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6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宗预和陈寿倒还能适应,陆凯和顾谭便觉得有些头疼,麒麟王好相处倒是不假,但这处理政务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今日一大早便将他们几人找来,将桌上的公胡乱分开,叫他们各自审理,大事禀告刘封决策,小事他们按照正常制度商议决策。

    但哪一件算大事,哪一件算小事,还是要刘封说了算。

    总之,还是要事事禀告,刘封则闭着眼睛评判是“大还是小”,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正在此时,丁固等人急匆匆走进来,看到殿内到处对方的公,不禁一愣,走近前才看到躺在书案后面的刘封。

    丁固犹豫了一下,抱拳道:“殿下,乌程兵马已经归降,但但诸葛恪却不知所踪。”

    “哦小事,什么?”

    说了半句话之后,刘封猛然坐起来,直愣愣地盯着丁固等人:“诸葛恪不见了?”

    “正是!”

    丁固点点头,指着左右说道,“这几位便是乌程守将:施绩、朱异、钟离茂。”

    刘封看了看几人,皱眉问道:“诸葛恪离开军营,你们几人都不知情?”

    “回殿下!”

    施绩抱拳道:“诸葛将军前日晚上便说要在帐中布阵,搬请救兵,叫我等各守一处营门,任何人不得打扰,故而并不知情。”

    “布阵搬救兵?”

    刘封一怔,哑然失笑,“这你们也信?”

    施绩一阵尴尬,低头道:“吾等初时也不信,但当年在庐陵之事,诸葛乔布下八阵之法,大败诸葛元逊,救出山越军,他二人乃是亲兄弟,又是诸葛家后人,故而”“想不到诸葛恪也学会故弄玄虚了,”刘封闻言一阵失笑,旋即皱眉道,“东吴大势已去,他执意不降,到底意欲何为?”

    丁固等人也都纷纷摇头,诸葛融早已经投降,诸葛亮在蜀军中地位崇高,诸葛恪跟着归顺,诸葛家族也必定会受到厚待,比江东其他人背景可大多了,反倒是他最终不肯投降,实在费解。

    施绩忽然言道:“诸葛将军在布阵之时,秘密调走了三千精锐,不知去往何处,会不会别有所图?”

    “哦?”

    刘封吃了一惊,看看左右,大家都皱眉不语,诸葛恪是东吴大将军,他们无权过问,看来是带着这三千人秘密离开了乌程。

    陆凯叹道:“三千兵马,不过杯水车薪,又有何用?”

    顾谭几人也都暗自点头,如今连孙亮都投降了,整个江东归顺汉室,诸葛恪带走三千人,就算他又通天本事,也无济于事了。

    刘封沉吟片刻,问道:“诸葛恪唯一可去之处,便是吴郡,贺邵可有消息?”

    “吴郡至今没有动静”陈寿微微摇头,忽然神色一动,“殿下,诸葛恪忽然举动反常,该不会和袭击张南的水贼有关?”

    “嗯?”

    刘封脸色微沉,旋即传令道:“马上派人到吴郡打探情况,命关平即刻挥兵东进,胆敢有反抗者,一律扫平。”

    被陈寿一语提醒,大家才发现诸葛恪宣布布阵的时候,正是曲阿水贼消息传来的那一天,如果诸葛恪和贺邵与那些水贼暗中勾结,预谋反击,倒也有这种可能。

    “诸葛元逊糊涂啊!”

    顾谭思索片刻,还是连连摇头,“其若联合倭人来攻杀我江东百姓,与那些异族又有何异?

    此等卑劣之事,大丈夫所不取也!”

    “哼,好你个诸葛恪!”

    刘封一拳砸在桌子上,气得一阵咬牙,千算万算,没想到灭东吴最难处理的竟会是诸葛恪。

    原本他和江东许多武想法都差不多,认为有诸葛家这个关系在,又有诸葛乔这个亲兄弟在汉军阵中,诸葛恪兄弟是最好劝降的,没想到结果却适得其反,最麻烦的反倒是诸葛家的人。

    沉默片刻,刘封摆手道:“唉,罢了罢了,几位辛苦,先去歇息吧!”

    到了此时,丁固几人也是无能为力,施绩几人也都交割兵权,等着新的任命,诸葛恪的结局如何,就看刘封怎么处理了。

    “大将军,出事了!”

    丁固几人走后不久,李丰急匆匆地走进来,满头是汗,“方才从吴郡有逃兵来到建邺,那些水贼并非倭人。”

    “不是倭人?”

    刘封一怔。

    “不好,定然是陆都督的兵马!”

    陆凯忽然一声惊呼,用手指点着远处,声音颤抖起来,“一定是是大都督他他回来了。”

    “啊?

    是大都督?”

    滕胤等人也都一惊,恍然大悟,个个眼神古怪,陆逊虽然为东吴的擎天柱,但这个时候回来,恐怕也无能为力了。

    三年前孙权派陆逊出海去扫荡夷洲,同时掩护诸葛恪领水军北上偷袭徐州,这一去便一直没有消息,差点将他这支人马给忘了。

    但陆凯却不同,陆逊虽然去了夷洲,但族长之位一直都还是陆逊担当,陆家人无时不挂念着陆逊,祈祷他能早日归来,现在终于有了消息,陆凯怎能不激动?

    “不错,正是陆伯言三年前带走的东吴水军!”

    李丰在一旁缓缓点头,“但此次领兵的却并非陆逊本人,而是其子陆抗。”

    “原来是陆家人,这倒好办了!”

    刘封反倒松了一口气,笑道,“既然如此,就有劳敬风前去曲阿一趟,将江东之事说明,叫陆抗不必徒劳反抗了!”

    “是是,在下这就去,马上就去!”

    陆凯神色激动,将手中的卷宗胡乱扔在桌案上,急匆匆地离开了大殿。

 第1374章 魏国之变

    突然得到陆逊的消息,刘封也有些小激动,毕竟这是东吴四大都督之一,后期力挽狂澜之人,但这次是陆抗领兵,刘封心中也担忧起来:“陆伯言不在军中,莫非是因为年迈生病,无法随军出海,困在了夷洲?”

    顾谭皱眉道:“陆公已过花甲之年,又远征海外,风浪颠簸,于不毛之地遭受风雨之苦,若再乘船回归,恐筋骨难以支撑。”

    滕胤等人则是一声轻叹,如果当年孙权没有将陆续发配远征夷洲,有他在,或许能识破刘封搅乱中原的计划,江东也不至于因此彻底失去防备之力。

    但事已至此,一切都成定局,多想无益,陆逊父子能够平安归来,不失为一桩喜事,但不知他们才来便听闻国丧,心中又是什么滋味。

    众人想着陆逊的遭遇,忽然心中又平衡了许多,比起陆逊远征海外之苦,他们又幸运不少,陆家这两年倍受孙权打压,陆凯此去劝降,想必也不是什么难事。

    陆逊已老,刘封对他的只有尊敬,他现在期待的是陆抗,这可是东吴后期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大将,诸葛恪都自叹不如。

    战绩上,陆抗击退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步阐,后拜大司马,与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并称“逊抗”,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综合比较起来,陆抗的实力可能不输邓艾、姜维,如果能将他也收入麾下,有这三人再加上杜预、王濬,只这几人,刘封扫平河北便底气十足。

    “报河北密信!”

    正想着河北之事,就有亲信送来一封密信。

    刘封眉头微皱,将书信接过来拆开,才扫了一眼,便脸色微变,又仔细看了一遍,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陈寿问道:“殿下,魏国又有什么变化?”

    刘封环视众人,缓缓道:“邺城皇宫突起变故,曹芳和郭太后在蒋济、王素、钟会等人的支持下重掌朝政,将何晏等台中三狗下狱,并下旨免去曹爽大将军之职,命其即刻回朝”陈寿皱眉道:“曹爽虽吃了败仗,但尚能保住淮南及徐州,此时若将其调离,岂非中原不保?”

    “这都是不算什么!”

    刘封背着手走了两步,将手中的信笺揉搓成一团,咬牙道,“魏朝群臣上书,集体请求曹芳将司马懿官复原职,征辟回朝,拜为大将军,由他主持大局,力挽狂澜!”

    “什么?

    曹芳要召回司马懿?”

    顾谭等人也都吃了一惊。

    如果魏国起用司马懿,比曹爽强了不止百倍,最主要的还是朝堂肃清,台中三狗被除掉,魏国上下一心,河北就不那么好取了。

    “司马懿偷偷去了襄平,此事极为隐秘,蒋济等人竟然知晓,恐怕他们暗中早有联络,”刘封想着司马懿这两年神出鬼没的行径,愈发觉得此事不简单,“莫非其前往辽东,就是故意让曹爽放松警惕,领军出征,再借机夺权?”

    “嘶,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些吧?”

    陈寿吸了一口气,“魏国丢了河内、中原不保,此时又将曹爽免职,震动军心,夏侯霸兄弟与夏侯楙都是曹爽亲信,对司马懿颇为忌惮,此时做此决定,河南之地岂不危险?”

    “唔,倒也有理!”

    刘封眉头紧皱,司马懿是在他谋划中原的时候就已经去了辽东,应该是有意躲避中原之争,想在辽东谋取一席之地,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卷土重来。

    但魏国形势的发展急转直下,曹爽领兵进入扬州的时候,耀武扬威,朝堂上群臣对台中三狗再不满,但有曹爽的功勋震慑,不敢轻举妄动,但一旦中原丢失,淮南不保,曹爽的位置就岌岌可危了。

    曹爽和台中三狗本就不得人心,如今又吃了败仗,武大臣不得不寻求保命之法,而这时候司马懿安插在河北的暗线便起了作用,推波助澜,诸多因素之下,又让司马懿有了重返朝堂的希望。

    如今的司马懿对于魏国来说真正是众望所归,无论他的实力、威望还是身份,都足以让魏军重振士气,让朝野上下共同一心。

    宗预急道:“殿下,司马懿谙熟兵法,曾为曹操所忌惮,此人若回朝中,取河北恐要废十倍之力,何不马上起中原之兵,横扫北方?”

    “魏国经营河北数十年,兵粮充备,人口众多,岂能轻易便破?”

    刘封叹了口气,无奈道,“如今即将入冬,北方天寒地冻,不利出征,若魏国据险死守,徒损兵力罢了!”

    陈寿也道:“今新得中原、淮南之地,人心不稳,兵马也需整顿整顿休养,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整备,若强行出兵,恐有反噬之患。”

    顾谭言道:“冬日不宜出兵,只这两月时间,司马懿从辽东赶回邺城,时间也足够了。”

    “殿下,让我去!”

    就在此时,忽然从门口闪身走进来一个铁塔般的大汉,正是专柯,黝黑的脸上尽是凶狠之色,“当年司马老贼屡次派狐狼卫刺杀殿下,此仇未报,我心中不顺,这次让我带人到河北去拦截,定让司马懿父子埋骨路途之上。”

    “专柯,你”刘封吃了一惊,想要阻止,却又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个办法,既然出兵无法阻止司马懿,干脆派人潜入河北去拦截,如果能够刺杀成功,倒是一劳永逸。

    “殿下,你不是说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

    专柯握着拳头大声道,“狐狼卫无数次在我眼皮底下行刺,洛阳之事几乎害死殿下,此仇岂能不报?”

    “也好!”

    刘封思索片刻,走过去拍了拍专柯的肩膀,“我派十名高手与你同往河北,沿途截杀司马懿,务必小心行事,不管事成与否,都要平安归来。”

    “遵命!”

    专柯大喜,胸脯拍得砰砰直响,“我一定将司马懿的人头提来见殿下。”

    刘封微微点头,又对陈寿吩咐道:“再派人设法劝阻曹爽前往邺城,只要曹爽不交出兵权,能与蒋济等人分庭抗礼,我们便有可乘之机。”

 第1375章 逃出海外

    永平殿中,刘封亲自为专柯等人践行!专柯挑选了八名侍卫随他北上,这八人都有各自的一技之长,追踪、刺杀、下毒、伪装等等,武艺高强都能独当一面。

    刘封为他们配置了最精良的装备,袖箭、连弩、软甲等,甚至连那支唯一的望远镜都交给专柯,这对于远距离观察极有用处。

    八人中有三人用剑,刘封将孙权“吴六剑”中的流星、百里赐予他们,这几人大受感动,大有当年战国时期刺客出行的豪壮之情,领命踏上北上之路。

    看着几人离开宫院,刘封站在门口良久不语,他心中隐然觉得,刺杀司马懿并非易事,此去如果能够拖延司马懿到河北的时间,让魏国朝堂彻底大乱,或许会有新的转机。

    以司马懿的城府和心机,如果他有心再入朝堂,必定会有所防备,他既然远走辽东都做了万千准备,必定也预备了回归之路,而且狐狼卫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当年的那些刺客,个个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昨夜又与王濬等人讨论一番,现在让姜维和邓艾强行发兵实则弊大于利。

    原和河内新得,根基不稳,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