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蜀汉中兴- 第6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幸黑夜之中蜀军也不敢追来,兵士歇息一阵,才算稍微恢复体力,就在河边洗漱休整。

    唐咨与钟离斐商议道:“蜀军在篁岭布兵,是为防乐平,今其人马在此,吾料石门山必定空虚,不如先取石门山,此次出兵,就是为得此屯粮之所而来。”

    钟离斐点头道:“若能得石门山,蜀兵自危,但篁岭被蜀军所占,如何取得了石门山?”

    唐咨言道:“错有错招,这想必也是天意,这崇山群岭,必有通往石门山之处,再找向导官来问。”

    钟离斐派人去将向导官找来,问是否还有他路,向导官指了一条樵夫所走之路,曲折陡峭,战马无法通行。

    唐咨咬牙道:“今兵马折损过半,若不冒险去毁粮,则前功尽弃矣,唯有孤注一掷了。”

    钟离斐回头看看,方才大家都在爬山,战马牵在手中,一通乱战,其实带回来的马匹并无多少,四五百战马根本无济于事,便点头附和。

    二人重新整备人马,将伤残士兵留在原地看守战马,引精兵猛将,在后半夜月出东山之时从小路径取石门山。

    这一路的确曲折难走,不觉间竟整整走了半宿,将到天明,东方渐渐发亮,终于看到一座大山山势狭峻,道路崎岖,有清泉淙淙流出。

    那向导官指着这一道峡谷说道:“此处便是石门峡,向前十里有一瀑布,泉水便是从此而来。”

    唐咨大喜,指着河水言道:“既然如此,沿此河向前,便是蜀军屯粮之地,快快快!”

    钟离斐却皱眉道:“将军且慢,石门峡既为蜀军屯粮之地,必有兵马防守,此处为何不见一人?”

    唐咨观察一阵,果然峡谷两侧不见人影,猛然叫道:“蜀军料不到我们会绕道而来,此时想必还在营中不曾睡醒,真乃天助我也!”

    钟离斐心中虽有疑惑,但唐咨也说得有理,马上命士兵休息调整,一刻钟之后沿着河水快速往峡谷内冲去。

    刚转过一道山崖,忽然见前面用碎石木桩筑起一丈来高的石壁,唐咨猛然停下脚步,正左右观察,忽然两侧山谷内旗帜飘动,又有蜀兵呐喊杀出来。

    “不好,这里也有埋伏,快走!”

    唐咨脸色大变,转身就走。

    身后的吴兵来不及反应,顿时挤作一团,峡谷内的战鼓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如同雷震一般。

    钟离斐在中间招呼士兵,见前方有埋伏,赶紧带人后退,还未走出峡谷口,便看到远处尘头大起,一队骑兵黑压压疾驰而来。

 第1355章 不忘初心

    吴兵正挤作一团,唐咨在后面催赶,钟离斐被峡谷外杀到的骑兵挡住,待看清领兵之人就是提刀的寇威,顿时纷纷往后躲避。

    一边要往回退,一边被追兵堵住,吴兵愈发拥挤,就在峡谷口处,惊慌失措。

    杀出的伏兵正是李丰,分左右埋伏在峡谷之中,配合随后而至的寇威骑兵,三路夹攻,吴兵大败。

    钟离斐硬着头皮上前抵挡,但没有坐骑的混乱士兵,哪里是骑兵的对手,勉强挡了一招,便被寇威一刀枭首。

    唐咨慌乱中扭头一看,吓得魂飞魄散,不等李丰兵到,将长剑扔在地上,跪地大呼道:“不要杀,不要杀,我愿降!”

    其他吴兵早就被杀破胆,见状纷纷跪地求饶,寇威带领骑兵在跪倒的吴兵面前呼啸而过,一阵烟尘飞扬,将他们淹没其中。

    李丰命人将吴兵围住,寇威重新列阵,催马上前,扫视着跪地的吴兵,冷然一笑,一指点,就有士兵上前将唐咨带了过来。

    “你便是黟县守将唐咨?”

    “正是!”

    “黟县还有多少人马?”

    “只有六千余。”

    寇威扫视众人,吩咐道:“将唐咨押回寨中,其余伏兵留在此处,等候大将军命令。”

    “是!”

    寇威想了想,还是让李丰先留在这里看守俘虏,他押送唐咨来婺水见刘封交令。

    唐咨垂头丧气被压到婺水寨中,抬头一看蜀军正在撤去营寨,寇威命人去问,原来他们连夜已经攻破黟县,大将军进城去了。

    唐咨在一旁听到,面如死灰,如坠冰窟,此次领兵出城断后,反被刘封识破,看来真是汉家气数未尽,天命使然。

    有寇威押送,唐咨只是被绑住了两只手,一路跟其进入城中,轻车熟路来至府衙,这曾经是自己发号施令的地方,转眼之间物是人非,如今却变成了阶下之囚。

    看着坐在官衙上那位面貌随和的中年人,唐咨有些意外,这不温不火的人,难道就是名震天下的麒麟王?

    “还不跪下?”

    寇威一声冷哼,一巴掌按在他的肩膀上,仿佛巨石压下,唐咨一阵踉跄,跪倒在地。

    “不得无礼!”

    刘封抬手阻止寇威,看向唐咨,“你便是唐咨?”

    唐咨垂首叹息:“正是!”

    刘封淡淡问道:“汝先为魏将,叛乱事败而投吴,今又兵败,可愿降我?”

    唐咨一路上早就想好了说辞,马上大声道:“吾非魏将,乃是汉将也!”

    “哦?”

    刘封有些意外,“为何?”

    唐咨答道:“曹丕篡汉称帝,吾看他不过,便起兵造反,只可惜势单力薄,不能成事。”

    “你因曹丕篡位而反?”

    刘封吃了一惊,旋即又问道,“既然如此,为何不来归汉,反而投了东吴?”

    “一切都是身不由己啊!”

    唐咨叹了口气,摇头道,“当时皇叔远在益州,万里相隔,如何能去得?

    彼时孙仲谋尚未称王,一心匡扶汉室,吾才到东吴效命,受吴主拔擢重用,到后来事变,皆已不能自已了。”

    “你倒是有一片向汉之心,起来吧!”

    刘封微微点头,对寇威吩咐道:“为唐将军松绑。”

    寇威又将唐咨扶起来,解去他手上的绑缚,唐咨抱拳谢过。

    刘封言道:“不管你在东吴如何,只是曹丕称帝之际便敢愤而起兵,吾便不与你计较先前之事,你既还自称汉臣,可是愿降?”

    唐咨抱拳道:“在下愿随麒麟王匡扶汉室,一统江山。”

    “很好!”

    刘封点头笑道:“吾封你为兴汉将军,就在军中任先锋为向导,先扫平江东。”

    唐咨大喜:“多谢殿下。”

    刘封摆摆手,叫士兵带着唐咨去休息,更换衣甲,将黟县降兵重新编制,继续由唐咨统领。

    陈寿皱眉道:“唐咨当年虽反,如今十余年已过,其心未明,势穷而降,不该叫他再带旧部。”

    “唐咨反魏念汉,这一点便足够了,只愿他能看清局势,犹记当年初心就好,”刘封摆手笑道:“今兵进江东,还有许多武在观望之中,我连唐咨这等两叛之人都能受降,其他人自然更无忧虑了。”

    陈寿这才恍然点头,原来刘封接受唐咨,更多的是做给东吴武看的。

    “报”正当大家欣喜之时,忽然探马匆匆前来,“蒋将军被困大庾山,请大将军派兵支援。”

    “蒋班被困?”

    刘封吃了一惊,忙问道,“是何处兵马?”

    那人答道:“乃是陵阳吴兵,正好在来路上与黟县逃兵会合,将蒋将军围堵在山上了。”

    陈寿言道:“想必是唐咨先前就向陵阳求援了,只是援军来得晚了一步。”

    胡遵忙道:“蒋班只有三千兵马,恐难守住,请将军速发人马去救。”

    寇威还未曾卸甲,抱拳道:“我这甲胄在身,正好去一趟。”

    “不必着急!”

    刘封却抬手拦住了几人,皱眉道,“蒋班虽然兵马不多,但依山而守,坚持一日料想无碍,其被困山上,吴兵料我必会发兵去救,若沿途设伏,岂不吃亏。”

    寇威一怔:“那难道见死不救了?”

    刘封沉吟片刻,展颜笑道:“陵阳既发援军,我料陵阳兵马便不足,胡将军领轻兵径往溧水,吴兵闻报必回救陵阳,则蒋班之围自解矣!”

    胡遵大喜道:“此计最善,末将这就带兵赶往溧水。”

    刘封又道:“命你领一万骑兵张扬旗帜鼓噪而进,越过大庾山境内,吴兵必然看到,沿途之上暗中分出一部人马埋伏半路,若吴兵来追,给他们来个迎头痛击。”

    “遵命!”

    胡遵领命而去。

    “将军,那末将就去歇息了!”

    寇威见没有他的任务,便显得兴致缺缺。

    刘封笑道:“少严若是不嫌累,可领一支兵马随后去大庾山,待大庾山吴兵退走,与蒋班合兵一处,追杀吴兵。”

    寇威嘿嘿一笑,喜滋滋领命而去,他久随刘封,最喜欢干这种痛打落水狗,捡便宜的好事,厮杀有厮杀的畅快,但捡漏却又别有乐趣。

    众人各去准备,刘封吩咐其他人部署城内防备,打探乌程朱据大军的消息,这是东吴最后一支有生力量了。

 第1356章 根深蒂固

    寇威等人走后,刘封巡视一遍黟县,昨夜一场猛攻,城中守军不足,只一个冲锋便被胡奋先攻破南门,吴军寡不敌众,弃城而走。

    如今兵马加上一万多降兵,足有十六万余,全军进入丹阳境内,秣陵就在不远处,关平也拿下会稽,东吴大势已去。

    兵法和谋略固然重要,但都是建立在兵力的基础之上,没有足够的兵力支撑,一切都是空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诸葛亮有通天之能,在击败夏侯惇和曹仁之后,等曹操全军压境,也不得不弃新野、走樊城,逃窜江南。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显得微不足道!更何况如今江东也不存在力挽狂澜之人,周公瑾、甘兴霸之流一去不存,更缺少少年孙权那样有魄力的明主。

    孙权晚年的一番折腾,令江东人心离散,军心不振,正如这秋日之花草,一场秋霜,遍地枯黄,只能等待风雪过后,再次新生了。

    朱据和刘纂两人的兵力合起来不足十万,诸葛恪仅有两万人马,如果能再将陵阳拿下,刘封打算从北路直取秣陵,干脆不管南面的朱据和诸葛恪了。

    朱据是老将,虽然曾被孙权下狱,但毕竟也是当朝驸马,免于一死,最后又被起用,这样的老臣最为忠烈,也深得军心,有他在军中,就很难让吴兵军心散乱,必须要先将他调走。

    而诸葛恪虽然自傲,但的确有本事,与他交手,也要费心费力,一个不留神,或许就要损兵折将,眼看东吴就剩最后一口气,这些人将来都要归降。

    同为一家人,刘封不想在这个时候损伤太多人马,这也是他没有挥兵长驱大进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当他查看地图筹谋整个江东之事的时候,关平派宗预前来禀告会稽军情,陆浑兄弟投降,会稽全境平定,还顺便收复了东瓯山越,诸葛恪退守富春。

    宗预见礼之后言道:“末将奉命来见大将军,是有军情大事要与大将军当面商议。”

    刘封笑道:“你们既得会稽,便从权决定直取吴郡即刻,关将军有此兵权,又何须来与我商议。”

    宗预抱拳道:“关将军想调张南水军,从浙水出东海,从吴郡东面娄县、曲阿一带登陆,对吴郡两线出击,不知大将军意下如何?”

    刘封言道:“我调张南水军南下,一来是牵制诸葛恪在会稽兵力,而来便有意叫他出海迂回而战,如今王濬水军在采石矶遇阻,正好由张南这一支兵打破局面。”

    “原来大将军早有此意,是我等太过愚钝了,”宗预摇头失笑,又道,“末将此来,还有一事要向大将军禀告,却是关乎阎将军的婚事。”

    “婚事?”

    刘封一怔,笑道:“男大当婚,这是应该之事,又何必来问我?”

    宗预叹道:“将军有所不知,阎将军今年二十已过,至今却无婚配,实是为其身世所累。”

    刘封双目微微一缩,淡淡问道:“可是那士族门阀之见?”

    宗预轻微点头,并未说话,他也是世家出身,自然明白这其中盘根错节的关系和复杂程度,士人与普通人之间的成见之深,并非三言两语或者刘封和诸葛亮颁布的几项政令就能改善的。

    阎宇是当年战乱之时的孤儿,被一名青楼女子收养长大,这女子本是没落世家之后,所以阎宇倒能读书写字,正逢蜀中举办武大比,他便是第二届比赛的比第一人。

    刘封知道素有才干,处事勤勉,处事精细,历史上担任过任庲降都督,出镇南中,只是后来黄皓专权,或许正是因为身份的缘故,才被其拉拢,搞得晚节不保。

    阎宇能升任右将军,能力还是有的,他在朝堂虽然不受待见,但派他管理山越军,便不会存在士族门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