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杀出东吴包围圈,杀败丁奉,可见当时就已经深得关羽真传了。
后来关羽被刘封救出来,悟出春秋刀法,悉心传授给关平和关兴,还有一名外将寇威,三人如今都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这些相毅可都是听军中士兵几次说过的。
这次作为援军来助关平,虽然不能有幸见过威震华夏的关羽,但在关平麾下出战,相毅也十分激动,想要好好表现,更想一睹关平风采,没想到他第一次出手便错过了。
“以后机会多得是!”
胡班轻声一笑,拍着相毅的肩膀言道,“王征已被关将军收降,非但诚心归汉,还拜了关将军为师”“啊?
不会吧?”
相毅惊得大叫出声,不可置信地看着胡班,“关将军他,他他他,他收一名降将为徒?”
胡班得意笑到:“嘿嘿,你不知道,那王征先前口口声声要找关将军比武,原来竟是爱慕关老将军,对其敬若神明,所以才从小便练刀法,今日败在关将军刀下,真是心服口服。”
相毅愕然:“竟有此事?”
“嘿,关老将军的威信卓著,他老人家的威名,比你想的还要深入人心呐!”
胡班一声感叹,每次想起当年关羽过五关的风采,都庆幸自己没有做下蠢事,否则必会留下永世骂名。
“这天大的便宜,竟让他给捡走了,唉!”
相毅无奈地摇着头,谁又能想到王征的命运会变化如此之快,转眼间由敌手变成了同僚。
“不过以后可算有个对手比武了!”
相毅重振精神,咧嘴笑道,“他拜关将军为师,我若与他每日切磋,岂不是也能相得益彰?”
“英明!”
胡班从回忆中收回神来,对相毅大加赞赏。
正在此时,门外又有一骑马飞奔而至,正是钦所派,昨日钦分兵去取东安,已经成功进城,派人来报信。
胡班叫相毅和传令兵一同去见关平,自己继续看守城门。
相毅来到府衙之中,一眼便看到了站在最末的王征,二人对视一眼,相毅撇着嘴,王征尴尬一笑,并未说话。
传令兵先将东安的军情禀告,关平命钦继续守城等候命令,相毅也将抓了聂友逃走诸葛恪之事上报。
关平还未说话,王征便主动站出来说道:“关将军,末将与聂友交往甚厚,愿去说服他归顺。”
“好,若说动聂友来降,便算你一件大功!”
王征大喜,转身的时候又看了一眼相毅,快步而去。
只听关平又道:“诸位,今东瓯山越苑御头领归入百越族中,吾等将并肩而战,会稽已无多少兵马,诸葛恪退回永宁苟延残喘,当一鼓作气直取永宁,不给他喘息之机。”
“末将愿为先锋!”
关平话音才落,还未归队的相毅便上前两步请令。
“好!”
关平欣然点头道:“就命相将军领交州义士为先锋,杀奔永宁,吾领大军随后就到。”
“遵命!”
相毅来不及歇息,却一点也不觉得乏累,反倒精神抖擞,暗道昨夜走了诸葛恪,这次一定将其抓住。
相毅退去,关平马上安排王平重新整备兵马继续向东,同时命钦从东安进兵永宁,两路出击。
第1347章 忧患交加
自从柯兊走后,陆宏兄弟便决意弃官隐居,这几日借着军务繁忙,不动声色将郡中之事转给了主簿,一应细软都陆续运到城外暂存,就等着陆郁生到来之后悄然离开。
一等几天过去,兄弟二人也十分忐忑,担心洪明奸诈,不肯放人,又被诸葛恪胁迫,陆郁生的清白也因此玷污,那时候更无法面对她了。
苦苦等候,却没想到东瓯的消息不见传来,反而建邺先传来急报,一听消息,便将陆宏震得跌倒在地,面如死灰。
孙权北征兵败,驾崩江中,魏延假意谋反,刘封进兵江东,一连串的消息让所有人都难以消化,脑海中一片空白。
此时陆宏才明白为何关平会亲自来取会稽,原来这一切早就在蜀军的计划之中,如今江东彻底变了天,孙权一死,人心更加涣散,要将无将,要兵没兵,如何挡得住如日中天的蜀军?
当然使者并不是专程来向陆宏一个小小的会稽郡守来传旨的,各郡县的通知自有朝廷专门的公下达,他们是来找诸葛恪的。
孙权一死,东吴如同船行江中,风雨飘摇,需要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人,诸葛恪重新被任命为大将军,给予厚望,主持江东大事。
天使听说诸葛恪亲自在前线指挥,不敢耽搁,休息了半日便直奔永宁去了,只留下震惊莫名的一众会稽官员,全都面面相觑,不能发一言。
陆宏屏退所有人,与陆睿商议道:“如此看来,孙家真的气数已尽,他诸葛恪纵有通天之力,没有兵马也是枉然。”
陆睿冷笑道:“兄长莫忘了,诸葛恪来到会稽也是无济于事,已经败于关平之手,退守建平,又如何与刘封对敌?”
“唉”陆宏一声长叹,来到窗口望着天空,一行秋雁正飞来过冬,北方的天,已经开始变了。
“东瓯至今没有消息送到,江东又形势危急,你我还是要早些脱身才好!”
陆睿想了一阵,言道,“还是要再派人到东瓯去打探消息。”
“报”陆宏正准备派人,又有士兵赶来府衙:“郡守大人,太傅兵败建平,已经退到永宁,命郡守大人即刻拨付兵粮军器到永宁布防。”
“啊?”
陆宏大惊,更担心山越军的情况,问道,“太傅兵败,那山越军结果如何?”
传令兵道:“正是东瓯山越与蜀军暗中联合,里应外合才导致太傅兵败。”
“什么?”
陆宏连退两步,脑海中又开始震荡起来,“东瓯山越与蜀军联合,那我们的婚约”陆睿扶着陆宏坐下,对那人说道:“你马上回复诸葛太傅,就说粮草辎重明日运到。”
传令兵转身而去,陆睿也颓然坐在一旁,并没有召集去筹措粮草,他们都知道,会稽已经彻底不保了。
“洪明若是投了蜀军,那三妹岂不是”陆宏神色痛苦,不敢想象这个后果,此时暗恨自己当初不够果决,拖延至今,已经完全脱离了他的掌控。
“报”就在兄弟二人悔恨交加之时,又有士兵前来报信。
陆宏已经彻底麻木,微垂着眼睑,无力问道:“还有何事?”
那人急道:“豫章蜀军五万字浙江而下,已经攻破大末,正往会稽而来,乌伤请求支援。”
“果然刘封就在豫章!”
陆宏苦涩一笑,双目无神看着前来求援的士兵:“大将军将人马尽数调到永宁,关平已经领兵杀到会稽腹地,如何救援?”
“郡守大人”哨兵闻言愣住了,这可是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
陆宏无声叹息,言道:“你回复李县令,就说太傅大人就在会稽,一切军事由他调度,蜀军既来,太傅定有部署,只需小心防备即可。”
“是遵命!”
哨兵无奈,皱眉退了出去,不知道会稽现在的情形究竟如何。
“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陆睿一声长叹,“光是关平这一路兵便阻挡不住,还有豫章水军前来,想保会稽,以区区两万残兵,简直痴人说梦!”
“非是你我兄弟不尽忠职守,实在无可奈何,回天乏术了!”
陆宏颓然一笑,言道:“先派人到东瓯打探消息,如今只要三妹能够平安归来,吾此生无憾矣。”
陆睿点点头,转身去安排,整个山阴县因为天使带来的消息而显得愈发沉闷,百官人人自危,百姓虽然还不知道江北消息,但听闻蜀军杀到,也惶恐不已。
苦等一日,还是不见消息,陆宏急得茶饭不思,嘴唇起泡,中午时分,却见司马刘邵转回山阴,哭丧着一张脸。
“刘司马,你怎得回来了?”
陆宏吃了一惊,看看门外,再无别人,以为他是来催粮的,言道,“今日一早粮草已经运走了”“陆大人,粮草已经无用了!”
刘邵一声轻叹,无力道,“太傅,哦,大将军听闻陛下驾崩,刘封从水路出兵,带了一万多精兵去乌伤了,只留三千人马在永宁,叫我等据慎江死守,阻挡关平!”
“岂有此理!”
陆宏一听就怒了,拍着桌子大骂道,“好你个诸葛恪,黑心之贼,竟做出此等卑鄙之事,简直猪狗不如。”
诸葛恪逃离前线,还将人马带走,陆宏虽然早就心生退意,此时也忍不住了,加上连日来的担心怨怒,顿时破口大骂,气得浑身颤抖。
刘邵无奈道:“郡守大人,慎江虽为天险,但三千残兵,哪里是关平的对手?”
“退吧,都退回来,哈哈哈”陆睿忽然大笑起来,“诸葛大将军都临阵脱逃,区区兵卒又有何罪?”
刘邵暗中察言观色,言道:“郡守大人,属下从永宁带一人前来,说与二位是故交,可解大人心头之患。”
“哦?”
陆宏一怔,苦笑道,“何人有此本事?”
“伯苏贤弟,别来无恙乎?”
就在此时,门外人影一闪,走进来一位身穿青衫的青年士,儒雅温和。
“表兄?”
陆宏和陆睿同时站了起来,吃惊地看着站在门口的人,再一次愣住了。
来的正是顾谭,笑道:“哈哈哈,二位贤弟,我特来为你们道喜呀!”
陆宏摇头苦笑:“忧患交加,还有何喜?”
顾谭笑道:“吾特来说媒,这婚姻之事,岂非大喜?”
第1348章 未雨绸缪
孙权驾崩的消息传开,江东一片震动,蜀军三路出兵,攻入东吴境内,如狂风扫叶,所过之处,除了重要城池,郡县皆望风而降。
荆州水军二十万围攻采石矶,张承所领的水军如同那一座孤岛般,岌岌可危,而会稽在豫州另一路水军入境之后,也全面溃败,会稽太守陆宏投降,诸葛恪兵退富春。
两翼兵马深入江东境内,刘封率领的中路人马也终于开动,从新都出发,向黟县进军,三军浩荡,旌旗蔽日。
朱据将大军驻扎乌程之后,命丹阳守军往陵阳驻守,以唐咨为先锋占住黟县,三地呈三角之势防护丹阳,这也是东吴最后的防线。
如今兵力不足,只能放弃丹阳境外的地盘,尽量缩小防线,能让各地兵马及时援助,虽说是吴国,但所剩也不过丹阳、吴郡两郡而已。
汉军自潘阳县进入馀汗县境,一路无阻,兵马来至乐平县,已然进入丹阳郡,此处为婺水之源,向东直下黟县,十五万大军绵延十余里,烟尘飘荡。
敌军已经攻入腹地,但吴兵却依然不敢妄动,前军以唐咨为首,在黟县驻防,引婺水为护城河,将城池自北向南保护起来。
终于等到蜀军兵临城下,看到五颜六色的将旗和盔甲鲜亮的阵容,唐咨面沉似水,守兵更是面现惶恐之色。
铺天盖地的士兵,各部兵马旗帜鲜明,铠甲颜色也各不相同,从城上远远看去,一片一片分布清晰,如同农夫分割的稻田地一般整齐,戈矛如林,闪着寒光,旗帜飘展,光是大将数量就有近百人。
呜呜呜绵长深沉的号角声响起,蜀军就在城外安营扎寨,沿山据河札下九座营寨,势如长蛇,首尾相顾。
唐咨领众将在城上看了一下午,眼睁睁看着蜀军安营,却不敢出城骚扰,直到日落西山,才默然回城。
钟离斐皱眉道:“人言刘封能能武,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营寨形势绝妙,竟寻不出丝毫破绽来。”
骆统言道:“蜀军势大,又是刘封亲自领兵,黟县只有五万兵马,可要向丞相求援?”
“暂且不必,蜀军虽众,但我有地形之利,守城不在兵多,而是调度得当,先看看刘封如何进兵再说!”
唐咨摆了摆手,他此次随孙权北征,作为东路军虽然守住了厉阳这一路,但因为中军溃败而不得不撤退,人马基本保全,却一直从未和魏军交战过。
这一次面对更强的对手,唐咨非但无惧,反而有意一比高低,他和朱据、刘纂等人不同,这些人都是东吴本土大姓,又是孙权信赖之人。
而唐咨却是降将,初为魏安远将军,黄初中,曹丕篡位称帝,利城郡军士造反,杀太守徐箕,推唐咨为主,但终因寡不敌众而事败,唐咨从海路逃到东吴。
孙权为拉拢人心,声讨曹丕篡位,拜唐咨为威北将军,封安亭侯,后与吕岱讨平廖式叛乱,平定交州战乱,因功官至左将军,持节。
但无论唐咨再如何努力,还是容易遭人猜忌,始终不得孙权信任,这一次御驾亲征,唐咨虽为左