:“将军此番晋升王爵,全是麒麟王一力表荐,今将军功成名就,也算此生无憾了!”
“子益呀”魏延听罢,一声长叹,却并未多说什么,自从汉中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以来,刘封便处处对他推诚置腹,信任有加,镇守长安、洛阳,都是刘封举荐。
虽然这次假意谋反,是借助了他之前的“名声”,但何尝又不是刘封对他的完全信任?
虽然五虎将包括诸葛亮,还有魏延自己的这个王爵更多的是荣誉,不能传承于后辈,但魏延已经完全知足了,此刻心中尽是澎湃之情,一把年纪,竟差点把持不住。
深吸好几口气,才算勉强平静下来,魏延招呼众人进入府衙,传令设宴款待使者,同时也将圣旨传达各营,犒赏全军将士,欢庆一日。
这一天魏延喝的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时笑时哭,在宴席之上虽有失态,但众人皆知他一直都是真性情之人,如今功成名就,只有敬服感叹,没有一人取笑。
第三日天使离开庐江,魏延递上一封表章,自请罢兵回朝任职,欲将淮南军事就近交给姜维或者关平来统辖,甚至告老还乡也未尝不可。
天使大惊,见魏延态度诚恳,不似作伪,不敢大意,赶忙连夜赶奔长安去复命。
“报建邺有消息送到!”
使者前脚刚走,就有江东哨马送来书信。
魏延展开一看,不由失笑道:“这个子益,真是一刻也不消停,陆上打得不过瘾,又要去海里了,果真无所不能啊!”
周鲂一怔:“不知麒麟王又有何计划?”
魏延将书信递给周鲂:“恭喜先生,麒麟王看中了周处,欲调他去会稽听命!”
第1384章 海军出动
诸葛恪和陆抗带着孙和远走夷洲,在江东引起了一阵骚动,但此时汉军已经接管全境,东吴大势已去,百姓在议论几日之后,便各自开始适应新的政令。
孙权近几年时间穷兵黩武,增收赋税,不仅将官府消耗一空,百姓也苦不堪言,大汉照旧施行的三年免除赋税诏书颁布下来,举州欢庆。
而大汉的政令比之东吴更要仁明公正,尤其是几项法令的颁布,让普通百姓们奔走相告,他们再也不是被那些官府世家任意鱼肉的对象了,至少有了一定的自主之权。
江东世家关系错综复杂,虽然也有抵触,但已经被孙权折腾得奄奄一息,各家要想重振家风,就要服从官府的政令,他们对刘封的强硬手段没有丝毫怀疑。
科举制将在一年之后举行,大世家都有这个底蕴和自信,毕竟读书人大多都是宗族培养出来,只要明年多有几名弟子考中封官,将来还可继续壮大。
建邺城在阎宇和陆郁生的大婚之后变得更加融洽起来,虽然阎宇并不能代表整个大汉官府,但刘封亲自出席做媒,也算是江东世家代表与官府的良好开端。
最近好消息接连不断,魏延功成名就,淮南基本扫平,江东虽然不算百废待兴,但一切都基本从零开始,东吴没有实行屯田制,这可是需要重点大力推广的。
唯有一件消息让刘封颇为遗憾,就是马超在武威病逝,由马岱担任西凉刺史,自此五虎将全部死去,老一辈的大将只剩魏延硕果仅存了。
出海说起来简单,但人事调动,战船调度,粮草辎重准备需要花费至少一月时间,刘封在建邺停留不到半月时间,便马不停蹄赶往东治。
随行的有先前跟随陆逊到过夷洲的沈莹,他在夷洲近三年之久,对夷洲的山夷百姓生活颇为了解,知道其和百越同根同源,有很大一部分夷洲部落都是百越人渡海迁徙而去。
回到建邺之后,听说国破君亡,沈莹心灰意懒,本想隐居田园,写一部临海水土志,记载夷洲百姓生活及夷洲的气候等,记述这孤悬海外的海岛,让中原不要遗忘这一块已经被征服的疆土。
等他看到刘封拿出来的那一份“世界地图”之后,才知道世界之大,远超他的想象,别的不论,就是夷洲东北方向标注的琉球岛他却是知道实实在在存在的。
夷洲的山夷百姓部落之间虽互有攻伐,但各首领时常聚会商议大事,划分地盘,尽量避免族人交锋,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但除此之外,山夷百姓还饱受海盗侵袭之苦,这些海盗便是来自东北方向的诸多孤岛之上,夷洲百姓称之为恶人岛,刘封的地图上却标注“琉球岛”,连夷洲人都未提起过这个名字,不知道他是从何而知。
当沈莹看到这张地图之后,重新被激起斗志,按照刘封所说,如果今后大汉海军要踏上东方沿海那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插上大汉的旗帜,顿觉得豪情万丈。
刘封并未有任何言语的劝说,只是一张地图,便让沈莹怦然心动,毅然决定再次随军出海,即便海上受尽苦楚,他也心甘情愿。
与沈莹一样同时被震惊的还有聂友等人,聂友有过征讨珠崖郡的经验,海战也算经验丰富,请命出征,刘封允其通行。
聂友又推荐王征随同出海,刘封原本打算带上阎宇和鸯,但这两人一个大喜之日,一个回去西凉服孝,正好手上缺人,便一并同意。
另外魏延收服周鲂父子也让刘封惊喜不已,周处可是晋朝的大将,虽然前期有些鲁莽,但后期有勇有谋,忠烈果毅,只可惜太过刚直,得罪梁孝王司马肜,死于小人之手,这样的大将当然要悉心培养,刘封直接将周处调到东治去听令。
另外听了沈莹讲述夷洲情形,既然他们有一大半人都是山越后裔,带着山越军行事会更方便些,刘封传令毛甘之子毛贤、东瓯越人头领苑御领五千山越军也到东治会合。
除此之外,还有交州义士五千人,骑兵精锐两千,连弩手三千,加上蒋休兄弟的水军两万,再有杂役后勤等等,合计四万余人马,以这些精锐的战力,足以征服夷洲了。
从建邺出城便是水路,经秦淮河到浙水,再通过旱路,晓行夜宿,行程倒比想象中的轻松了一些,江东水路的通畅程度比刘封想象的还要好。
不一日来到东治,这里是一片极大的海港,东面海面之上有诸多岛屿,虽然这种地方在后世是极为便利的港口,但在航海技术还不发达的汉代,这里依然地广人稀,百越杂处,甚至可称为不毛之地。
面对这一片空旷原始的海湾,刘封感慨连连,在技术落后的古代,台风和海啸对沿海百姓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更不要说出海的那些小小的木筏了,一个大浪便化为齑粉,在大海之中,水性再高也只有喂鱼的份了。
蒋壹兄弟率领海军已经在两日前到达,一听说要出海征战的消息,兄弟二人及属下都兴奋莫名,等了近十年,终于轮到他们要上场了。
海湾之中,二十艘三层高的战舰随波涛不断起伏,钢铁甲板碰撞着铁链发出铿锵之声,如同大型的交响乐一般,令人心旌荡漾。
港口外面一艘五层高的“航母”宛若一座城池横亘与水面之上,青铜铸造的龙头昂首向天,明黄色的汉字大旗在海风吹拂下作响,威武不凡。
这一次调来海军三分之一的兵力,这些战船可不同于内陆的那些船只,所有的船底和船身都是用钢铁铸成,耗费十年之久,终于有了一些规模。
没有这个资本,刘封也不敢豪言要出海远征,他可没有陆逊和诸葛恪等人那样的胆气,乘坐木船出海,即便是再好的木头,心中也觉得不踏实。
“殿下,大将军”蒋休兄弟带领一众强壮的海军将士来见刘封,每个人的肤色晒成了古铜色,显得雄壮有力,面带激动之色,纷纷上前行礼。
“哈哈哈,好样的!”
刘封见这些人的精气神,也被其感染,大笑道:“今晚每人赏一斤菠菜!”
第1385章 祸从口出
刘封万万没想到,自己一句随口之言,也会惹来麻烦,晌午时分,管粮官便来求见,后勤处根本不知道菠菜为何物。
难道还没有引入中原?
刘封心中自忖,这可真是祸从口出,无奈笑道:“这菠菜乃是西域之物,从萨珊国波斯地区所产,年前萨珊国王子进贡许多宝物珍奇,就有菠菜种子,听说水手吃了会增加力量,不想军中还未配备。”
“有如此神奇之物?”
管粮官吃了一惊,又皱眉问道,“只是早上大将军在众将面前许诺,大家皆以为是仙草一类,这该如何是好?”
“仙草么?”
刘封一怔,才明白那些人为什么会双目放光,原来不是因为爱吃菠菜,都以为菠菜是什么珍奇药草。
但军令既出,却无法更改,刘封思索片刻,也无计可施,问道:“海军中有什么众人喜欢吃,却又吃不到的东西么?”
“这个海中之物,大家都吃腻了,若是能有山珍则好,”管粮官沉吟一阵,言道,“听说长安有一种红烧肉,肥瘦相间,香甜松软,入口即化,乃是做猪肉的最高境界,将士们只是听过,垂涎三尺,却从未有人见过,若是殿下能够”刘封听到红烧肉三个字,眼睛一亮,抬头却看到管粮官不住吞咽唾沫,顿时会意:“嘿嘿,是不是你小子想吃红烧肉了?”
“属下不敢!”
管粮官吓一跳,赶紧跪倒在地,“实不相瞒,属下三年前曾去过参加科举,有幸尝过一次,便念念不忘,回来之后尝试多次,却不成功,入营之后将其告知伙夫,却没有人能做出那种味道来”刘封笑道:“原来如此,这红烧肉么,倒也简单!”
管粮官又解释道:“殿下,去年交州得了一场瘟疫,便是起于猪身,刺史下令将全境的猪全部烧死,将士们已经一年多没吃猪肉了,军中仅有鱼肉,大家都吃腻了!”
“竟有此事?”
刘封一皱眉,言道:“你即刻吩咐下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